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平凉市文明城市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3-11-15 02:12樊潇飞贾凯崴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10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生态建设

樊潇飞 贾凯崴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中,城市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与我国能否实现生态文明有着直接关系。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内各个城市推行生态文明建设,采取了各种方式丰富和发展该思想。可见,基于生态文明思想分析总结各地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经验,不仅能让我国早日成为中国式生态文明大国,也有利于相关思想的蓬勃发展。文章以平凉市文明城市建设为例,结合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阐述了平凉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平凉市文明城市建设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文明城市建设;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8-0181-04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所谓生态文明,可解释为人类社会精神或物质层面的持续进化,但并不是单纯地指人类思想社会意识形态等层面的变动与升级,而是指人和大自然相处期间逐步演变而成的制度及文化。在面对人类以哪种态度对待大自然、如何开发自然界的种种资源并与之保持协调相处等问题时逐步形成的社会制度,皆可用于反映人类社会中的生态文明。

在人类社会形态持续演变的当下,生态文明也随着发展成较为理想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人与自然界和谐共处,人类懂得依据自然规律开展生产或生活活动,社会的认知发展水平随之提高,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由此来看,创建生态文明的前提是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如何使人与自然保持协调关系,基于科学合理前提开发并利用自然,这是使我国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前提。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要随着时代发展调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党的十八大上将建设生态文明视为党的指导思想,只有树立生态红线理念,才能维持社会稳定发展。所谓生态红线是指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和生命线,不管是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可越过的底线,一旦越过就无法再恢复健康、稳定的生态环境。习近平生态红线概念是以传统生态观为基础延伸、升级而成的。自始至终,习近平总书记都认为生态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他曾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果仅仅为提高经济收益而牺牲环境,或许短时间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总有一天会因超过大自然承载力,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想法是保护环境即为发展经济,他认为建设美丽中国理念,重点在于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国梦”只有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表示应将生态文明视为战略目标的主要原因,也是构建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整体布局的关键所在。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可解释为人类社会在持续演变期间,通过观念或制度将虚化的人与自然关系实体化。生态文明建设期间需遵循生态规律、灵活运用社会经济政治或自然等方法,基于管理生态系统的相关原理,在不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方式强化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生态正义,进而实现生态健康文明社会目标;在政治层面,政府需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用法制力量约束人类,使其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在经济层面,要调整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选择可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又能规避环境污染的发展方式,使国家保持相对理想的可持续发展优势,使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相处模式;在思想文化方面,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普及生态文明观念教育、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参与到自然环境保护工作中,避免浪费自然资源[1]。充分利用各种措施优化现行的发展模式,使我国在维持稳定经济增长趋势之余,又能保护并尊敬生态环境。

二、平凉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平凉市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时,始终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只有基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结合马克思主义观念及方法,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期间发现的问题展开研究并确立严谨且科学的建设原则,才能实现预期规划。

(一)坚持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的重点在于将人和生态放于中心位置,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保证二者协调发展、维护系统生态稳定。简而言之,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时要在统一的系统中进行,既要求城乡协调发展,又要确保城镇的生态发展,为群众创造宜居环境,让城镇建设和生态宜居相契合。平凉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时,必然会与生态社会环境及经济等相关系统的发展、建设产生关联,当地政府必须在实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目标期间,立足于长远角度制定科学化的城市规划,构建好城市建设、宜居环境、群众需要三者相统一,在完整的系统中调整城市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各相关要素的作用。

(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一直以来,我国都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并以此为基础,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可体现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深层含义: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期间,人是最关键的参与主体,也是不可或缺的动力及最终目的。平凉市在当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时,必须深入了解当地民众的合理需求,为民众提供服务,既要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又需保障企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城市系统中雖将以人为本视为核心理念,但人并非城市的主导者,无法凌驾于大自然之上,要在大自然的庇护下才能生存,在凸显自身主观能动性之余,也要以尊重、维护的态度对待大自然,与之保持和谐相处的关系[2]。

(三)坚持良性循环原则

良性循环原则可以使社会环境、经济在体现自身优势之余相互配合,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规则。平凉市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时,要始终以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及共享为发展理念。保证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稳定推行,突出城市人文美与生活美,群众也要提高个人素质,树立环保意识,进而实现良性循环。

三、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平凉市文明城市建设的路径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四个全面”任务战略布局,要坚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在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加快现代化进程。从目前来看,能够体现生态城市文明建设的关键是民生工程,也是实现时代发展目标的重要前提。基于以上研究,研究认为平凉市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加强经济生态文明建设

1. 协调城乡生态发展

平凉市周边有许多乡镇,这些乡镇是平凉市维持稳定经济水平的关键所在。平凉市需在加快中心城市发展速度的同时推动乡镇发展,构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早日创建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基于城镇标准优化乡村公共服务,给居民带来更理想的居住环境。

第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制定发展规划时,优先考虑优势显著的特色产业,可着重针对地理环境优越、有良好区域条件、资源丰富、具备特色产业的地区制定倾斜或扶持政策,改变刻板、单一的发展模式,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层次水平,把重点镇逐步升级为综合型城镇。在对小城镇制定发展规划时,应加大对当地优势产业的支持,引进各种创新技术、加快其发展速度,增设有关于县城和城镇的产品附加值,为农村服务业、乡村旅游业提供更多支持,以此推动城乡经济发展。也可尝试把剩余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地区,使农业经济早日转型升级,加强农业行业优势、特色产业的建设力度,使空间结构得以优化[3]。

第二,统筹城乡社会发展。进行社会管理时,要坚持统一发展创建可协调共处的社会制度,避免因城乡制度不一而造成种种阻碍,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此外,要基于统一标准优化劳动及保障体系,在推动现代文明发展时坚持弘扬地方文化及历史文化,把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作用于现代社会发展中,进而演变成可突出的民族特色和不失地域风情的民俗文化体系。

第三,统筹城乡空间发展,建设协调布局。在城市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会有许多产业选择把城市视为发展根据地,会使整体结构过于紧凑。此时若能调整城乡空间结构,整体布局会更加合理。比如针对老城区展开改造活动,开展城中村或工业园区的建设与优化,让城市利用率大幅提升;合理划分城镇用地范围,严加惩戒违法建设。在进行城乡建设时可着重管理土地资源,通过合理的城乡发展规划使乡村建设得以优化。还要对基地建设展开科学管理,坚持退耕还林、维护生态环境。

2. 实施生态经济发展

在后续的发展规划中,平凉市要采取各种方式调整发展策略,这就需要相关领导基于长远观、全局观开展城市建设,制定更具前瞻性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目标,以保证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率和坚持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统一。

第一,因地制宜,立足自身,发挥农业优势[4]。对标现代农业建设,优化平凉市整体结构。创建优化粮食结构的绿色发展区、现代农业建设改造创新综合实验区等,争取在全市各个区域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以上目标的前提是合理分配生产要素、保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形势。

第二,大力开发具有独有优势的旅游业。平凉市具备独特的地方文化,后续可创建与地方文化相关的纪念馆或博物馆、研发文化周边纪念产品并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及广告效应,提高旅游产值。

(二)推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1. 推进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居民能否维持稳定健康的生活环境与基本医疗的发展直接挂钩,创建并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相关设备、建立科学化的医疗网络布局、根据现有的医疗设施制订完善的评价指标,避免城乡医疗基础设施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使所有住院患者都有床位可住;适当提高医疗团队的技术人员占比,构建科学化的网络就医体系,力求以更便捷的方式为居民提供服务,也可基于实际情况优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体系,使民众不再因看病贵、看病难而拒绝就医,解决因疾病而贫困的社会现象。建议于城镇或中心地区设立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中心,配备与之相适应的卫生监督机制、中医院或保健站,给民众提供更多就医途径。

2. 健全社会保障设施建设

设立并优化社会保障体系,针对各区县的公安保障设施进行优化与调整、完善城市低保机制,各级城镇必须高度重视残障人士,为其设立专属的康复机构或教育培训;提高所在地养老机制的完善度,比如设立养老院、养老公寓或福利院等机构,在履行对老年人赡养义务的同时,还要为其带来更丰富的晚年生活;各地政府可对目前的再就业机制作出调整,配备与之相应的培训设施,创建社区就业指导系统,加大对就业人员的关注度;持续推动市内各地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速度;针对就业人员制定更合理的保险机制,基于国家规定为从业者投保,以此保障其合法权益。

(三)完善环境生态文明建设

1. 重视空气质量管理

平凉市要开展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各种预防措施,再通过防治结合提高治理效率。首先需明确造成污染的原因及污染来源,再针对分析结果制订科学对策,通过部分整治改善整体环境、提高治理效率。

第一,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建设期间可根据当前的城市布局、工业园布局结构,将居民区与工业区区分开,降低工业污染对居民造成的影响,城市还要分散处理各种污染物,避免因集中处理而影响所在地的整体环境。工程建设期间,做好质量关的全方位考察,严格遵循相关标准施工。比如建设工厂时尽量选择下游地区,避免由于水力或风力污染而影响当地环境。若产业耗能污染过大,应远离居民区,避免对居民或城市造成较大影響。

第二,普及集中供暖管理制度。平凉市的供暖形式普遍是集中供暖,但还有某些区域或居宅区采取独立供暖形式,让煤炭燃烧量难以管控,甚至会在冬天产生严重污染,如果煤炭没有完全燃烧,还有可能造成颗粒型污染,致使空气质量无法保障,需要全面推行集中供暖管理机制治理整体环境,可尝试控制煤炭或其他高污染能源使用量,再普及清洁能源。

第三,减少尾气排放。在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当下,汽车变得越来越普及,但尾气排放也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当地政府应对市区车辆数量加以管控,制定更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严禁任何未达标的车辆行驶于管辖区域内。

第四,以更公开、透明的方式披露环保信息,既要坚持信息共享,又要针对环境信息制定更科學的管理制度,让政府与企业在民众的监督下持续提高治理效率,也要使民众意识到自身有能力改善环境,以此可控制环境污染、普及环保理念,引导民众形成环保意识。

2. 加强资源保护与利用

第一,保护水资源。平凉市政府要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利用各种创新科技展开循环治理,使水资源得到妥善利用。也可划定水资源保护区,着重保护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使民众的饮水安全得到保障;调整生产结构即用水结构,使水资源发挥最大化作用;借助高新科技,净化非常规水资源,比如资源污水或集蓄雨水,通过循环利用体现出其最大化价值;合理安排各种用水方式,比如针对工业农业或生活用水,可依照使用规格调度用水,在生产生活上,则可优先应用经过处理的再生水或地下地表水。

第二,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平凉市要重视用地制度管理工作,采取各种科学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坚持科学开发土地,如改造旧城区、调整工厂企业城中村的发展规划,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在新区建设发展期间,基于科学前提开发土地,合理利用农村土地,以乡村为单位制定发展规划。

第三,能源的节约与利用。当地政府还要重视不可再生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要合理开发此类资源,加大对清洁型资源的开发力度,优先使用优质清洁能源,治理污染型能源。对当地产业结构作出调整,要求高耗能的工厂及时整改或转型升级。优化能源结构,尽量使用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清洁能源、维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5]。总之,平凉市政府应将循环利用资源,合理使用废旧材料及原材料作为基础,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付洪良.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路径探索——以浙江湖州为例[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42(11):17-21+55.

[2] 汤青岚. 绿色发展理念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启示[J]. 价值工程,2020,39(05):105-106.

[3] 唐小桃. 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思考——基于高职学生环境教育视角[J]. 经济师,2020(02):217-219.

[4] 王舒.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制度的问题及对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1):161-163.

[5] 周琼. 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5):11-16.

(荐稿人:李爱桦,洛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基金项目:平凉市第七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平凉市文明城市建设的路径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PL SKKT2022010);2022年甘肃医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百年党史对新时代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Y-2022RS004);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美好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研究”(项目编号:2022QN039)。

作者简介:樊潇飞(1988—),女,博士,甘肃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行政管理;贾凯崴(1986—),男,硕士,甘肃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思想生态建设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价值
以整体性视野挖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论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资本论》自然生产力观点的新发展
机理·思维·特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维审视
植树造林防沙治沙 改善环境安居乐业
“慕课”建设本土化问题及对策探析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