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引涛 何奇彦 张育洋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2019 年10 月,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建单位的公示》,全国共立项197 所院校。陕西8 所高职院校入选,占总数的4.06%。其中,4 所院校入选高水平学校建设项目,4 所院校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以“双高计划”建设入选为标志,陕西高职核心竞争力跻身全国前列。
陕西省8 所“双高计划”建设高职院校在建设中,紧扣国家“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发展定位,以服务陕西和西部经济发展、助力“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为宗旨,以服务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内涵品质、引领职教创新发展为根本任务,聚焦以“145”为主要建设内容的10 大类建设项目[1]。
陕西高职院校立足发展实际,结合国家产业布局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分析高质量发展关键因素,主要是内部治理、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等四个方面。
陕西高职院校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民主管理机制、专家治教机制、多方协同机制,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画好治理体系建设蓝图,布好治理结构完整格局,深入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职能优化为核心,以制度实施为重点,通过抓章程建设促制度安排,健全内部治理结构。以数据治理为引领,以体系建设为目的,通过抓重点指标促专业改革,健全质量自治体系。全面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企业参与、社会监督”的办学体制格局和组织构架[2]。
在人才培养方面,陕西高职院校瞄准各层次人才需求,输出产业发展急需、企业生产急用的高素质劳动者。完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新工匠育人体系,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加强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依托知名专家、优秀教师、优质资源、示范课堂,紧跟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通过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科学规范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建设新教材,引导教师精准施教,形成一批行业认可、示范引领的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在西部打造“三教”改革示范基地。
在产教融合方面,陕西高职院校应对新一代科技革命挑战,聚焦人才培养、混合所有制改革、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等校企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新突破,不断增强学校服务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形成命运共同体,成为驱动企业进步和协同育人的强力引擎。要牢牢抓住内涵提升的重要突破口——产教融合这个牛鼻子,以“联合共建、成本共担、互利共赢、协同育人”为目标,建立校企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平台为抓手,建设好研究院和高水平专业化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项目,在“实体化”和“产学研用创一体化”两大方面破题,系统推进形成产教融合新格局。
在社会服务方面,陕西高职院校为提升学校服务能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加大贫困地区帮扶力度、健全社会培训体系,按照“立足产业、开放办学、拓展功能、强化服务”的思路,实施强化培训基地建设工程、强化技术成果转化工程、强化精准对接帮扶工程、强化培训内涵提升工程等四个强化工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小微企业提质增效,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引领职业院校服务社会能力发展。面向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以技术技能服务平台为依托,以促进创新成果和核心技术产业化为关键,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立足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面向高端产业,强化咨询智库功能,每年发布产业分析、岗位分析和政策分析研究成果。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引领陕西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只有高水平专业群才能更好地支撑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是由相近技术领域的专业融合而成。专业和专业群的水平、特色及品牌影响力是一流高职院校评价的重要内容。
把若干相关专业进行“物理组合”无法达到专业群建设效果,要将这些专业进行“化学融合”,切实将教学组织与资源融合一起。高水平专业群应对组群若干专业进行资源整合,并根据产业链、技术链、岗位所需技能进行优化整合[3]。高水平专业群要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升优质资源利用率,降低建设成本。高水平专业群群内专业应统一思想,一切以建设高水平专业群为最终目标,在产业不断升级,跨专业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急需的时代,群内各专业都应提供自己的力量,推动高水平专业群高质量发展[4]。
从专业转向专业群,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优势互补,以素质教育这一主线贯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专业群“底层可共享、中层可融合、高层可互选”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按照根据企业岗位所需学生能力开设课程的思路,深入企业调研,校企合作开发职业岗位标准和职业能力标准,对接主要职业岗位划分课程模块;以岗位所需能力确定模块组成课程,推进模块化教学模式,活页式教材与活动式教法改革,有效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
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按照“服务产业、创新机制、多方共建、互利共赢”思路,践行企校深入合作共建产业学院,试点产业学院改革,组建专家智库,成立专家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研发中心、创客工坊等功能机构,与区域内企业开展协同研发,推动学院科研及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共享,将产业学院建成生产技术研发、技术推广、中小微企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陕西高职院校有四十余所,结合陕西省当前产业布局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自身优势和特色,对接行业产业发展需求,错位发展、突出特色、分层建设能够把陕西高职院校带到更高层次。陕西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优势特色,集中资源打造本校王牌专业群,争取做到社会、行业、企业认可并可出国交流[5]。
陕西高职院校按照“系统设计、健全机制、优化运行、提升效能”的思路,构建“自主管理,分权制衡;自我约束,层级治理;质量自治,多元评价”的内部治理体系,按照质量自治与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提升质量的源动力聚焦于学校自身,发挥外部评价对提升质量的催动力,构建系统化的质量目标与标准体系,完善全过程、多元化的质量保证机制。总结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中形成的经验,依托常态化诊改数据平台,健全持续性、周期性的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诊改运行机制。
陕西高职院校对接区域产业升级发展需求,聚焦人才培养、混合所有制改革、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等校企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建设产教融合研究院、技术服务中心等方式,有效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新突破,不断增强学校服务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构建“行校政企”命运共同体。
通过研究8 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发展举措,科学定义高质量发展内涵,明确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引领其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1.在教学管理上,除强调基本规范和科学管理外,要结合高职扩招、教育信息化等推进实施分类管理、学分管理、信息化管理;2.在教学模式上,除熟悉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传统模式外,强力推进模块化教学、混合式教学以及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深化“三教”改革;3.在队伍建设上,除校企共建双师外,还要结合模块化教学需要、结构化创新团队需要,结合创新服务平台和专业群梯队建设的需要布局四类人;4.在课程体系上,除专业群平台课程外,组建模块化课程、开发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内容,形成新型课程体系;5.在考核评价上,除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考核外,还要探索基于开放式的职业能力测评以及应对多样化教学模式变革带来的多元评价模式等;6.在创新服务平台上,主要是补齐短板,搭平台、建机制、定制度,抓好融入产业、行业企业和人才培养过程。同时,也要加强与教育部及省市相关部门的汇报衔接,争取更多资源,实现质量、规模双提升。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教育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桥梁和纽带,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也是高职院校强化内涵,提升质量的突破点和着力点。产业发展推动专业群建设,助力专业群组建。高质量专业群不是固定的专业组成,必须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并随着产业发展,实时变化,动态调整,优化升级。面向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战略要求,坚持内涵为本、集群发展的专业群建设策略,专业群内各专业应资源共享,专业群培养人才吻合产业需求,切实承担起为区域优势支柱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
把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服务平台作为两大支点,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搭平台、建机制、定制度,提高院校社会服务水平。主动对接,整合政、行、企、校多方资源,强化职业培训功能,将学校打造成集技术技能、现代管理、劳动素养、传统文化技艺为一体的综合培训基地;面向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以技术技能服务平台为依托,以促进创新成果和核心技术产业化为关键,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利用学校优质资源,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提供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术扶持等多方位帮扶;深化培训内涵建设,通过培训管理机制建设和培训模式内容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培训质量。
陕西省提出一系列措施推进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1.在行政审批方面,实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减少行政审批和直接管理;2.在专业设置方面,支持各学校自主设置专业、自主调整专业、自主制定专业招生计划、自主调整在学学生专业,建立健全专业备案、预警、淘汰机制;3.在招生方面,实施分类考试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面试招生、示范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考试招生;4.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实习实践、学分制、学分银行、创新创业教育等新举措;5.在人力保障方面,为高职院校新增编制数量,向所有高校下放副教授评审权,强化评审标准的人才培养基本导向;6.在科研管理方面,职务科技成果由完成人实施转化的可将90%收益奖励个人;7.在内部治理方面,为提升治校办学水平,推动学校下移管理重心,释放二级学院办学活力;8.在经济支持方面,提高生均拨款标准,新增部分按绩效拨付,支持一流建设。
综上所述,“双高计划”能够引领陕西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四部分:关键因素、重要抓手、实施路径、保障措施。陕西高职院校在“双高计划”建设中名列前茅,在“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考核中8 所院校全部优秀,本文总结陕西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中可复制推广的模式与经验,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高水平建设操作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