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平,李文亮,郭 鑫,张耀文,韩 敏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农牧和科技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600)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农技推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农技推广是指通过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农技推广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粮食丰收成为保民生、稳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农技推广可以传播先进的农业技术,帮助农民采用更高效的种植和养殖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在我国,由于种植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等原因,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良种、良田可以大大的提高粮食产量。如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后,可减小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农技推广,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此外,在农作物生长期间使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还可有效预防病虫害发生。据统计,利用无人机防治小麦条锈病平均增产30%,玉米蚜虫防治平均增产40%。在农村,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很多农民都选择种粮为主。但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多,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这就需要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因此,农技推广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先进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同时,还能帮助农民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让他们的收益更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机械开始进入田间地头。这些设备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而且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还可以实现机械化操作,减轻了劳动者的压力。另外,一些大型机械设备的出现还大大减少了运输费用,使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因此通过农机化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的收入水平。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等因素,许多村民只能从事传统的耕田种地工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出家门到城市打工赚钱。这不仅增加了农村的劳动力压力,而且还会使村里的留守老人、孩子等得不到照顾。所以,发展农村经济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而通过开展“三下乡”等活动,向广大市民普及一些基本的农业知识,如何正确施肥浇水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市民的生活,而且还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的村民带来更多致富的机会。农技推广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实现“藏粮于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目标作出贡献。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农产品质量不过关,那么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国家每年都会开展各种检查活动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而农技推广就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将先进的农业技术普及到广大农村地区才能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避免出现一些有毒有害的蔬菜瓜果等食物流入市场造成危害。在农村,一些农户为了追求高利润,经常会给蔬菜施用增甜、增色、耐储藏的激素或防腐剂;一些农户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用品。这些化学物质虽然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或延长其生长期,但也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这些激素会刺激植物的生长速度,但是,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而通过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后,就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如,利用无土栽培的方法培育番茄、黄瓜等蔬菜品种;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等等。这些绿色防控措施都能大幅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使消费者吃得更加放心。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而农技推广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更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保障人们的健康。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呼和浩特市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农业生产,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其粮食产量占全市总量的近一半。而呼包鄂榆农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菜主产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支撑区域,承担着为首都和华北地区提供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的主要责任。因此,“十四五”时期,呼包鄂榆农区将重点发展现代种业、智慧农业、生态循环等产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市场有机衔接。在农村,农业技术推广往往和当地的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在农村地区,农业科技推广往往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相关。在农业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积极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参与农业发展。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大户+农户”等经营模式,实现土地流转集中连片种植,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村成立农民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因此,要结合本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示范和推广工作。例如在蔬菜种植基地进行“菜苗工厂化培育”等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十四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将围绕打造国家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目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心”战略。以构建现代种业体系为重点,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品种研发创新。到2022年,力争全区农作物制种能力达到100亿粒以上;到2025年,力争全区农作物制种能力达到200亿粒以上。“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将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依托“互联网+”优势,完善自治区级农村电商物流体系,支持旗县(市、区)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园),提升冷链物流配送能力。鼓励引导企业参与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比如,在种植方面,“一优两高”的农业发展模式,需要大量使用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因此,在农资供应上应加大优质种苗、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生产力度;在农产品加工方面要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提升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只有把农业生产中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要将农业技术推广与当地的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实现“一地一品”“一村(社区)一业”。要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服务活动,帮助农民提高种植养殖水平;要通过组织举办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要将农业科技人员纳入当地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之中,引导和鼓励他们参与当地主导产业的培育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农技推广应该与当地农业产业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呼和浩特市政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技术人才培养,推广二氧化碳气肥建设试点等先进适用、高产优质、安全环保的农业技术,进一步发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作用,解决生产环节应用主推技术的制约因素。同时,结合优势农产品的区划布局,科学确定在土左旗、玉泉区、赛罕区等蔬菜主导产区进行适用技术推广应用,辅助以农作物病虫防治等技术,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加快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创新、联合攻关,大力开发适应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品种特点的技术。要大力推进科技兴村、科技兴业,加快发展现代种养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品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注重创新方式方法,坚持“一户一策”,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特点因时因地施策;坚持分类指导、“一县一品”,避免千篇一律;坚持市场导向,“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实现特色化生产、品牌化和标准化经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现有技术的实用性,实现技术升级。同时,还要注重发挥科研院校和企业的研发优势,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兴业。农技人员是实施“科技兴业”的关键力量。为提升基层服务水平,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促进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等扎根乡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示范推广一体化建设,强化新品种培育、引进筛选、试验示范等环节的技术创新,加快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种业技术体系。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促进农机装备提档升级。要加强智慧农业发展顶层设计,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应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生产实践之中。通过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强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大“互联网+”在基层推广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融合,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使群众获得更便捷的服务。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以奖代补”政策。对积极从事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给予奖励。如对完成省定重大项目任务的单位进行奖励。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实用技术推广领域。
呼和浩特需要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加快建设一批现代设施农业项目,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公司+ 家庭农场 + 现代农业服务组织”等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实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要继续开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同时,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要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包括节水灌溉、高效施肥、精准种植、智能化管理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4]。呼和浩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负责本区域内种植业新优品种、新技术物资材料,新技术,综合种植技术整合,农村生态能源建设与管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技推广信息,农民培训,农技推广示范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农技推广的主体是农民,政府应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技推广。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以奖代补”政策。在农业农村部指导下,各地积极组织基层干部和种养能手等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同时通过发放明白纸、宣传画等方式加强政策宣传解读,让农民了解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对积极从事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给予奖励。如对完成省定重大项目任务的单位进行奖励。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实用技术推广领域。[5]在农村地区,很多农户由于文化层次低,缺乏科学意识。因此,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广大农户学习先进实用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例如,组织“田间课堂”“科普大集”等活动,让更多群众了解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同时,通过举办“农业技术讲座”等,提高村民的农业技能。另外,还要加大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要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的乡村技术人员队伍,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一方面,积极主动向群众宣传国家有关惠农支农政策。另一方面,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只有把工作做实做好才能真正发挥好科技人员的作用和作用。可以通过奖励、补贴等方式鼓励农民接受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等,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要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农技推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农技推广中,不仅需要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还需要注重与当地实际情况的结合,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农业技术方案。同时,农技推广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快速有效地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