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冲冲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27)
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一种生态环境型经济模式,而体育旅游产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主要产业发展方向。在当前低碳环保重要性不断凸显的时代背景下,体育旅游成为一种健康生态的生活方式而被大多人接受,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逐渐完善,发展低碳经济下的体育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提升体育旅游质量,增强低碳环保社会共识的重要环节。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所造成的环境危害,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应通过探索低碳经济模式,寻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经济发展体系主要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而体育旅游产业则是低碳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带动低碳经济增长,完成传统体育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变,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体系结构尚不完整,对低碳经济的认知程度不足,导致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仍存在较多问题,集中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体育旅游模式单一,缺少对低碳体育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利用,大部分地区仍延续比较传统体育旅游模式,导致整体旅游项目偏少,影响力度不足;其次是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体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更新速度缓慢、前期宣传力度不足等方面,使体育旅游产业未能表现出应有的价值姿态;最后,低碳意识未落实到位,基于低碳经济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应以低碳环保为核心,提升体育旅游的环保性与生态性,但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存在,体育旅游设施的环保特征不明显,未能充分落实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
低碳意识薄弱是影响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低碳意识未能深入人心,由于开发低碳体育旅游产业需要较多的环保投入,这与投资者本身的目的相互违背,在商业意识为主导,环保意识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将影响体育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是游客低碳意识薄弱,自身的体育旅游体验与实际需求产生矛盾,同样也将成为制约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需建立在基于低碳经济的设计规划上。我国区域辽阔,体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缺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经验,导致实际的产业规划与低碳环保宗旨相违背。主要体现在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经营当中未能考虑环境承载能力,未能实现经济提升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出现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体育旅游的问题出现。这种现象使体育旅游产业脱离了低碳经济核心理念,整体规划的不合理导致动力因素缺乏。
基于低碳经济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有着先进的低碳技术为支撑,从而满足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中所必备的体育设施与产品。当前我国体育旅游产业链条尚不完整,尤其是中下游的体育旅游产品制造链条,更缺少成熟的低碳技术为支撑,难以利用自主技术创新实现体育旅游产业升级。另外,关于体育旅游场所的建设规划也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建筑能源消耗较大,未能凸显节能环保理念,导致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效率缓慢。
其一,要大力宣传低碳体育旅游产业,并在产业发展中贯穿环保意识,加大教育力度,使游客正确认识低碳经济,自觉提升低碳素养以及节约意识,建立低碳消费观念,认识到参与体育旅游过程中自身所肩负的环境保护责任与义务。在宣传过程中,可积极利用多媒体平台,并在体育旅游发展全程渗透节能环保理念,使游客提升低碳意识,关注在旅游期间尽量减少能耗与污染;其二,政府相关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为人们传递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推进低碳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使人们不断增强认识。政府部门可联合各大媒体对低碳体育旅游进行多层面的报道,使人们明白基于低碳经济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另外可选择著名且特色突出的景区,像安徽黄山景区、吉林长白山景区等建设低碳体育旅游示范区,在其中广泛宣传低碳环保理念,以点带面地吸引其他景区关注发展低碳体育旅游,助力旅游产业低碳化、可持续化发展。同时,政府要针对低碳体育旅游产业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助力产业发展,并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应用低碳产品,引导游客以低碳的方式进行体育旅游,逐步打造特色突出的低碳体育旅游体系;其三,可参考国际上比较成熟的低碳体育旅游发展体系,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体育旅游项目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特别是碳排放量等加大监控力度,确保排放量达标,推进低碳体育旅游产业标准化发展。
其一,各地区要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以及产业调整政策等,立足长远视角全面统筹规划低碳经济发展,确定发展目标,配合制定发展策略以及路径;其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在统筹规划低碳体育旅游产业期间,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保证产业规划更加正确、科学。比如某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当地有大量和体育旅游产业相关的资源,可着重利用相关资源推进低碳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而且在规划及设计期间,有关政府部门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全面调查并认真分析市场信息以及其他信息,了解城市现有资源,基于相关资源进行产业规划,避免超出资源承载能力;其三,地方政府要从法律层面为低碳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不断完善立法工作,及时修正法律法规内容,同步加强行政监督力度,保证各区域针对低碳经济发展所制定的各项战略及政策可顺利落地,并在法律法规保障下推进区域低碳体育旅游产业稳定发展。
相比于传统产业,低碳体育旅游产业要发展,就要积极创新与利用低碳技术,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完善生产要素。而在推进低碳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期间,为不断创新及优化生产要素,需要投入更多技术、人力、知识等资源,以不断增强产业整体发展优势。产业发展中,关键要根据生产要素加强技术创新,尤其创新更加专业化、高级的技术要素,提升低碳体育旅游产品专业化水平。而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积极引进并大力培养低碳体育旅游产业人才,建立先进、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配套制定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政策,同时可通过建设创业基地、增设实验室等方式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并未推进低碳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储备更多人才。同时要做好人才选拔工作,选出更多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并要培育更多和低碳体育旅游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技术人才,在人才资源支持下助力低碳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其一,可考虑在国家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工作中纳入低碳体育旅游项目,以获取更多国家战略资源支持,并对财税政策等实现充分利用。同时,可在各部门协调基础上获取更多减排技术以及专项资金支持,推进低碳体育旅游发展。我国近年来在推进两型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台多项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措施,低碳体育旅游产业可在落实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期间利用相关政策为产业发展奠定政策基础;其二,可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发展低碳体育旅游产业符合体育旅游市场信贷原则,因此可通过多种形式获取资金支持,并可有效控制贷款利率,延长期限,部分新兴企业还能享受到多类优惠政策。像海南岛有着宜人的气候、优美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其可在借助旅游资源优势发展低碳体育旅游产业过程中借鉴国内以及国外成功的经验,并利用有关政策组织多元化的航海、优惠购物等活动。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模式,目前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相应的体育旅游模式较少,更新速度较慢,一方面是缺少相关实践经验的支持,一方面来源于低碳经济环境下,投资与建设不成正比的影响。2021 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等产业,并就2021 年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名单进行公示,这些公示的体育旅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示范性,所以在目前的低碳经济视角下,创新体育旅游模式,应围绕低碳环保与示范实践的双重标准来进行,一方面加强对传统体育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强化数字化赋能,推动体育旅游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开发形成新潮市场的体育旅游模式。目前常见的体育旅游模式包括红色体育旅游、以青少年体育运动为主的家庭旅游消费、电子竞技旅游、体育主题公园和主题度假村、冰雪体育旅游等,围绕以上主流体育旅游模式,在开发新型体育旅游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这样几点:首先,根据相应体育旅游大规模赛事的开展进行旅游模式创新,体育旅游模式是建立在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体育赛事举办基础上所形成的,比如2022 年我国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在全国掀起了冰雪体育旅游的热潮;2021 年,以国防体育运动为典型代表的红色体育旅游模式,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特征;2024 年巴黎奥运会增设霹雳舞、滑板、攀岩和冲浪4 个大项,这也将成为创新体育旅游模式的一种标志。所以,应以国家与国际相关体育赛事活动为引导,实现体育旅游模式创新;其次,注意体育旅游模式开发的品牌化与IP 化,游客偏好具有核心吸引力及主题性的产品,期待在体育旅游过程中获得身份认同感,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化体育旅游主题,更加符合游客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从而提升旅游体验感,在创新体育旅游模式的过程中,可在其中添加富有影响力与标示性的人物与活动作为主题,比如知名赛事、明星级的运动员、著名体育俱乐部、具有地标意义的体育场馆等,从而带动体育旅游模式的发展与更新。
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与拓展需建立在当地特色旅游模式的基础,立足当地实际情况,细化体育旅游项目分类,实现体育旅游项目更新,从而达到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的目的。根据运动休闲在体育旅游开发中的作用,一般可以将体育旅游项目分为支撑类、提升类、营销类、服务类,根据旅游目的地产地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体育主导型、体育提升型、体育活动型、体育健身型,而体育旅游项目的拓展与开发,就需要对以上几种类型的体育旅游项目进行细化分类,将项目特色紧密联系当地实际旅游资源,加强对区域体育旅游资源的挖掘,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旅游项目的拓展开发,需以不破坏生态环境、坚持低碳原则为前提,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实现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的生态环保性。以某地区体育旅游项目开发拓展为例,分析基于当地旅游资源特色的旅游项目开发方法,当地具有桥梁、山地、城市公园等旅游资源,与之对应的体育旅游模式包括桥梁体育旅游、山地体育旅游与城市体育公园等。桥梁体育旅游是一种新型体育旅游模式,主要依靠桥梁开发体育旅游项目,根据当地桥梁体育资源,衍生形成高桥蹦极、高空矩阵、空中秋千、云中漫步、桥梁速降、低空跳伞等多种体育旅游项目;其次是山地体育旅游,这是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育旅游模式,主要依靠当地的山地旅游资源,实现区域旅游项目开发,根据山地地理位置、景区特色等实际情况,可以开发形成山地运动项目与配套项目,其中山地运动项目主要包括攀岩、飞拉达、溯溪、瀑降、探洞、山地越野、低空飞行、滑翔伞、飞越丛林、山地飞车等,配套项目主要包括野奢营地、机车营地、房车营地、乡村民宿、亲子农场、悬崖酒店、帐篷酒店等。
基于低碳经济的体育旅游要求采用对环境影响尽可能小的旅游方式,提倡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兼顾效率,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提升的和谐统一,比如选择绿色出行方式,设计建造低能耗的体育馆等,我国在《旅游业发展的低碳战略计划(2018-2022 年)》中强调,要求以精致路线与完全配套设施来落实低碳旅游。但就实际情况看,我国体育旅游开发当中存在低碳技术落后等实际情况,由于缺少相应低碳技术的支持,导致低碳体育旅游无法完全落到实处,所以低碳技术的开发与运用至关重要,当前体育旅游中低碳技术的开发应用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完善配套设施,在低碳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中,随着市场规模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加大,旅游产品也不断创新,并持续提升着产品质量及营销水平,在此背景下急需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构建新型体育旅游产业业态。像自行车骑行、乡村徒步等线性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欢迎,相关产品发展中需要同步完善配套设施,包括餐饮、住宿、休憩、导航、租赁等设施,使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并使线性体育旅游产品更具吸引力;其次,加强低碳体育旅游基础设施的使用,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设施与建筑设施,交通是体育旅游中碳排放较大的部分,鼓励通过单车自助游,使用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新型能源火车等低碳旅游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达到低碳目的。另外是低碳建筑设施,体育旅游景区中的道路、建筑与其他设施建设中,同样会产生较大碳排放,应加强绿色能源技术与二氧化碳收集利用技术的开发,以可再生能源作为建筑能源供给,利用CCUS 技术实现建筑节能,也可以从建筑设计方面入手,加强对太阳能的利用,减少热量流失,降低能源消耗;最后,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开发资源消耗低、实用价值高、健康环保的体育旅游产品,在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包装材料的生态设计,充分考虑商品包装的可降解性、可回收性与处理污染问题,实现废物的减量化与无害化。
体育旅游产业链是围绕体育市场与核心要素,基于体育旅游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优化,由于当前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产业链仍不完善,尤其是体育旅游资源不足与体育市场不足,导致体育旅游产业出现供给不平衡问题。面对日趋扩大的体育旅游市场,应当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依托体育旅游景区与相关基础设施,开发多类型的体育旅游项目与产品,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构建平衡的体育旅游资源供需关系。首先在空间链方面,基于建设体育旅游集聚地的目的,实现空间布局优化,将现有交通网络与体育旅游项目深度结合,挖掘区域中各种体育旅游资源,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体育旅游空间格局;其次是产业链方面,主要包括体育旅游主产业、相关产业、要素产业与辅助产业等,在体育旅游主产业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体育旅游的主题特色,发挥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带动制造业、服务业、销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激发要素产业与辅助产业开发活力,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其中需要注意强化低碳理念的实际运用,构建以低碳为主题的产业链条,从而充分体现体育旅游的低碳环保特征;最后是体育旅游供需链,强化供需对接非常关键,应以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市场规律的作用,改善供需错位,增加体育旅游要素产业的有效供给,使旅游资源和体育资源实现深度融合,以拓展体育旅游项目为基础扩大体育旅游产品的消费半径,围绕当地实际体育旅游资源满足游客的体育旅游需求,注重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形成具有标志性的个性化体育旅游主题,从而为游客提供体育旅游与消费为一体的体育旅游模式。
基于低碳经济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是我国旅游产业与能源行业的共同发展方向,符合新时代发展理念。目前我国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仍存在较多限制因素,为保证体育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深化低碳意识,强化低碳技术支持,不断开发形成全新的体育旅游模式与项目,完善产业链,平衡供需关系,努力推动低碳经济下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