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姗姗 李季刚 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农业,作为最早出现的物质生产部门(高国荣,2019),解决了中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成绩斐然。而在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农业生态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使得农业可持续发展举步维艰。身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农业碳排放量一直远高于欧美国家,农业污染已经成了当今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对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对“双碳”目标的实现也产生了严重阻碍。因此,要想实现低污染和高效率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关键一环。
然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户带来了减产、减收的风险。农业保险的出现解决了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投入高、风险大、产出却不一定高等一系列问题,不仅能直接分散农户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一系列直接风险,而且还能通过改变农户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技术,进而改变其对农用化学品等中间品的需求,从而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随着农业强国目标的提出,农业保险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中,目前,我国农业保险规模已经由2002 年的4.77 亿元上升到2022 年的1219 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展凯、朱少芬、邓超等,2021)。那么,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当下,农业保险能否对农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起到一定作用,碳排放强度是否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且随着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环境规制在“农业保险—碳排放强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中是否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在地区、生产结构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这些都是亟需回答的问题。
农业作为一个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行业,其生产经营者经常会受到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等的干扰。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风险的一个政府手段,为稳定农民收入和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目前学者大多研究农业保险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认为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这种促进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路径,一是通过分散和转移风险来稳定农业生产者,进而提高其积极性,使其能够长期稳定地持续投入经营(王向楠,2011);二是农业保险所具有的风险补偿特性,可以使农户们去尝试运用一些新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张跃华、史清华、顾海英,2007);三是在农业保险的支持下,资金的运营也会得到一定保障,农户的生产投入就会随之增多,农业生产者可能会改变生产投资行为和农业产业结构。
随着近些年环境问题的持续恶化以及“双碳”目标的提出,研究农业保险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文章也日益增多。该系列研究主要围绕农业保险的实施会对农业生产者的生产决策、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方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农业生态环境这一路径展开。以上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农业保险会影响农业生产者对化肥、农药、杀虫剂等农用化学中间投入品的使用,大多数学者均证实了农业保险对于农用化学中间品的投入使用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Horowitz J.K.和Lichtenberg E.等,1996—2007);二是农业保险会改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决策绿色化、技术采用绿色化、经营规模扩大化,进而影响农业生态环境;三是有学者实证检验了农业保险和农业污染物排放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随着农业保险的发展,农业碳排放量随之减少(罗向明、张伟、谭莹,2016)。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关于农业保险相关的文献大多是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生态环境来分别分析农业保险的作用,鲜有学者将农业的绿色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结合在一起考虑,而围绕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研究,既可以满足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率这一产出上的要求,又符合当前绿色发展的理念,对农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据此,本文提出假设1:发展农业保险能够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在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减少碳排放是关键一环。农业自身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碳汇系统。所以,农业的减碳、固碳对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农业保险能够通过改变农户的生产行为有效地抑制碳排放(马九杰、杨晨、崔恒瑜等,2021),同时也能影响碳汇(佘宗昀、孙乐、陈盛伟,2022)。据研究,农业保险减少碳排放进而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体现在结构优化、生产经营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技术进步四个方面。
结构优化方面,最早农业保险的出现就是为了保障农民收入和维护粮食安全,因此对粮食作物的保障作用也会更大,以至逐渐形成“趋粮化”的种植结构,粮食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所需农药、化肥更少,从总量上降低了碳排放;此外,粮食作物对土壤的侵蚀作用更小,种植粮食作物能更好地保护土壤,减少有机碳的流失;粮食作物相较于其他作物还有更明确的分工,可以提高生产规模和效率(周法法、郑义、李军龙等,2008—2022)。
生产经营规模化方面,农业保险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投入多、生产周期长等一系列农业风险,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农户们会选择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农药、化肥等取得一定的规模效应,并使生产要素集中起来,降低了单位面积的使用量,提高了机械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时也有助于保护耕地,防止土壤中碳流失(诸培新、苏敏、颜杰等,2011—2018)。
生产专业化方面,农业保险利用各地区资源禀赋展开精准专业化种植工作,一方面,可以进行生产环节的服务外包,以更先进的技术、更精准的操作来促进碳减排;另一方面,会产生学习效应,对农户今后的自我生产也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曾琳琳、李晓云、杨志海,2022),效率提升的同时碳排放量就会减少,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技术进步方面,农业保险能为农户在使用新技术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提供保障,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资源也被更好地优化配置。同等产出下投入的降低,如使用先进农业设备,能够提高土地肥力,降低化肥的用量,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从而实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郑春继、余国新、李先东,2018)。
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农业保险可以通过降低碳排放强度从而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规制通过影响政府、社会公众进而影响农户从结构、技术、规模等领域对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作出改变,进而对碳排放产生抑制作用,在农业保险和碳排放之间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当环境规制加强时,农户的环保意识也会加强,在生产过程中会选取更加绿色、环保的生产结构和要素投入,从而使得碳排放强度随之降低(陈建学、陈盛伟、牛浩,2023)。公众也会由于政府对环境规制的加强而对农户的绿色环保生产经营进行一定的监督。环境规制间接干预了农户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决策,因此差异化地影响了农业碳排放强度(江三良、鹿才保,2023)。当环境规制的强度提高到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大于绿色创新成本时,外部巨大的压力会迫使农户内部化解决,利用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或技术,以减少农业的碳排放。
据此,本文提出假设3:环境规制在“农业保险—碳排放强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前半段路径中起调节作用,即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农业保险抑制碳排放强度的作用也随之提高,但在后半段路径中不起调节作用。
根据以上研究假设,本文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来清晰地展示环境规制、农业保险、碳排放强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
本文选取2011—2020年全国30个省份(除港澳台和西藏外)的农业相关数据展开研究,变量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保险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畜牧业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中国农业统计资料》《中国农业机械年鉴》、国家统计局、监管机关和政府部门。需要测度的变量均由作者参考已有文献进行测度。
1.被解释变量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AGTFP)。本文参考李谷成(2014)的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做法来构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体系。另外借鉴李燕等(2018)、周法法等(2022)的做法,对该指标加以完善并进行SBM-GML测算。测算指标具体见表1。
▶表1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指标体系
2.解释变量
农业保险(insu)。参考李燕等(2018)、谢政璇等(2023)的做法,用农业保险规模、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农业保险赔付率分别来衡量农业保险。文本选取农业保险规模(insu1)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农业保险保费收入(insu2)、农业保险赔付率(insu3)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的替代变量。
3.中介变量
碳排放强度(lnCEI)。狭义上的农业碳排放主要包括:化学制品带来的碳排放,如化肥、农药、农膜等中间品的消耗;农业生产过程中灌溉、播种、收获等机器产生的碳排放;生产过程中农业翻耕产生的碳流失等带来的碳排放。目前对于农业碳排放的测算大致有三种,分别是碳排放系数法、实地测量法、实际测量法。参考谢政璇(2023)、张壮等(2023)的做法,本文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即用六类碳源的碳排放量与对应的碳排放系数相乘再求和。公式如下:
其中αi表示每一类碳源的碳排放系数,Xi代表碳排放量,TCEI表示总的碳排放量。表2为详细说明。
▶表2 农业主要碳源和碳排放系数
4.调节变量
环境规制(lnER)。借鉴陈建学(2023)的做法,用地方财政中的环境保护支出取对数来表示环境规制。
5.控制变量
借鉴李燕等(2018)、周法法等(2022)、尹迎港(2022)等的做法,选取农业结构(structure)、对外开放程度(open)、受灾率(dar)、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water)、农业财政支出水平(agov)五个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
▶表3 主要变量定义及说明
首先,借鉴温忠麟等(2004)检验中介效应的方法构建回归模型,如模型(1)—(3),来验证本文的假设1和假设2。
其中,i 代表30 个省份,t 代表年份,C 为截距项,θj表示省份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被解释变量AGTFPit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解释变量insuit为农业保险,lnCEIit为中介变量,表示碳排放强度,Controljit为控制变量,包括农业结构、受灾率、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对外开放程度、农业财政支出水平。模型(1)—(3)中,若α11、α21、α32分别都显著同时α31不显著,此时碳排放强度起完全中介作用,若α11、α21、α32、α31全都显著,此时碳排放强度起部分中介作用。
在此基础上,构建有调节的中介路径检验模型(4)—(7)验证假设3。
lnERit是本文的调节变量,表示环境规制,其他变量含义与前文一致。在模型(1)显著的基础上,模型(4)—(5)先检验环境规制在“农业保险—碳排放强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前半段路径中的调节作用,若模型(5)中的交乘项α53系数显著,则环境规制在前半段路径发挥调节作用;模型(6)—(7)继续检验环境规制在后半段路径中的调节作用,若α73显著,则可以证明环境规制在后半段路径可以发挥调节作用。
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描述性统计结果
本部分根据模型(1)来量化考察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如表5 所示,第(1)列AGTFP 回归系数为0.591,且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第(2)列增加了控制变量,AGTFP回归系数为0.421,在5%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二者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发展农业保险能够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控制变量的实证结果也与相关文献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由以上分析,假说1可以得到验证。
▶表5 基准回归结果
此处实证检验了碳排放强度在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的过程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回归结果如表6 所示。对模型(1)—(3)分别进行回归可以发现,第(1)列的结果仍为基准回归结果,第(2)列回归结果显示,农业保险和碳排放强度在1%显著性水平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农业保险的发展,碳排放强度会随之减弱。第(3)列回归结果显示,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呈负相关关系。观察第(1)和第(3)列的农业保险的系数可以发现,其系数由0.316 变为0.299,说明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变小,碳排放强度在其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这证明了假设2。
▶表6 中介效应回归结果
环境规制对“农业保险—碳排放强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回归结果如表7 所示。第(1)列为环境规制在调节“农业保险—碳排放强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前半段路径的回归结果,可见模型(5)中的交乘项系数α53显著为正,说明环境规制对前半段路径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再检验环境规制在后半段路径中的调节作用,回归结果如第(2)列所示,交乘项系数α73不显著,说明环境规制对后半段路径不存在调节作用。以上结果可以概括为,环境规制在“农业保险—碳排放强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前半段路径中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即在环境规制高的地区,农业保险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强,更有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在后半段路径中不存在调节作用。假说3得以验证。
▶表7 有调节的中介路径检验结果
1.生产结构异质性分析
▶表8 生产结构异质性分析
受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因此,本文根据财政部关于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的划分,将30个省份划为13个粮食主产区和17个非粮食主产区,分两部分来探讨发展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如表8所示。第(1)—(2)列分别检验了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粮食主产区不发挥显著作用,在非粮食主产区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分析原因可能为,粮食主产区“趋粮化”现象较明显,对于农业保险扩大经营规模、调整经营结构来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等路径不太敏感;而非粮食主产区的生产经营更为分散,农业保险在其规模的扩大、种植结构的调整方面的影响更大,因此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就更为显著。
2.区域异质性分析
▶表9 区域异质性分析
表9 第(1)—(3)列分别从东、中、西部三个地区检验农业保险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由回归结果可知,中部地区关于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存在显著关系,而这一作用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影响效应显著。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为:一是东部地区农业保险市场较为发达,农业生产者更善于利用农业保险进行经营规模的扩大、种植结构的调整、低碳技术的创新应用等,能够加快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二是中部地区大多为传统的农业省份,受以往农业经营经验的影响,对农业保险不是太敏感,所以农业保险对该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作用不明显。三是受中央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办法等的影响,西部地区的农业保险获得的支持力度更大,因此农业保险对该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1.替换解释变量
重新衡量农业保险指标。除前文采用农业保险规模(insu1)来衡量农业保险之外,本文还用农业保险保费收入(insu2)、农业保险赔付率(insu3)来代表农业保险,实证结果如表10所示,结果与前文假设一致。稳健性检验通过。
▶表10 替换解释变量回归结果
2.剔除直辖市
考虑到我国四大直辖市的农业经济规模相对经济总量的占比较低且在环保方面更受重视(尤其是北京),可能会对回归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剔除四大直辖市样本再次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11 所示,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回归结果显著为正,与基准回归结果保持一致。稳健性检验通过。
▶表11 剔除直辖市的回归结果
本文利用2011—2020 年全国30 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农业保险和农村经济等数据作为研究指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来定量考察发展农业保险能否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发展农业保险能够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经过替换解释变量、剔除部分样本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方面,根据30 个省份不同的生产结构,划分为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发现发展农业保险对非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显著,对粮食主产区不显著。根据区域位置把30 个省份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发现发展农业保险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显著,对中部地区不显著。通过对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可以通过降低碳排放强度来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此外,环境规制在“农业保险—碳排放强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前半段路径中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1.以减少碳排放为宗旨,倡导农业保险创新
由上文分析可知,碳排放强度在农业保险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在发展农业保险时应将低碳、环保等相结合,引导农业保险与农业低碳技术融合,加大农业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发展如农业污染责任保险、农业绿色低碳技术保险、农业碳汇价格保险等类似险种,从而影响农户行为,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
2.加大政府环境规制力度
由上文结论可知,环境规制在农业保险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中起着正向调节作用,所以政府可以加大环境规制力度,即增加财政支出中环境保护支出的比重。政府增加的财政支出一方面可以支持农业保险经营者进行低碳技术险种的创新,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保费补贴,并将其金额与农业低碳生产相结合,促使人们进行绿色农产品生产,逐渐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绿色生产的规模效应,最终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3.对粮食主产区和中部地区因地制宜
应根据不同省份的气候、环境、作物等因素,研究和开发不同的险种,更好地为农业低碳发展保驾护航。由上文可知,粮食主产区和中部地区关于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显著,因此,针对粮食主产区和中部地区,可从供需两侧来提高农业保险的利用水平,通过产业结构优化、生产经营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技术进步等途径来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