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品德模块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2023-11-15 08:45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李兴明
家长 2023年2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学科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 李兴明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在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校活动与德育工作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作用。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主题以学生的认知困惑为切入点,设计多彩的项目活动、构建团队,推动学生深入探究,助推学校活动的构建与德育工作;突出思维训练,以核心问题的设计优化为突破口,强调探究性;注重多元评价,在深度融合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促进学生思想和行为实践能力的提升。

项目化学习是倡导项目体验、团队协作、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多元评价的新型教学方式。其本身与新课程标准中“坚持素养导向、以评促学、以评促教、重视表现性评价、坚持多主体评价”的建议不谋而合。在教改思潮下,道德与法治学科也实现了突破创新,深度融合项目化学习,通过主题情境,推动项目建构;凝聚团队力量,促进合作学习;借助项目任务,促进思维实践能力提升;多元评价,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依托教材研内容,构建项目立主题

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不难发现:教材内容安排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文本多以话题、单元样式展开编排,很多内容经过设计能与项目主题深度融合。项目化学习的探究实践性、主体互动性、现实参考性都能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予以落实,尤其是品德类知识点与项目主题的融合,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通过项目体验促进教学的深入开展,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意识,落实核心素养。

(一)衔接学校活动,糅合德育工作

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围绕心理道德、法律、国情三大板块进行编排,教学中围绕六组关系展开,即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国际。每个单元教学都涉及一个主要的板块,也涉及若干种关系。横向或纵向的联系也存在于同一单元以及不同课题之间,成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学习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应立足教材的三大板块和六大关系,积极融入学校德育活动,形成教育合力。道德与法治学科单元主题的学习成为校园德育活动与课程主题下的子任务,使得学校德育活动成为项目化学习的总纲领。教师则根据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情为依据,以学生的体感为中心,以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提高知识技能、解决道德认知困惑为目的,确定各年级的学生相关德育项目学习课题。

例如,涉及“学校生活”领域的部编教材,螺旋上升的教材内容,直接与“校园生活”主题相融合的七年级上册《中学时代》(第一课)《学习新天地》(第二课)、七年级下册《成长在集体中》(第三单元)等内容,促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初中生活的理解和认识。等到学生进入八年级学习《走进社会生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探究,获得知识层面的理解和感悟,在逻辑系统中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如(图1)所示。

图1 学校生活板块结构式图

(二)跨越学科边界,引领深度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和信息化理念发展的今天,单靠一门学科在其领域孤立地发挥育人作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整合各科内容,以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包含了语文、美术、音乐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因此主题设计应结合当今新颖的STEAM 理念等优势,打破学科界限,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和项目,通过深研小课题进行本土化研究。

例如,八年级上册《网络生活新空间》这一课包含《网络改变世界》和《网络的合理利用》内容,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将其与七年级上册的《网络交友新时空》融入项目学习中,对“网络伴我成长”这一主题活动进行设计。笔者围绕“网络”话题,设计了“网络拾趣”“乘网会友”“御网远航”三个子主题,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与自主探究中感受网络的作用和影响;在体验中明确网络生活的规则;在“体验—探究—实践”的过程中,以多视角方式合作体验感受的持续、协同成长,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感受网络的作用和影响。整个主题设计也围绕学生不可回避的网络作用、交友、文明上网等方面与自身、与他人进行交流对话,获得成长,促进实践探究能力与多角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创新项目生成,丰富师生体验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紧扣时事与生活实际的学科,许多概念知识在传统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容易脱离实际情境,仅凭教师的说教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需要基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进行讲解。教师需要建立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知识、理念来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迁移应用,这样才能推动知识的意义性建构,使学生的德行认同和理解更加深入。针对教材内容,笔者尝试创建生成以突出参与体验为主的项目课题,力求串联课本抽象的知识,让学生在互动探究项目中体验真实情感,助推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七年级下册《节奏与旋律》和八年级上册《规则的遵守》的框题教学时,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树立规则意识、体会规则的制定,增强对遵守班规的认同感。在具体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体会光靠任课老师的说教和代劳显然作用甚微,还需要大家心悦诚服地接受和遵守。为此,笔者创新性地设计了“班级我做主”项目活动,集思广益,邀请学生共同设计班级旗帜、班徽、吉祥物等,加深对学生对班级共同体内涵的理解。学生在讨论中对班干部的岗位进行规划,了解不同岗位所对应的职能以及所担负的职责。每名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语言、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将自己的创意充分融入班级的每一个元素的构建中。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氛围的带动和体验,切实感受作为班级一分子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实现从自我创意的萌发,到思维的相互碰撞与激发。

二、核心问题精优化,学科思维深聚合

知识是从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学生遇到问题时,在更新问题信息结构、优化解决方法处理问题的同时,问题本身也推动了学生能力技巧与思维的应用。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需要遵循学生认知成长问题,优化项目实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活动探究的重点,实现由浅入深的递进式学习,通过活动和具体问题来细化课题的要求。

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一课的两课时中,笔者设计了“今天我当家——家务小能手攻略”项目活动。该项目的开展主要是通过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符合年龄特点的家务活,在感受家庭平时对自己的付出和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家庭存在的无声细腻的爱寻找出来并且回应爱,以此增强家庭的责任感。在布置项目活动前,笔者通过问卷方式收集学生感兴趣的相关问题,结合授课时的情况及时调整,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在“今天我当家——家务小能手攻略”这一项目活动中,如何设计一套家务活小攻略,既服务家庭环境,又展现对家庭之爱,这是难点所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是书本知识再现就能解决的,需要学生在实践和生成之前,根据自身已有的理解和生活体会去领悟和表达。学生之间的思维火花得到了如下碰撞:

生1:“姜还是老的辣,我要先好好观察爸爸妈妈是如何做家务的,这样才不会手忙脚乱。”

生2:“我要动手做一做,不能当家里的“掌柜”,我要把家变得更整洁、美观。”

生3:“我先查一下资料,整理汇总有哪些做家务劳动的窍门和经验方法”

生4:“我要做一份攻略,把学到的家务画出来,与好朋友分享。”

生5:“我想让老师帮忙,把我做的攻略放到校园公众号上,供有需要的同学查看。”

……

在确定任务项目后,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深入家庭生活的中心区域,产生家务劳动的心得体会,并发挥自己的能动创意,将自己的方法与技巧用各种方法进行总结和展示,进一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在实践与认知的不断反复中解决问题,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生6:“爸爸妈妈总说我年纪小,应该以学习为主,不让我分担家务劳动。但是,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我能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生7:“淘米水除了用来浇花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特别的用途和作用呢?我得问一下生物老师或者通过网络验证一下我的猜想。”

其实,这些问题和思路的提出,恰恰是完成项目任务的必经过程。自主探究问题,基于知识和经验的建构,进而组织、辨析、整合、运用、生成问题,这一过程本质上即为思维的从浅到深,实现思维进阶、知识应用与迁移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在承担家庭责任、增强家庭融入感、提升劳动技能、体验家庭生活乐趣和情感的过程中,既精进了做家务的基本生活技能,又抒发了亲情之爱。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而言,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难以真正实现意义性教学,亲情之爱的内容也难以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而项目化教学促进了知与行的糅合,唤醒了学生的真情实感。

三、综合评价重表现,核心素养实落地

任何教学方式强调的完整教学,需要通过恰当的评价方式、激励反馈、延伸学习才能实现。课堂评价作为一项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直接影响了项目化学习效果。让每个孩子的学习机会最大化,在活动过程中肯定表现价值,是核心素养下教学评价最突出的价值所在。所以,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需进行过程性评价。课题完成后,笔者组织学生将自己所在小组的学习与研究成果,以文字、图片、视频、小报、PPT、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展示;在主题项目探究接近尾声时,笔者采用计分量表的方式,从团队合作过程中的每名学生与团队的表现,如学生的过程态度、任务完成情况、成果展示效果等综合方面,借以文字与图片,综合评价小组学生表现。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特点决定了学科教学的宗旨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表现塑造,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必须统一起来。因此,在“今天我当家——家务小能手攻略”项目活动评价中,除了对掌握家务劳动的技能进行评价外,还需要对学生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变化、责任意识、自我提升等维度进行全方位考量和评价,并适当增加设计情感、道德行为品质等方面与道德行为品质相联系的权重,引导学生在获取技能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增强道德情感,从而融入家庭生活,为全面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奠定基础。

四、结语

道德与法治项目化教学与新课标倡导的情境体验、合作学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多元评价等教学目标要求不谋而合。作为教师,我们将继续立足学生实际,在一线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探索,努力提高项目化学习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深度融合,实现由目标导向向兴趣导向转变的自主学习,实现由知识的外在积累学习向学生内在转变的教学变革,促进学生在现实情境项目中的浸润式学习与探究、思辨强化行为的提高,使学生在项目化实践活动中有所得。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超学科”来啦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