电力、电量双缺背景下的需求侧管理模式探究

2023-11-19 07:25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农电管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电量用电负荷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赵 芳

为确保供电的安全、稳定和可靠,必须积极进行电力需求侧管理(DSM)模式研究,提出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提高电网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需求侧管理的理论进行分析,其次研究DSM在电力、电量双缺背景下的模式选择,最后给出针对电力电量双缺的DSM实施策略,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参考。

当前我国面临着电力、电量双缺的严峻形势。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电力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工商业和居民用电的快速增长导致电力供应紧张[1]。另一方面,我国电力行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供给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导致电力供应能力相对不足。这种电力、电量双缺的背景下,需求侧管理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需求侧管理策略的深入研究和实施,可以优化电力系统的供需关系,提高电力利用效率,降低用电成本,有效解决电力供需矛盾,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需求侧管理(DSM)理论研究

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理论

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理论在需求侧管理(DSM)策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电力、电量双缺的情况下,它的作用就更为突出。这一理论主张,通过科学有效地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可以引导消费者改变能源消费习惯,从而达到降低电力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标。这个过程需要涉及多个层次的工作,包括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模式,设计出合适的市场策略,以及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等。通过应用这一理论,可以在电力供需双缺的背景下,从需求侧进行管理,通过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达到降低电力需求、改善电力供需状况的效果。这不仅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还可以保障电力供应,有助于实现电力系统的可持续运行。因此,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理论在解决电力、电量双缺问题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对于理解和改进DSM模式,以及推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2]。

负荷管理理论

负荷管理理论是需求侧管理(DSM)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针对电力系统的负荷进行调整,以改善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负荷管理主要通过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将电力负荷的峰值降低,谷值提高,尽可能地使电力负荷曲线平均分布,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在电力、电量双缺的背景下,负荷管理理论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即通过优化电力系统运行,实现电力供需的平衡。负荷管理理论的主要实施方法包括峰谷电价制度、定时控制、区域轮换断电等。例如,通过实施峰谷电价制度,可以引导客户在非高峰时段用电,减少电网的峰值负荷;通过定时控制,可以按照预设的时间表进行电力负荷的调控,降低电力系统的峰谷差;通过区域轮换断电,可在电力供应紧张时有效地进行电力负荷的平衡。负荷管理理论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还可以有效地缓解电力、电量双缺的问题,对于当前的电力系统运行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行为经济学理论

首先,行为经济学理论揭示客户对电力消费的感知和认知偏差。根据心理学中的“近期偏好效应”,人们更倾向于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视未来的长远利益。这意味着客户在用电决策中可能倾向于满足当前的需求,而忽略电力供应的紧张情况。了解客户的这种行为倾向,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如通过提供实时的电力供需信息和即时反馈,增强客户对电力紧缺的认知,从而引导客户更加理性地调整用电行为。其次,行为经济学理论强调人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大于对收益的敏感程度,即“损失厌恶”效应。在电力需求管理中,这意味着客户可能更倾向于避免电力短缺带来的不便和损失,而愿意采取行动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利用这一理论,可以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如提供奖励或补贴措施,以鼓励客户在供电紧张时减少用电需求,从而平衡电力供需。最后,行为经济学理论还强调社会规范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根据“规范性影响”理论,人们往往会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在面临不确定情况时更加倾向于模仿他人的行为。

DSM在电力、电量双缺背景下的模式选择

DSM模式的比较分析

DSM模式的比较分析是理解和选择适合的模式的关键步骤,它涵盖对不同DSM模式的深入理解和全面评价。每种DSM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具体的优势和局限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该模式对电力需求的影响程度、实施的成本效益、对客户行为的影响力、可持续性以及适用的环境等。比较分析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尽可能全面地评价每种模式的性能。同时,通过比较分析,还可以发现现有模式的不足,进而提出改进措施或者创新模式,推动DSM理论和实践的进步。因此,DSM模式的比较分析是理解、选择和改进DSM模式的重要手段,对于解决电力、电量双缺问题,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DSM模式的选择

DSM模式的选择需要基于对各种模式的深入理解和全面评估。首先,要考虑各种模式对电力需求的影响程度,即它们在降低电力需求、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的能力。其次,需要考虑实施各种模式的成本效益,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及由此带来的节能效益[3]。再次,还要考虑各种模式对客户行为的影响力,以及在改变客户的能源使用行为、促进节能行为方面的能力。此外,还要考虑各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包括长期效果持续性,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便可以选择出最适合当前电力系统需求和实际情况的DSM模式。这个过程需要有深入的理论知识和灵活的实践能力。

DSM模式实施与评估

不同的DSM模式需要不同的实施手段和措施。例如,如果选择的DSM模式是基于激励机制的,研究人员可以探索如何设计合理的激励措施和奖励体系,促使客户在电力紧张时节约用电。同时,研究如何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如电力供应商、客户群体、政府机构等)进行合作,确保DSM模式的顺利实施。对于已经实施的DSM模式,评估其效果和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研究人员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DSM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定量评估可以包括对电力供需平衡、客户用电行为变化、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等指标的分析和比较。定性评估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客户和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意见,了解DSM模式对他们的影响和感知。此外,DSM模式的实施与评估还需要考虑可持续性因素。研究人员可以对DSM模式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进行评估,以确保其长期效益和社会接受度。例如,可以评估DSM模式对电力成本的影响,以及其在减少碳排放和促进能源转型方面的作用[1]。

针对电力、电量双缺的DSM实施策略

优化能源调度

优化能源调度主要涉及电力供应和需求的均衡管理,其目的在于通过改善电力调度模式,尽可能降低电力系统的负荷,从而缓解电力、电量双缺的压力。这种优化调度的策略需要人们具有精准预测的能力,预测电力需求的变化趋势以及对气候条件、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的综合分析。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电力供应的多样性,如风能、太阳能、火力等多种电力供应方式的调配,尽可能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保证电力供应的同时,降低系统负荷,缓解电力、电量双缺的压力。此外,优化能源调度的策略还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以提高电力调度的精度和效率。

普及能源管理系统

普及能源管理系统是实施DSM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和系统,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促进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分析能源使用情况,提供能源优化方案,从而在满足需求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浪费,还可以根据能源使用情况,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节能方案,促使客户改变能源使用习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此外,能源管理系统还可以为电力公司提供数据支持,辅助电力调度,从而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

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

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其目的在于通过引入和运用高效能源技术和产品,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小消耗,降低电力需求,以缓解电力、电量的双重压力。节能技术和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例如,智能电网技术可以实现电力的高效传输和分配,减少电力损耗;分布式发电技术可以将电力生产更接近于电力消费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电动汽车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对传统燃料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这些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有助于降低电力系统的负荷,还能够引导和激励消费者更积极地参与电力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高整个社会的能源效率。然而,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并不能仅依靠技术本身,也需要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广泛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企业应该加大对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出更多高效、低耗、环保的节能产品,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社会也需要增强节能意识,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接受和使用节能产品,形成良好的节能环境。因此,唯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将节能理念深入人心,节能技术和产品普及到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缓解电力、电量双缺的压力,实现电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电力需求响应项目

首先,开展电力需求响应项目有助于优化电力系统的负荷曲线。通过调整客户的用电行为,如在电力供应高峰期间限制高能耗设备的使用或者推广智能家居技术实现用电的自动调节,可以有效降低电力需求的尖峰值,平滑负荷曲线。这样可以减少电力系统的运行风险,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电力供应紧张时的可能性。其次,电力需求响应项目还可以激励客户节约用电。通过向客户提供奖励措施或变动电价机制,鼓励客户在电力供应紧张时期主动减少用电需求,有效调整客户的用电习惯。客户在意识到自己的用电行为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影响后,更有可能采取节能措施,降低用电峰值,进一步减轻电力供应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客户对电力使用的认知和理解,电力需求响应项目还可以促进节能意识的普及和能源文明的发展。最后,电力需求响应项目也提供一个有利于新能源消纳的平台。伴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中逐渐引入更多的分布式能源资源。然而,这些新能源资源的不确定性和间歇性使得电力系统运行更加复杂。通过实施电力需求响应项目,可以将客户的用电弹性与新能源产生的电力波动相结合,引导客户在新能源供应充足时增加用电负荷,减轻系统的负荷波动,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促进可持续能源的发展。

综上所述,开展电力需求响应项目是一项关键的实施策略,能够通过调整客户的用电行为、激励客户节约用电以及提供新能源消纳的平台,有效应对电力、电量双缺的挑战。这不仅可以增加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供电紧张风险,还有助于促进节能意识的普及和推动可持续能源的发展。

需求侧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管理方法,是提高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电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虽然在 DSM方面已开展一些工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施效果不够明显、管理体制不完善、配套机制不健全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客户对需求侧管理的认识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电力市场发展要求的 DSM机制;完善相关激励机制,保障需求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积极研究并逐步推广实施需求侧管理的技术和装备,促进我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电量用电负荷
用电安全
电量越低越透明的手机
用煤用电用气保障工作的通知
安全用电知识多
用电安全要注意
四川2018年7月转让交易结果:申报转让电量11.515 63亿千瓦时
电量隔离传感器测试仪的研制
防止过负荷时距离保护误动新判据
主动降负荷才是正经事
负荷跟踪运行下反应堆一回路控制系统仿真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