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清
行走在襄阳街头,不禁想起王维的千百年来人们傳颂的诗句:“襄阳好风日”。而就是这平实的一句诗,道出了襄阳人的乡愁。襄阳人的乡愁,是一座古城,一池碧水,一碗碱面,一壶黄酒,是亲人的守望,湾上的炊烟;襄阳人的乡愁,是所有襄阳人的“根”,是对襄阳的深情大爱,是对襄阳的文化认同。
遥想当年,唐朝大诗人王维从洛阳经襄阳南下,专门拜访他的千古知音——同享盛名的本土诗人孟浩然。他在这里逗留了数日,他们一起写诗,一起寄情山水,一起“行到水穷处,坐起云起时”。某日,王维极目远望江水,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汉江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望着磅礴水势,他俩唱和,王维便吟出了这留传千古的诗作。“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王维便与他共谋一醉。诗人直抒胸臆,对襄阳的山景和人都流露出无比热爱之情。
汉水苍苍,古城悠悠,源远流长的江河文化,瑰丽多彩的诗文华章,在襄阳这个地理区位上,聚合为一个明丽的亮点,它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天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意指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泛舟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这般美景,难怪王维对这座古城如此的陶醉!再加上有充沛的活水资源,有江河流经贯穿,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这座城市的面貌和形象就让人刮目,犹如人体既有了经脉气血的畅通,又有了颜面风华的雅致,这是襄阳之幸。
汉江穿襄阳城而过,形成宽广平缓的河道,成为天然的屏障护城河,最宽处达两百五十米。天下护城河以襄阳的最宽,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如今它还是那么雄伟壮观。汉江,长江最大的支流,循名责实,水因地而名,或者更有一种寓意。汉江的发源地在我国的秦岭山脉,水质极好,最适合为饮用水,是一条水清如镜,受污染最小的大江。当年楚国的重心,如今国家南水北调西线的起源地,以及三国以至宋明以来的兵家征战之地,都与这汉水不无关联。借助便利的水陆交通网络,南来北往的船只从汉江和长江云集襄阳,一时间“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盛唐诗人张九龄坦言:“江汉间,州以十数,而襄阳为大,旧多三辅之家,今则一都之会。”杜甫有诗云:“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白居易亦云:“下马襄阳郡,移舟汉阳驿。”由此奠定了襄阳“南船北马”的繁荣盛况。
而与汉江接通,不远处就是护城河。我住的南湖宾馆旁边的街头公园就可以进入江边的景点,小道上人流摩肩接踵,微风轻拂,波光倒影,影影绰绰地映照出车水马龙式的繁华,河里的水是那样清,清得可以看见水里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整个护城河面宽如湖泊,碧波荡漾,似巨型的翡翠和玉璧环绕着古城。不远处,街头广场数百人聚集,唱跳舞蹈,或缓或急,声浪鼎沸,喧闹的节奏与静静河水形成强烈反差。但正是如此,使得这座城市总有种出世入世之感,想必这也是深厚的千年文化支撑的底蕴。
“东津绿水南山色,梦寐襄阳二十年。”我同醉翁欧阳修一般,被襄水之阳的那座城魂牵梦绕了多年。时常在书卷中张望,看着关于这座城的文字堆叠演绎成故事,勾勒出一个关于襄阳的梦。一千多年之后,我又循着王维的足迹而来。九月尽管早已入秋,然而风日之好,气候宜人,汉江、城墙、阁楼、水塘、花树,真实地铺开在你面前,古城的强大魅力由此凸显,它们仿佛都被蒙上一层低饱和度的滤镜,在我的眼前形成颇有质感的画面。禅意深、古意浓。每帧每幅,皆是故事。
有人说,襄阳多战事,这座城是千古英雄的坟场。关羽水淹七军在此,刘备马跃檀溪在此,南宋的几世荣光也因此城的失守而终结。“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腰膂是人的腰背,襄阳是天下的腰背。它地处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狭长通道的核心位置,是中原地区南北陆路交通的重要中转站,还是沟通中原和长江的水路航运的关键节点。《孙子兵法》有言,襄阳“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可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自汉以来,起中原而争天下者,惟晋以楼船出巴蜀,沿江东下取吴,外此,这出师之途无过二:曰淮北,曰汉南。而江不与,淮北不得志,则汉南重,而襄重起东南者亦然。”襄阳扼守着南北交通的咽喉,本身三面临江,背靠岘山,军事价值不言而喻,但自古乱世出英豪,襄阳这座多战事的城,自然是天下英豪的聚集地。诸葛亮归隐于此,刘备为平定天下三顾茅庐;岳飞大破金兵,收复襄阳,尽显精忠报国的一腔热忱;李自成攻破襄阳,彼时的襄阳成了襄京,见证了闯王斩将,纵横驰骋的灼灼风华。
然而最初我知道的襄阳的英雄传奇,却是关于一个少年。他从纸上跃然而出,经过我的心上。暮鼓晨钟,黛瓦朱门,是谁按停了时钟?世上千年,唯独在这儿遗落了江湖,是那个看似愚钝的少年坚守了三十多年的执念。
少年携着他心爱的人儿,在江湖上走过一遭,没有归隐桃花岛,做那江南柳枝上的双飞燕。他挡在了襄阳千万生灵与蒙古铁骑的刀锋之间。他并不聪明,甚至固执得像块愚木,不懂得如何从那乱世中脱身,与爱慕的她做对神仙眷侣。他不愿负了江湖人尊称的一声“郭大侠”,便舍下了自我,却唯独觉得苦了自己的心上人。
她虽不似他那般,但面对襄阳战事,同样义无反顾。在苦守襄阳的三十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她从少女变成了妇人,敛去了锋芒,收起了小女儿顽皮的心性,不再逍遥行于世间。他在襄阳,襄阳便是她的江湖。
从那时起,已不见那对悠游天下的江湖小儿女,只有立在襄阳城下不畏生死的夫妇。一声声“靖哥哥”,一声声“蓉儿”,从弱冠唤到古稀,一如既往,初心亦从未改变。走出半生,再无正茂风华,可他们依旧坚守在这座城,行走古墙,一步刀光剑影,一步儿女情长,仿佛仍是当时少年情侣。
在这座古城门上的西北角处还有个“夫人城”,上面有尊雕像,这又是另一个女中豪杰——韩夫人。这位女士姓韩,出生于东晋时期,他的儿子叫朱序,是东晋名将,曾被任命为梁州刺史,镇守襄阳。
太元三年(公元378年)二月,前秦皇帝苻坚为消灭东晋,独霸天下,令其长子、长乐公苻丕率领十七万大军,分四路大举进攻东晋重镇襄阳。此时,守将朱序手下兵员紧张,连守城都顾不过来。他的母亲见儿子忙于全面防务,便亲自登城巡视,察看地形。韩夫人,早年曾跟随丈夫朱焘南征北战,看出城西北角地形险要,必先受敌,便带领家婢和城中妇女,夜以继日筑起一座新城。
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敌军攻破,守城将士移驻新城继续战斗,保住了襄阳城。为了纪念韩夫人筑城抗敌之功,襄阳人把襄阳城西北角那段城墙称为“夫人城”。千百年来,韩夫人这位巾帼英雄的壮举一直为后人所缅怀,夫人城也屡获修复。
夫人城的正门入口,在临汉门的内侧,拾级而上就能看见二层楼制式的城楼。站在城楼之上,向外远眺可以看见汉江奔流不息,以及两侧汉江大桥和长虹大桥的壮阔。向内望去,穿过熙熙攘攘的商业街,远处的明昭台和古城楼遥相辉映。我到这里,已是落日余晖时,在夕阳的照耀下,古城墙显得特别的耀眼,浮光跃金。
尽管眼前的景色温暖且绝美,可若隐去襄阳城的烽火硝烟,透过阻挡敌军的铜墙铁壁,又有谁言襄阳苦?当脱下铠甲,想必当年的他们都是这城中的逍遥郎。那些奋勇当先的殊死搏斗,不过是为了再无弥漫的硝烟遮住眼,再无刀枪剑戟的声音灌入耳,让襄阳不再是襄阳,也让襄阳永远是襄阳。
我摸着斑驳的城墙门,一处处古迹,如无言碑雕,记录着历史,英雄的挽歌,每一寸尘土还唱着:誓死抱守终不渝,生有威,死不悔。
《神雕侠侣》里,当杨过问郭靖襄阳是否守得住时,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苍苍的丘陵树木,说道:“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我们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说只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至于最后成功失败,他也看不透了。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后来,也总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八个字。”
其实“南阳诸葛庐”在襄阳,襄阳人对于诸葛亮的感情很深,有以他命名的广场,还有以他命名的文化节。隆中山里草木蓊郁,几座草庐宅堂散落其间,一眼井水汩汩地流淌,设想当年孔明先生若真居住于此,倒称得上是闲云野鹤了。虽然整日躬耕,却也笔耕不辍,时刻思考着天下大事,这种心系天下的胸襟着实令人钦佩。“隆中对”后,追随刘备,又辅佐刘禅二十余年,一步一步将蓝图转化为现实,一次次北伐使得原本弱小的蜀国占据战略的主动权,最终由于操劳过度病死军中,使得后世英雄泪满襟。在古隆中的楼牌两旁,分别刻有他的名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名臣的一腔情怀,肝胆相照,超迈高义,拳拳赤心无不展现得淋漓尽致。历经千百年,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被人们视为智慧与忠义的化身。很多地方都建有武侯祠,大概也是出于对他的敬仰之情吧。
晚饭后去北街周围漫步,在护城河的映衬下城门显得高大和独特,微风夹杂着江水的沁凉,好不惬意。孩子们在码头边嬉戏,好多青年男女在放孔明灯,一点烛光将微薄的纸映得透亮,飘飘摇摇地上升,越過汉江飞上天空,点缀漆黑的夜。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站在东南角一处以建安八子之一王仲宣之名命名的仲宣楼上向下望,护城河与城墙之间葱郁的石子路,假山桃树林,襄阳人叫它阳春门公园,是白居易住过的地方。李白专门赋诗称道的“孟夫子”孟浩然有诗,全中国的人都会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就是在襄阳写下的春。
鲜衣怒马,把酒天涯,哪个仗剑少年的心里,不藏着一座襄阳城?唐诗五万首,十分之一有襄阳。襄阳小儿生来会背诗,会讲三国,因为他们生在古诗里,生在好风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