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视域中的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2023-11-17 10:14刘中飞
中国传媒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出版业中国式精品

刘中飞

(安徽大学出版社,安徽 合肥 230039)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规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实现物质富有,也要实现精神富有,更要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这一目标是对西方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超越,为新时代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传播知识、普及科学、启智增慧、培根铸魂的出版业来说,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出版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原来重规模、重数量、重速度的发展模式,减少低效出版、重复出版、粗放出版,突出内容原创与传承、出版特色与个性、形式创新与融合、传播多样与精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我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话语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真正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加速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源泉与精神力量。

1.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新时代,出版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坚持举旗铸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

作为文化传承、思想引领的出版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凝心聚力、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的重要作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全党学懂弄通做实,引导全社会坚定主心骨;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不断健全党的创新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引领功能,通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大体系建设平台,主动策划,广泛联系、组织国内国际一流专家学者,不断推出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精品力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智慧源泉。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体现中国特色,文化建设必然反映中国精神,出版作品必然扎根中国大地,演绎中国故事,书写中国篇章,传播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用中国特色的出版创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共同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新征程上,出版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良好社会风尚中践行自己的使命担当,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高品质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力量。

2.精品内容:出精品、出好书,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精品内容

作为文化产业核心部分的出版业,出版工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领域。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出精品、出好书,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出版产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这些精品力作都是精心策划、反复论证和认真打磨的,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它们注重社会效益,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质量第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精品内容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载体,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在精品内容的生产方面,《出版业“十四五”规划》将“打造新时代出版精品”作为专节,提出实施一批重大出版工程,整理出版一批重要文化典籍,推出一批人文社科领域出版精品、科学技术类出版精品、少儿读物精品,明确“新时代出版精品”具体任务。出版业应以此为基础,按照国家出版业整体规划与部署,全面落实新时代精品出版规划,实现出版业高质量精品内容供给。

文化是国家之魂,民族之柱,而优质内容是文化产业繁荣兴盛之基,也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之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出版业应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业,以出版精品内容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者,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与创造力,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为人民出版更多的精品佳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1]以人民为中心,一方面要思人民之所想,答人民之所问,供人民之所需,为人民提供精品佳作,让人民通过丰富多彩的出版作品感受时代发展,丰富精神世界,激发奋斗热情,不断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与智慧;[2]另一方面要站在人民是历史创造者和社会生活主体的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书写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人民奋斗精神,呈现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人民精神气象。引领世界发展,中国文化与中国出版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的前沿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逐渐形成[3],出版业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用全球视野和历史视角审视中国科研学术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策划出版具有代表性的最新科研成果,引领世界科研水平共同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3.融合发展:新技术赋能出版,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是利用先进技术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综合开发内容资源,以满足读者和用户需求的一种创新发展形式,其本质是利用新兴技术为内容赋能,创新内容呈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为科技赋能出版业、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出版业在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机遇之际,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充分挖掘内容资源,建设有影响力的数字出版传播平台,探究成熟的商业模式与持续的盈利模式,构建开放多元的出版融合生态体系,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4]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1]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主力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第一,出版业要加强前沿技术探索应用,健全科技创新应用体系,加快推进融合创新,顺应和把握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变革的历史潮流,变革产品形态、出版业态和发展状态,创新内容呈现传播方式,围绕优质纸质图书内容,着眼适合管用好用,借助各类适配的先进技术深度挖掘类似于电子书、有声书、动漫、知识服务等形式的延伸产品或融合产品,探索一个产品多个形态、一个内容多种创意的运营模式,推动融合出版持续创新发展。第二,出版业进一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深度合作,推进相关科技成果在出版业中的高效转化,健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应用机制,在5G 技术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新兴技术支撑作用,强化大数据、云计算、AR/VR、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兴技术应用场景[6],提高新兴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出版服务供给质量,以新技术为出版业赋予新的发展动能,探索出版产品的新形态、出版产业的新边界、出版创新的新路径,实现新兴技术与内容生产的深度融合,创新驱动出版业在内容、产品、渠道、服务等方面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第三,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出版业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出版业抓融合就要抓住“人”这个关键要素,抓住了人才,也就抓住了融合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要在业内培养与业外引进两个方面进行两手抓,围绕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激励、发挥出版单位人才建设主体作用,建强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队伍。

4.对外传播: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出版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世界人民认识中国的重要渠道,也是中国与世界深入沟通的重要方式,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建设中文传播平台,构建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利用网上网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民心相通,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这是国家的战略要求,也是中国出版业的责任和使命。[7]在推动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构建上,出版业要突显担当与作为,在中华文化“走出去”并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发挥更多建设性作用,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1]作为文明互鉴的桥梁,出版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8],通过图书贸易与版权贸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文化传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出版业要以“大力发展文化贸易促进文化落地”为导向,助力新时代精品出版高质量高水平走出去,这是我国精品出版国际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出版业国际竞争力与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必然选择。出版业“大力发展文化贸易促进文化落地”,需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以出版精品为媒介,促进出版精品在国际上传播,从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并实现润物无声式的柔性传播;第二,要以价值导向、受众反馈、社会影响等为主要指标,建立以精品出版物走出去为中心的工作绩效评估体系;第三,建立健全出版精品走出去相关信息的统计数据库,为决策和实际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服务。在新征程上,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对外传播效能,深入阐释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9],“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5.全民阅读:构建支撑书香社会的阅读环境,健全全民阅读保障体系,全面建成书香社会

阅读是涵养文化的一种有效路径,是感受社会发展、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引领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途径;全民阅读对铸就文化辉煌、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提升国民幸福指数具有显著成效。[10]全民阅读应该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需要构建高质量的深化全民阅读的保障体系。在新征程上,加强对全民阅读的组织领导,健全高效能的全民阅读组织领导保障体系;建设“全民阅读基础设施体系”和“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两大体系,通过各种阅读空间、阅读平台和阅读活动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健全高质量的全民阅读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全民阅读长效机制,加强专业性的监督和考核表彰,树立全民阅读的先进榜样,完善全民阅读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体系。[11]出版业是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力量,应该为全民阅读出版更多高质量的精品力作,做好阅读内容的生产供给,这是出版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时代,作为文化惠民的基础性工程,全民阅读是一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践行的活动[12],只有全社会、各行业共同努力,以创意新颖的阅读活动和优质内容为人民提供更加新潮、更加优质的阅读体验,创新阅读形式,延伸阅读空间,增强阅读效力,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扩大全民参与的阅读范围,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与阅读风尚,大力构建支撑全民阅读的社会环境,让阅读无处不在,让阅读的常态化成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将全民阅读持续推进、深刻践行、产生实效,才能为建成书香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在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出版业始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践行使命与担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守正创新,坚守初心使命,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内容建设、融合创新、对外传播、全民阅读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展开实际行动,不断策划出版更多精品佳作,不断涵养人民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以出版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思想源泉与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出版业中国式精品
中国式民主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中国式失败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港珩隆2015大型春季拍卖·精品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