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语言

2023-11-17 13:33:47李雪松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44期
关键词:赏析诗歌语言

李雪松

考点概述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古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有明确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生由于古诗的时间性和朦胧性等特点,对其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赏析诗歌的语言时,切记不能把它孤立起来分析,而要联系上下文、诗歌的主题、形象特征、标题或文末注解、说明等。

语言鉴赏题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其中主观题的提问形式一般为“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等。还有一种题型是炼字型鉴赏,提问方式一般为“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这种题型是要求考生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知识链接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更显凝练,几个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清代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高考尤其重视对古代诗歌语言的考查,因此值得考生下功夫去探究。

一、对诗中关键字词的鉴赏

1.炼动词:在鉴赏诗歌时,动词是炼字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动词,一种是一般动词,一种是活用后具有动词词性的词。

(1)一般动词,如:①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见”字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悠闲。②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弄”字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

(2)活用动词: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活用为动词来写景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这些词,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如:①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老”和“肥”既写出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②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红”与“绿”本来是形容词,但是在此句中却能让人感受到时光匆匆,春光易逝。

2.炼形容词,如: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②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草枯以后,鹰的眼看得更清楚了,作者却不说看得清楚,而用了“疾”(快),“疾”比“快”更形象。雪融化以后,马跑得更快了,作者不说快,而用了“轻”,比“快”更形象。

3.炼数词,如: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一枝”比“数枝”更能突出梅花先于百花开放的特点,更能突出诗题中的“早”字。②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作者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十年灯”,则是作者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连缀,写两个朋友各自漂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

4.炼虚词,如:①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自”与“空”这两个副词是本诗的诗眼,只有明白其含意,才能深切体会到祠堂前凄凉冷落的气氛,而作者的万千感慨也是由此而生发的。②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妇人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不禁伤感。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5.炼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乎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让人觉得气象万千,感受到作者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二、整体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作者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作者的艺术特色。诗歌的语言风格通常用下面的五个词语来概括: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2.质朴:这类语言常见于叙事、抒情诗中,作者往往不刻意追求华美的语言,而是用明白如话的语言直接叙述,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3.绮丽:其特点是用华丽的词藻、多变的修辞、神奇的想象进行细腻生动的描绘。如“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雍陶《题君山》)。

4.隽永:其特点是意在言外,作者用含蓄委婉的语言将要表达的意思寄寓其中,让读者品味。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5.简练:其特点是语言简洁、凝练,注重炼字、炼句。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概括诗歌的语言风格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歌。这类题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陶渊明是朴素自然,杜甫是沉郁顿挫,白居易是通俗易懂,李白是豪迈飘逸,杜牧是清健俊爽……

考题连线

(2023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宋〕林希逸

逐字笺①来学转难,

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

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

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

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傳。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A项“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拓展延伸

一、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石头城〔注〕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

◎〔宋〕刘 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

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

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首诗的题目都是“石头城”,但刘禹锡重在表达被贬多年的失意,而刘翰重在表达故土沦丧的悲哀。

B.“旧时月”的“旧”有“今月曾经照古人”之意,“旧苑东”的“旧”则是在绿草映衬下的破败荒凉。

C.“空城”直接点明城的荒芜寂寞,“空江”写江面空空荡荡,以江空映衬城空,两个“空”字异曲同工。

D.石头城是六朝兴亡的见证。两首诗都是作者有感而发,文字朴实,意蕴丰富,引人深思。

2.两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二、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山中咏古木

◎〔唐〕卢 纶①

高木已萧索,夜雨复秋风。

坠叶鸣丛竹,斜根拥断蓬。

半侵山色里,长在水声中。

此地何人到,云门②去亦通。

〔注〕①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后因友获罪。著有《卢户部诗集》。②云门:周代六乐舞之一,相传为黄帝时所作。一说为佛教宗派名,即云门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夜雨复秋风”,既渲染了古木所处的环境,又照应了前一句的“萧索”。

B.第四句中“断蓬”与王维的“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都是诗人自喻。

C.五六两句视觉和听觉结合,古木和山中景色融为一体,给人以幽深之感。

D.“此地何人到”表明此地人迹罕至,意即古木生长在深山之中,无人欣赏。

2.林庚在《说“木叶”》中对“高木”和“高树”进行比较,极言各自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首联中“高木”一词的妙处。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赏析诗歌语言
诗歌不除外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诗歌岛·八面来风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早梅(节选)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新东方英语(2014年1期)2014-01-07 19: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