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乐平
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镇建设、村改居等加速推进,临朐县古槐树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引发了学生的关注:“老师,临朐的古树究竟有多少?有哪些种类?分布在什么地方?生存现状怎么样?如何进行保护?”基于学生的疑问,为切实保护好家乡古槐名木这一特殊资源,倡导“一树一景忆乡愁”生态文化传播理念,本项目以“古木逢春忆沧桑,百年古槐系乡愁”为主题,开展家乡古槐树保护实践活动。
项目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古槐树保护蕴含的科学及社会知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团队合作能力;同时,通过设计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寻古槐树秘密的同时,将视角延伸到生活的多个层面,从学科角度研究古槐树的多重属性,构建生物共同体的认知。
项目对象
学校少先队及县团委、县科协共同参与,涉及全校32个班1 236名学生。
项目方案
实地调查
参照《潍坊市古树名木》和《临朐县古树名木》,在辅导教师的带领下,经过1 个月的实地考察,基本弄清了临朐县现存古槐树数量、生长环境及健康状况(表1、表2、表3)。
挂树签
为保护古槐树,学生设计了古槐树签,让更多人了解古槐树、关注古槐树。树签内容包括古槐树在植物学上的分类、产地及习性等。
实验探究
槐米茶探究
槐米为常用中药,为槐的干燥花蕾,《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槐米味苦、微寒,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等功效。夏季开花或花蕾形成时,及时采摘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称槐花,后者称槐米。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对比不同槐米炮制方法的优缺点,发现与露天摊晒、木柴炒制、炭烘法相比,煤气烘烤和远红外烘烤的槐米质量较高。
带领学生制作槐米茶,并举行品茶主题班会
筛选 首先, 将槐米放在簸箕上, 颠簸、晃动1 ~ 2 分钟,去除质量不好、颗粒较小的槐米及各种碎屑。然后,将槐米放在筛孔直径约为3 mm 的筛子内过筛,筛除叶片、盛开的花瓣及过大的枝穗;最后,人工精选一次,去除剩余杂质及不饱满的槐米。炒制 炒制槐米茶,须选用黏土砂锅。炒制前,将砂锅置于温火上加热,待砂锅没有水分渗出后,倒入0.5 kg 左右的槐米。炒制时,锅内温度保持在300 ℃左右,不可使用大火。同时,需用木铲不停搅拌,确保槐米受热均匀。炒制12 分钟左右,槐米略微散发出特殊的焦香味即可。
冷却 炒制好的槐米在常温下冷却即可,为了避免冷却时间过长影响口感,可将槐米放在鼓风机或风扇下,冷却1 小时左右。
检测 槐米颗粒圆润金黄,具有特殊芳香气味,无苦味、异味。
包装 槐米茶一般都通过透水的茶叶袋冲泡,需选用茶叶专用的无毒无菌、透水性强的食品包装袋,每袋3 g。包装好的槐米茶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处,运输销售时,轻拿轻放,避免受潮。
泡制 用滚烫的开水冲泡,焖约10 分钟后即可饮用,也可加红糖或蜂蜜饮用。
品茶 组织学生品尝, 并从颜色、口感等方面进行观察,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感悟 槐米茶对人体健康有益,但了解这种茶的人却很少,调查发现一是因为制作槐米茶较麻烦,只有部分老年人会制作;二是市场上的茶叶品种多,需求降低。
槐花蜜探究
槐花4 月底—6 月上旬开花,花期7 ~ 10 天,槐花蜜色泽呈水白色偏黄,浓稠度适中,果糖含量较高不易结晶,入口有清淡槐花香。带领学生参观养蜂场,访谈蜂农,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及酿蜜过程,用糖分检测仪检测槐花蜜的糖分含量,并与其他种类的蜂蜜进行比较。
古槐药用价值及民间的偏方、验方探究
槐树全身都是宝,各部分有不同的药用价值,各种偏方、验方在民间流行甚广,组织学生查阅医学古籍,发现《食疗本草》《梅师集验方》《传信方》《千金方》《姚僧坦集验方》等均有记载。
槐树种类探究
槐树起源于中国,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其种类有4 种,分别是国槐、垂槐、黄金槐和刺槐。
槐树繁殖探究
槐树树姿优美,生长迅速,寿命长,是优良的绿化树种,是城乡良好的遮荫树和行道树种。槐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繁殖。
扦插繁殖 选取直径8 ~ 20 mm 木质化硬枝, 剪成15 cm 长的插条,上切口剪平,距芽包1 ~ 2 mm,下切口剪成45 °的斜口,距芽包5 mm;用50 mg/kg生根粉液浸泡下端3 ~ 4 小时后捞出备用;选取合适的地块,整理好畦,然后开沟,按20 cm×40 cm 的株行距将枝条以45°倾角插入土内,浇透水分;选择竹条或枝条,做畦弓,覆盖地膜;在薄膜下插入温度计、湿度计记录温度和湿度。
种子繁殖(室外) 挑选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先用40 ℃水浸种,放置24 小时,将膨胀种子取出,将膨胀种子用湿布或草帘覆盖闷种催芽备用。经过1.5 ~ 2 天,大约有20% 左右种子萌动即可播种。选取合适的地块,整理好宽1 m、长2 m 的畦,耧平;把催好芽的种子用湿土拌匀,均匀撒入畦内,再用细土覆盖5 ~ 8 mm;将覆好土的畦用地膜覆盖,四周用土压实,插入温度计观测温度。
种子繁殖(室内) 用纸杯取三分之二杯细土,将催好芽的种子放在上面,再覆盖5 ~ 8 mm 厚的细沙,然后将纸杯放在塑料筐内,浇透水,放置在实验室内,观测并作好记录。
槐叶、槐果、槐米浸出液酸碱性探究
在野外观察古槐树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槐叶是涩的,为什么发涩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采集了古槐树叶、槐花、槐果,带到实验室进行槐树组织浸出液的pH值测定。将槐叶、槐花、槐果分别捣碎,加水浸泡1 天待用。将浸泡液过滤,倒入试管,用玻璃棒分别蘸取3 种液体,滴在pH 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结果表明,树叶和槐花pH 值均为7.5,槐果pH 值为6.8,古槐叶子偏碱性,因此味道发涩。
古槐种子和槐米的千粒重探究
将学生分成5 组,每组学生各自选取成熟的古槐树种子100 粒,晾干的槐米200 粒,用天平称量古槐树种子和槐米的质量,并作好记录。经计算得:古槐种子千粒重为1 250 g,槐米千粒重为115 g。
学科资源整合
语文课程
学校开展“古槐情寻根问祖”主题班会活动。利用小学语文课本、网络等资源,收集描写槐树或借助古槐寻根表达乡愁的诗词、歌赋、美文等,开展诵读比赛,并书写《我与古槐》小作文,用创作推进古槐树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美术课程
根据古槐树的年轮特点,画出槐树的年轮图;组织学生外出进行槐树素描教学;畅想若干年后的古槐科幻画。
计算机课程
确定每颗古槐的经纬度,制作电子档案,画出学校所在街道古槐树分布图。
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
形成有地域特色的科技活动教材“拯救古槐,我们在行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运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师生活动的时空范围,为师生进行跨区、跨校、跨班级合作探究、交流开辟空间;向社会、家长汇报并展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成果,如调查报告、科技小论文、采访札记、日志、手抄报、科幻画、征文、照片等,扩大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同时,筛选优秀成果,参加各级科技创新比赛。
评价标准与方式
將科技实践活动与学校科技小能手的培养结合起来,实施多元化的激励评价。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合作程度、活动成果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面评价,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角度评价,让学生在评价及反思中不断完善自我。评选“小小研究员”“探究小能手”“探秘小能手”“十佳优秀中队”“十佳优秀社团”“十佳优秀寻根小队”“百佳科技小明星”“优秀科技辅导教师”等,调动辅导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该项目参与了第36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线上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