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对分类转移的影响

2023-11-16 08:50刘笑霞李明辉
管理工程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审计师管理层盈余

刘笑霞, 李明辉, 杨 鑫

(1.南京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4; 2.南京大学 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3;3.河海大学 商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00)

0 引言

分类转移一般是指利用利润表中不同项目间的分类来提高核心盈余的方法[1],其手段既包括不恰当地将核心费用(尤其是销售成本)分类进特别项目之中[1-2],也包括错误地将非经营性活动的利得分类进经营性收入之中[3]。 广义的分类转移还包括将核心分部的费用分配至其他分部以提高核心分部的盈余[4]等手段。 更广泛意义上的分类转移还包括通过现金流量表项目间的不当分类来提高经营活动现金流的行为[5]以及资产负债表中不同项目(如金融资产和负债)间的不当分类。 不过,利润表中的分类转移行为是目前分类转移研究的重点,本文仅讨论此类分类转移。 管理层进行分类转移的目的,是利用市场尤其是不够成熟的投资者对核心盈余的关注,对核心费用或者利得项目进行不当分类以达到提高核心盈余的目的[6]。 之所以投资者更关注核心盈余,是因为核心盈余能够更好地预测未来盈余;而特殊项目往往具有不可持续性,其对于预测未来盈余并没有多少信息含量。 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手段相比,分类转移的成本更低。 因为分类转移既不会导致应计项目的转回,也不会像真实盈余管理那样会导致企业损失未来的收入。 更重要的是,由于在特定账户间进行费用分配是主观的,审计师在核实适当分类方面的能力可能较为有限。 并且,由于线下利润没有变化,审计师也不大会花费精力来识别或者(在识别以后)强制要求管理层进行调整[1]。 因此,对管理层而言,分类转移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盈余管理手段。 每种盈余管理手段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利弊,管理层会在对不同盈余管理手段的成本、约束条件以及时间安排进行权衡的基础上来选择最优的盈余管理方式及其组合[7-8]。当管理层进行应计或真实盈余管理的能力受到限制时,他们会转而采用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来实现目标盈余[6-7]。 尽管分类转移的风险相对较小,但其同样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 因为,包含了分类转移的利润表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经营成果[1],因而不便于报表使用者评估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9]。 已有文献表明,分类转移会导致市场对公司核心盈余过高定价[10],降低核心盈余的持续性,并会导致公司价值被高估[11-12]。 Anagnostopoulou 等发现,分类转移程度高的IPO公司未来更可能发生退市,因为分类转移错误地传递了公司维持和产生核心盈余、创造现金流的能力的信号[13]。

程富和王福胜[14]、李晓溪等[11]、周夏飞和魏炜[15]、刘宝华等[16]、贾巧玉和周嘉南[12]、路军伟等[17]均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分类转移行为。 那么,经验较丰富的签字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分类转移行为将产生何种影响呢? 具体来说,有经验的签字会计师究竟是更能发现公司的分类转移行为从而抑制这种隐蔽性盈余管理行为,还是会利用自身经验帮助客户采用分类转移这种更隐蔽、风险更低的盈余管理手段来实现盈余目标,抑或是由于有经验的签字会计师对应计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迫使管理层转而采用更多的分类转移来实现盈余目标? 根据我们的检索,尚无文献对此加以研究。 实际上,识别管理层的分类转移行为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因为将费用作为核心经营性费用还是特殊经营性费用涉及大量的管理判断,如果审计师没有充足的经验,想要发现相关的偏误是极为困难的。 并且,由于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往往较为宽松、模糊,审计准则也往往对审计师的职业判断留有较大空间,审计师即便发现管理层的分类转移行为,也难以对管理层提出质疑[18-19]。 因此,要想发现分类转移这种隐蔽性较强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准确地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建议,审计师的个人胜任能力非常重要。 这意味着,审计师的经验水平对于其是否能够抑制客户的分类转移行为至关重要。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将就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与分类转移之间的关系加以检验,以进一步了解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的提高究竟是有助于抑制分类转移行为,还是在抑制较明显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的同时有意或无意地促使管理层转而采用分类转移来实现其盈余目标。

本文从如下方面进一步推进了现有文献:(1)对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与分类转移行为的关系进行检验,有助于揭示签字会计师一般经验对分类转移这种隐蔽性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从而在已有签字会计师经验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揭开“有经验的签字会计师是否确实能够更好地抑制客户的机会主义会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之谜。 (2)从分类转移的角度进一步推进了审计师个人层面的研究。 由于分类转移行为更为复杂和隐蔽,发现与报告分类转移对审计师职业判断的要求更高。 因此,从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角度来研究审计对分类转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现有关于审计与分类转移之间关系的文献均侧重于事务所的规模或行业专长,而没有深入到审计师个人经验层面。 本文可以从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角度丰富进一步外部审计与分类转移关系的研究。 (3)通过进一步考察客户重要性、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嫌疑对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与分类转移之间关系的影响,本文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不同情境下审计师的决策。 此外,通过考察签字会计师任期不同情况下个人经验作用的差异,本文也有助于加深对审计师的学习效应以及审计经验作用的理解。

1 文献回顾

1.1 分类转移的动机与影响因素

现有文献从如下角度研究了分类转移的动机:(1)分析师预测和核心盈余增长动机。 McVay[1]、Haw 等[18]发现,管理层会通过分类转移来提高核心盈余,以达到分析师预测。Noh 等对韩国公司研究发现,公司会通过分类转移来避免报告亏损或利润下降,或者达到分析师的预测[20]。 程富和王福胜也发现,管理层会通过分类转移来避免报告营业利润亏损或实现营业利润增长[14]。 Zalata 和Roberts 发现,管理层会通过将经常性项目误分类进非经常性项目来实现核心盈余增长目标,而不大会通过分类转移来避免报告核心盈余亏损[21]。 (2)债务契约动机。 Fan 等发现,当与息税摊销前盈余(EBITDA)相关的债务条款接近于违约情形时,公司更可能对核心费用进行分类转移;并且,在财务困境公司中,上述关系更为明显[22]。 Malikov 等也发现,公司有息债务契约接近极限时,会进行更多的分类转移以提高收入;当公司债务契约是以EBIDTA 为基础时,公司也会实施更多的分类转移[23]。 (3)股权激励动机。 股权激励计划中往往包含基于核心盈余的业绩条款。 为了达到行权条件,管理层会采用分类转移来提高核心盈余。 刘宝华等[16]、李星辰和姜英兵[24]发现,股权激励尤其是限制性股票会促使管理层采用更多的分类转移。 谢德仁等发现,股权激励“踩线”达标公司会通过将经常性费用藏匿于营业外支出(尤其是其他营业外支出)的方式进行分类操纵[25]。 徐沛勣发现,股权激励会诱使高管同时向下转移费用和向上转移利得[26]。 (4)迎合监管动机。 路军伟等[17]、路军伟和卜小霞[27]发现,为了迎合监管部门对核心盈余的关注,拟IPO 公司和上市公司会通过分类转移来虚增核心盈余。

在分类转移的影响因素方面,现有文献从如下方面进行了研究:(1)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对分类转移的影响。 如Noh 等研究了韩国强制实施IFRS 对分类转移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准则转换期,韩国公司会实施更多的分类转移;并且,公司会通过其他损益项目而不是异常费用项目来提高营业利润[20]。 Zalata 和Roberts[21]、Malikov 等[3]对英国的研究也表明,实施IFRS 后,随着自由裁量权的增加,管理层会更多地通过将经常性项目误报为非经常性项目来提高核心盈余。 (2)公司治理对分类转移的影响。 Haw 等对东亚新兴市场研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尤其是家族控股的公司更容易进行分类转移,而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会抑制分类转移,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度则与分类转移呈正向关系[18]。 Behn等发现,无论是在投资者保护强的国家还是投资者保护弱的国家,都存在分类转移行为,但在投资者保护弱的国家,分类转移现象更为严重;他们还发现,分析师可以约束管理层的分类转移行为,尤其是在投资者保护较弱的国家[9]。 Zalata和Roberts 发现,高质量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可以显著抑制管理层的分类转移行为。 具体而言,董事会中有更多独立董事、董事任期较长、审计委员会的勤勉性及财务专业性更高、审计委员会中任期较长的董事较多时,分类转移程度较低[28];Joo 和Chamberlain 也发现,公司的治理质量较高时,更少进行分类转移[29]。 程富和王福胜发现,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独立性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有助于抑制分类转移行为[14],徐沛勣[26]则发现,有效的董事会以及法治环境、市场化水平、媒体监督、外部审计都可以抑制分类转移。(3)管理层特征对分类转移的影响。 Zalata 等发现,在SOX法案实施之前,所有公司的分类转移水平均较高,且女性CEO 公司的分类转移程度高于男性CEO 公司;SOX 法案实施后,女性CEO 公司的分类转移行为显著下降,而男性CEO公司仍然较多地实施分类转移[30]。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从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关系的角度考察了相关因素对分类转移的影响。 如Abernathy 等发现,当公司由于财务状况较差、机构投资者持股较高、市场份额较低导致其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能力受限时,会更多地采用分类转移[7]。 雷新途和汪宏华发现,反腐败会促使公司在减少应计盈余管理的同时选择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和分类转移[31]。

1.2 审计与分类转移的关系

Nelson 等对253 位来自“五大”的审计师的调查表明,如果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经过规划、符合精确的准则,或者虽然交易未经规划但当时并无精确的准则,审计师将不会要求管理层做出调整。 他们还发现,如果盈余管理行为不会提高当期盈余,则审计师一般不大会要求管理层进行调整[32]。由于分类转移并不会提高公司的线下利润,由此推论,审计师不大会花费大量时间去识别分类转移或者强制要求管理层调整相关账户,尤其是在投资者保护较弱的环境下[18]。不过,对于审计质量对分类转移的影响,有限的实证文献并未取得一致的结论。 一些文献发现,高质量审计能够抑制分类转移。 如Haw 等发现,在大陆法系国家,高质量审计(“四大”)对于分类转移没有显著影响;但在普通法国家,高质量审计能够显著抑制分类转移[17]。 Joo 和Chamberlain 发现,当审计师由非四大变为“四大”时,分类转移的预期水平会下降;而当审计师由“四大”变为非四大时,分类转移水平会提高[29]。 谢德仁等发现,“十大”能够抑制业绩型股权激励公司通过分类转移实现业绩“达标”的行为[25]。 但也有文献发现,审计质量与分类转移呈正向关系,如程富和王福胜发现,“十大”非但不会抑制分类转移,反而会提高公司分类转移的程度[14]。

1.3 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尽管在理论上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的提高是否意味着审计质量的提高,尚存有不同看法,但就应计盈余管理而言,现有文献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即签字会计师一般经验的提升有助于抑制客户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 如Cahan 和Sun[33]、原红旗和韩维芳[34]、王晓珂等[35]对中国A 股公司研究发现,签字会计师的经验与公司操控性应计的绝对值呈负向关系。 闫焕民则发现,签字会计师的行业经验对应计盈余管理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非行业经验则没有显著影响[36]。 基于我国台湾地区[37]、韩国[38]、芬兰[39]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也表明,签字会计师经验与客户公司的操控性应计项目呈负向关系。 此外,刘笑霞和李明辉发现,签字会计师尤其是复核合伙人的行业经验有助于抑制客户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8]。 刘笑霞等发现,复核合伙人的行业经验和非行业经验均可以显著减少财务重述的发生[40]。

1.4 对现有文献的总结与评价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作为一种新型盈余管理方式,分类转移正成为盈余管理研究新的热点。 现有文献从投资者保护制度、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特征等角度考察了内外部治理机制对分类转移的影响。 总的来说,已有文献支持公司治理机制对于分类转移行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就外部审计质量与分类转移之间的关系而言,现有文献却未取得相对一致的结论。 因此,高质量审计师究竟是会抑制还是促进客户的分类转移行为,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并且,已有文献多从事务所规模及行业专长角度来研究审计与分类转移的关系,而没有进一步延伸到签字会计师层面。 事实上,分类转移隐蔽性较强,发现分类转移高度依赖于审计师的职业判断,因此,签字会计师的个人经验对于识别分类转移而言非常重要。 这意味着有必要进一步由事务所层面深入到签字会计师个人层面尤其是从经验的角度来研究审计对分类转移的影响。

就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而言,尽管已有一些文献研究了其对客户公司操控性应计的绝对值的影响,但尚无文献研究其对分类转移这种隐蔽性较强的盈余管理的影响。 因此,经验较丰富的签字会计师究竟是会抑制客户的分类转移行为,还是会主动利用其专业经验帮助管理层采用隐蔽性更高、风险更小的分类转移,或者(由于抑制了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从而)迫使管理层转而采用分类转移来实现盈余管理目标,尚未可知。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重要。 因为,如果结果表明有经验的签字会计师仅仅只是抑制较为明显的应计盈余管理,却导致客户更多地进行分类转移,则有必要重新评估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的作用。 本文对签字会计师经验与分类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性检验,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外部审计与分类转移这种隐蔽性较高的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助于揭开“经验丰富的签字会计师是否会抑制各类盈余管理,还是仅仅抑制较为明显的应计盈余管理”这一问题的谜底,从而更全面地了解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对审计质量的作用。

2 制度背景

2.1 监管部门对扣非后净利润的关注

中国证监会1999 年修订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要求,上市公司须在年度报告中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后净利润”)以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并详细说明所扣除的项目及其金额。 在此之后,上市公司需在年报中披露“扣非后净利润”及具体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根据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内容与格式的要求,上市公司在披露年度报告时,应在“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部分用数据列表方式披露近3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在“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部分分季度报告“扣非后净利润”,并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部分具体说明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及金额。

2001 年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工作的通知》及2002 年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规定,上市公司申请配股、增发,近三个会计年度平均的加权平均ROE 须满足最低的门槛要求(不低于6%或10%)。 2006 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对于“公开发行证券”虽不再要求近三年加权平均ROE 不低于10%,但仍要求“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上市公司“增发”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条件也包括“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ROE 平均不低于6%”。 上述规定中均明确,在计算ROE 时,需遵循扣非后净利润与扣除前净利润孰低的原则。 这一原则,一直延续至今。

针对上市公司可能会通过非经常性项目来操纵核心盈余的问题,中国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 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或审核报告时,应“对公司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及其说明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合理性进行核实”。 这意味着,审计师需要对客户的分类转移行为保持必要关注。

2.2 股权激励方案中对核心盈余的关注

2005 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以绩效考核指标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条件”。 2008年9 月,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出台的《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3 号》进一步明确,“股票期权等待期或限制性股票锁定期内,各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不得低于授予日前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平均水平且不得为负。”从实践来看,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中所规定的业绩考核指标都包含了以扣非后净利润为基础的增长性指标。 如鞍钢股份(000898)《2020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规定,解除限售期业绩考核条件包含上一财务年度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计算)增长率的下限;焦点科技(002315)公布的《2020 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也规定,行权期内业绩考核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的下限或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增长率的下限。

3 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

为迎合监管部门对核心盈余业绩门槛的要求,或者达到股权激励行权条件、债务契约对核心盈余要求,加之投资者在对管理层绩效进行评估时对核心盈余和非核心盈余的关注程度可能存在差异,管理层有动力进行分类转移,尤其是通过将经常性费用错误地列入非经常性项目来提高公司核心盈余。分类转移只会改变利润表的结构(改变核心盈余、非核心盈余的结构),而不会改变以后期间企业的利润或现金流量[9],因此,一般情况下,审计师和监管者都不会花费太多精力对其加以审查[1]。 这意味着,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相比,分类转移具有隐蔽性好、风险小、成本低的特点。 那么,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与分类转移之间是何种关系呢?

一方面,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可能会对客户分类转移的程度产生正向影响。 其原因在于:(1)尽管经验丰富的CPA拥有更多关于财务报表错报的知识和技能[41-44]、审计效率更高[41,45-48],因而可能更能发现客户财务报表中的错报[37],但经验的积累也可能导致CPA 过度自信或形成思维惯性[49-51],从而降低其发现客户报表中的差错的能力。 并且,随着经验的积累,签字会计师在业内及事务所内部的声誉已经形成,其通过提高业务质量来提升自身职业声誉的动力也将下降,这也会降低其在审计过程中勤勉尽责的动力,从而降低其审计质量。 (2)不同盈余管理方式之间可能存在替代关系[7,18]。 应计盈余管理容易被监管部门和审计师发现,随着法律监管、公司治理的不断加强,其空间将不断减小[8]。而真实盈余管理的风险虽然小于应计盈余管理,但其不仅会对企业将来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受制于企业市场地位等因素,因而不能无所限制地运用。 并且,真实盈余管理在平时就要提前规划和实施,而不能等到期末再实施。 当管理层实施应计或真实盈余管理的能力受到限制时,他们可能会转而采用更隐蔽、监管风险更低(因而成本更低)的分类转移来实现盈余管理目标[7,30]。 由此可见,即便审计师经验的提升可能确实有助于抑制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其也可能会迫使管理层转而采用更多的分类转移来实现盈余目标。 程富和王福胜就发现,聘用“十大”会提高公司分类转移操纵的程度,其原因就在于管理层操纵应计项目的能力受到了限制[14]。 (3)经验丰富的签字会计师可能更善于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加以平衡。 并且,级别高的资深会计师的利益更加依赖于客户关系,因此,他们可能会比级别低的会计师更注重维持客户关系,尤其是会在风险不是很大的项目上更多地迎合客户的要求,这将导致其独立性下降[52-54]。 由此推论,有经验的签字会计师可能会利用自身的经验,帮助客户采用风险较小的盈余管理手段来实现其盈余目标,从而达到降低自身审计风险和迎合管理层需要之间的平衡。

另一方面,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的提升可能有助于抑制客户的分类转移行为,其原因在于:(1)分类转移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并非完全没有风险[55]。 尽管分类转移并不改变总的利润和净利润,但其毕竟并不符合会计准则对费用与损失、利得与收入的划分;在实质上,其与应计盈余管理并无差异,同样是一种利用准则规定的模糊性而做出的一种机会主义行为。 分类转移不仅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形成误导,而且也违背了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披露非经常性损益及不同利润构成的初衷。 监管部门一旦发现管理层有分类转移行为,也会要求企业加以纠正。 因此,所谓分类转移的风险和成本较低,是相对于应计盈余管理而言的,并不是说分类转移完全没有风险。 这意味着审计师需要关注分类转移。 (2)现有文献中“审计师不大关注分类转移”的观点建立在“审计师难以发现分类转移或者发现分类转移需花费太多精力”这一假设的基础上,而审计师经验的提升会打破上述假设:随着个人经验的提升,审计师发现隐蔽性盈余管理的能力将会提高。 既然无需花费太多精力就可以发现客户的分类转移行为,有经验的审计师就会抑制分类转移以降低自身风险。 (3)尽管职业生涯顾虑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退[56-58],但就注册会计师行业而言,还需要考虑法律风险的问题。 随着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审计失败所带来的行政处罚、巨额民事赔偿对自身的影响,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职业生涯顾虑消退的影响。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审计师个人经验的提升将有助于抑制分类转移。

综上,审计师个人经验对分类转移的作用存在不确定性,故提出如下竞争性假说:

H1a其他条件不变,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会正向影响公司的分类转移水平。

H1b其他条件不变,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会负向影响公司的分类转移水平。

4 研究设计

4.1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4.1.1 分类转移的度量

McVay[1]建立了用未预期核心盈余来度量分类转移的模型。 本文借鉴McVay[1]的估算方法,用模型(1)分年度、分行业进行回归,所得到的残差UE_CE(即实际核心盈余与估计核心盈余的差额)就是未预期核心盈余。 在西方,常通过特殊项目和折旧前盈余/销售收入来度量核心盈余[1];但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分类转移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监管部门以及相关业绩考核对扣非后净利润的要求,加之近年来我国企业利润表中“营业利润”的口径不断变化,参考李晓溪等[11]、谢德仁等[25]、张友棠等[59]、路军伟等[17]、路军伟和卜小霞[27]等做法,本文采用扣非后净利润/营业收入度量核心盈余(CE)。

4.1.2 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的度量

参考吴溪[60]、韩维芳[61]、García-Blandon 等[62],本文用截至样本期之前注册会计师累积签发的审计报告数来度量其一般经验。 签发审计报告数反映了注册会计师作为主要负责人所实施审计项目的情况,能够较好反映其经验累积强度的差异[60]。 由于我国审计报告上签字的注册会计师有2位或3 位,本文同时采用几位签字会计师平均签发审计报告数(+1 后取对数)的均值(EXP1)及经验最丰富的签字会计师签发报告数(+1 后取对数)(EXP2)度量公司签字会计师的经验水平。 之所以要同时采用EXP2,是考虑到经验较丰富的那位签字会计师往往在审计团队中发挥主要作用,故而能够主导对分类转移的影响。 未列示的检验表明,如果同时将不同签字会计师经验放入进行检验,只有经验较高者的经验与分类转移具有显著关联。

4.1.3 模型设定

参考McVay[1]、Barua 等[63]、Zalata 和Roberts[28]、Boahen和Mamatzakis[64]、Anagnostopoulou 等[13]、张子余和张天西[65]、谢德仁等[25]、张友棠等[59]、路军伟等[17]等文献,本文采用模型(2)考察签字会计师一般经验对客户分类转移的影响。

其中,SI为用营业收入均减的营业外支出。 在西方,往往用“可降低利润的非经常性项目(income-decreasing special items)/营业收入”度量SI。 在我国,非经常性损失主要包括营业外支出和资产减值损失,但由于公司资产减值损失的操纵空间较小,而营业外支出则相对易于操纵,因此,公司在分类转移时更倾向于将核心费用分类为营业外支出[11,59,65]。故,本文着重考虑公司利用营业外支出进行分类转移的行为。 参考张子余和张天西[65]、程富和王福胜[14]、谢德仁等[25]、路军伟等[17]、张友棠等[59],本文用“营业外支出/营业收入”度量SI。 与应计盈余管理可直接用操控性应计的绝对值来度量不同,分类转移并不能以一个数值来直接度量,而只能通过未预期核心盈余与降低利润的非经常性项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即SI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来间接地表明其存在性:SI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未预期核心盈余随着非经常性项目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说,管理层通过将核心费用转移到非经常性项目之中来提高核心盈余,从而导致未预期核心盈余提高,即管理层进行了分类转移[1,6]。 而要检验某个因素(X)是否会抑制分类转移,则要考察X与SI的交互项(X*SI)的系数是否显著为负。X*SI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X抑制了管理层将核心费用转移到非经常项目之中的行为[9,18,28,66]。 在本文中,通过考察SI与EXP交互项的系数是否显著为负,可以了解有经验的签字会计师是否会抑制公司的分类转移行为。

本文控制了如下影响分类转移的因素:公司规模(SIZE)、 财务杠杆(LEV)、 盈利能力(ROA)、 成长性(GROWTH)、应计盈余管理(AM)、产权性质(SOE)、会计师事务所规模(BIG10)以及年份(Year)和行业(Industry)固定效应。 上述变量的具体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Table 1 Variable definition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2006 年前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存在较大差异。 并且,2017 年以来,我国企业财务报表格式进行了重大修改,原先许多列入营业外收支的项目被逐渐纳入营业利润中。 因此,本文以沪深两市2008—2016 年A 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对分类转移的影响。 由于估算未预期核心盈余时需用到滞后1 期数据,因此,实际涉及2007—2016 年数据。

行业代码和主审会计师事务所数据来自于CSMAR,其余数据均来源于“WIND 资讯金融终端”。 签字会计师的一般经验由数据库中审计报告经手工整理而来。 对于重名问题,我们依照“同年同姓名同事务所认定为同一人,同年同姓名不同事务所认定为不同人”的原则加以解决[8,35]。

原始样本共20783 条公司-年记录。 在剔除金融行业及行业不明样本、签字会计师为3 人及以上的样本、当年行业内样本数小于15 个的行业[1,17,63]、缺失数据样本后,剩余18269 条记录用于检验(表2)。 我们对连续变量在上下1%位置进行了缩尾(Winsorize)处理。 在所有的回归分析中,均依照公司对标准误进行聚类调整。 本文的数据分析采用STATA13.0 软件进行。

表2 样本筛选过程Table 2 Sample selection

5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表3报告了描述性统计的结果。 考虑到对数计算的特点(n 个数取对数之后的均值并不等于这些数均值的对数,而等于这些数乘积的对数除以n),这里同时报告累计签发审计报告数的原值RAWEXP1、RAWEXP2。 需要说明的是,后文回归分析时,为避免多重共线性,对EXP1、EXP2、SI进行了去中心化处理,这里报告的是去中心化前数值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表3 可见,未预期核心盈余(UE_CE)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0013 和0.0003。SI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47%和0.13%,比谢德仁等[25]的0.2%和0.1%略高,其原因可能在于,谢德仁等[25]研究的是股权激励公司,样本与本文有所差异。EXP1(EXP2)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4822(2.9255) 和 2.5649 (3.0445), 对应的原值RAWEXP1(RAWEXP2)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16.1824(27.2472)和12(20)份报告。

5.2 相关性分析

表4报告了相关性分析的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未预期核心盈余(UE_CE)与EXP1 和EXP2 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不过,仅通过相关系数尚不足以确定签字会计师经验与分类转移的关系,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对分类转移的影响究竟如何,还要在控制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SI与EXP的交互项的符号是否显著为负。

表4 相关系数矩阵Table 4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trix

自变量间相关系数绝对值最高为0.4403(SIZE与LEV的Spearman 相关系数)。 回归时,我们检验了各变量的VIF,结果均小于10。 因此,模型(2)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5.3 基准回归

表5报告了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 可以看出,无论是否包含控制变量,SI*EXP的系数都显著为负。 这表明,有经验的签字会计师能够抑制公司的分类转移行为,假说1b 得到支持。 在进行上述检验之前,本文还用根据年度均值定义的虚拟变量度量签字会计师经验(EXPDUM)进行初步检验,未列示的结果表明,SI*EXPDUM的系数在10%水平显著为负,这表明,经验较丰富的签字会计师更能抑制分类转移行为。

表5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审计师个人经验对分类转移的影响Table 5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The effect of signing auditor's experience on classification shifting

5.4 进一步检验

5.4.1 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嫌疑的影响

并非所有公司都会利用分类转移进行盈余管理。 张子余和张天西发现,微利公司有较强的分类转移动机[65]。 程富和王福胜发现,管理层会通过分类转移来避免营业利润为负[14]。 李晓溪等[11]、周夏飞和魏炜[15]、路军伟和卜小霞[27]发现,微利和公开增发公司会进行更多的分类转移,以达到监管部门对增发公司扣非后盈利能力的要求或避免扣非后净利为负。 据此,扣非后微利公司和增发公司(近三年加权平均ROE 在6%~7%之间)存在较强的分类转移动机,本文将此类公司定义为具有分类转移嫌疑的公司。 具体而言,如果公司的ROA(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净利润/期末总资产)在[0,1%]区间或者近三年加权平均ROE在[6%, 7%]区间时,定义为嫌疑公司,Suspect=1,否则为0。 那么,在存在分类转移嫌疑的公司中,有经验的签字会计师将配合客户的分类转移行为还是会抑制客户的分类转移行为呢? 从表6 第1、2 列可以看出,在未放入EXP及其与SI的交互项时,嫌疑组的SI系数显著为正;而在非嫌疑组,SI的系数显著为负。这表明,嫌疑公司更可能存在将经常性费用错误分类进营业外支出中的行为。 从表6 第3~6 列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嫌疑组还是非嫌疑组,SI*EXP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这表明,无论公司是否具有分类转移嫌疑,审计师个人经验都能降低公司的分类转移程度。 其原因可能在于,存在分类转移行为的公司并不仅限于本文所定义的分类转移嫌疑公司(尽管第一列中SI的系数为负,但并不代表这些公司就不存在分类转移行为)。 由于两组中SI*EXP的系数均显著为负,我们进一步进行了组间系数差异检验。 基于似无相关模型SUR 的检验表明,卡方值分别为5.89(EXP=EXP1)和6.07(EXP=EXP2),显著性水平为0.0152(0.0137)。 这说明,尽管在两组中,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均能够显著抑制客户的分类转移行为,但对于存在盈余管理嫌疑的公司,审计师对分类转移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其原因可能在于,此类公司可能更容易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风险更大。

表6 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的作用:嫌疑公司与非嫌疑公司的对比Table 6 Effect of signing auditor's experience on classification shifting: Suspected companies vs. non-suspected companies

5.4.2 客户重要性

较高的客户重要性会导致审计师对客户产生过度的经济依赖,从而影响审计师的独立性。 已有许多实证文献发现,客户重要性会对审计质量产生负面影响[67-68],尤其是在相关制度不够完善的环境下[69]。 Causholli 等发现,当审计师对客户存在较高的经济依赖时,会允许客户实施更多的分类转移[70]。 因此,我们预计,对于重要性客户,经验丰富的签字会计师出于保留客户的目的,会允许客户实施更多的分类转移,故签字会计师经验对分类转移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对于非重要性客户,在声誉机制和法律风险的约束下,经验丰富的签字会计师不会允许客户实施更多的分类转移。我们用“客户的营业收入占会计师事务所当年全部客户营业收入的比重”度量客户重要性,并用客户重要性是否大于年度中位数来定义重要客户和非重要客户。 分组检验结果表明,对非重要客户而言,签字会计师的个人经验有助于抑制客户的分类转移行为,而对于重要客户而言,签字会计师的个人经验作用不显著,这与前面的预期相符(表7)。 这表明,客户重要性会影响到签字会计师对客户分类转移行为的态度:仅在客户重要性较低时,有经验的签字会计师才会显著抑制客户的分类转移行为。

表7 横截面检验:客户重要性的调节作用Table 7 Cross-sectional test: The mediating role of client importance

5.4.3 法律环境

公司所在地区的法律环境既会影响到应计盈余管理的风险,从而对管理层进行分类转移的动机产生间接影响,也会影响到分类转移行为自身的风险。 法治环境对审计师个人经验与分类转移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述哪一个路径的作用更强。 法治环境还会影响到审计师保持独立性的动力[8,53],从而影响到审计师对客户分类转移等机会主义行为的容忍程度。 在法律环境较好的地区,客户的错报行为更容易被监管部门发现,审计师的失职行为也更容易受到惩罚,故高质量审计师对于客户错报行为对其声誉的负面影响更敏感,更有动力提高审计质量,其与低质量审计师的审计质量差异较为明显[71]。 Haw 等发现,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不仅会直接抑制分类转移,而且会影响审计师质量对分类转移的作用:在法律环境较好的国家,“四大”能够对分类转移行为发挥抑制作用;而在法律环境较弱的国家,“四大”就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8]。 Desai 和Nagar 对印度的实验也表明,审计师会关注分类转移,但其是否会报告客户分类转移行为的意愿会受到客户所在地区法律制度的影响:在法律制度较弱、审计师法律风险较低的地区,审计师不大会报告分类转移行为;如果公司到法律制度较为严格的国家交叉上市,审计师报告客户分类转移行为的倾向就会显著提高[55]。 由此,我们预期,与法律环境较差的地区相比,在法律环境较好的地区,有经验的签字会计师更能抑制客户的分类转移行为。 本文用王小鲁等“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中的“各省维护市场的法制环境”度量公司所在省份的法律环境,并根据年度样本中位数将样本分为法律环境较好地区和较差地区。 分组检验结果表明,与预期相反,只有在法律环境较差的地区,签字会计师的个人经验才能显著抑制客户的分类转移(表8)。 对此,我们认为,其原因可能在于,尽管在法律环境较好地区,签字会计师更加注重自身的声誉和法律风险,因而更会抑制客户的分类转移行为,但是,法律环境不仅会影响审计师的行为,也会影响公司的行为:在法律环境较差地区,公司的分类转移行为可能更严重,因而审计的作用更明显;而在法律环境较好地区,公司的分类转移行为本身不是很严重,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的作用自然也就不是很明显了。

表8 横截面检验:地区法律环境的调节作用Table 8 Cross sectional test: The mediating role of legal environment

5.4.4 不同签字会计师任期下个人经验的作用

对于签字会计师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较长的任期会导致签字会计师与客户之间建立起私人关系,从而导致其丧失独立性;并且,签字会计师任期较长时,签字会计师对客户愈加了解也会使得其审计程序逐渐固化而缺乏创新,这将会降低审计程序的有效性[72],管理层对会计师审计风格的不断熟悉也使得公司更可能成功实施反审计策略。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任期较短时,由于审计师缺乏客户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其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故审计质量较低;随着任期的延长,学习效应的存在将使得审计师对客户经营活动、内部控制和会计系统更为了解,这有助于审计师更有效地评估客户的风险、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审计质量更高。 我们认为,在任期比较短的情况下,签字会计师一般经验与分类转移会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原因有二:其一,任期较短时,由于签字会计师缺乏对客户及其所在行业知识的了解,故从以往审计项目中所获取的一般经验较为重要。 在短期内,也谈不上审计程序固化的问题。 因此,较多的一般经验更有助于签字会计师更好地发现客户的分类转移行为。 其二,任期较短时,签字会计师也难以与管理层形成良好的私人关系从而损害审计独立性,故在发现分类转移后也会如实报告。 当签字会计师任期较长时,签字会计师一般经验对抑制客户分类转移行为的作用将会下降。 一方面,随着签字会计师对客户的不断熟悉和了解,会计师从其他项目中所获取的一般经验的重要性将会下降;另一方面,随着任期的进一步延长,签字会计师更可能与管理层形成私人关系,其对客户准租的依赖也意味着任期对审计独立性的负向作用将会增强。 由此,我们预期,签字会计师一般经验对分类转移的负向作用主要存在于其任期较短的情况下。 我们将签字会计师的平均任期(两名签字会计师对公司的平均审计年数)大于分年度样本中位数的样本定义为签字会计师任期较长样本,否则定义为任期较短样本。 分组检验结果表明,在签字会计师任期较短时,SI*EXP的系数显著为负;而在任期较长时,SI*EXP的系数不显著(表9)。 这表明,在签字会计师任期较短时,一般经验的作用更为明显。 其原因在于,随着任期的延长,签字会计师对公司愈加了解,这时,初始的一般经验对于发现管理层隐蔽性分类转移行为的作用将逐渐降低;同时,随着任期的延长,出于维护客户关系的考虑,签字会计师也会降低其独立性,甚至可能利用其经验帮助客户通过采用分类转移等风险较小的盈余管理手段实现其盈余目标。

表9 横截面检验:签字会计师任期的调节作用Table 9 Cross sectional test: The mediating role of signing auditor's tenure

本文还考察了签字会计师的行业经验和非行业经验对分类转移的影响。 一些文献发现,与非行业经验相比,行业经验对审计质量和效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35,42,46,60]。 因为,根据“干中学”理论,最有价值的知识应该是来自于相似(客户)执业经历中所获取的知识,同一个行业中的客户业务、盈余管理手段以及审计所需知识的相似程度更高,故审计师从同一个行业中客户所获取的经验对今后审计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其从其他异质性行业中所积累的经验。 本文分别用审计师在客户所在行业累计签发审计报告数以及在客户所处行业外累计签发审计报告数度量行业经验(INDEXP)和非行业经验(NONINDEXP)。 未列示的结果表明,只有NONINDEXP*SI的系数在5%水平显著为负,INDEXP*SI的系数虽然为负但不显著,这似乎与已有文献的结论不一致。 对此,本文认为,其原因可能有二:(1)尽管一般情况下,行业经验对审计质量的促进作用可能超过非行业经验,但非行业经验同样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35]。 (2)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无论是均值、中位数还是标准差,非行业经验的数值均大于行业经验,尤其是非行业经验的标准差大于行业经验表明不同公司中签字会计师的行业经验差异性较小,这可能是行业经验结果不显著的原因。 但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5.5 稳健性检验

本文进行了如下稳健性检验,结果保持不变:

(1)倾向得分匹配法(PSM)。 选择经验丰富的签字会计师的公司与选择经验较欠缺签字会计师的公司可能在自身特质上就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采用PSM 方法来缓解公司自身特质差异所导致的模型设定偏误。 具体做法是:首先,改用虚拟变量EXPDUM(用年度均值定义)度量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并用Logit 模型估计公司签字会计师经验的影响因素,自变量包括公司规模(SIZE)、财务杠杆(LEV)、速动比率(QUICK)、成长性(GROWTH)、应计盈余管理(AM)、产权性质(SOE)、上年审计意见类型(OP)以及年份、行业。 Logit 回归结果表明,公司规模、速动比率、成长性、应计盈余管理、产权性质、上年审计意见类型均对公司选择经验丰富签字会计师的倾向呈显著负向关系。 其次,根据倾向得分,采用最近距离法对高经验、低经验样本进行1 ∶1匹配。 平衡性检验表明,匹配后相关变量的组间差异显著降低,并且,除SIZE外,所有自变量不再有显著差异。 最后,对匹配后样本进行回归,结果如表10 第1、2 列所示。 可以看到,SI*EXP的系数仍然显著为负,即签字会计师经验仍对分类转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表10 稳健性检验结果Table 10 Robust tests

(2)个体固定效应。 本文采用个体、年份固定效应模型以缓解不随年份变化的遗漏变量的影响。 从表10 第3、4 列可以看出,SI*EXP的系数在1%水平显著为负。

(3)控制签字会计师的年龄和性别。 签字会计师的年龄和性别也可能会对其审计行为产生影响。 本文在模型中加入签字会计师的平均年龄(AVAGE)和性别(GENDER),以进一步缓解可能的遗漏变量问题。 其中,AVAGE用两名签字会计师年龄的均值度量;GENDER为虚拟变量,如果签字会计师中有女性,GENDER=1,否则,GENDER=0。 从表10 第5、6列可以看出,在控制了签字会计师的年龄和性别后,SI*EXP的系数仍然显著为负。

(4)改变签字会计师经验的度量方法。 用签发的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数来度量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可能会忽略其非上市公司业务经验的作用。 参考Cahan 和Sun[33]、吴溪[60]等做法,本文改用执业年数(首次签发报告至样本期年数)来度量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 具体而言,分别以签字会计师资产负债表日前平均从业年数(+1 取自然对数,EXP3)以及从业年数最多的会计师资产负债表日前从业年数(+1 取自然对数,EXP4)度量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 结果表明,SI*EXP的系数仍然在5%水平显著为负(表10 第7、8 列)。

6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与启示

已有不少文献研究了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对客户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发现,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负向关系。 刘笑霞和李明辉进一步发现,经验丰富的签字会计师对真实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 然而,除了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外,管理层还可以通过分类转移来实现盈余目标。 随着法律与监管的不断加强,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不断缩小,而真实盈余管理的运用亦受制于市场地位等因素。 此时,管理层可能会转而采用隐蔽性更强、成本和风险更低的分类转移。 在我国,由于监管部门对扣非后净利润的关注以及上市公司自身股权激励计划、债务契约当中对扣非后净利润的要求,上市公司存在分类转移的动机。 那么,经验丰富的签字会计师是否也会约束管理层的分类转移行为呢?

本文利用中国A 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8—2016 年数据,考察了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对分类转移的影响,结果发现,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的提升有助于抑制客户的分类转移行为。 这表明,有经验的签字会计师不仅会抑制较为明显的应计盈余管理,而且会抑制较为隐蔽的分类转移行为。 因此,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的提升,确实有助于提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而不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只是抑制较为明显、风险较大的应计盈余管理,却容忍甚至助长管理层通过更隐蔽的分类转移来实现盈余管理目标。 这一发现,在已有大量关于签字会计师经验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文献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对审计质量的作用。 进一步研究表明,客户是否存在分类转移嫌疑、客户重要性、签字会计师的任期以及法律环境会影响签字会计师经验的作用。 具体而言,当客户存在明显的分类转移嫌疑时,签字会计师经验对分类转移的影响更明显;客户重要性会弱化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对分类转移的作用;在签字会计师的任期较短时,其个人经验更重要,因而对分类转移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随着签字会计师任期的延长,其个人经验对分类转移的抑制作用减弱;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对分类转移的作用在法律环境较差地区更为明显。

本文具有如下启示:

第一,对于分类转移这种隐蔽性较强的盈余管理手段而言,审计师的个人经验十分重要。 我国监管部门对核心盈余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的关注,意味着分类转移亦存在一定的监管风险。 因此,对审计师而言,如果能够发现客户的分类转移行为,出于降低自身风险的考虑,也会要求客户加以调整。以往文献认为审计师不关注分类转移,实际上建立在审计师难以发现分类转移的基础上。 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做出审计判断等方面更为有效,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发现管理层的分类转移行为,因而能够在这种隐蔽性盈余管理方面发挥监督作用。 尤其是对于那些存在明显的分类转移嫌疑的客户,有经验的签字会计师更能发挥其对分类转移的抑制作用。 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注重审计人员执业经验的培养,并在委派审计任务时将有经验的审计师配置到风险较高的客户中,以更好地控制审计风险。

第二,客户重要性会弱化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对客户分类转移行为的抑制作用。 尽管客户重要性对审计师独立性的影响存在不同理论,但本文发现,对分类转移这种隐蔽性较高、风险较低的盈余管理手段而言,对于重要客户,有经验的签字会计师会给予更多的容忍。 这实际上也反映出审计师是一个立体的人,往往会在提高执业质量以降低审计风险和维持客户关系尤其是重要客户的关系之间加以平衡。

第三,本文发现,在任期较短时,签字会计师的个人经验对分类转移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而在任期较长时,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不再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客户特定经验的增加会降低一般经验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随着任期延长,签字会计师与管理层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关系,导致独立性下降。

6.2 研究不足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1)个人经验的测度。 签字会计师的个人经验很难准确地度量,无论是签字报告数还是执业年数均存在一定的瑕疵。 (2) 分类转移的度量。Mcvay[1]提出的分类转移估计模型可能未必能够准确地捕捉公司的分类转移行为,因此,本文结论的可靠性可能会受制于分类转移估计模型的效力。 此外,管理层既可能会将经常性费用错误分类进损失,也可能会将利得错误地分类到收入当中;更广泛意义上的分类转移还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项目间的分类转移。 因此,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发相关分类转移的估计模型并考察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对不同分类转移的影响。 (3)潜在的内生性问题。 尽管本文采用PSM、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增加控制变量等方法来尽可能地缓解内生性问题的影响,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仍然可能存在。 未来可以通过寻找合适的准自然实验机会等方法来进一步缓解内生性问题。

猜你喜欢
审计师管理层盈余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高级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债务杠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