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宇,王 森,索小新(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河南郑州 450007)
作为一种全新的通信技术,5G网络在带宽、时延、容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我国经过近5 年的5G 网络建设,已基本完成人口聚集区域的5G网络覆盖。这对网络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网策略也需要从初期的从4G 基站中选择价值区域和利旧现有站址资源建设5G基站,发展到逐步引入低频段的5G网络,完善5G网络覆盖的深度,同时拓展覆盖的广度。
传统的5G无线网络规划方法论,在多专业多部门之间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场景划分体系,各专业之间的场景分类相对割裂,分析结果无法统一;在建设方式分拣环节较为主观,缺乏多数据联合的分析,同时场景划分较粗,无法满足精准建网的要求。因此需要对规划方法论进行创新完善,精准匹配网络资源,加强网业协同,紧密衔接市场和用户发展策略。本文的无线网精准规划方法论体系,首先建立了一套拉通宽带和移动网专业的5 级基础地理信息底座,依托O+B+X多维大数据,对场景进行分级评价。其次对移动网络质量问题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问题点的聚类,实现了对分散问题点的聚集合并。然后按照先优化、后建设的原则,对问题点的解决方式进行了分拣。最后分场景制订了移动网规划策略,灵活选择多样化的低成本建设手段,保障了移动网络规划标准的统一、客观,终端、网络、业务(简称“端网业”)协同,保障用户感知,指导网络资源精准投放。
无线网精准规划建设方法论体系如图1所示。首先建立了一套基于多专业融合统一的5级地理场景体系,包括行政区划场景图层、网格图层、场景边框库图层、楼宇边框库图层、POI 信息。然后基于5 级基础信息边框库,利用多维数据进行场景价值量化,明确了宏观、微观等不同场景的价值量化标准,构建分级分场景的价值评估属性,赋能建维优及市场前端。最后通过多数据输入进行综合问题定位,并根据不同场景制定不同的覆盖目标,确定5G建设重点区域以及建设需求优先级。
基于目前通信行业常用的图层数据,对移动网和宽带专业的图层数据及场景分类进行拉通,梳理了新的场景类型,将场景边框图层扩展为130类,并利用网上开源数据,补充了楼宇POI 信息,建立了固移协同“统一数据底座”的地理场景体系,实现了与网络资源、覆盖、价值、标准地址等数据的关联与映射。5G地理场景体系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5G地理场景体系分类
按照文献[6]中的网格价值分级方法,基于地形地貌及建筑属性,将地理区域进行网格划分。以业务次数、5G 终端用户数(含潜在)、收入、4G/5G 总流量、高价值数、人口密度六要素降序排列,对网格进行分级划分。以口碑场景和2B商户数等辅助维度为参考,对网格分级进行补充修正,确定网格分级。
按照文献[7]中的楼宇价值分级方法,基于楼宇的4G 业务量、4G 业务次数、5G 终端用户数,将楼宇分为高价值楼宇、中价值楼宇和低价值楼宇,并结合口碑场景和市场需求,对楼宇价值分级进行修正。
对移动网的网络质量问题点进行梳理,主要包括DT 弱覆盖问题点、CQT 弱覆盖问题点、用户投诉问题点、MR 弱覆盖栅格问题点、OTT 竞对问题点、低感知小区问题点等。
4.1.1 DT弱覆盖问题点
在4G DT 测试中,若道路的RSRP 连续50 m 以上小于-110 dBm,则该点为4G DT 路测问题点。在5G DT 测试中,若道路的RSRP 连续50 m 以上小于-105 dBm,则该点为5G DT路测问题点。
4.1.2 CQT弱覆盖问题点
将4G RSRP 小于-112 dBm 的CQT 测试点作为4G CQT 弱覆盖问题点,同样将5G RSRP 小于-112 dBm 的CQT测试点作为5G CQT弱覆盖问题点。
4.1.3 用户投诉问题点
以用户工单数据为基础,针对网络覆盖类的投诉,如果在用户投诉地点200 m 范围内有效用户投诉量超过2个,则被定义为一个聚类投诉问题点。
4.1.4 MR弱覆盖栅格问题点
以7×24 h 小区级的所有载波全业务周期性4G MR 栅格数据和5G MR 栅格数据为基础(栅格大小为50 m×50 m),其中,将RSRP大于-112 dBm采样点的比例≤90%的4G MR 栅格作为4G MR 弱覆盖栅格问题点,将RSRP 大于-105 dBm 采样点的比例≤90%的5G MR栅格作为5G MR弱覆盖栅格问题点。
将连续5个以上的MR弱覆盖栅格(弱覆盖栅格需要左右相邻、上下相邻或斜对角相邻),或在连续的10个栅格中有5 个以上的MR 弱覆盖栅格,作为连片MR弱覆盖栅格问题点。
4.1.5 OTT竞对问题点
将友商数据为MR 良好覆盖但自身为MR 弱覆盖的栅格,作为OTT竞对问题点。
4.1.6 低感知小区问题点
将4G 和5G 的语音低感知小区、数据业务低感知小区、短视频业务卡顿小区,作为用户感知问题小区,该小区所在的位置作为低感知小区问题点。
由于用户投诉和MR 弱覆盖栅格分布较为分散,本文采用聚类投诉问题点和连片MR 弱覆盖栅格问题点进行分析。
将DT 弱覆盖问题点、CQT 弱覆盖问题点、聚类投诉问题点、连片MR 弱覆盖栅格问题点、OTT 竞对问题点、低感知小区问题点按照200 m 范围进行聚类,即将某问题点周边200 m 范围内的其他问题点都聚类到该点,将聚类后的问题点记为聚类问题点。
聚类问题点的解决按照先优化、后建设的原则,由于农村区域MR 弱覆盖栅格不具备参考性,因此只针对市区、县城的聚类问题点进行分拣,如图2所示。
图2 聚类问题点分拣流程
a)分析聚类问题点周边是否有现网基站。如果有现网基站,则优先进行现网参数核查优化,其次进行现网基站容量分析,判断基站是否需要扩容,最后分析是否需要新建微站或室分。
b)分析聚类问题点周边是否有4G 或5G MR 弱覆盖栅格。如果无MR 弱覆盖栅格,则优先对问题点周边的现网基站参数进行核查优化,其次对周边现网基站进行容量分析,判断基站是否需要扩容,最后分析是否需要新建微站或室分。
c)分析聚类问题点的归属场景及问题点与周边现网900 MHz 基站(包括4G 900 MHz 基站和5G 900 MHz 基站)的距离。如果在核心市区场景该距离大于600 m、一般市区大于700 m、发达县城大于700 m、一般县城大于800 m,则该聚类问题点需要新建5G 900 MHz基站。
d)分析聚类问题点的归属场景及问题点与周边现网5G 中频基站(5G 3 500 MHz 或5G 2 100 MHz 基站)的距离。如果在核心市区该距离大于300 m、一般市区大于350 m、发达县城大于350 m、一般县城大于400 m,则该聚类问题点需要新建5G中频基站解决。
e)最后分析聚类问题点是否为室外宏站无法解决的室内深度覆盖问题,若是则需新建室分或微站解决。判断是否需要新建室分,可采用以下标准进行初步筛选分析:针对商务楼宇,300 m 距离内有室外宏站覆盖且无阻挡,楼层为10 层以下且单层面积小于2 000 m2,或楼层为10 层以上且单层面积小于1 000 m2,无阻挡的楼宇平层可通过室外宏站进行覆盖,无需新建室分。针对住宅楼宇,300 m 距离内有室外宏站覆盖且无阻挡,可通过室外宏站进行覆盖,无需新建室分。
将市区、县城的5G部署区域作为5G建成区,将乡镇、农村的5G部署区域作为5G拓展区,将需要室分覆盖的楼宇作为5G 室分建设区域,分别制定不同的5G网络规划策略。
将聚类问题点分拣后的新建5G 中频室外基站和5G 900 MHz 室外基站的位置信息与网格进行匹配,新建室外基站的等级为所归属网格的等级。优先进行高等级基站的规划建设。
基于友商覆盖对标和4G 业务热点区域,确定5G拓展区的规划策略。
a)分析友商室外站址与周边现网900 MHz 室外宏站的距离,如果在乡镇该距离大于1 200 m,在农村大于2 000 m,则该位置需要规划建设5G 900 MHz 室外宏站,满足广覆盖竞对需求。
b)分析有4G 无5G 室外宏站的流量,如果基站忙时4G 流量大于20 GB,则作为高业务负荷的4G 业务热点基站,规划建设5G 中频室外宏站,满足流量热点需求,确保用户感知与行业相当。
根据室分覆盖的楼宇场景,制定场景化5G室分解决方案,如表2所示。通过对室分楼宇合理配置资源,打造性价比最高的5G室内覆盖网络。
表2 场景化5G室分解决方案
结合上述规划方法论,对某省的网络问题点进行梳理,市区、县城共有2 551 个聚类问题点,其中需要优先优化解决的有1 652 个,新建5G 中频基站379 个,新建5G 900 MHz基站470个,新建室分或微站130个。
针对乡镇、农村的4G业务量及友商站址资源进行分析,共梳理出1 884 个高业务负荷的4G 业务热点基站和2 747 个广覆盖竞对落后区域,规划建设5G 中频基站1 884个,5G 900 MHz基站2 747个。
针对需要室分覆盖的楼宇进行分析,共规划建设5G中频室分3 236套。
本文通过多数据输入进行无线网络问题综合定位,制订了网络问题分拣流程,并根据不同场景制定不同的规划策略,保障了5G 精准投资并发挥最大效能,打造“TCO最优”的5G精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