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11-15 08:45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小学陈海峰
家长 2023年26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数学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小学 陈海峰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战略发展计划之一,对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实际教学中,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做到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以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探讨生态文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并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

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考虑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求与数学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将两者有机结合,完成立足于数学课堂的生态文明教育。教师需要在全面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融入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教育元素,为学生设计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要求学生尝试利用数学知识或数学方法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传递生态文明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环保观念,让数学课堂与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合,改变数学课堂原有的枯燥氛围,打造新颖的课堂环境,促进生态文明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双向发展。

一、生态文明教育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一)生态文明教育理论概述

生态文明是基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提出的新理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注人类未来的生活及发展,强调人类的自主意识。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形式或文明类别相比,更具现实意义,要求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忘自然、尊重自然,以保护自然为前提,打造全新的生活环境。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人们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正视自然法则,追求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生态文明教育,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手段及其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态文明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具备生态文明意识,能够了解环保的重要价值,尊重自然、热爱自然。

在小学数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应将生态文明相关的教育元素渗透在数学教学中,以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进课堂教学之中,并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及课后实践等方式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

(二)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性

首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意识。近年来,我国对生态文明教育愈加重视,也有诸多学校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院校办学特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并且,生态文明教育已成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次,小学生的求知欲强,学习效率高,善于模仿,可塑性强,因此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人生观念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将生态文明教育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发展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使学生成长为更加优秀、更加坚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再次,数学教学中的抽象知识较多,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多数教师以讲学式或灌输式方法完成教学,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随后带领学生解答数学习题,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吸收、理解,并在大量习题练习中,实现知识点的应用与迁移。此种教学形式枯燥、单一,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数学知识的“表现力”。换言之,能够利用各类生态文明教育元素装点数学课堂,能够改变数学课堂的沉闷氛围,为学生打造全新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引入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教学案例作为课堂导入,或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题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最后,多年来,我国工业领域及社会经济处于飞速发展中,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及利用,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但这种现象不单只出现在我国,如今在世界范围内,自然资源均已大幅度减少,生物多样性也受到破坏,此类生态危机关系到全人类的未来发展。因此,解决生态问题、执行生态保护计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世界各国都应注重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保护意识,从而培养注重环境保护、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一代年轻人。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

(一)甄选数学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安排

现如今,我国推动素质教育,教材编写时也纳入了诸多素质教育相关的元素。在人教版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与环保意识及生态文明教育有关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备课时深入分析教材中的知识点,并将教材中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内容标注出来,挖掘教材的重点元素,完善课程设计,优化课堂的教学安排,真正让数学课堂与生态文明教育形成有机联动。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开篇语中有以“节约用纸、拯救树木”为主题的插图,同时辅以相关的阅读资料。教材资料中详细标注了造纸时所需的树木数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节约用纸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将此类开篇语作为课堂导入环节,带领学生阅读开篇话语,为学生讲解纸张与树木之间的关系。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森林的存在对于人类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吗?如果森林不存在了,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通过合理的问题引导,让学生意识到树木与人的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节约用纸。

在借助教材内容完善课堂教学安排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行为特征,明确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学生是否能够真正意义上理解本次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知识点。若学生无法理解,教师则可以适当调整本次教育的主题内容,选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与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讲述生态环保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

(二)基于适宜的教学资源,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元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除课本中的资源以外,教师还需要适当引入课外的教学资源,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效联动,并利用此类课外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

在筛选课外教育资源时,教师应联系课本知识点与生态文明教育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甄选与生态环保理念相关的教学资源,让生态文明教育无声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选择有趣且易于理解的教学素材,搭配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完成本课的学习。同时,教师选用的教学资料必须真实、有效,具备一定的说服力,能通过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数据资料,让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的必要性,了解世界环境保护工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打出“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生态维护,人人有责”的口号,为数学课堂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例如,在“数据收集与整理”相关内容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生态环保相关的数据资料,带领学生分析环保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其次,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生态环保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并要求学生从大量的文字信息中提取重要的数据信息,完成数据收集及相关知识的整理。

最后,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研究课题,要求学生以生态环保为主题,自主查阅相关的资料,并收集更多的数据。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数据收集及整理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查阅大量资料时,丰富个人的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在查阅中掌握正确的资料查阅方法。此外,教师为学生划定资料主题,也能够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阅读大量与生态文明相关的资料,从而在无形之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合理的课外教育资源,能够拓宽数学知识面,使数学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合,能够以合理的教学安排与科学的教学计划,让生态文明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同发展。

(三)借助媒体教学设备,完善数学课堂活动

新课标明确指出,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借助媒体设备完成教学,以打造更新颖的教学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媒体设备辅助教学,能够让各类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通过影音图像简化复杂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够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利用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让学生沉浸于氛围之中深入思考情境中的问题,为学生打造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以更为直观的教学形式带动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媒体设备展示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因素,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情境和教学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同感,真正发自内心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

例如,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有植树问题这一数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近年来我国植树造林工程、绿洲计划等项目的进展。

首先,教师制作微课课件,课件中插入了沙漠、绿洲、植树造林工程、绿洲计划、防风林建设等相关的内容,为学生展示如何通过植树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如何创设适宜人类生活的家园。其次,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植树造林除了能够改变沙漠环境以外,还能够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给出“大面积的防风林,可以预防沙尘暴对城市的侵害”等答案,意识到了植树与造林工程对人类的重要性。最后,教师顺势引入本课的内容,将生态文明教育高效渗透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四)创建生态文明课题,引导小组合作探究

在教学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小组合作等生生互动环节,以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探究行为,引导学生主动解决数学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课题与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联系起来,为学生创建生态文明类课题,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丰富、有趣的小组课题讨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解决数学问题,还能够增强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双发展的课堂学习。

例如,在“公顷和平方千米”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课题,让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计量单位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入下述应用题:

例题:若我国每年可以回收100 万吨废纸进行废物利用,则可以降低450 万平方米的伐木量。450 万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若坚持每年回收100 万吨废纸,3 年过后,我国可以减少多少平方千米的伐木量?

基于上述问题创建小组讨论活动,要求学生在完成应用题的基础上,思考废物利用与保护树木相关的知识。

(五)优化课后作业内容,布置实践调研类作业

除了课上教学以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后作业方面渗透生态文明教育,为学生布置实践调研类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但是,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必须以数学知识教育为主,使学生主动完成知识巩固与知识点复习,以生态文明教育为辅,不可本末倒置。

例如,在“折线统计图”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安排家庭用水量统计图制作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统计家庭一年之中每月用水总量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统计得来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在本次实践调研中,学生自主完成了数据的收集及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既强调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又让学生意识到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具有可行性。教师应正确认识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及意义,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特征,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及教育手段,完善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式的创新,开展合理的探究、实践、调研活动,让生态文明及环保元素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实现生态文明教育与数学教育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数学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