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咪鲜胺铜盐·戊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2023-11-17 01:03徐明妍
种子科技 2023年19期
关键词:咪鲜胺叶鞘安康市

徐明妍,李 悦

(1.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2.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 安康 725000)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傍巴山,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常年降水量约850 mm,分布不均,常在水稻生产关键期出现高温高湿天气。水稻是安康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河谷川道和浅山丘陵,常年种植面积在2 万hm2左右,年产量约14.3 万t,在安康市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水稻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曲病和水稻纹枯病,主要虫害有稻水象甲、二化螟、稻苞虫、稻纵卷叶螟。其中,水稻纹枯病是安康市水稻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受气候、品种抗性、种植密度、用肥用药不当等影响,常年发生面积较大,晒田不好、田间通透性差、氮肥偏多的水田纹枯病较为严重。

2011年8月上旬调查发现,安康市水稻纹枯病发生率达15%,在所有水稻产区均有发生,以月河川道最为突出。感染水稻纹枯病后,水稻茎秆基部、叶鞘和稻穗上形成云纹状病斑,造成茎秆腐烂,严重影响水稻的养分运输和光合作用,导致水稻瘪谷、白穗、死穗、千粒重下降,发病较重时会造成水稻大面积倒伏,严重影响产量[1]。

水稻纹枯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是立枯丝核菌,病菌多在土壤中以菌核形式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形式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作物残体上越冬。水稻收割过程中落入田中的大量菌核是次年或夏季的主要初侵染源,漂浮在水面上的菌核黏附在稻株基部的叶鞘上,萌发菌丝侵入叶鞘组织进行初侵染。发病后,病斑上形成的菌核随水漂浮或靠菌丝蔓延进行再侵染[2]。由于用肥用药不当,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逐年增大,为害程度逐步加重[3]。本研究探索24%咪鲜胺铜盐·戊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最佳田间使用剂量,初步估算试验药剂对试验作物和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为农药安全合理使用提供技术依据。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环境、试验品种

试验在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试验田进行,海拔280 m,空闲田,试验田及其周围连续多年种植水稻,田块较平整,肥力中等偏上,排灌较好,田块四周用水泥砖围成田埂,具有较好的保水能力。水稻的肥水管理按当地常规方法进行,防治对象是水稻纹枯病。

试验作物为移栽水稻,试验期间水稻处于分蘖末期至齐穗灌浆期。

试验品种为五山丝苗。

1.2 施药方法

试验药剂为高效、低毒、广普性复配剂24%咪鲜胺铜盐·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对照药剂为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所有药剂均由江苏剑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地分成4 个区组,每个区组划分为6 个小区,共有24 个小区。各处理随机排列,每小区20 m2,共6 个处理,每个处理4 次重复。采用喷雾法施药,将各药剂按试验设计剂量兑水搅拌混匀后分别对植株施药(见表1),每间隔10 d 施1 次药,连续施药3 次,药剂用量为750 L/hm2,空白对照喷施等量清水。注意均匀喷洒植株,以喷湿为度。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1.3 调查方法

本试验共开展4 次病情调查。第1 次是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第2 次是第1 次施药后10 d 进行调查,第3 次是第2 次施药后10 d 进行调查,第4 次是第3 次施药后10 d 进行调查。

根据水稻叶片和叶鞘的发病程度分级,以株为单位,以对角线5 点取样法对各小区进行调查,每点50 株,共250 株,分别记录发病株数、病情级数,具体等级评定标准如下[4]。0 级:全株没有病害;1 级:第4 片叶及其以下各叶片、叶鞘发病(以顶叶为第1 片叶);3 级:第3 片叶及其以下各叶片、叶鞘发病;5 级:第2 片叶及其以下各叶片、叶鞘发病;7 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片、叶鞘发病;9 级:全株发病、提前枯死。

本试验调查的数据包括病情指数(以下简称病指)和防治效果(以下简称防效)2 种,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Ck0和Pt0分别是施药前的清水对照区和药剂处理区;Ck1和Pt1分别是施药后的清水对照区和药剂处理区。

2 结果与分析

施药前调查结果表明,各处理区的平均病指为2.32~2.46,在统计学上均处于同一水平,说明试验田的水稻纹枯病分布均匀。

由表2 可知,第1 次施药后10 d 调查,试验药剂24%咪鲜胺铜盐·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44、180、216 g/hm2和对照药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300 g/hm2、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12.5 g/h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44.74%、47.03%、52.22%、44.36%、44.6%。其中,试验药剂24%咪鲜胺铜盐·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216 g/hm2防效最好,但与有效成分180 g/hm2的防效相比未达差异显著水平;试验药剂有效成分144 g/hm2的防效与对照药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300 g/hm2、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12.5 g/hm2的防效在生物统计学上处于同一水平。

表2 各供试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

由第2 次施药后10 d 调查可知,试验药剂24%咪鲜胺铜盐·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44、180、216 g/hm2和对照药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300 g/hm2、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12.5 g/h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57.53%、60.87%、63.12%、57.06%、57.51%。其中,试验药剂24%咪鲜胺铜盐·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216 g/hm2防效最好,但与试验药剂有效成分180 g/hm2的防效相比未达差异显著水平;试验药剂有效成分144 g/hm2的防效与对照药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300 g/hm2的防效相比,未达差异显著水平,与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12.5 g/hm2的防效在生物统计学上处于同一水平。

由第3 次施药后10 d 调查可知,试验药剂24%咪鲜胺铜盐·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44、180、216 g/hm2和对照药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300 g/hm2、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12.5 g/h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74.22%、77.76%、80.22%、74.72%、74.36%。其中,试验药剂24%咪鲜胺铜盐·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216 g/hm2防效最好,但与试验药剂有效成分180 g/hm2的防效相比未达差异显著水平;试验药剂有效成分144 g/hm2的防效与对照药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300 g/hm2、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12.5 g/hm2的防效相比,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由试验可知,24%咪鲜胺铜盐·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4%咪鲜胺铜盐·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在有效成分144、180 和216 g/hm2的剂量下,至末次用药后10 d 防效均达74%以上,各处理剂量对作物安全,对其他非防治靶标生物无不良影响。因此,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24%咪鲜胺铜盐·戊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推荐使用剂量为144~216 g/hm2。

目前,水稻纹枯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一是选用优良品种,宜选用分蘖能力适中、株型紧凑、叶型较窄的水稻品种;以降低田间荫蔽作用,增加通透性,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提高稻株抗病能力。建议安康市海拔650 m 以下川道及丘陵稻区以种植宜香优2115、川优6203、泰优808、荃优华粘、川种优3877、文富7 号为主,搭配恒丰优28、盛优145、泰优037、内香506、宜香1611、荃广优851、内香8115、广8 优5 号、蓉3 优918、香两优875;海拔800 m 以下的中山区以种植泰优058、秦丰优7 号、泸香145、T 优166、炳优1009、泸优11(海拔不超过850 m)为主,搭配泰优390、中优145、羌穗100;海拔750 m 以下稻区搭配星优363。二是加强栽培管理,改变施肥习惯,重视有机肥,注重氮磷钾肥配合,防止因氮肥过多造成贪青晚熟。三是及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四是合理密植,水稻群体的大小与纹枯病发生的程度密切相关,群体越大,发病越重,只有合理密植才能达到抗病、高产的目的。五是及时处理病株秸秆,水稻收获后需将秸秆带出田外深埋或者发酵处理。六是开展化学防治,坚持绿色高效原则,采用高效低残留农药,用无人机飞防,提高防治效果。化学防治常用药剂有噻呋酰胺、戊唑醇、井冈霉素等[5],这些药剂在常规推荐剂量下的防效逐年下降。因此,筛选新的药剂尤为重要,必须制订综合有效的防治策略,加强高效、低毒、复配药剂的推广使用。建议在生产应用过程中与作用机理不同的农药轮换交替使用,提高药剂作用效果,扩大杀菌范围,延缓水稻产生抗药性。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粮食作物面积的30%,开展以纹枯病为主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控试验研究既是发展之需也是群众之盼。文章通过药效试验总结出的防治方法,对确保水稻安全成熟、稳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咪鲜胺叶鞘安康市
基于玉米DH系分离群体叶鞘、花丝、花药与穗轴颜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HPLC-MS/MS法测定32%肟菌·咪鲜胺水乳剂 有效成分含量
唠叨
我想摘下天上的星星
营造“搬迁后的幸福感”——安康市推行“党建+3”后续扶持服务模式
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蒜薹中的咪鲜胺残留
咪鲜胺降解菌群的富集及降解特性研究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小学活动掠影
三氯异氰尿酸对香蕉叶鞘腐烂病的抑制效果
凤栖梧·植保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