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潭霞
(临潭县种子工作站,甘肃临潭 747599)
为保证青稞的产量与品质,人们对青稞的种植技术愈加重视,并积极对青稞良种繁育技术进行探索。在此背景下,对青稞种子繁育现存问题及良种繁育技术展开探究,以期能够将青稞良种繁育技术更好地应用于青稞种植活动中。
针对青稞新品种而言,其在被认定之后,会导致基因突变向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低温环境、高温环境、化学激素、雷电刺激、紫外线等因素均可导致青稞种子遗传结构出现突变,进而阻碍了青稞良种繁育技术的发展,对此需强化关注。
人为混杂主要指人为因素所导致的误差,通常出现在播种、脱籽、搬运及收割等环节。因人工操作的不规范,导致青稞种子的品种出现混杂的情况,甚至使青稞种子混合于其他作物的种子中。通常情况下,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为连作情况,青稞与其他农作物种植于同一地块,在其成熟后未及时收割,使籽粒因自然脱落而混杂在一起,出现难以对不同籽粒进行分离的现象。第二种为不同青稞品种在同一地块中种植,在脱籽与晾晒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混杂的情况。
在青稞良种繁育过程中,自然与人工的选择也尤为重要,可对良种繁育结果产生直接影响。自然角度而言,优良品种通常于自然环境中产生,其生长态势与该地域的生态环境相适应。基于此,若将某品种移植到另一环境之后,自然会对该品种青稞的适应性进行筛选。中国具有辽阔的疆域,其生态环境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若将青稞品种移植到较远距离之外的地域,则极可能导致其发生变异情况。此外,人工选择的偏差也会使某品种的遗传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出现退化的情况。因此,在开展青稞良种繁育的工作中,需规范地进行种子选择,以改善种子混杂的状况。
青稞是一种能够自花授粉的作物,但仍存在一定的异交率。这种天然杂交的情况通常出现在不同品种之间,在杂交情况下所产生的青稞会出现性状分离,并有多种类型。此种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一些不良个体,对原品种的一致性造成影响。
与其他作物相比较,青稞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进而可培育适合临潭县的品种。2016年,已有部分地区形成了青稞生产基地,通过科学的种植,明显提升了青稞的产量,增加了种植效益。从总体角度来看,与以往相比,作物的经济效益增长明显,在相关领导与工作人员的指引下,青稞良种繁育工作已经体现出规范化及科学化的特征,已成为甘肃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并具有自身的特色。
在我国农业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及人员应该意识到,不只是后期的栽培会对青稞的产量与质量产生影响,青稞种子质量的优劣也对其后期成长有直接影响。应选取高质量的优质种子,将其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与基本的生产资料。在科技兴农背景下,应合理调整农业结构,优化青稞种子的繁育技术,使种子市场的发展更加多元化。
近年来,农产品的更新速度较快,农民对优质青稞品种有着更高的诉求,但部分研发人员对品种的研发工作表现出松懈的态度,阻碍了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甚至出现了劣质的种子,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降低了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并威胁农业市场的稳定性。对此,应科学、系统、规范地开展青稞良种繁育工作,避免农业生产乱象的发生,保护种植者的种植利益,促进青稞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应以实验方式测定种子品质,于合适的地块进行种子的播种与示范工作。在对良种进行选取时,应对抗性与不抗性等遗传突变基因以及抗旱等良性性状进行研究,使所培育出的青稞种子具备广适性和多抗性。在种子选择环节,将大小一致作为挑选原则,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验数据的精确性。选取土地面积适宜且土地平坦的地块,进行实验,方便田间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充足地供给水源、光照以及肥力。此外,还应对除草时间、施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等进行详尽记录,在收获期间也应该规范操作,避免出现种子混杂的情况,以保证青稞良种培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青稞种子应具备高纯净度,需符合国家等级的良种质量标准,即原种纯度、净度、发芽率以及种子含水量均需符合标准。通常情况下,可对青稞种子等级标准进行如下划分:一级青稞良种的发芽率需高于90%,净度与纯度需高于98%;二级发芽率需高于87%,净度高于96%,纯度高于98%;三级发芽率需高于85%,纯度与净度高于96%。此外,无论是哪个级别的青稞种子,其气味、色泽、大小等均需满足品种要求。
良种的青稞种子,应具备较高的饱满度并且完全成熟。其表面应有光泽,发芽势强,容重高,发芽时间短,大小均匀,且苗壮、苗全、出苗率高。
有效的田间管理也是青稞良种繁育的必要条件。应及时地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避免产生有害生物以及相关病原菌,应保证良种无虫蛀、无霉烂、无破损现象。此外,良种还需有较强的适应性,使其在不同的地区都可进行种植,并实现稳产、高产。
可采用风选、粒选、机械精选以及筛选等方式对种子进行精选。此外,在选择青稞种子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引进一些国外的优良品种,并在抗性苗圃中进行种子抗性试验。依据试验结果,选取抗病性能好、纯度高以及粒径较为均匀的种子,以保障种子的出苗率。
田块选择,应选择地势较为平坦、肥力强、光照充足以及方便排水的地块。并且,应保证田块面积适宜,进而为田间管理提供便利,且有利于青稞健康的生长发育。之后,科学整地。气候、土壤因素及种植制度因素等均会对青稞整地产生影响,应选择前茬作物为玉米或马铃薯的地块进行青稞种植。在收获之后,需及时对原旱地进行深耕。将耕深控制在 20~30 cm范围内,并于休闲期及时进行降水保墒,以切实提升播种的质量。
可将基肥、优质肥以及早苗肥作为施肥的原则,基于种植地区实际土壤的产量指标与供肥能力对肥料的用量进行确定。合理选择肥料的种类,可将无机肥与有机肥混合使用。
为避免病虫害的高发,可在雨季过后进行播种。相关试验表明,4月5日左右进行播种较为适宜,此时播种有利于保证产量。合理密植。对亩播种量严格控制,在青稞出苗之后,种植人员需对出苗情况进行认真检查,若存在缺苗情况应及时补苗,使苗木均匀。此外,还应开展除草工作。包括人工除草与化学除草,以保障青稞能够健康成长。
青稞蚜虫、黄矮病、红蜘蛛、黑穗病等是青稞常见的病虫害,对青稞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威胁。在种植过程中,应重视病虫害的预防,并掌握相应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在病虫害发生的初始阶段,合理选择残效期较长、内吸性较强的农药,如在蚜虫发生时,可选用倒力强的药物。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应选取相应合理的药物进行防治。
在青稞混杂退化背景下,应科学开展青稞良种繁育工作,保证良种供应。促使青稞能够增产,并使青稞的种植生产更加科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