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社会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效能提升研究

2023-11-15 02:51姚永昌
山西青年 2023年19期
关键词:技能型效能基地

姚永昌 姚 平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 409000

2021 年4 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首次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1]。2022 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将技能型社会建设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技能型社会要求“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这必然对技能学习的载体、平台提出更高要求。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开展人才技能培养的重要平台。自2004 年以来,国家多次发文提及加强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是指以政府(高职学校)资金投入为主,社会(企业)资金投入为辅建立起来的,学校自主运营管理的,兼具有教学、科研、生产和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校内教学场所。[2]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效能是指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胜任能力,包括运行效率、效果和效益。运行效能是实训基地功能发挥的保证。近年来,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运行效能不高,不能最大化发挥作用。所以,在技能型社会背景下,探讨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运行困境和影响因素,提出提升运行效能的策略意义重大。

一、提升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效能的必要性

(一)更好适应校内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技能型社会建设要求职业院校应充分激活自身的人才培养功能,全力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供给。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虽然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包含课程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职业技能竞赛、志愿者社会服务等多种方式,但是最为核心、基础的还是依靠课程综合实训和职业技能竞赛。而校内实训基地则是课程综合实训、职业技能竞赛开展的主要场所,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或仿真或实真的工作环境,更有利于人才的技能培养。所以,在技能社会型社会,提升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运行效能,是适应更好开展校内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更好适应社会技能人才培训的需要

高职院校在技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肩负技能人才培养的任务,还要发挥资源优势扛起社会技能培训的重任。社会技能培训主要是针对社会人士的非学历教育,在社会人士技能培训过程中,需要数量充足和质量上乘的技能培训场所、实训器材、实训设备、师资等要素保障。不管是技能培训,还是职业技术技能鉴定,都离不开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支持。所以,提升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效能,是与技能型社会下社会技能人才培训需求相匹配的。

(三)更好适应校企合作开展的需要

技能社会建设主要为适应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制造强国提供高技能人才保障。所以,技能人才培养是否顺应经济发展诉求、是否与行业岗位精确匹配度等就业问题,就成为职业教育能否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实践型专业人才的重要载体,也是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途径。[3]所以,高职院校要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当作与行业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一方面,企业通过资金投入、设备支持、行业标准、师资技术等促进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校内实训基地通过人才培养、产品研发、技术咨询与服务等项目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双方在有效互动中实现合作共赢。所以,提升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效能,是契合职业院校更好开展校企合作的需要。

二、当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困境

根据对高职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情况的访谈和调查,目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困境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建设理念职业性不强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能够在国民经济基础行业大显身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对接产业需求、对接行业标准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和重心。在当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实训设备信息、规划设计等主要依靠从事实训设备或实训技术建设的商业公司提供,这些商业公司对实训专业对接行业领域了解度不够,所以造成很多职业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在建设理念上与行业需求匹配度不高。同时,由于学校方在校内实训基地规划设计、实训设备等方面对行业发展的新岗位、新标准、新要求调研不充分,造成具体实训课程体系设计、实训技能培养等与职业岗位的新需求对接不密切。所以,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职业性不强,不能很好满足专业技能教学、行业企业培训、技术技能服务等需要。

(二)软硬件设施基础薄弱

首先,硬件条件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功能发挥的基础和保障。虽然高职院校逐渐重视实训基地硬件条件改善,但由于受到建设周期、经费投入、技术更新换代以及高职扩招等因素影响,导致专业实训设备数量不足、质量更新滞后,离标准化、现代化、规范化的实训基地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实训师资是实训基地发挥功能的重要软实力。目前,高职院校虽然提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但是大多数教师仍然达不到“双师”的标准,在实训教学设计、实训教学实施操作等方面能力还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地利用、操作实训基地设备、系统等开展实训教学和产品研发。

(三)开放共享性不足

开放共享是为最大化实训基地运行效能而提出的一个新兴概念。技能社会下职业院校既要关注校内人才培养,更要关注校外人才培训,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开放共享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校内而言,目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功能比较单一,大多只用于校内课程实训教学,在产、研、用方面发挥功能较少,与企业、行业互动不足,内生活力较差。从校外方面看,校内实训基地为社会人员、企业员工等职业技能培训、训练、鉴定等功能发挥不足,没有很好发挥校内实训基地技术、设备、人员等优势。同时,各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各自为政,封闭式管理,在其他服务社会、服务其他职业院校实习实训方面也缺乏相应的互动。总之,目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开放共享性不足,不能很好发挥辐射能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等发展。

(四)管理科学性较差

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科学性较差。一是缺乏对实训基地管理员的管理。对实训基地管理员不重视,管理员素质不高。同时,没有明确管理员职责,致使在耗材管理、登记使用、设备损坏等方面比较混乱。管理员工作懈怠,没有加强对实训学生或者教师在设备维护、整理等方面的要求,随意性比较大,标准化欠缺。二是制度运行不畅。制度是保障校内实训基地运行的科学依据。有的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缺乏制度保障,有的制度仅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落实,还有的制度制定缺乏科学性,致使运行不畅。三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中缺乏市场意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有产品产出,一定涉及成本与收益的计算,那么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就要做好成本控制、市场拓展等环节,以保障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活力。但是实际运营中,往往不关注成本与收益计算,不能很好地达到生产性实训的目的,产出效益不高。

三、影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效能的因素

(一)建设模式

就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来看,主要表现为三大类,即学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行政部门或行业主导型。[3]学校主导型是指政府专项资金,或学校自筹资金、企业投入资金建设,主要为满足专业课实践教学需要,同时开展产品研发、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与咨询、产品生产等工作。企业主导型是指企业负责资金投入、生产设备、技术、师资等,高职院校负责提供实训基地的场地和日常管理,功能主要兼具企业生产和实践教学。行政部门或行业主导型主要指相关行政部门或者行业负责整合资金、技术、人员等要素,相关专业领域实力雄厚的高职院校负责场地和管理,主要为区域内所有相关专业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职业技能实训、培训、鉴定等服务,体现开放、共享和整合性。根据比较发现,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各种模式都有利弊,但是在合作共建过程中,“对等互惠”是保障运行效能的重要前提。

(二)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引导和制约校内实训基地运转决策的相应制度。目前,所有的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中,运行机制主要面临两大矛盾冲突。一是“建”与“管”的矛盾。很多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前期建设很多,设备很先进,但后期因忽视管理,如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观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因素致使运转效能不高。二是“教学”与“生产”的矛盾,也就是企业和学校的利益博弈。企业行为受利益驱动,企业投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是看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但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是学生技能训练的过程,不重视生产效率,而重视技能习得。而且这一矛盾长期存在并影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效能发挥。

(三)建设标准

技能型社会下,高职校内实训基地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场域。实训基地建设对标社会需求、企业标准是运行效能最大化的必要前提。只有实训基地建设对标社会需求、企业标准,培养、训练出来的人才才能符合社会、企业的要求,达到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目的。但是,目前由于受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理念、校企合作深度等方面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力还不高,所以校内实训基地不论是在硬件建设,还是在功能发挥方面,与社会需求、企业要求都还存在差异,进而影响高职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效能的发挥。

(四)运行环境

高职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环境主要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方面,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性转变,致使企业在校内实训基地资金投入、技术投入、人力投入不足。同时,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师资队伍“双师”能力有待提高,不能满足实训基地功能发挥的需要。校外环境方面,政府对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政策主要立足于学校端的助力,企业端的政策较少,不能很好地刺激企业加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所以,就运行环境而言,也未能保障高职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效能的最大化。

四、提升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效能的路径

(一)探索校企合作的发力点

校企合作仍然是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方向。首先,高职院校要注意合作企业的选择,突出“岗位需求”导向,即选择合作企业不再单纯以企业规模、知名度等来衡量,而更多选择专业对口度高、岗位人才需求数量大、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程度高等企业开展合作,这样双方的合作基础更扎实。其次,明确合作双方的职责。校企合作中需进一步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并用协议制度进行规范,避免发生纠纷。

(二)对标企业、社会需求

高职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始终围绕“社会、企业标准”进行。首先,硬件设施要对接企业技术更新换代,确保科技性、信息化。其次,校内实训基地的环境也应对标社会、企业需要,比如管理制度、人员配置等。再次,校内实训基地师资,要求教师有企业挂职经验,能熟练掌握、操作实训基地设备和系统,能高效率指导学生开展实训、实习。最后,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也需要跟社会、企业对接,例如基地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培训要与企业生产所需的工种相关,基地开展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要与企业的技术创新要求相关等。[4]

(三)增强科学管理的意识

校内实训基地运行应该建立一支集教学、管理、运营三种职能于一体的运营管理队伍。所谓教学主要是负责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教学工作,要求专业技术过硬;管理主要是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管物、管事的人,主要做好实训基地日常运转维护、运转调度等工作;运营负责对接校企合作,实现实训基地经济效益最大化,要求具备先进的管理经验。而且这三类人才应该是同时存在,彼此独立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高职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各司其职,最大化发挥运行效能。

(四)发挥政府公共职能

首先,加大资金投入。一是继续以项目建设推动对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实训设备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局面。二是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资金督促和质量验收,严格要求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指标,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使用,督查资金去向与建设指标的一致性,做到专款专用,提高实训基地建设质量。其次,加大政策引导。特别是对企业端的引导,通过税收、金融、土地等政策调节,刺激企业参与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技能型效能基地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我的基地我的连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