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耗,“耗”在哪里

2023-11-15 09:07李卫华
青年文摘 2023年19期
关键词:小凡订票小慧

李卫华

悬而未决的“恐惧”

“其实,接到实验室的任务时,我的内心是恐惧的。”博士生小慧跟师弟大强一起聊天时说道。小慧可是实验室冉冉升起的一颗学术明星。“恐惧?你确定不是焦虑吗?”大强不解地问师姐。

小慧点头:“是恐惧。有一次,手头连基本的理论模型都没有成熟,导师却让我在一个月内搞一个仿真模型出来,这太恐怖了,我觉得天都塌下来了!”

“那你是怎么做的?”大强急忙问。小慧大笑不止:“还能怎么做,我就拖延呗,天天看着那个题目发呆,不知从何下手。一痛苦就摆烂刷剧,结果越躺平越害怕,甚至一度不敢去实验室。”

“后来怎么样了?”大强连连追问。

小慧苦笑道:“后来,当然是没有完成任务咯!为了不让别人来烦我,我拉黑了导师的电话,最后还是辅导员辗转找到了我,建议我和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谈谈。”

“咨询的效果怎样?”大强接着问。

“咨询师让我梳理一下自己,不梳理不知道,一梳理吓一跳!”小慧说,“我发现,不是这个课题让我产生逃避心理,而是生活中有太多悬而未决的事情让我产生精神内耗。那次导师给我任务的时候,我还有好多事情没有落实,很多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我一直想买个对流扇,一直没有时间买;暑假想回家,别人都订票了,我担心暑假会有其他安排,一直没订票;学妹要毕业了,我想给她送个礼物,挑了一个月也没买……这些琐碎的小事顶在头上悬而未决,像头上有一盆水迟迟没有倒下来。我表面上云淡风轻,其实内心万分恐惧,那次导师布置的任务就算把这种恐惧拉满了。”

“后来你是怎么走出来的?”大强感觉师姐现在已经满血复活了。

“咨询师跟我说,悬而未决的事件造成精神内耗的成本最高,不管做好做坏,先做了再说。但其实我是完美主义者,要做就想做到最好,哪怕是一件特别小的事,只要没有找到最优方案,我就让它悬而未决,但是没想到这样做带来的精神内耗远远超过了不完美带来的负面影响。”小慧叹了口气。

“所以接下来你是怎么调整的?”大强问。

“想通了之后,我就一晚上把那些小事全解决了。对流扇、订票、毕业礼物等,不到两小时全部搞定,感觉整个世界都清爽了!然后我就给导师发了个邮件,直接告诉导师题目太难了,一个月实在做不完。发完邮件后,我感觉踏实多了。”

“然后呢?”大强问。

小慧脸上突然出现一种雨过天晴的表情,“哎呀!我的导师竟然没有骂我,还给了我一些资料,然后让两个师兄和我一起搞那个项目,我再也没拖延过!”说完之后小慧又去了实验室。

很多喜欢拖延的同学实际上都有完美主义倾向,一旦拖延的事情多了,就好像头上悬着一件又一件未完成事件。心理学认为,未完成事件往往使人们处在一种不安的情绪里,由于这些事情并未发生,人们极容易因此产生失控的恐惧。马上去做,可以降低失控感,从而使精神内耗得到缓解。

贪多求快的“焦虑”

小凡发现他的效率实在太低了。每天早上6点50分起床,洗漱后戴上耳机,去操场边跑步边背单词,原计划30分钟跑10圈记100个单词,最后发现30分钟只能跑5圈,单词也只能凑合着记下20个。教室里,小凡边听老师的课边记笔记,还时不时翻一翻B站教学视频,想上一节课能起到三节课的效果。结果发现课没听好,笔记记得乱七八糟,教学视频也听了个囫囵吞枣。每周三下午,小凡强迫自己去社交,约一个高年级的师兄师姐聊天,向他们讨教学习方法和技能。这个周三下午,小凡约的是院里的编程大牛,小凡希望大牛能够解答自己心中的三个疑惑点,再提供几点学习建议,分享一些学习资源。半小时过去了,大牛还在谈第一个话题。小凡有点着急,赶紧提第二个话题,大牛谈的却是自己的人生体验,未提任何建议。约定的时间到了,小凡不知所措一脸茫然。到了晚上,小凡看到当天计划表上还有80%的事情没做完,心里十分焦虑。

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沟通后,小凡试着调整了自己的作息和策略。比如,早晨睡到7点再起来,跑步跑15分钟,只跑步不记单词;再花15分钟专门记单词,慢慢记,每次只记30个单词;听课的时候只要求自己能听懂70%就行了;找高年级同学交流时,每次只请教一个特别小的问题,慢慢聊。经过一番调整之后,他发现学习效率比过去更高了,到睡觉前,每天的計划基本上都能完成。

小凡的问题很多同学都遇到过,就是“贪多求快”:在有限的时间里恨不得多塞几件事情进去,最后一件事都没有认真做好。投入了很多的精神能量,却没有带来产出,最后只剩下焦虑情绪,变成了所谓的“精神内耗”。而若能将单位时间内的任务目标降低,每次只专心做好一件事,焦虑水平大大下降,精神内耗便转化成了干事效率和成就感。

精神内耗少的人“活在当下”

读大学的时候,我的一位室友是出了名的超然物外、情绪稳定,他总是很安静地做自己的事。上课的时候别人在紧张地赶各种作业,他只是认真地听讲;当别人热热闹闹地报各种社团,他只选了一个自己喜欢的美术社团;竞选班干部时,大家抢着去投重要岗位,他只报了一个班级宣传委员;晚上同学们还在打游戏、刷剧时,他已经睡觉了。但我们发现,每次交作业时,他都是第一个交的;课堂展示,他的报告资料最丰富;学生工作方面他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最后被选去了校团委宣传部;他是全院第一个发表科研论文的,最后保研的时候,他又是第一名。这个看似什么都不在乎的同学,最后成了我们班最令人羡慕的人。

面对大家的赞扬,他讲了一个小故事:“我家是偏远农村的,小时候去田里插秧,太阳那么晒,一抬头看到那么大一块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插完,每次都想哭。我妈妈就告诉我,插秧的时候别抬头看田,低头弯腰只看眼前的秧苗,这样就不会那么难过了。做什么事都像我妈妈教我插秧一样,慢慢来,走一步看一步,累了就站起来看看远方,唯独不看这块田,心里没那么慌,就能认真地干一些活了。”

原来,这位同学并不是深谋远虑,而是“活在当下”。生活中并不缺少聪明人,也不缺少能够思考和深谋远虑的人。那些深谋远虑的聪明人,可能恰恰是精神内耗比较严重的人。生活中真正少有的是那些能够做减法的人,能够专心致志的人,能将想法变为行动、真正“活在当下”的人。

(摘自《大学生》2023年第7期,胡凝图)

猜你喜欢
小凡订票小慧
分配:胡萝卜,围圈圈
去春游
航空订票恶意行为检测方法
照片
制服一个哈欠
订票姑娘
吉祥号
吉祥号
吉祥号
篇篇浓情说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