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转型发展中编辑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2023-11-17 10:14:28
中国传媒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杂志社科技期刊知识产权

陈 颂

(应急管理部北戴河康复院《中国疗养医学》编辑部,河北 秦皇岛 066100)

中国科协等四部委在2019 年正式提出了“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战略目标,并将其分解成了多个分层目标,主要包括:①引领发展;②创新突破;③抢抓机遇;④高质量发展;⑤重点发展拐点和创新跨越等。从科技期刊类杂志社近几年的实践经验看,已通过技术赋能路径进行了科技期刊质量国际化、编辑数字化、出版平台化方向的转型,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也给从事科技期刊工作的编创人员提出了新要求。因而,在当前“并联式”发展方案下,杂志社应进一步结合创办高质量期刊的要求、分层目标研讨该阶段编辑能力与素养提升需求。文章先对其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及现状做出分析,再对其提升需求及措施展开具体讨论。

1.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1.1 从行业竞争角度分析

自我国实施互联网+改革至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一直处于融合状态,随着媒体融合方向增多,融合形式日益趋向多元化。尤其是科技期刊杂志社在统一大市场建成后形成的新发展格局之下,根据全球媒体“一张网”的现实情况积极参与了全球同行业竞争,发现科技期刊方面原来以“量”为主的规模化竞争已转移到以“质”为主的定价权(即同行业质量体系管理标准制定权)竞争上。[1]此时要求杂志社在新竞争环境下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质量管理、数字化建设及知识产权生产、保护、管理等方面,并通过自身在知识产权创新与知识产权应用之间的中介作用、纽带功能,为各行业领域探索基于知识产权的商业模式提供实质性帮助。

1.2 从信息传播角度分析

科技期刊属于传统媒体的产物,在媒体融合时代受数字化出版因素影响,原有的信息传播优势相对弱化。具体而言,此类期刊在信息传播中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要结合选题向科研工作者、学术研究者及广大师生等传播前沿科学技术发展相关信息,另一方面需要把获取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以更为规范、直观、明确、易于理解的形式传播给社会民众。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传统时期因传播媒介限制容易发生各方“信息不对等”“信息交易成本大”的问题。进入媒体融合时代后杂志社有必要借助数字技术提供的便利条件,提高信息传播效率,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1.3 从企业效益角度分析

在法治化市场经济制度日益完善的条件下,杂志社的企业属性日益突显。从企业效益角度看,我国科技期刊类杂志社不仅要保障经济效益,在残酷的行业竞争环境中存活下来,还需要兼顾社会效益,让科技期刊中的科学技术价值实现最大范围内的传播及开发利用。[2]另外,对于部分涉及国家机密的科学技术,此类杂志社还承担着预防其泄露、保护其不被侵权的责任。因而,此类杂志社应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在媒体融合时代借助质量管理、技术赋能、数字化出版等不同路径,促进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产出。

2.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转型发展现状分析

2.1 科技期刊质量国际化

我国在ISO8402“质量术语”定义中,将质量界定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涉及对人、产品、体系、组织、活动及其过程的描述与研究。《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1991 年)中进一步对科技期刊的定义、本质属性进行了规定。[3]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全球同行业竞争环境下,为其连续出版、报道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新途径,但是在数字化编辑、出版、传播、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受到应用载体与传播媒介等因素影响,提高了其质量管理要求。从当前科技期刊转型发展现状看,杂志社在质量管理方面已向国际同行业优秀科技期刊看齐,并且构建了多方融合的质量要素体系。具体如下:

(1)以内容质量为例,选题方面强调了新颖性、重要性,科学技术报道方面突出了原创性、应用性,写作和语言水平方面更加侧重作者的决定性。

(2)以编辑质量为例,要求编委会、编辑部在能力特性方面落实对审稿、编校、出版形式选择、出版伦理规范等方面的质量控制。[4]

(3)以出版传播质量为例,形成了以出版传播效率为主导的不同出版传播形式上,越来越注重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以及在多媒体、跨文化、精准性、及时性方面的质量管理。

(4)以管理质量为例,杂志社统筹了品牌、流程、市场、队伍等多项质量管理要素,并从经营者的视角出发,更加看重综合能力发展要素的特性管控,明确综合效益产出等。

2.2 科技期刊编辑数字化

科技期刊编辑能力与素养的定位十分关键,近几年杂志社在媒体融合时代实施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按照能力素质模型等来解析编辑能力与素养。[6]例如,从企业性质角度出发,科技期刊编创人员被看作一种职业人才,杂志社通常会选择不同的能力素质模型对能力素质进行解析。

以麦克里兰博士提出的能力素质(Competency)模型为例,杂志社可以把编创人员的素质能力解析为多项要素:学历要素、专业知识要素、通用技术要素、计划要素、决策要素、经验要素、诚信要素、服务意识要素、创新要素、法律意识要素、政治要素等,结合杂志社出版传播科技期刊的实际情况对各项要素做进一步分级,形成以不同指标为主的要素-指标清单。实施流程通常包括“确定战略绩效标准→选择标准样本→收集数据信息→分析数据信息→建立模型→验证模型”。[6]最后,杂志社需要把素质能力模型中确定的要素与实际编辑工作要求结合起来,确保编创人员各项能力素质的应用。实践经验表明,这种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解析,既与媒体融合时代的编辑数字化需求一致,也把编辑能力与素质拓展到了对数字技术要素融合及应用方向。

2.3 科技期刊出版平台化

我国科技期刊在媒体融合时期的转型发展与互联网+改革处于同步状态。就目前的转型发展现状看,基本实现了编辑出版报道或传播的平台化。

例如:①在选题后的期刊稿件投稿环节,科技期刊类杂志社搭建了适配于自身企业质量管理的数字化平台(从最简单的电子邮件投稿到复杂化程度较高的投稿平台系统),作者仅需要按照科技期刊中的收稿要求完成写作,即可进行在线投稿。[7]②编创人员接收到稿件后能在第一时间根据稿件管理系统,快速查看、编辑相关期刊稿件,之后把编创后的稿件反馈给作者,经过多次快速交流与沟通后,定稿后可发表至期刊。③杂志社在第一时间把编辑加工好的定稿发送给出版社,由其在不同的出版平台进行出版报道等。从科技期刊出版平台化的实践经验看,这种出版形式效率更高、能耗更低、传播范围更加广泛,有利于杂志社在媒体融合时代实现科学技术报道的及时性,进而满足不同平台读者的订阅、创作、反馈等需求。在科技期刊出版平台化转型发展期间,对编辑能力与素养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要求其在质量管理、数字技术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等各方面提升其综合能力素养。

3.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转型发展中编辑能力与素养提升需求

3.1 严把科技期刊质量的需求

进入媒体融合时代后,科技期刊转型发展过程中对期刊稿件的质量要求相对提升。但是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科技期刊转型发展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增加了一系列质量隐患。

例如,部分作者的学术素养偏低,为了在数量上获得发表优势,会从国外一些期刊中采集大量信息,通过包装手法将其变成自己的研究成果,不仅超出了学术伦理规范要求,还涉嫌违法犯罪问题。如果编创人员及杂志社未对其作进一步分析,必然会在发表后因东窗事发而对科技期刊产品质量造成实质性影响,甚至导致其品牌严重受损。在这种情况下,亟需提升编创人员的审稿能力与辨识科学技术成果的素养,对其产品质量、内容质量做出质疑与反馈,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再如,部分作者研发的科学技术成果具有原创性、前沿性,但是在同行业中的研究数量较少,编创人员在整个编辑质量控制方面,如果只追求直观性、简洁性、易于理解等基本要求,而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其科研成果的价值,与作者进行深入探讨,往往会因为编辑质量方面的控制不当而削弱其学术价值。[8]在这种前提下,需要编创人员既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又能够对复杂问题做进一步探究的创新精神。尤其是对此类稿件的出版、传播或报道阶段会引发一系列问题,需要此类人员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严把质量关。

3.2 熟练应用数字技术的需求

媒体融合的本质是传统媒体与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之间的要素融合,旨在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事实上,融入数字技术要素后,形成的数字化审稿、编校、出版、传播或报道等,对编辑人员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新需求。

例如,在纸媒时代,编辑人员只需要对作者的纸质期刊稿件进行选题、审、编、校、排等。进入媒体融合时代后,科技期刊的电子化形式取代了纸质形式,要求编创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数字资源库、Office办公软件等开展上述工作。尤其在排版过程中,由于出版方面的要求需进行PDF 格式处理,其中牵涉身份认证、数字签名及签名后的验证等。[9]从近年来的实践经验看,几乎所有的编创人员均能熟练应用基本的数字工具。

但是,随着科技期刊转型发展的逐渐深入,媒体融合路径的持续扩展,必然会对编创人员提出新的要求。从国际上的同行业实践情况看,对eXtyles 软件的应用相对居多。该数字工具的个性化定制及使用功能十分突出,编创人员在使用该款软件时,一方面要熟悉科技期刊的规定,另一方面要求根据其模块化设计在各模块根据其功能设置完成一系列操作,复杂化程度相对较高。在这种前提下,科技期刊类杂志社在进行国际化、数字化、平台化转型发展时,仍需要根据其发展阶段与实际需求对相关数字技术实施专项培训,满足编创人员熟练应用新型数字技术的需求。

3.3 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

目前,我国已建立内容完整、流程相对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而且在知识产权“闭环”保护与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方面设置了与之匹配的机制,构成了以“知识产权制度引领技术成果转化机制”为主的保护模式。[10]媒体融合时代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大爆炸”,科技期刊推动、出版、传播科学技术过程中,受其影响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知识产权问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成果转化、利益分配等。另外,科技期刊知识产权保护直接与科技期刊质量管理、数字化编辑、平台化出版等密切关联,任何一个方面均不能排除发生知识产权被侵犯、窃取利用等风险。此时,科技期刊类杂志社及其编创人员,均需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

例如,部分作者为了媒体融合时代获取流量,扩大知名度,往往会在学术成果未发表之前,在新媒体平台透露相关信息。这样做,实际上对科技期刊产品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首先不能拿到第一手资料,其次在编辑出版传播或报道方面存在“信息差”,会损害其传播过程质量,进而给其销量造成损害。此时,需要编创人员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出发,结合作者相关信息的搜索验证其稿件内容的独一性。

再如,经过科技期刊组织后出版传播的科学技术,本身属于一种知识产权,科技期刊在其传播与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功不可没,而且需要借助其市场经营管理更进一步辅助作者完成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及应用。但是,并不能排除某些编创人员为获利而售卖相关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此时编创人员需增强自身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及职业素养等。

4.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转型发展中编辑能力与素养提升措施

4.1 研讨期刊内涵与外延,开展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

建议科技期刊类杂志社在媒体融合时代结合自身的转型发展,深入研讨科技期刊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开展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具体如下:①根据中国式现代化改革时期提出的“并联式”发展方案,深入研讨科技期刊在工业化、数字化、产业化、生态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融合发展方面的作用与价值,为其赋予新的内涵,使其承担起新时代改革中的历史重任。然后,将这种责任通过政治素养传导给编创人员。[11]②认真分析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及大刊的质量标准,解析科技期刊质量要素,构建科技期刊质量体系架构。

例如,围绕科技期刊全生命周期质量这个核心,划分出产品质量、生产过程质量、传播过程质量、组织体系质量,然后对应科技期刊的内容质量、编辑质量、出版传播质量、管理质量,进一步细化相关内容的质量控制指标。在内容质量方面,设置针对选题、研究、写作、修改的质量控制指标。在编辑质量方面,针对内外审稿、编校、出版形式、出版伦理规范、出版规范流程等,设置具体的质量控制指标等。如此,有利于编创人员在科技期刊质量体系架构下更好地按照“质量要素-质量指标”清单,完成对科技期刊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

4.2 实施专项数字技术培训,提升编辑出版传播效率

科技期刊转型发展过程中结合媒体融合提升编辑能力与素养,首先应对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下的能力素养做进一步解析。建议从数字技术专项培训的角度出发选择“胜任力模型”,并根据科技期刊编创人员的能力与素养提升需求,设置道德水平、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理念与策划水平四大模块。[12]然后,根据当前科技期刊中的选题、审校、编辑、出版、传播或报道等数字化实践情况,编制一些适配性较高的编辑数字技术专项培训专题。

例如,此类期刊中需要运用大量数据,包括结构数据、半结构数据、非结构数据,在审校时需要应用到公式编辑器、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Office 等常用数字工具,与专业性较强的仿真软件、数值模型。[13]此时,杂志社应针对不同的数字工具编写与其工作适配性较高的培训手册或应用手册,通过案例化的专项培训,辅助编创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数字工具。再如,当前杂志社的转型发展过程中,数字化与国际化、平台化密切关联,杂志社在选择eXtyles、EndNote 之类的编辑软件时,应对其功能做进一步分析,并通过“定制化”方式向第三方购买相关软件及服务,必要时组织编创人员进行同类软件的研发,提升编辑出版传播效率等。

以eXtyles 为例,科技期刊编创人员应根据日常工作经验及数字工具应用习惯,梳理出稿件激活、稿件信息标准化载入、稿件格式清理、段落样式处理、自动编辑、参考文献处理等流程,然后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科技期刊稿件分类,细化上述流程中的处理对象与操作步骤,为杂志社定制相关软件,或者研发同类软件提供科学依据。

4.3 梳理知识产权保护逻辑,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中的要求,我国在知识产权全链条“大保护”工作格局下,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以市场为导向”高质量知识产权创新机制。[14]建议科技期刊杂志社从编创人员能力与素养提升角度,明确科技期刊从“知识产权引进”到“知识创新”的保护逻辑,在“闭环保护”框架下,持续促进科技期刊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使自身在保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更好地产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例如,科技期刊中的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知识产权,进行国际化、数字化、平台化转型发展时,牵涉到数字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三大阶段,此时科技期刊类杂志社应认真分析上述三个阶段与编创人员的关系,并根据各个实施环节对其能力与素养进行评估。具体如下:①准备期发现知识产权创新需求;②孕育期结合选题搜索相关文献资料;③验证期评价期刊稿件成果质量;④实施期通过市场经营管理促进相关技术成果转化[15];⑤识别期全面解析市场风险;⑥搜寻期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大平台进行纠纷信息搜集;⑦处理期针对技术成果转化产权纠纷制定相关应对举措;⑧整合期明晰并整合相关知识产权成果;⑨学习期吸收相关知识产权中的技术转化成果,并为后续进一步创造、运用、保护知识产权奠定坚实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科技期刊杂志社与科学技术成果研发者在协同合作进行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的过程中,牵涉利益分配、技术转化途径、转化成果评价等一系列问题。此时,杂志社应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进一步从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管理流程等方面进行完善,使编创人员既能够辅助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也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利益,激励其为媒体融合时代的科技期刊转型发展努力奋斗,全面实现科技期刊与编创人员的共同发展。

结语

总之,科技期刊在科学技术创造者与社会、科学技术发明与推广应用之间发挥着关键的纽带作用,牵涉到选题、编辑、二次创作、出版、传播等多项事宜。为了在中国式现代化改革时期办好高质量的科技期刊,杂志社及其编创人员应清醒地认识到转型发展期间面临的新竞争环境、科学技术传播途径及作为企业的杂志社综合效益产出要求,根据转型发展现状归纳对编辑能力与素养的提升需求。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此类需求集中表现在质量管理、数字技术应用、知识产权保护三大方面,建议杂志社积极汲取前期转型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尽可能在思路决定出路的基本原则指导下选择“具体需求,具体分析,针对性满足”的方法,制定一些适配性较高的提升措施,全面提高科技期刊工作方面的全要素生产率,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民众素质提升等作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杂志社科技期刊知识产权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焊接杂志社第一届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社
科技期刊的分类
《汽车电器》杂志社
《汽车电器》杂志社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2016年5期)2016-12-01 06: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