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药效保障措施

2023-11-17 13:14:16
新农民 2023年29期
关键词:药效中药材有机肥

孙 宁

(安徽临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安徽 临泉 236400)

中药材的生产是以其产品中的极微量精华物质成分或结构而产生药效,具备药用价值,而对于绝大多数中药材而言,其有效成分和结构至今尚未得到化学分析确认。根据经验来看,于大宗食品中的粮食、水果、蔬菜等植物而言,其种植目的是获取其中的大量营养物质,比如:绝大多数食物提供给人们的是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水等,并且这些物质中植物性食物含量一般较高,而中药材提供的有效物质尚未明确,即使有些研究表明,某某中药材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其中含有某某化学物质,但化学分析无法解释山参和园参的药效显著不同,也无法解释实验室合成的人参皂苷不能代替种植的人参,所以种植中药材,务必充分研究其原生生态环境,更充分地遵照其原生环境进行生产,不可像种植蔬菜、粮食那样提供所谓的优越环境,让其充分生长,以提高产量,要遵从中药材生长习性。为了充分尊重中药的原生种植环境,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现有的种植条件,尽量保持中药材产品的有效成分。

1 光照与气温环境的保障

对于中药材生产来说,其生产产品具有不同于普通食物的生产,其有效成分与其物理总产量相关性不强,而与其中的精微物质存量与结构息息相关,而这些精微物质的存量与结构,受制于其复杂苛刻的环境条件,现代农业的绝大部分规则,都是以促进产品物理产量为主要目标,然后兼顾口感、主要营养成分等,比如:蛋白质含量与结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因为这些指标很容易检测出来,哪怕是适口性也可以通过品尝进行鉴定,养殖企业通过调整肥料结构、选用优良品种实现增产和提质的目标,但这种增产一般是建立在生物产量提升的基础之上,一般来说,只要生物产量提升了,其营养物质都会相应提升,这导致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企业都会以经济产量为目标,竭力提升经济产量的同时,为减少养分投入,尽量减少其他非目标部分的产量。比如,在小麦生产中,种植者会想尽办法提升小麦籽粒的产量,而同时会相应减少茎叶的产量,以减少养分投入,降低成本,但这种理念应用到中药材生产中,往往适得其反。因中药材的有效性绝大多数无法通过化学检测来确认,其有效性与生物质产量并不会存在对应关系,现代农业生产中,为了维持农业生产,会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控制肥水、通过设施提供温度、湿度控制等,使作物能够快速安全生长,进而实现生物质的生产,但这些对于中药材生产来说,往往都是无效的,如果对条件进行了破坏,使现代中药材的生产流于形式,生产出规模庞大的中药材产品,而有效性却急速锐减,甚至失去药效,把中药材的生物质产量,当作生产目标,而改变这种结果的重要思路是回归中药材生存的自然环境,构建中药材原产地的生态环境,这自然包括循环农业的基本理念,摆脱化肥、农药等工业品的投入与影响,并用自然的方式构建与中药材原产地相类似的小气候。如果某中药材喜阴,就考虑用栽植乔木、套种高秆作物的方式提供耐阴条件,而不是采用塑料遮阳棚、遮阳网机械地进行遮盖,因两者存在不同:树木遮盖可以通过吸收光能,过滤部分光线成分,提升湿度,控制温度变动幅度等功能,而遮阳网或遮阳棚,只能简单地减少阳光的直接冲击而已。而对于中药材,其治病的机制,来源于其药性形成所需要的特殊自然环境,在此前提下,我们要想实现药材的有效性尽可能地不减弱,就要模拟大自然的原始状态,这方法就是摆脱现代工业内容,构建出中药材原始生存环境的原始农业,是循环农业的特殊形式,是有机农业的高级形式,或许,这种形式,才是中药材生产持续存在的唯一选择。

气候等条件不适应,中药材易发生死亡,造成种植不结实或药用器官成分不足。在没有经验可参考的情况下,异地引种、种植方式改变、种植制度改变都可能给种植户带来风险,比如:穿心莲属热带植物,如果移植到淮北地区,就不能结籽繁殖,但其药用成分穿心莲内酯含量很高,所以只能从广西、福建等地引入种子,不能在淮北地区育种。药用成分的高低与疗效是中药材种植的价值所在,有些中药材异地引种后,在外观上并没有明显变化,但药用成分却大大降低,失去药用价值,没有经济效益可言,这方面的风险对于种植户也应当注意。至于保护地种植,只是通过机械的办法实现了温度保障,但其中光照强度、时间、风力、温差、植被等综合性的条件根本无法实现与原生环境相似,所以,这种种植方式只是收获有产品、无药效的中药材。

2 土壤与水环境的保障

不可盲目参照一般粮食生产的供水需求,而应给予适当干旱,见旱就浇水,比如:而有些耐涝作物则需要加强灌溉,保证充足的水分供给,比如:肥沃的土壤可以实现更好的粮食生产,但不一定能生产优质的中药材;比如:土壤疏松是一般农作物种植比土壤的要求,但对于一些中药材,却需要适当镇压,土壤板结,才会长出正常的药材;再比如:车前子,如果土壤疏松,则无法合成正常的中药材成分,必须对土壤进行板结化处理,才能生产出更好的中药材。

农业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减少:由于很浅显的原因,近30年来,农业种植者基本不向土地中施用天然有机肥料:粪肥、饼肥、厩肥、堆肥、土杂肥基本成为历史了。但是有机肥的停止使用造成土壤结构越来越单调化:微量元素减少、有机质减少、有益菌群减少,这使土壤缓冲能力减弱、降解能力减弱。与此同时,在广大农村每年都会自然产生大量有机肥:人畜粪便、作物残体、沟塘污泥、食品垃圾沤制物,这些都是优良的肥料,稍加处理甚至不处理就可施用于田间,但由于施用有机肥需要较强的体力劳动,这种劳动不是很“体面”,经济效益也很低,因此几乎被所有的农民所淘汰,这不仅造成的天然有机肥的巨大浪费,还加剧了环境污染,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一定压力,而同时,这些有机肥由于其来源于生物生产过程,具有合成多种复杂有机物,集合多种矿物质的特点,这与中药材的产生药效所需求的复杂物质有着类似的模式,而与化学肥料的单一性、精准性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有机肥的充分应用,化肥的严格控制,是中药材药效保障的重要环节。

3 控制其他生产成本的必要性

有些农业类专家研究发现:从通用农业技术与中药材种植技术相比来年,中药材种植存在种子研发不足、肥料配方短缺、无专用除草剂等技术方面的不足,但是如果从中药材种植的最终目标来看,至少不能参照粮食或蔬菜种植的观念来解决。由于中药材种植面积的比例较小,因而从经济效益上来说,无论是国家机构还是社会经济单位,对中药材种植的研究投入力度与粮食作物的投入力度有一定差距,但是,中药材种植的最终需求却并不需要太多新技术,因为,多数中药材来自大自然,其药效天然形成,不能盲目、擅自对其进行选育、杂交和转基因培育,只是会提高宏观产量,无法实现药效提升,因为在尚未清楚药效原理的情况下,实现所谓的增产研究是盲从的,研制配方肥方面只会增加中药材生长所需求的大宗营养要素,而不会增加药效,潜在风险是,这些大宗要素的增长,刺激中药材的快速生长,但减少了药效物质积累的时间或过程,会快速降低药效,生产出有名无实的药材。至于除草剂,除草剂对中药材的影响更复杂,它会刺激中药材产生新的物质,以对抗除草剂的毒性,同时,除草剂还干扰了中药材生长的植物环境,进一步影响中药材药性的形成,这三重影响最终可能会形成完全脱离中药材本来性质的特殊物质,其复杂过程完全无法控制,产生的最终效果更是无法测定。

4 中药材生长周期内环境稳定性的保障

绝大部分粮食作物生产周期都在1年以内,而相当多的中药材生产周期都超过1年,在多年生的药材中,药材年度越长,药效越好,因为更长的生长过程,可以积累更多的精华物质。而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为因素的介入会严重干扰中药材精微物质的积累或转化,进而影响产品品质。相对来说,自然环境的波动,则并不会对中药材的药性产生显著影响,因为中药材的药性本就是对自然环境阴阳时令的变化过程的应对中产生的积累所形成的,而人为的干扰,比如:汽车尾气、公路灰尘、玻璃幕墙、河道治理等则会对中药材有严重影响。所以,在生长周期较长的中药材种植中,要尽力避免产生人为的环境波动。

5 中药材重茬种植的避免

对于蔬菜等作物,避免重茬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防止发生病虫害,而种植中药材不仅要考虑这些,还因为中药材与蔬菜等作物有着不同的生理或化学结构,这是其具备药用价值的根本原因,中药材其特殊的结构意味着对它对气候、土壤的特殊选择与吸收能力以及土壤养分中对某种中药材有特别作用的元素往往在种植了一茬药材后出现明显改变,这会导致重茬种植的中药材的药用成分降低,以至失去药用价值,还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所以,种植各种中药材尽量避免重茬种植,以降低中药材药性。但从另一方面讲,对于多年生的中药材,需要在同一个地方连续数年持续生长,以实现药用成分的持续积累,这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中药材高质量生产的重中之重,因此,需针对不同中药材的特性,选择有针对性的种植方式,以发挥中药材的药理作用。

猜你喜欢
药效中药材有机肥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 15:49:26
中药材促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08-24 07:35:18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药效
故事大王(2017年11期)2018-01-21 19:10:23
传统or新型 有机肥发展迎来春天
生物有机肥与现代农业
几种杀菌剂防治香梨树腐烂病的药效对比试验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中成药(2016年8期)2016-05-17 06: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