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市生猪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3-11-15 03:53李显刚杜必前
畜禽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福泉市粪污畜牧

李显刚,杜必前

1.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贵州 都匀 558000 2.福泉市农业农村局,贵州 福泉 550500

0 引言

生猪业是福泉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2%。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福泉市生猪生产正处于转型关键期,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如何抓好生猪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成为目前畜牧工作的重点。

1 基本情况

1.1 生猪产业发展情况

福泉市自2016年引进温氏集团以来,以“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生猪产业。2017年国家扶贫基金生猪产业发展子基金投入2.3亿元发展生猪产业,用于生猪规模养殖场新建、改建、扩建。经过5年的发展,现有存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165家,圈舍457栋。满负荷饲养单批生猪存栏可达37万头,出栏育肥生猪可达65万头。2022年,全市生猪出栏50.03万头,同比增加10.39%,产值17.15亿元,同比增加14.07%;2023年5月底累计出栏23.9万头,同比增加13.71%,产值6.05亿元,同比增加7.18%。

在165家生猪规模养殖场中,有福泉市融安康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天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福泉市温氏畜牧有限公司龙昌猪场等8家能繁母猪扩繁场,年上市34万头优质仔猪,主要销往贵阳、黔东南、铜仁等地,其余养殖场均为公司代养育肥场。目前,在福泉市发展代养的企业主要有温氏集团、海大集团、福泉大北农公司等9家生猪养殖公司,其猪苗均从各养殖公司种猪场购入。

1.2 生猪产业上游发展情况

生猪产业上游主要包括饲料原料及生产、疫苗及兽药生产及经营情况等。

1.2.1 饲料原料及生产

一是饲料原料主要以玉米和豆粕为主,其他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为辅。福泉市玉米、大豆生产受地理和自然条件影响,未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生产,以农户自种自用为主。经统计,2022年福泉市玉米种植面积7.47万亩(1亩≈666.7 m2),玉米产量约为2.4万t,大部分是农户养殖、酿酒等使用,未流入饲料生产企业,饲料原料主要靠从东北调入或国外进口。二是饲料生产现状。目前进入福泉市的饲料生产企业有大北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温氏畜牧公司2家。2022年,2家饲料生产企业共生产饲料34万t,其中大北农12万t、温氏畜牧22万t。

1.2.2 疫苗、兽药生产及经营情况

调研发现,福泉市开展经营销售兽药的店面较5年前大幅减少,现存仅有30余家,且大多数销售的兽药种类少;同时,作为贵州省的生猪养殖大市,在生猪疫苗生产上更是空白,均靠购买,这也导致至今都没有专门为兽药生产企业提供原料种植的农户。

1.3 生猪产业中游发展情况

生猪产业中游主要为生猪养殖。福泉市没有种猪生产企业,专职提供仔猪生产企业1家(温氏),自繁养殖户8家,专业育肥户156家。8家自繁养殖场除留存部分仔猪育肥后,部分仔猪出售到铜仁、毕节等地,其余仔猪出售给周边散户。156家育肥场主要与温氏集团、海大集团、福泉大北农公司等9家生猪养殖公司合作,其猪苗均从各养殖公司种猪场购入。生猪产业中游对福泉市环境的影响:生猪规模养殖场布局较零、散、乱,从日常监管和查处案件情况上看,生猪养殖污染问题日趋凸显。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不配套,粪污仅通过三级沉淀池沉淀后干湿分离,积粪池超过单批生猪粪污产出量,在粪污消纳“淡季”情况下,易引起污染事件。二是养殖主体前期修建的异位发酵床,高湿低温环境下易死床,养殖粪污发酵处理效果不好,同时以还田还土为主要的生猪粪污处理方式,在喀斯特地貌的地理环境下,易造成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

1.4 生猪养殖下游发展情况

1.4.1 屠宰加工企业情况

目前福泉市在经营的屠宰加工企业有2家,分别是福泉宏顺达肉业有限公司(年屠宰10万头)和福泉市同兴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8万头),在建屠宰加工企业1家。目前,运营的屠宰企业仅开展生猪代宰业务,未做肉产品加工产业链延伸。近期数据显示,日均屠宰量为214头。在建设的福泉市生猪养殖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设计规模为年屠宰生猪40万头,开展生猪屠宰、肉产品深加工、冷链配送等业务。

1.4.2 肉食品深加工企业情况

调研发现,福泉市肉食品深加工只有安运食品有限公司1家,年产腌肉制品120 t,年产值约700万元。与全市出栏生猪比例严重不匹配,生猪产业的价值过低,效益底下。

2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 产业链不完整,效益不明显

一是良种繁育体系尚在起步阶段,仔猪供给能力不足。二是在生猪养殖的上下游均缺少优势企业介入,产业链条不完整,整体规划不完善,无法在特定空间形成闭环,经济效益凸显乏力。三是未利用猪副产品生产生物药品、医药中间体、化妆品、保健品等产品,猪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仍是空白。

2.2 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不合理

总体看,生猪规模化养殖总体水平不高,主要以中、小规模养殖场为主,不利于标准化养殖和良种繁育、技改、防疫等相关体系的建设,增加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技术和管理成本。空间布局虽在一定程度呈集聚态势,但未形成集群优势,不利于产业协同和融合发展,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区域品牌优势。

2.3 养殖污染问题日趋凸显

一是部分养殖场粪污设施不匹配,一些养殖场只有干湿分离,无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二是处理设施损毁或达不到治理要求,部分养殖场用于处理粪污的发酵床在冬天较低气温环境下处理效果差,未达到相关要求。三是散养户养殖污染监管困难,目前农村还存在大量散养户,既缺乏环保意识,也无粪污处理设施,监管难度大,普遍存在乱排乱放的现象。

2.4 畜牧技术队伍有待加强

调研发现,随着福泉畜禽养殖业发展,不但没有增加人员反而减少了畜牧类人员编制。目前,全市在编的畜牧类人员不足50人,加上新进人员少、人员老龄化、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弱等诸多因素,难以适应当前畜牧业的健康、绿色发展需求。

3 经验做法

3.1 抓实品种改良,构建现代种业体系

采取自繁与外引相结合的方式,制定良种培育机制,构建“引、育、繁、推”良种体系,2022年度争取省级良种项目补助资金80万元,优化补贴政策,助推畜牧养殖良性发展。因地制宜,在全市8个乡镇(街道)配套建设肉牛冻配改良点5个,猪品种改良点11个,有效提升了畜牧技术推广水平。

3.2 抓实提质扩量,构建高效生产体系

引进温氏及大北农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入驻福泉市,采取“公司+农户”“大场带小场”的养殖模式发展合作养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配套提供技术保障、生产指导、效益兜底等多方位支持,切实带动农户自主发展;目前福泉市生猪年出栏1 000头以上规模养殖165户,2022年度生猪累计出栏50.03万头。

3.3 抓实草畜一体,构建饲草供应体系

引进温氏和大北农等饲料加企业,实现年产48万t饲料规模,进一步完善相关配送体系,为养殖户饲料供应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大力推进草畜一体化生态种养循环发展模式,2022年推广养殖主体种植饲料级青贮玉米、菊苣、黑麦草、黄竹草等高产优质牧草8 000余亩,保障青贮饲料储存6 000余吨,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益。

3.4 抓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建立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市、乡、村3级包保责任机制,指导养殖场(户)采用高效、生态、低投入的处理方式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项目,升级改造122家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发酵床,推广畜禽养殖粪污异位发酵床技术处理模式,发展种养结合。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3.5 抓实畜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大数据监管体系

突出数字赋能,切实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服务能力。投入资金105万元,搭建生猪养殖可视化管理平台,对全市137家生猪规模养殖场实施数字化监管,畅通管理服务渠道。投入资金80万元,利用互联网加物联网等技术,建成集智能饲喂、智能环控、智能盘猪、智能检测、智能测温、智能称重为一体的现代生猪生产管理体系,实现畜牧业数据化平台—物联网—智慧养殖一体化,推动猪场生产和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生产过程数据全程可追溯,促进养殖企业信息化发展。

4 建议

4.1 优化生猪产业链,打造全产业链生态格局

一是加强招商引资,引进育种、饲料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和运销企业,补齐短板。二是鼓励产业延链,鼓励大型养殖场向上下游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合理布局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交易成本内部化。三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完善订单养殖、产销结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承担风险,保障养殖场(户)的合理稳定收益,进而实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目标。

4.2 构建多元化体系,发挥各层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搭建信息平台。政府精准施策,科学规划养殖用地,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出台奖补措施,鼓励良种繁育技术创新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拓展生猪销售渠道[1]。二是发挥龙头优势,示范引领带动。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和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集聚发展。三是加强要素保障,补齐风险短板。积极争取金融、保险支持,加强与银行、担保公司对接,解决融资难问题,深化与保险公司合作,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4.3 强化服务监管,完善生猪产业发展保障机制及污染治理

一是完善养殖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规模场选址不得在禁养区内,且符合动物防疫及环保要求,选址须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坚决杜绝“未批先建”。新建规模养殖场须有雨污分流、干湿分离以及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粪污处理、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粪污治理方案。强化养殖场粪污治理评估,对已造成污染的养殖场,限期整改,对整改仍不达标的坚决关闭[2]。二是加强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定期对养殖规模场(小区)的粪污综合治理情况进行评估,认真分析和识别养殖污染风险,对风险点进行完善改进或严格管控;对现有运行不良的粪污处理发酵床进行改造,加强日常使用管理维护,以期达到全年正常运行目标;加快老旧圈舍改造,引进新型养殖技术,减少养殖污染物数量;建立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对粪污处理量、去向做到如实记录[3]。三是加大对粪污资源化利用扶持力度。支持规模养猪场(户)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完善设施农用地政策,切实保障规模养猪场(户)发展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土地供应;统筹利用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自有财力等渠道,对符合条件的规模养猪场(户)给予短期贷款贴息支持;开展粪污集中收集治理资源回收利用试点,示范带动全市粪污资源化利用。四是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加强环保执法处置力度,强化养殖污染治理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养殖户环保意识,杜绝偷排乱排现象。

4.4 重视畜牧类人才建设工作

一是从编制上增加畜牧类技术岗位设置,从源头上与生猪产业发展的需求相匹配。二是注重人才的引进和管理。每年应该招引更多的年轻畜牧类人才,壮大并优化畜牧类人员队伍,提升整体的技术水平;与此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和待遇补助,定期提供专业人才的免费学习机会等,争取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三是重视健全畜牧类管理体制。健全畜牧类管理体制对于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对畜牧类队伍的管理,并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鼓励和扶持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可使畜牧业发展的过程变得简单化、高效率、规模化。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社会效率,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5 结束语

生猪产业作为贵州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4],同时作为福泉市的主导产业,在取得现有发展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向可持续及“深水区”方向发展,还须做到以下方面:一是不断提高养殖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二是进一步提高疫病防控和粪污治理意识,加大有关设备投入;三是向产业链后端延申,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在提升防范市场风险能力的同时,还能提高养殖生猪的价值;四是强化种源的研究及保护,实现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福泉市粪污畜牧
千年银杏树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近58 a福泉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