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珺,卓智轩,吕亚持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泉州 362700)
渔女服饰作为福建闽中南地区的一种特色的民俗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与浓厚的文化蕴意。说起渔女服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渔女“勤劳勇敢、不辞辛苦的劳作精神”,其次是她们身着服饰的绚丽与内涵。
当外观形象以及服装形制随着时代变迁时,渔女服饰的形制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传统渔女服饰中大部分服装仍采用传统汉服形制,随着时代审美与经济发展而变化,例如渔女服饰形制由宽松肥大逐渐演变为窄小紧身,有的渔女服饰甚至采用了西式的工艺手法进行改良,使渔女服饰发展焕发新的活力,但也使传统渔女服饰陷入了传承危机[1]。
在渔女服饰中,惠安女服饰的纹样最为丰富,大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寓意性、内涵性,图案取材比较广泛,有鱼虾水族、连生贵子生殖崇拜、凤鸟牡丹花卉等图案[2]。与惠安女服饰相比,其余的渔女服饰在纹样上并不出彩,特别是湄洲女服饰,传统湄洲女服饰上几乎看不到纹样的存在,直到如今经过改良的湄洲女服饰才有所改观。
色彩上渔女服饰大多采用了与大海相贴近的颜色,以蓝色调为主,红黑色调次之。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渔女服饰中的蟳埔女服饰颜色也越来越丰富,出现了红色、绿色、黄色、蓝色以及各种花色拼接,但主要还是以暖色系为主[1]。
在渔女服饰中最为艳丽的装饰,当属蟳埔女的头饰。头饰是蟳蜅女服饰文化当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蟳蜅女多将头发绾成螺旋髻,插一只白色平行发簪,并以“簪花围”进行装饰,再辅以金银插梳和各种发簪。各种颜色的鲜花、绿色的叶子搭配金色的发饰,成为蟳埔女头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
渔女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受利于民族迁徙与融合。在战乱时期,中原的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开始了向南迁徙。南迁的汉族与南方的少数民族接触,双方的文化不断碰撞形成了一个相互交融的生活群体,而渔女服饰就在不断的交融结合中诞生了。渔女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渔女服饰是渔女文化的具象表达,是渔女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渔女文化与泉州的海上贸易紧密相关,泉州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利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孕育出独特的海丝文化,而渔女服饰又受到海丝文化的影响,才有了部分东西方杂糅的艺术文化结晶。
惠安女、蟳埔女与湄洲女在古泉州时期生活在同一个管辖范围,彼此之间距离很近,至今三地都共同信仰妈祖[1],具有一样的文化信仰、相同的劳作形式与相似的地理环境,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演变保留至今形成了成熟、耀眼、独特的族群文化。
2023 年,文旅市场回暖明显,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数据,仅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3 年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12.16 亿,比上年同期增加3.86亿,同比增长46.5%。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次9.44 亿,同比增长52.0%;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次2.72亿,同比增长30.1%[3]。
由此可见,文旅行业的复苏与向上发展具有势不可挡的趋势。渔女服饰特色文创作为福建东南沿海地区的特色文化,是渔女文化圈的特色民俗优势。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产品质量愈发重视,对特色文旅、文创产品的做工与内涵要求更加精细。当下市场的消费者都倾向于拥有兼具“独特”“美观”“精细”“实用”等特点的优质文创产品。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要求的增加是整个大环境所赋予文旅行业难得的机遇,应适时将沉淀的特色民俗价值转化为可视化的实体产品,为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与民生改善提供助力。
渔女服饰是渔女先辈留下的智慧劳动结晶。但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对于渔女服饰相关的文创开发尚且处于初步阶段,对于元素的提取还暂时停留在粗浅的范围。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当下国内卫生用品日新月异,淘宝等平台几乎每隔一个月都会有新的相关产品推出,社会大众接受度不断提高。一些与卫生行业无关的企业都开始涉足穿戴卫生用品市场[4]。但在卫生用品文化应用这一方面的创新却是少之又少,渔女服饰大多寓意着祈福平安、健康的美好祝愿,通过应用渔女服饰蕴含的文化内涵赋予卫生用品美好的寓意,也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在不断提升与扩大受众基础的前提下,本次文创设计主要尝试将渔女服饰元素应用到卫生用品设计中。
卫生用品的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除了功能性设计外,也要关注外观的设计,在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5]。渔女文化在衣食住行方面各有其明显的特点,是海丝文化的“明珠”,应用渔女服饰元素对卫生用品进行二次创新,可以增加卫生用品的文化附加值,同时也提高了卫生用品的市场竞争力。
渔女文化在福建省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依托当地文旅局所对应的城市宣传,提取相应的代表性元素。当今时代环境下,人们对健康防护愈发重视,对卫生用品的实用性、便携性、美观性有着更高的追求。将设计立足于海丝、立足于渔女、立足于大众所需,在生活中展现渔女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渔女文化。
渔女文化服饰有着与其他服饰不同的风格,是极具特色的民俗服饰,无论在纹样上还是在形制、服饰颜色上都有着丰富的多样性,通过利用其外观特性对卫生用品外观进行文化创新型的个性化设计,在提高产品美观性的同时增加其文化内涵,满足产品在文化内涵、外观审美、便携实用等方面的消费需求。
在口罩的设计上,以渔女服饰中的惠安女头巾上的花纹为灵感,利用其独特的海洋纹样。运用印染的工艺手法将精美的图案与纹样应用在口罩上,增加了口罩的美观性、时尚性。材质上采用了优质无纺布材料使口罩佩戴形制立体、贴合脸部造型,整体舒适美观,符合各年龄段的审美要求,在提高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渔女服饰,推动渔女非遗文化发展(如图1 所示)。
图1 渔女外观口罩
在卫生面具的设计上,以渔女服饰中的蟳埔女头饰为灵感,蟳埔女头饰被称为“头上花园”,通过在面罩的上端采用由鲜花制作成的簪花围进行装饰,让蟳埔女服饰与防护面罩相结合,增加了面罩的文化相关性,在充分保留防护面罩的防护性能的情况下提高了其美观性,在敏感人群(如感冒患者、景区服务人员)的使用中保留实用性的同时也凸显文化的独特性,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蟳埔文化(如图2 所示)。
图2 渔女防护面具
优秀的卫生用品在拥有美观性的同时也要具备实用性,通过在渔女服饰的形制、款式特征上增加产品的实用性,提高产品使用率及使用便捷性,减少卫生用品对消费者的使用限制,使产品能够进入到更多人的生活中去,也扩大了渔女服饰的传播范围[6]。
当下,如口罩这一类卫生产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以渔女文化中的湄洲女服饰腰头的特殊形制——大折裤为灵感,使其特殊的交叉折叠方式与口罩相结合,在口罩上运用魔术贴等材料以及增加口罩覆盖面积的方法,对口罩进行兼具实用性与人性化的设计,在口罩的鼻翼区域进行交叉折叠的设计时,使口鼻区域最高防护可达六层无纺布与三层熔喷布,也可通过调节变为二层无纺布与一层熔喷布。将口罩的脸部遮盖面积变为可调节,使口罩能通过调节不同的脸部的遮盖面积来适应不同人群的脸型,增加了口罩的舒适性,也让渔女文化形制的口罩更好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如图3 所示)。
图3 可调节功能口罩
露营探险、户外活动的安全防范,以及日常家庭中的小伤、小病使便携式医药包成为了家庭中的必需品。运用渔女服饰丰富的色彩纹样与多样的形制,设计出便携式医药包,使其在具备一定医疗功能的情况下更方便居家和旅行,其设计图如图4 所示。在外观上结合惠安女服饰纹样,将袖套中的滚边绣和宝剑头装饰结合刺绣缀仔纹样,进行创新设计形成二方连续纹样,通过机器刺绣工艺围绕便携式医药包四周。拉链以双头形式,贯穿便携式医药包中间。在色彩上利用惠安女服饰的色彩搭配,以深蓝色为主体色彩。医疗包内部的上半部分以惠安女服饰的门襟为灵感并加以改良,分成弹力绳和网格2 个部分且可以拆分,网格部分可放置工具和贴片膏药类药品,弹力绳部分可放置管状类药品。下半部分分为4 个区域,A 区可放置冲剂类和口服类药品,B 区可放置袋装和胶囊类药品,C 区可放置一次性包扎类药品,D 区为自定义大罐药品区,这样的空间划分可以更好地储存和收纳药品。
图4 渔女便携式医药包
出现表皮破损、挫伤等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创可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品。创意性创可贴外观上选取渔女文化元素,提取蟳埔女中的特色元素“簪花围”的外形与色彩进行IP 卡通形象设计,使用印染等工艺手法制作出蟳埔特色风格创口贴,迎合市场主流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7]。渔女创可贴外观图案如图5 所示。
在功能上可以进行部分创新,以区别于传统创可贴。在使用传统创可贴之前,大部分人习惯用纸巾擦拭血渍后再用创可贴包扎,以免影响创可贴使用效果,但随手拿起的纸巾由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可能附着了很多细菌,有安全隐患。设计的创可贴在原有创可贴的塑料隔离膜上附着一层棉片,与创可贴同时密封在包装里,这样既保证了棉片的洁净,又能够在使用创可贴之前清洁伤口的血渍。造型上采用可撕拉异型设计,根据受伤部位的不同,通过撕拉对创可贴造型形状进行变换,使其能更好地贴合保护不同部位的伤口,创可贴整体采用防水布料(如图6 所示)。
图6 创可贴功能设计
本文通过分析渔女服饰发展衍变,提取了渔女服饰的外观、形制、文化等元素,对卫生用品的设计进行创新与应用。通过对渔女服饰的形制变化、纹样图案等的应用,赋予卫生用品在外形、色彩和功能上的新内涵,凸显个性化卫生用品设计,满足了产品使用者的内心人文关怀、情感寓意和实际使用上的便利等需求。将渔女服饰元素与卫生用品进行融合,相信在未来能使渔女服饰文化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