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会玉336的选育及制种与栽培技术探析

2023-11-17 01:03谢荣芳孟宪伟张显启黄士林陈削安邓加省谢永昌
种子科技 2023年19期
关键词:父本母本行距

谢荣芳,孟宪伟,韩 梅,张显启,黄士林,陈削安,邓加省,谢永昌

(1.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曲靖 654200;2.云南会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 曲靖 654200)

会泽县为山区农业县,以旱地为主,玉米是会泽县的重要粮食作物和饲料来源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 万hm2。由于会泽县自然灾害频发,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措施单一,导致玉米生产水平低,产量在6 000 kg/hm2左右。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玉米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玉米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的情况下,选择优良品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2020—2022 ,会玉336 累计推广种植面积7.2 万hm2,2023年被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推介为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位列5 个主推玉米品种中第2 位,推广应用前景较好。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母本HF19-1 是2010年用478 和PN78599 杂交,采用系谱法经4年7 代连续自交,于2013年选育而成的抗病、高配合力的稳定自交系(见表1)。生育期126 d,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株型紧凑,上部叶片较窄。成株高180.5 cm,穗位高65.4 cm。雄穗分枝2~3 个,护颖绿色,花药浅紫色,花粉量中等。雌穗苞叶适中,果柄中等。果穗长筒形,穗长15 cm,穗粗3.5 cm,穗行数12~14 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形。HF19-1 抗倒伏性强,制种产量高。

表1 HF19-1选育过程

父本HF09B 是2010年用WS7031 和Y561 杂交,采用系谱法经4年7 代连续自交,于2013年选育而成的自交系(见表2)。生育期132 d,幼苗叶鞘紫色,出苗快,苗势强,株形开展。成株高220.5 cm,穗位高100.4 cm。雄穗分枝4~7 个,花药黄色,花粉量大。果穗筒形,穗长18.6 cm,穗粗4.6 cm,穗行数14~16 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硬粒型。抗灰斑病、大小斑病,适应性广,一般配合力较高。

表2 HF09B选育过程

1.2 选育过程

会玉336 于2014年组配,2015—2016年在云南省会泽县、宣威市、罗平县、曲靖市、昭通市、楚雄州、保山市、文山州、大理市、石林县10 个试点进行多点比较试验,2017—2018年参加云南省金耕玉米联合体品种试验,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会玉336 在云南省各试验点表现抗病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稳产性好,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性

会玉336 生育期135 d 左右,幼苗第1 叶顶端圆到匙形、叶鞘花青甙显色强,叶片弯曲程度中、与茎秆夹角小。植株叶鞘花青甙显色弱,叶片浓绿,雄穗分枝10~15 个,雄花浅紫色,颖片除基部外花青甙显色弱、侧枝弯曲程度无或极弱、与主轴的夹角极小,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中到长、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短到中、侧枝长度短、一级侧枝数目多,花药花青甙显色浓、花丝花青甙显色弱,植株茎秆“之”字形程度无或极弱。株型半紧凑,成株高270 cm,穗位高120 cm,果穗锥到筒形,穗长22.5 cm,穗粗5.4 cm,穗行数14~16 行,行粒数36~38 粒,百粒重33.6 g,穗轴红色,颖片花青甙显色强,籽粒橙色中间型、马齿形,出籽率为87.8%。

2.2 抗病性鉴定

2017年和2018年2月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抗性鉴定站抗病性鉴定,会玉336 中抗灰斑病(MR)、高抗大斑病(HR)、抗锈病(R)、抗纹枯病(MR)、高抗穗腐病(R)。

2.3 品质分析

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检测,会玉336 籽粒容重752 g/L,粗蛋白质含量9.2%,粗脂肪含量3.99%,粗淀粉含量71.2%,赖氨酸含量0.22%。达到了普通玉米一等级国标(GB 1353—2018 一级普通玉米标准:容重≥720 g/L)。

3 产量表现

3.1 品种比较试验

2015—2016年,会玉336 参加云南省会泽县、宣威市、罗平县、曲靖市、昭通市、楚雄州、保山市、文山州、大理州、石林县10 个试点比较试验。试验地块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方便。采用间比法顺序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20 m2,宽窄行种植,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株距27 cm,单株留苗,种植密度67 500 株/hm2。

2015年平均产量10 916.4 kg/hm2,较对照海禾2 号增产3.7%,增产点率100.0%(见表3)。2016年平均产量为11 017.7 kg/hm2,较对照海禾2 号增产8.3%,增产点率100.0%(见表4)。2年试验平均产量10 967.1 kg/hm2,较对照增产5.9%,增产点率为100.0%。

表3 2015年品种比较试验产量表

表4 2016年品种比较试验产量表

3.2 区域试验

2017—2018年参加云南省金耕玉米联合体品种区域试验(中海拔组),试验点12 个,分布在云南省12 个州(市)海拔1 000~2 000 m 的玉米主产区。承试单位为云南宏伟种业有限公司、昆明耕源玉米育种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会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旱粮玉米研究所、蒙自市红麟玉米研究所、云南泓盛种业有限公司、昆明金耕种子有限公司、易门县种子站。参试品种为金耕28、金耕30、会玉336、宏伟1 号、宏伟9 号、泓玉16、泓玉17、子玉9 号、子玉136、耕源109,以海禾2 号为对照。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5 行区,等行距种植,种植密度60 000 株/hm2,四周设保护行。种植时用施用农家肥22 500 kg/hm2作基肥:施用玉米专用复合肥450 kg/hm2作种肥。7 叶期追碳酸氢氨300 kg/hm2作提苗肥,14 叶期追尿素450 kg/hm2作穗肥,中耕除草2 次,试验全期灌水2~3 次。实收小区中间3 行计产(面积12 m2),用LSD 法进行方差分析。

2017年试验结果表明,会玉336 平均产量为10 419.0 kg/hm2,较对照海禾2 号增产11.7%,居参试品种第4 位,增产点率91.7%(见表5),与对照相比,产量结果差异极显著。会玉336 全生育期123 d,比对照晚4 d 成熟。田间抗性表现,穗腐病、茎腐病、丝黑穗病最重点1 级,大斑病、灰斑病最重点3 级,小斑病、锈病最重点5 级。倒伏倒折率之和1.58%,倒伏倒折率之和≥10.0%的试验点百分率为0。

表5 2017年区域试验产量表

2018 续试,承试单位、参试品种、试验地点、试验方法、田间管理措施同2017年。试验结果表明,会玉336 平均产量为11 190.0 kg/hm2,较对照海禾2 号增产16.5%,居参试品种第3 位,增产点率83.3%(见表6),与对照比较产量结果差异极显著。会玉336 全生育期122 d,比对照晚2 d 成熟。田间抗性表现,穗腐病最重点1 级,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锈病、茎腐病最重点3 级,丝黑穗病病最重点5 级。倒伏倒折率之和0.2%,倒伏倒折率之和≥10.0%的试验点百分率为0。

表6 2018年区域试验产量表

2年区试平均产量10 804.5 kg/hm2,较对照增产13.5%,增产点率87.5%,居参试品种第3 位,与对照相比,产量结果差异极显著。

3.3 生产试验

2018年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云南宏伟种业有限公司、昆明耕源玉米育种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会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旱粮玉米研究所、蒙自市红麟玉米研究所、云南泓盛种业有限公司、昆明金耕种子有限公司、易门县种子站。参试品种为金耕28、金耕30、会玉336、宏伟1 号、宏伟9 号、泓玉16、泓玉17、子玉9 号、子玉136、耕源109,海禾2 号为对照。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300 m2,种植行数8~15 行,等行距种植,种植密度60 000 株/hm2,四周设保护行,全区收获计产。

试验结果显示,会玉336平均产量10875.0kg/hm2,较对照增产21.4%,增产点率100.0%。倒伏倒折率之和0.0%,倒伏倒折率之和≥10.0%的试验点百分率为0。

4 制种技术要点

4.1 地块选择

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水方便的地块,前茬收获后及时深耕晒垡,使土壤上松下紧、表土平细。采用空间隔离时,在隔离区四周不能有其他玉米或与其他玉米田隔离500 m 以上,充分利用江河、山岭、树木、村庄等天然屏障进行隔离。

4.2 适期播种

当10 cm 左右地温达到12 ℃以上即可播种,正交制种,HF19-1 作母本、HF09B 作父本,先播父本,7 d 后(当父本80%为1 叶1 心、少许2 叶1 心时)播母本,种植行比为6∶1,母本采用宽窄行种植,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株距20 cm;父本行距65 cm,株距20 cm。母本留苗密度67 500~75 000 株/hm2,父本留苗密度12 000~18 000 株/hm2。

4.3 田间管理

科学施肥,施足底肥。中等肥力地块,播种时施优质农家肥15 000 kg/hm2、普钙750 kg/hm2、玉米专用复合肥300 kg/hm2。5~6 叶期结合间苗、定苗施300 kg/hm2碳酸氢铵,大喇叭口期追施穗肥尿素450 kg/hm2。施肥时进行中耕除草,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4.4 去杂去劣

在玉米苗期、拔节期、抽雄前分3 次去除杂株,要求田间母本杂株不得超过0.1%,父本杂株不得超过0.05%,以保证杂交种的纯度。

4.5 母本去雄

母本去雄在植株顶1 叶未抽出至散粉前进行,采用摸苞带叶去雄技术。当母本雄穗摸苞率达30%~50%时开始,去雄时将母本雄穗带1~2 叶拔除,不得留下残枝,拔出的雄穗必须装袋带出制种田深埋或集中堆沤处理。授粉结束后7 d 将父本去除,改善母本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制种产量,改善种子质量。

4.6 人工辅助授粉

如果花期相遇不好或在开花阶段遇高温、干旱、阴雨、无风等不利气候条件,不能正常自然授粉或影响自然授粉时,应及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微风的天气为最好,晴天9:00—11:00 进行,阴天下午进行,采用拉绳法或手摇法摇株授粉,提高结实率,提高制种产量。

4.7 适时收获

在玉米蜡熟末期、籽粒乳线消失或粒尖出现黑层,籽粒水分达到25%~30%时采收。收获后进行穗选,剔除杂穗、异型穗和病穗,去杂后的果穗及时送入果穗烘干厂,经过72~90 h 烘干处理,水分降至13%时脱粒、精选、包装、入库。

5 栽培技术

5.1 适宜种植区域

会玉336 适宜在云南省1 000~2 000 m 海拔区域和相似生态区的四川省、贵州省等地种植,玉米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5.2 精细整地

选择中等以上肥力、质地疏松、通透性好、保水和保肥力强的地块,前茬收获后及时用深松整地机深松整地,深松深度达25 cm 以上,使土壤上松下紧、表土平细[1]。

5.3 种子处理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包衣处理,选用含戊唑醇、咯菌腈、噻虫嗪成分的玉米专用包衣剂,可有效控制玉米苗期病害、玉米丝黑穗病和地下害虫。

5.4 适时播种

当土壤温度为10~12 ℃时适时播种,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5月中旬,最晚不超过5月下旬。海拔1 900 m 以上种植区域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2]。

5.5 合理密植

采用宽窄行种植,播幅130~135 cm,大行距90 cm,小行距40~45 cm,塘距45~50 cm,每塘播种3~4 粒,播种量为30~37.5 kg/hm2,留苗密度为63 000~67 500 株/hm2。

5.6 保苗定苗

玉米3~4 叶时分次进行间苗,按照“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弱留强,间病留健”的原则进行;5~6 叶时定苗,每塘保留2 株健壮的玉米植株。

5.7 科学施肥

会玉336 植株高大,生物产量高,需肥量也大。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重施有机肥,轻施化肥;基肥、磷肥、钾肥早施,追肥分期施。播种时可施用玉米专用复合肥150~225 kg/hm2、普通过磷酸钙600 kg/hm2作种肥,用15 000~22 500 kg/hm2腐熟农家肥作盖塘肥;5~6 叶时施尿素150~225 kg/hm2或碳酸氢铵450 kg/hm2,浅锄松土除草;10~12 叶时施碳酸氢铵750~900 kg/hm2,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

5.8 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开展化学防治。播种时用5%辛硫磷颗粒剂45 kg/hm2撒施于播种塘(沟)内,用2.5%敌杀死乳油300~450 mL/hm2兑水600~750 kg/hm2在玉米播种后覆膜前喷播种塘(沟)防治地下害虫。出苗后若发现玉米幼苗被害虫咬断,用敌杀死兑水于傍晚喷雾或直接灌根。苗期黏虫用敌杀死300~450 mL/hm2兑水750 kg/hm2喷雾防治,玉米螟、蚜虫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和20%噻虫嗪150 mL/hm2或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600 mL/hm2喷雾防治。在锈病发病初期,可以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液600~900 kg/hm2喷雾防治,中后期可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112.5~187.5 g/hm2喷雾防治玉米灰斑病、大斑病,7~10 d 喷1 次,连续2~3 次。

5.9 适时收获

当果穗苞叶枯黄并松动,玉米籽粒灌浆乳线消失或籽粒尖端出现黑色层时适时采收,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收获的玉米果穗及时扒皮,堆放在通风向阳处晾干后脱粒贮藏。

6 结束语

会玉336 是云南会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旱粮玉米研究所以自选自交系HF19-1 为母本、自选自交系HF09B 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于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玉米2019085 号。会玉336 丰产、稳产、抗病、活秆成熟,抗倒抗逆性强,适合在海拔1 000~2 000 m 区域种植。

猜你喜欢
父本母本行距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三种土壤灭菌剂对香石竹母本栽培的影响
不同母本密度对敦玉328杂交玉米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影响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甘薯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父本的SSR标记鉴定
棉花杂交制种中如何管好用好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