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闯
(吉林艺术学院)
所有关于历史的视觉艺术作品都是对历史的重建。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抗战历史的美术创作已经有七十多年。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抗战美术史中,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抗战英雄,是历史美术作品创作的主要题材。在七十多年的发展中,我国美术家们创作出来大量的抗战美术作品,从多个角度对其美术作品进行研究,不同创作方式对应的这一时间段的抗战历史和抗战英雄都赋予了新的画面创作上的表达。结合美术作品的创作作者、创作背景、社会观念、以及创作时间的不同因素,也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映射出不同事情的人文思想。本次研究以杨靖宇将军相关的美术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时期的典型作品进行梳理和分析,构建杨靖宇将军美术作品历史谱系,从中观察时代发展和人文观念的变迁。
民族和国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凝聚出新的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是依靠人的物质生存发展,还需要坚实的精神基础。美术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审美意象、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是帮助民族和国家记住历史,继承优秀民族精神,进一步刻画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工具。美术作品中所展现出的民族精神和审美意象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场合中留下的珍贵财富。在数字技术和AI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真实性却在断崖式下跌。历史和现实都同样面临被篡改和扭曲的风险。但美术作品中关于抗战英雄、抗战历史的艺术表达却始终保存着一份可信度。在中华民族近代史中,无数先贤烈士为追求真理和民族解放而奋斗,多少先烈献出生命为今日的中国奠基。这种郑重而壮烈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任务都应当被记住,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华民族精神中永不磨灭的一部分。他们是中国解放的推动者,是中华民族的建设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是爱国主义精神最真实的现实表达。从这些抗战英雄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认识和了解民族的过去、英雄的抗争,深刻的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和今日生活的不易,从这些美术作品中感受更加纯粹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美术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从现存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伟大的美术家以中国近代烈士作为创作主题,通过多种美术形式来重构和表达这些英雄先烈的无畏、勇于奉献和纯真热烈的爱国主义。美术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将审美精神通过视觉艺术表现的创造性过程,美术相较于文学等其他艺术作品具有更直白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能够赋予观赏者更加强烈的情感号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革命题材一直是美术创作中的主要主题,是民族记忆与国家形象艺术重构的一种表现形式。革命题材的美术作品是中国民族精神和中国形象在艺术领域和精神世界的纪念碑,它们不光矗立在现实世界中,更是精神世界中不朽的丰碑。
1959年,朱松年、徐德润创作的连载漫画《杨靖宇》入选首届东北三省第一届美术作品展。1960年,鲁美任梦璋创作的《杨靖宇将军》入选第二届东北三省美展。任梦璋所作的《杨靖宇》将军以林海雪原为背景,以杨靖宇将军和抗联战士作为主要人物,主要表现得是杨靖宇将军和抗联战士在林海雪原中战斗的场景。任梦璋的《杨靖宇将军》主要是使用现实主义写实的手法选择杨靖宇将军与抗联战士战斗的经典情节来表现杨靖宇将军的无畏精神。作品中的环境和人物都极为典型,写实手法勾勒出杨靖宇将军和抗联战士的生动表情,详实生动的刻画了杨靖宇将军和抗联战士抗击日寇的场景。这一时期杨靖宇将军相关的美术创作主要是运用写实手法来表现杨靖宇将军和抗联战士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热情。1966-1976年,美术创作基本陷入停滞状态。在之后的两年中,中国美术创作与文化、思想、政治紧密相关,处于过渡和转换阶段。
图1 任梦章《杨靖宇将军》
1984年,胡悌麟、贾涤非联合创作的《杨靖宇将军》获得了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杨靖宇将军》这幅画与以往的杨靖宇将军主题画作不同,它首次采用了俯视的视角来描绘杨靖宇将军死后的场景。白茫茫的雪地上,年迈的老牛拉着杨靖宇将军的尸体,身边是拿着刺刀的侵华日军。雪白的雪地被人踩踏出错乱的黑线,死去的杨靖宇将军就这样安静的躺在破烂的木板上,身上破旧的棉服中露出雪白的棉花。牵着老牛的老农瑟缩着身子,合拢的双手似乎在无声祈祷。这幅画中并没有对杨靖宇将军的面容和神态进行细致的描绘,似乎杨靖宇将军的所有都定格在死亡的一瞬间。他死后身边是仍旧被欺压却不能不敢出声的同胞和无耻的侵华日军。这幅《杨靖宇将军》与杨靖宇将军牺牲的史实相互呼应。画家采用粗犷、犀利的笔法画出白茫茫、暗沉沉的雪地、杨靖宇将军残破的军服、沉默的老牛和老农、以及持刀押运尸体的侵略者,整体分为暗沉、压抑、悲壮。画作使用独特的俯视视角,让观看者能够以一个独立的自上至下的视角来观察整个画面,更加深刻的感受影响牺牲的悲壮。胡悌麟、贾涤非都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家,其中胡悌麟是我国第三代油画家,他在创作中始终坚持以油画反应现实生活,追求更加新奇有效的造型观念。贾涤非同样是现实主义创作者,在创作中注重优化笔墨的表现力。
图2 胡悌麟、贾涤非《杨靖宇将军》
贺中令的雕塑《白山魂》与胡悌麟、贾涤非联合创作的《杨靖宇将军》同样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白山魂》采用长白英石,在红白相间的表面刻画出杨靖宇将军牺牲后的面容。《白山魂》的创作是依照杨靖宇将军的遗首来创作的。《白山魂》采用浮雕的创作手法,以简洁凝练的手法勾勒杨靖宇将军的面容,整体呈现出一种中国美术特有的写意美,《白山魂》中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满面冰霜,肃穆的将军面容与石头粗糙的纹理形成对比。与胡悌麟、贾涤非联合创作的《杨靖宇将军》不同,《白山魂》追求传统的写意美,同时也追求能够表达个性、思想和精神的雕塑视觉美感。
图3 贺中令《白山魂》
进入21世纪,杨靖宇将军的美术作品创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2002年孙立新的《杨靖宇》与王铁牛的《杨靖宇将军殉国》面世,两者都是以写实手法来刻画杨靖宇将军牺牲前的战斗情节,包括胸口负伤、持枪射击等多个关键情节。2015年邹立颖创作了《杨靖宇将军》,这幅巨幅水墨画没有采用常规的场景化处理,作品留白较多,视觉上创造震撼的纪念性雕塑特征,左下方抬头取势,构图舍弃了脚部,表达了英雄就义的豪迈与崇高的爱国主义。画面中详细刻画了杨靖宇将军的面部,被风吹起的帽遮和飞扬的大衣衣角为作品增添了几分动态。素面结构造型上运用水墨笔法勾勒出雕塑的独特质感。这与李象群的《杨靖宇将军像》、孙家彬的《脊梁》等都是新世纪以来杨靖宇主题创作中具有重要图式表现意义的作品。
河南驻马店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的《杨靖宇》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杨靖宇雕像,由中国第一冶公司于2020年建造。无论是雕塑的体量,还是人物精神的塑造,都足够大。这座雕像被竖立在河南省驻马店——杨靖宇将军的出生地。雕像的创作过程中从多方面考虑,从材料到造型都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汉白玉材料的选择主要从环境地域特征和性格特征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突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硬朗气场;二是清晰地呈现东北冰雪的严寒和艰难寒冷的环境。此外,人物形象与材料本身的特性是相结合的。杨靖宇的地域环境特征和精神气质主要通过他头上的帽子和面部表情表现出来。帽形源于东北地区非常典型的寒冷天气佩戴的狗皮帽,在极寒天气中突出硬软之间的对比。面部处理也与当时的情况和事件一致。杨靖宇的眉毛、眼睛和胡子都是雪白的,目光坚定,面朝东北,表情严肃而紧绷,突出了外部环境的极端艰难。此外,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也十分用心,尤其是杨靖宇用右手摇枪时已经拉开了枪套盖,颇有匠心。杨靖宇将军的面部表情威严庄重,时刻准备反击,强化了一触即发的严峻气氛。在雕像的右下角镌刻着杨靖宇将军的放大印章,强调他特殊身份的存在。在这里,形象的审美意义与生活意义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完成了作品的“公共意义”。
图4 中国一冶《杨靖宇》
杨靖宇将军出生在河南驻马店,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和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先后领导了确山起义、刘店秋收起义,推动了中国革命浪潮的向前发展。之后杨靖宇将军建立了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这是北方第一个县级农工政权。杨靖宇将军听从党指挥,带领抗联战士在东北与日寇搏斗,在东北恶劣的天气下,杨靖宇将军率领抗联战士多次有效打击日寇活动,严重打击了日寇在东北地区的侵略活动。在东北抗击日寇期间,杨靖宇将军带领抗联战士共歼敌18万人,牵制70万日军不能进关,有力配合和扭转全国的抗日战争的形势。杨靖宇将军是无畏的抗日英雄,是无私奉献的爱国将领。将军牺牲,但杨靖宇将军的英雄形象和爱国精神始终刻在中国民族脊梁和亿万国人心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革命题材一直是美术创作中的主要题目之一。革命题材是近代中华民族在战争中抗争历史和精神的一种现实物质载体。残酷的历史现实和珍贵的抗争精神通过美术创作重新构建和表达,并持续的传递给新的观众,让历史和精神通过艺术的方式延续。革命题材的历史创作在发展过程中因为社会观念等各种原因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但是一时的局限并不会断绝历史美术创作。在现代的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影响下,以革命题材等红色资源为创作内容的代行美术创作是非常受欢迎的。纵贯1949年至今,以杨靖宇将军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其创作手法和创作理念始终在发生变化。1949-1978年间,关于杨靖宇将军的美术创作主要是以现实主义为创作理念,强调与革命历史和杨靖宇将军革命精神的宣传;1979年后,《白山魂》和《杨靖宇将军》以现实手法为主要表达方式,或结合中国传统写意精神或是追求造型理念,关于杨靖宇将军的美术创作不再全面追求写实,开始更加关注创作者的个人追求;进入21世纪,杨靖宇将军为主题的美术创作开始更加多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让人们对美术作品的包容度和期待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