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知体验:文博旅游场景亟待升级

2023-11-18 18:25王泊乔郭恺晨
中国美术报 2023年38期
关键词:文博文物博物馆

王泊乔 郭恺晨

文博类旅游大热是近两年我国文化旅游市场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不仅体现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追求,也反映出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在迅速提升,这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的一种必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于旅游体验的追求,也推动了文博热的蔓延,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文化遗址等,通过旅游的方式深度感受和体验文化艺术的魅力。

文博熱现象,也显露出我国博物馆现存诸多问题,那么,博物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延续热度,走出长红之路?从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到数字艺术博物馆是一条较好的发展路径。

首先,文博展示的内容和形式亟待数字化创新。当下中国的博物馆整体数量已将近6500家,每年举办的展览有3万个以上,但囿于博物馆藏品资源使用的局限性、科研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展览场地制作条件、水平及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许多展览的文物、展品等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对其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等方面的深入解读还非常有限。

博物馆作为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文博类旅游有利于人民群众对一座城市在地文化和历史的深度理解。在建设和内容设计上,大多数博物馆仍然采用传统形式,重装饰,轻内容,视博物馆建设为装修工程项目,徒有其表。此外,在展示设计上,文物大部分置于厚厚的玻璃柜中,辅以简单的标签和平面展板,只有极小部分专家可以体验、感受文物珍贵价值和历史渊源。而对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认知水平及成长背景的普通观众,由于他们对文物的专业解读受限,不经过系统学习,难以感受文物之美。他们对博物馆的参观仅仅是走马观花,获得视觉满足,无法切实体会博物馆深层的文化价值,使得珍贵文物拒大多数人于千里之外,更不要提那些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了。博物馆的设立初衷,并不只面向少数专家,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博物馆在前期深入研究文物资料作为设计内容,再采用数字化方式对重点内容进行体验式、多感知创作,通过多重感官打通观众联觉体验, 搭建桥梁、建立链接。

其次,呼吁国家建立更多的智慧型博物馆。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博物馆拥有量在2023年达到10万人/座,而美国在2015年就已达1.5万人/座,因此,我国博物馆数应持续提升。现阶段我国“文博热”涉及的博物馆较少,多数为故宫博物院等网红博物馆。由于该类博物馆的展览从策划到实现一般用时2—3年,策划时间长,但实际展出持续时间较短,特别是博物馆采取预约制,有严格的人数管控,导致实际参观人数与预约人数相差较大,有效参观量少,造成宝贵资源浪费,实属可惜。可迁移至各省市进行展出,例如与地方合作,进行巡展,增加博物馆有效展出时间、扩大博物馆覆盖范围。

由于搬迁移动易损坏文物,因此对于整体性强、体量大的文化遗产,例如故宫、颐和园等,采用数字化手段、多媒体装置设立临展厅,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中国元素从海量的文化数据中挑选出来,并用多媒体装置进行可视化设计,有利于扩大受众范围。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塑造数字化文物,既忠实于历史,又赋予现代化想象力,既有利于巡展,又能激发年轻人兴趣。

除网红博物馆外,大量各省市地方博物馆门庭冷落,外地人不知道,本地人不参观,形成二、三线博物馆冷现象。地方博物馆应该真正成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精神文化地标。点亮各地博物馆的星星之火,燎起全国范围的文博热。地方博物馆是没有被开采的宝藏,新时代是数字化的时代,VR、3D等数字化手段赋能地方博物馆,创新博物馆展示方式、“活化”传统经典。实现博物馆有效升级,调动观众好奇心,吸引其到场体验,形成传播、传承的多重路径。

最后,打通博物馆的数字艺术化传播之路。采用数字化多媒体装置有利于文物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博物馆“可复制”,让博物馆同时多地进行展陈成为可能,达成跨地域、跨国家巡展。博物馆数字化可以拓展展览的范围和形式,将文化资料以数字形式进行展示,提供观众更多互动体验感,增强趣味性,不仅吸引观众,更有利于文博跨越文化背景鸿沟,实现可持续发展、传播。

此外,博物馆产业还应进行多方面开发,与各类产业结合,间接加大博物馆传播。博物馆人群年龄及成长背景跨度较大,现在参观博物馆的主流人群——年轻人,对中国古老文化感兴趣,我们应该站在年轻人的角度构建博物馆新模式,打破博物馆高大上的滤镜,降低博物馆准入门槛,培养更多年轻人参观博物馆的习惯。

随着人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知识、文化意识的提升,文博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文博旅游业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能在弘扬、传播、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从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到数字艺术博物馆,有助于在新时代构筑中国精神、提高文化自信,实现文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文博文物博物馆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文物的栖息之地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博物馆
文博扬帆起航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文博学院
露天博物馆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