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使用者行为的城市公园设计研究

2023-11-18 15:15赵世璇
大众标准化 2023年18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人群公园

赵世璇,何 力

(长江大学 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0)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城市居民对于日常生活、娱乐、休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休闲娱乐的重要场地,居民对于城市公园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城市公园设计普遍存在居民满意度不高,环境品质不理想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园的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存在错位,城市公园的设计应该以使用者的需求作为核心要点,关注使用者的行为和心理需要,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设计和优化。但是目前城市公园的设计规划往往呈现单线式的设计模式,忽略了作为使用主体的城市居民的诉求,在建成后,往往也会在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

正因为如此,在公园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一些使用率不高的灰色空间或者一些人群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研究使用者的行为和活动规律入手,了解不同人群对于空间的心理偏好,从而使其在空间使用过程中感受到自身与场所和环境的互动。因此,文章希望通过从环境行为学和心理学两方面入手,分析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为今后的城市公园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相关背景介绍

环境行为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分析人的行为活动与空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行为学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唤醒水平,在这个水平里人们可以获得最好的环境交互体验和好感反馈。而每个人的听觉、触觉等都是影响这一水平的重要因素。心理学最早来自于希腊,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体验,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之间的关系及规律。人们在公园中的活动主要是以下三种类型。

2.1 步行

步行既是一种交通方式也是一种健身行为。是公园中最主要的活动行为之一,人们对于步行空间的最基本要求即为无障碍,使人们可以不费精力的自由行走。

2.2 休憩与停留

休憩与停留是指人们驻足停留,观察以及闲坐等行为,这种行为往往相对随性,有着较强的主观能动性。

2.3 交往

每个人都有交往的需要,心理学中认为交往是不同人群的思想和概念相互交流的活动过程。人群在城市公园中的交往往往分为两种:首先是一对一的交往模式,即两个人之间进行的线性交往。另一种是多对多的交往模式,即多人之间进行的活动和交流,这是一种网状的交流模式。

3 公园中不同人群的活动特点及对活动场地的要求

3.1 少年儿童

3.1.1 少年儿童的活动特点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儿童心理都是活泼好动、敢于冒险且有十分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从环境行为学的最佳唤醒理论来说,儿童的活动和冒险本质上都是追求感官刺激的行为,通过感官刺激来使自己的心理达到一个最佳的唤醒水平。因此在进行儿童活动空间设计时,要保证空间环境能时时给儿童带来感官上的刺激。

3.1.2 少年儿童对活动场地的要求

基于少年儿童需要从活动场所获得一定的感官刺激这一特点,在进行少年儿童的活动场地设计时首先要关注场所设计的变化特点和多样性,以此激发儿童的探索特点和求知欲。其次应该设计一些可以进行团队合作的游戏项目,处于合作游戏时儿童的游戏时间相较于独自玩耍时会更长,同时合作游戏也有利于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最后,在进行儿童活动场地设计时应该避免对儿童玩耍有障碍的设计,让儿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游戏潜能。

3.2 中青年

3.2.1 中青年群体的活动特点

中青年群体多以上班族为主,休闲时间相对较少,在周末或者晚上来公园较多。同时,中青年群体来公园的另一主要活动为亲子游戏。总体来说,中青年群体对公园的依赖性相对较弱,不属于公园的主要活动群体。不过仍然有一部分20~35岁的年轻人来公园进行一些篮球或者羽毛球之类的体育活动或者聚餐、聚会等休闲活动。

3.2.2 中青年群体对活动场地的要求

中青年群体对于活动场地的要求也相对较少,在公园规划的时候可以适当建设一些篮球场或羽毛球场等满足中青年群体的运动要求,除此之外还应该留有一些保留的草地或者绿地方便其进行一些聚餐等休闲活动。

3.3 老年人

3.3.1 老年人的活动特点

老年人群体多以退休,社会属性相对较弱,生活压力相对较小,也具有较多的闲暇时间。老年人群体是公园活动的主要人群,老年人来公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找朋友,消除孤独感,同时进行一些健身或者文艺活动等。由于目前面向老年人的活动场所相对较少,因此老年人对公园的依赖性也比其他群体更强,也是在公园中滞留时间最长的群体。

3.3.2 老年人对活动场地的要求

城市公园作为老年人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根据不同老年人的活动类型不同对公园的场地规划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健身活动型: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多是一些幅度比较小的体育运动,如太极拳、门球、广场舞或健身操等。

(2)文化娱乐型:以一些具有文化娱乐性质的活动为主,如棋牌、戏曲、评书、弹琴等活动。这一类的活动往往需要一个相对私密的环境,空间不需要太大,一个小亭子等等,可以适量布置一些桌椅。

3.4 残疾人群

在生活中,残疾人群等弱势群体由于其身体等原因,活动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需要在日常生活和规划设计中得到一定的照顾。在公园规划时要满足基本的无障碍设施要求,通过设立无障碍通道等满足无障碍通行要求。

4 基于人群心理需求的公园设计策略

4.1 满足公园中不同人群对空间活动的要求

(1)满足少年儿童的需要。通过上文对少年儿童的活动特点进行分析,满足青少年活动需求的场地首先应该具有趣味性,在空间组织形式上要保证一定的多样性,同时应该设置一些可玩性较强的游乐设施,给青少年以感官刺激,以达到最佳的唤醒区间。丰富多样的游乐设施也可以增加儿童的游乐时间,满足不同类型孩子的游乐需要,提高公园的活跃度。最后,少年儿童的活动场地应该兼顾安全性和环境卫生,保障空气流通,场地卫生以及较高的可见度和舒适度。

(2)满足中青年的活动要求。对于中青年来说,公园的活动场地首先要有较为开阔的场地以及完备的基础设施。那些有一定空间界限的活动场地是中青年人群经常光顾的地区。其次,中青年人群经常会在公园进行一些球类等剧烈活动,因此公园在布置完善的活动设施时也应当注意铺装材质的使用,提供多种类型的地面铺装,减少可能因场地不平或材质硬度对活动人群带来的伤害。

(3)满足老年人的活动要求。在城市公园设计中,为了满足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同样应该满足以下几点原则:①由于老年人相对反应较慢,身体相比于年轻人也相对比较脆弱,因此在公园设计中首先要关注其安全性。这种安全性既是指公园设计中不能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也是指在环境营造的时候要注重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老年人的心理安全尺度往往与相对年轻的公园设计者之间存在差异,要关注这种差异性,建造一个真正让老年人感觉安全的环境。②由于生理机能相对衰弱,老年人的环境适应能力也相对较低,对于舒适度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在公园中要创造一些相对安静舒适的小环境,同时老年人更倾向于去一些相对熟悉的环境,因此在设计这些小环境时可以更加突出其边界感,这样对于老年人来说一个边界感更强的空间会更有熟悉的感觉。③便利性也是在面向老年人需求进行公园设计时所不能忽视的一点,老年人的活动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无障碍设施的需求比例更高。老年人的活动区域也要有较高的可达性,可尽量设计在出入口附近,满足老年人的活动需要。

4.2 满足各类活动对公园设施的需要

(1)对于公园中的健身活动来说,首先要满足的是各类运动的场地需求,在有空间的情况下可以规划一定数量的篮球场、羽毛球场以及门球场等。在健身场地周边还应该布置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如放置随身物品的架子,以及一些避雨设施等。除此以外,健身活动的场地选址要力求平坦开阔、通风良好,为健身活动人群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在公园设计过程中,如果能满足条件可以尽量规划一条健身步道,为了保证安全性该步道要尽量避免横向穿越,同时由于部分健身人群不希望跑步的位置过于偏僻,因此在步道建设时可以连接一些活动区域,为步道上的健身人群提供一定的趣味性。

(2)对于公园中的各类娱乐活动以及亲子活动来说,公园一定要建设儿童活动区。在儿童活动区建设时除开前文中提到的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外还应重点关注其安全性。如在场地铺装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取沙子、橡胶材料等作为缓冲,场地设施要尽量避免锐角等。儿童游戏区还要单独布置出一小部分家长休息区,提供一些供家长休憩的设施。

与儿童更加关注公园的游乐设施正好相反,中青年人群对公园中的基础设施更加关注。成人娱乐空间应该布置足够的垃圾桶、座椅、物品存放设施等基础设施,一个舒适便利的环境更能吸引人群前去。

(3)对于公园中的观赏性活动和休憩性活动来说,由于公园中有很大部分以观赏和休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人群,因此公园需要布置相当数量的座椅等休息设施,公园中的座椅主要有两种,正式座椅及辅助座椅。正式座椅是指桌子和凳子,这也是公园中的基本座位形式,比如长凳、长椅等。辅助座椅包括台阶、矮墙、景石等,这类座椅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需要。

对于观赏性活动来说,首先要建设一个景观层次丰富的公园景观系统。优秀的公园景观首先要有优秀的植物景观。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单一的植物造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了,在公园景观营造的时候要考虑景观层次的丰富性,人们更喜欢有一定变化的植物景观。如在植物布置上可以营造一定的高低层次,有一定起伏的林冠线,可以选择一年四季有一定颜色变化的树种等。

水景的布置也是目前公园景观布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心理学上说,每个人都有亲水性。同时,水体在公园中还有降低噪音、减少灰尘、调节温度和湿度的作用。在进行水景设计时要尽可能营造可达性强的亲水空间,如建造相对曲折的水岸、亲水平台、亲水步道、栈桥等。

对于交往性活动来说,人们对于交往性活动所需要的空间要求并不高,座椅、平坦的草地、亭子等都是较为实用的交往性活动空间。在进行公园规划设计时,需要营造一些私密性强的小空间,强调空间的领域性和私密性,为一些人群提供较为私密的活动和交往空间。同时在空间设计时也不能太过隐秘防止发生危险,一般可以设计为带状或者内凹的空间。

大型开放草坪是人们较为喜欢的开放活动场所,草地可以给人带来开心和随意的感觉,席地而坐,自由交流是非常吸引人的交流方式。因此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规划一个大面积开放草坪是非常实用的选择。

在公园的交往性活动中还有诸如唱歌、艺术表演等活动。这类活动视规模大小同样需要一定的开放空间,同时还应该在空间周围布置一定的休憩设施,为活动的观看者预留观赏区域。能够满足一定规模的大型活动或者商业演出需要同样是公园规划的重要准则。

5 结语

公园设计应该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满足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和活动需要是公园建设的主要目标。文章从心理学和行为学角度出发,对公园内部各类人群活动及需求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介绍,为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了笔者的建议,探究了公园内部各类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形式及原因。无论是城市公园的设计还是人们心理及行为的研究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希望文章的研究能为今后的公园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人群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在逃犯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在公园里玩
我走进人群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论城市公园设计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
财富焦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