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亮,白妍,邓子木
(1.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221;2.湖南长沙长郡湘府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4)
对磺酰脲类除草剂或/和生长素类除草剂具有抗性的虞美人群体在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和英国已有报道,虞美人的抗除草剂生物型的传播对谷物生产系统的收益构成威胁,亟需开发新型除草剂品种。
吲哚吡啶酸(indolauxipyr)是科迪华公司开发的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开发代号为X-263、X12312263,该除草剂于2022 年12 月获得ISO 农药通用名[1]。吲哚吡啶酯(indolauxipyr-cyanomethyl)为indolauxipyr 的氰基甲酯产品,开发代号为XDE-521、XR-521。该产品可以用于防治谷物田的阔叶杂草,如罂粟(虞美人群体之一)、婆婆纳和野芥菜等。本文着重介绍indolauxipyr 及indolauxipyr-cyanomethyl 的理化特性和合成等情况。
Indolauxipyr 的化学名称为4-氨基-3-氯-5-氟-6-(7-氟-1H-吲哚-6-基)-2-吡啶甲酸,CAS登录号为1628702-28-2,分子式为C14H8ClF2N3O,沸点为(569.3±50.0)°C,密度为(1.655±0.06)g/cm3。其化学结构式见图1。
图1 Indolauxipyr 的结构式
Indolauxipyr 的氰基甲酯产品indolauxipyrcyanomethyl,化学名称为4-氨基-3-氯-5-氟-6-(7-氟-1H-吲哚-6-基)吡啶甲酸氰基甲基酯,CAS登录号为2251111-18-7,分子式为C16H9ClF2N4O2,分子量为362.72,沸点为(658.1±55.0)°C,密度为(1.571±0.06)g/cm3。其化学结构式见图2。
图2 Indolauxipyr-cyanomethyl 的结构式
Indolauxipyr 及indolauxipyr-cyanomethly 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主要包括两部分:多取代吡啶部分和多取代吲哚部分。通过钯催化的suzuki 偶联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2-3]。
2.1.1 3,5,6-三氯-4-(1,3-二氧代异吲哚啉2-基)吡啶甲酸甲酯(2)的制备
以4-氨基-3,5,6-三氯吡啶甲酸(毒莠定)为起始原料,在浓硫酸存在下与甲醇进行酯化反应,得到4-氨基-3,5,6-三氯吡啶甲酸甲酯(1);以乙腈为溶剂,在三乙胺存在下,化合物1 与邻苯二甲酰氯反应,得到3,5,6-三氯-4-(1,3-二氧代异吲哚啉-2-基)吡啶甲酸甲酯(2)。反应示意图见Scheme 1。反应中也可以将甲酯换成丙酯结构的化合物,用于后续化合物的制备。
Scheme 1
2.1.2 3-氯-4-(1,3-二氧代异吲哚啉-2-基)-5,6-二氟吡啶甲酸甲酯(3)的制备
在氮气氛围下向化合物2 中一次性添加无水四氢呋喃(THF)和四甲基氟化铵(TMAF),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一定时间后冷却至0 ℃,用水淬灭并在0 ℃下搅拌,过滤收集固体,洗涤并干燥后得到3-氯-4-(1,3-二氧代异吲哚啉-2-基)-5,6-二氟吡啶甲酸甲酯(3)。反应示意图见Scheme 2。其中氟化试剂可以更换成KF,用于丙酯化合物的氟化。
Scheme 2
2.1.3 4-氨基-6-溴-3-氯-5-氟吡啶甲酸(式A1)的制备
在密封烧瓶中将化合物3、水和无水溴化氢(在醋酸中)的混合物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0 ℃并用水淬灭;所得悬浮液在0 ℃下搅拌后过滤,将所收集的固体用水洗涤后分离得到化合物4-氨基-6-溴-3-氯-5-氟吡啶甲酸(式A1)。反应示意图见Scheme 3。氟化的丙酯化合物通过水解也可以得到式A1。
Scheme 3
2.1.4 4-氨基-6-溴-3-氯-5-氟吡啶甲酸氰基甲基酯(式A2)的制备
向配备有磁力搅拌棒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式A1 和丙酮,并添加溴乙腈,然后滴加三乙胺,形成白色沉淀物,再添加额外的丙酮。反应一段时间后,添加额外的三乙胺、溴乙腈和丙酮。将反应混合物搅拌,并在减压下除去挥发物。将所得物质悬浮在乙酸乙酯中并用水洗涤,分离后将有机层干燥、过滤,并在减压下浓缩得到4-氨基-6-溴-3-氯-5-氟吡啶甲酸氰基甲基酯(式A2)。反应示意图见Scheme 4。式A1 用于制备indolauxipyr,式A2 用于制备indolauxipyr-cyanomethyl。
Scheme 4
2.2.1 7-氟-1-(三甲基甲硅烷基)-1H-吲哚(4)和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7-氟-1H-吲哚(5)的制备
(1)7-氟-1-(三甲基甲硅烷基)-1H-吲哚(4)的制备
氮气氛围下,在配备有加料漏斗、热电偶、磁力搅拌棒和氮气入口的三颈烧瓶中制备7-氟-1H-吲哚的无水THF 溶液,将烧瓶冷却至低温;保持反应温度低于一定的温度后向烧瓶内逐滴添加正丁基锂(n-BuLi);一段时间后,滴加三甲基氯硅烷的THF 溶液。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混合物升温至环境温度并在真空下浓缩,所得油状物在二氯甲烷中浆化,过滤以去除固体,滤液通过旋转蒸发浓缩得到7-氟-1-(三甲基甲硅烷基)-1H-吲哚(4)。反应示意图见Scheme 5。
Scheme 5
(2)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7-氟-1H-吲哚(5)的制备
氮气氛围下,向圆底烧瓶中添加7-氟-1H-吲哚和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TBSCl),再向其中添加无水THF,搅拌混合。在氮气下向干燥的三颈圆底烧瓶中添加NaH (在矿物油中60%分散体)和无水THF,产生悬浮液,并将该烧瓶在冰浴中冷却。将加料漏斗装配到三颈圆底烧瓶上,并将圆底烧瓶中的TBSCl/7-氟吲哚溶液添加至漏斗中,保持一定的反应温度同时排出产生的氢气。添加完成后,将三颈圆底烧瓶从冰浴中移出,反应混合物搅拌一段时间。停止搅拌,使反应混合物沉降,将澄清的红色上清液用具有10 μm 孔径的Polycap HD36 过滤器在线过滤。过滤完成后,将过滤器中剩余的NaH 用异丙醇和水淬灭,获得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7-氟-1H-吲哚(5)。反应示意图见Scheme 6。
Scheme 6
2.2.2 (7-氟-1H-吲哚-6-基)硼酸(式B1-2)的制备
向配备有加料漏斗、氮气入口、热电偶和机械搅拌器的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7-氟-1-(三甲基甲硅烷基)-1H-吲哚(4)的无水THF 溶液,将溶液在干冰-丙酮浴中冷却。在氮气下通过套管将仲丁基锂(s-BuLi)的环己烷溶液转移到加料漏斗中并在一定时间内逐滴添加。控制添加速率以保持温度低于一定温度,其后再添加额外的s-BuLi溶液。反应一定时间后将硼酸三异丙酯转移到加料漏斗中并逐滴添加,保持低温。反应完成后移除冷却浴,并将反应升温。缓慢添加水淬灭反应。添加乙酸乙酯(EtOAc),分离有机层,将水层在冰水浴中冷却,同时逐滴添加冰乙酸直到混合物的pH 为5。向酸性水层中添加EtOAc,分离有机层。将有机层经硫酸钠干燥并浓缩。将所得固体悬浮在己烷中,过滤,用己烷洗涤并干燥,分离得到(7-氟-1H-吲哚-6-基)硼酸(式B1-2)。反应示意图见Scheme 7。
Scheme 7
2.2.3 (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7-氟-1H-吲哚-6-基)硼酸(式B1-3)的制备
向配备有氮气入口、温度探头和顶置式搅拌器的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7-氟-1H-吲哚(5),再添加无水THF,并在室温、氮气氛围下搅拌,将反应冷却(干冰-丙酮浴)。经由注射器添加s-BuLi 的环己烷溶液,同时维持内部温度。添加完成后,将反应混合物在低温下搅拌一段时间。缓慢添加硼酸三异丙酯,同时维持低温。使反应混合物在一定的低温下继续搅拌,形成浅黄色/白色浆料。移除干冰-丙酮浴,并在低温下依次添加水和饱和氯化铵溶液,用饱和盐溶液洗涤后进行萃取,将有机萃取物经硫酸钠干燥并浓缩至干,得到(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7-氟-1H-吲哚-6-基)硼酸(式B1-3)。反应示意图见Scheme 8。
Scheme 8
2.2.4 (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7-氟-1H-吲哚-6-基)三异丙氧基硼酸锂(式B2-1)的制备
向配备有氮气入口、温度探头和顶置式搅拌的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7-氟-1H-吲哚(5),再添加无水THF,并在室温、氮气氛围下搅拌,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干冰-丙酮浴)。在一定时间内,经由蠕动泵逐滴添加s-BuLi 的环己烷溶液,同时维持内部低温。添加完成后,继续将反应混合物在低温下搅拌。在一定时间内逐滴添加硼酸三异丙酯,同时维持低温至反应混合物从黄色变为浅黄色/白色浆料。反应完成后在低温下使用2-丙醇淬灭,然后经相应的后处理得到(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7-氟-1H-吲哚-6-基)三异丙氧基硼酸锂(式B2-1)。反应示意图见Scheme 9。
Scheme 9
2.3.1 目标化合物Indolauxipyr(式I-A))的制备
(1) 以4-氨基-6-溴-3-氯-5-氟吡啶甲酸(式A1)和7-氟-1H-吲哚-6-基硼酸(式B1-2)为原料
向手套箱中的小瓶中添加乙酸钯(II)(Pd(OAc)2)、三苯基膦(PPh3)和乙腈,形成亮黄色浆料。4-氨基-6-溴-3-氯-5-氟吡啶甲酸(式A1)和7-氟-1H-吲哚-6-基硼酸(式B1-2)作为固体添加,再添加碳酸钾水溶液的脱气溶液,并将所得橙色溶液加热,反应完成后进行水洗、萃取分离。将水层用盐酸调至酸性,形成米色沉淀,过滤并在真空下干燥得到Indolauxipyr(式I-A)。反应示意图见Scheme 10。
Scheme 10
(2) 以(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7-氟-1H-吲哚-6-基)硼酸(式B1-3)和4-氨基-6-溴-3-氯-5-氟吡啶甲酸(式A1)为原料
向手套箱中的小瓶中添加二氯双(三苯基膦)钯(II)(PdCl2(PPh3)2)、碳酸钾、(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7-氟-1H-吲哚-6-基)硼酸(式B1-3)和4-氨基-6-溴-3-氯-5-氟吡啶甲酸(式A1),向固体中添加乙腈和水,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并搅拌一定时间,经相应处理后得到Indolauxipyr (式IA)。反应示意图见Scheme 11。
Scheme 11
(3)以(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7-氟-1H-吲哚-6-基)三异丙氧基硼酸锂(式B2-1)和4-氨基-6-溴-3-氯-5-氟吡啶甲酸(式A1)为原料
向配备有氮气入口、温度探头、回流冷凝器和顶置式搅拌的四颈圆底烧瓶中添加(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7-氟-1H-吲哚-6-基) 三异丙氧基硼酸锂(式B2-1)和无水乙腈,并将反应混合物用氮气吹扫,再添加氢氧化钠水溶液,4-氨基-6-溴-3-氯-5-氟吡啶甲酸(式A1) 作为固体添加。将反应混合物再次吹扫,并添加PdCl2(PPh3)2。在温度斜坡(在30 min 内从室温升至60 ℃)开始之前将反应混合物用氮气再吹扫几分钟。加热反应一定时间后,额外添加固体氢氧化钠。继续加热反应混合物,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在减压下除去挥发物,经相应处理后得到Indolauxipyr (式I-A)。反应示意图见Scheme 12。
Scheme 12
2.3.2 目标化合物Indolauxipyr-cyanomethly (式I-B)的制备
(1)以4-氨基-6-溴-3-氯-5-氟吡啶甲酸氰基甲基酯(式A2)和(7-氟-1H-吲哚-6-基)硼酸(式B1-2)为原料
向手套箱中的小瓶中添加二氯[1,1’-双(二-环己基膦基)二茂铁]钯(II)、碳酸钾、4-氨基-6-溴-3-氯-5-氟吡啶甲酸氰基甲基酯(式A2)和(7-氟-1H-吲哚-6-基)硼酸(式B1-2),然后添加THF。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并进行搅拌,反应完成后经相应处理得到Indolauxipyr-cyanomethly(式I-B)。反应示意图见Scheme 13。
(2) 以4-氨基-3-氯-5-氟-6-(7-氟-1H-吲哚-6-基)吡啶甲酸(式I-A)为原料
向式I-A 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搅拌下添加碳酸氢钠,搅拌混合物,然后逐滴添加2-氯乙腈。将所得反应混合物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搅拌,反应完成后经相应处理得到Indolauxipyr-cyanomethly(式I-B)。反应示意图见Scheme 14。
Scheme 14
对主要阔叶杂草和作物品种的芽后测试除草活性显示[3-5],indolauxipyr-cyanomethyl 以35 g ai/hm2(克活性成分/公顷)的使用量,对苘麻、野芥菜、婆婆纳、地肤、藜草、白苞猩猩草等的防治率基本为95%以上。对主要禾本科杂草和莎草杂草的芽后测试除草活性中,以140 g ai/hm2的使用量对稗草的防治率达到95%以上。研究结果显示,除草剂indolauxipyr-cyanomethyl 对小麦、水稻、玉米、稗草和大狗尾草的生物活性相对较低。
Indolauxipyr-cyanomethyl 以11.2 g ai/hm2的使用量,温室条件下对关键杂草目测控制百分比的实验显示,虞美人(普通罂粟)、藜草(普通灰菜)等防治效果(21~28 d 后)为100%。在德国比勒费尔德市的田间条件下,对虞美人的目测控制百分比(在施用85 d 后)达97.3%。
新型除草剂indolauxipyr-cyanomethyl 及其组合物可以提供广谱的杂草控制、选择性,以独特的方式与生长素受体相互作用,提供抗性管理和差异化特性,对谷物田的阔叶杂草,如罂粟、婆婆纳和野芥菜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Indolauxipyr-cyanomethyl 及其组合物可以解决目前出现的虞美人除草剂耐受性问题,且对作物损害小,产品具有储存稳定性、易处理等特点,其未来市场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