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线教学研究进展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2023-11-14 12:35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学院
内江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在线教育在线学习线上教学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学院 王 晶

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1996年-2022年773篇核心级以上文献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及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我国在线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线教学领域文献数量经过较长的起步阶段,在2020年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电化教育》为文献发文数量最多的期刊;在研究作者中,韩锡斌发文最多为6篇,该领域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当前的发文机构以师范类高校为主;频次排名前四位的关键词分别为在线教学、在线学习、在线教育、线上教学,构成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1 引言

在线教学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教与学在时空上分离的教学形式,其有效地扩大了优质资源的辐射范围[1]。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初席卷全球,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倡议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在线教学[2]。尤其在现如今的“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在“停课不停学”的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涌现出了众多学者对在线教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目前针对在线教学领域进行总结、梳理的文献还较少。基于此,本文借助CNKI数据库以及运用Citespace软件,对1996年-2022年在线教学领域研究状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学者们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借鉴。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来源数据库,将“篇关摘”设置为“在线教学”进行检索,考虑到检索结果最早文献发表于1996年,故时间跨度确定为1996年-2022年。为确保分析结果的权威性和精准度,本文进一步将检索范围限定在北大核心期刊以及CSSCI来源期刊,检索后获得786篇文献。经过再次核对、剔除非学术文献后,共得到773 篇有效文献。本文将以此最终得到的773篇有效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全面梳理分析我国在线教学的研究进展。

2.2 研究方法

本文选用Citespace 6.1.R2软件作为分析工具,通过发文情况、载文期刊、研究作者、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等方面探析在线教学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3 我国在线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3.1 年度文献数量分析

文献数量主要是分析我国学者在线教学领域所发表论文数量的多少,一个领域研究论文的数量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水平。根据我国在线教学年度文献数量的特点,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由图1可知,第一阶段为1996年至2013年,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匮乏,这一阶段我国作者发表的在线教学论文数量非常少,第一篇论文发表于1996年,直至五年后的2001年才有学者发表第二篇论文,此后每年的发文数量不超过十篇,十八年间共发表在线教学学术论文80篇,仅占论文总量的10.35%;第二个阶段为2014年至2019年,文献数量稍有增加,但每年的发文数量仍未超过30篇,2018年发文数量最多为26篇,六年间共发文128篇,占文献总量的16.56%,该阶段文献增长幅度相对前一阶段有所增加,这可能是由于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在线教学开始为人们所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在线教学领域的研究;第三阶段为2020年至今,是我国在线教学研究的爆发式增长阶段,文献数量有了快速增加,此阶段共发文565篇,占文献总量的73.09%,其中2020年发文量最高为308篇,这主要是由于在2020年全球爆发新冠疫情,在线教学成为超越了线下教学的主流教学方式,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以及对在线教学领域进行研究。

图1 我国在线教学研究文献年度发文量趋势图(单位:篇)

总体而言,在线教学领域的文献数量经过了漫长的起步阶段,借助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疫情期间的现实需求,现今文献数量有了较快增长,此后,该领域的研究有可能进一步进入活跃期。

3.2 文献期刊分析

我国在线教学研究领域发文期刊统计数据如表1,可知该主题涉及多层次期刊和多种领域。其中,载文量最高的期刊为《中国电化教育》,47篇,占比6.08%;其次是《电化教育研究》,36篇,占比4.66%;《开放教育研究》,33篇,占比4.27%;其余排名4-10的期刊分别《远程教育杂志》、《教育研究》、《图书情报工作》、《中国翻译》、《外语界》、《情报科学》以及《中国图书馆学报》,载文量共计为35篇,占比4.53%。发文期刊所属领域涵盖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4个、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2个、其余领域各1个,且发文期刊所在地多集中在北京与上海。另外,相关研究多刊发在影响因子较高的权威期刊上,如《远程教育杂志》、《中国图书馆学报》、《电化教育研究》等,期刊总复合影响因子达50.356,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已成为在线教学研究者们重要的学习交流平台。

表1 我国在线教学研究发文期刊分布

3.3 研究作者分析

对核心作者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程,根据普赖斯定律可计算出核心作者发文量,计算公式为:

其中,MP代表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NPmax表示1996年-2022年论文数量最多的作者发表论文数量累计值[3]。其中,韩锡斌发文最多为6篇,可计算得出MP的值为1.83,即发文2篇及以上可以视为我国在线教学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表2可知,发文6篇的有1人,为韩锡斌;发文5篇的有1人,为万昆;发文4篇的有6人,为郑燕林、于歆杰、谢作栩、肖俊洪、李爽、穆肃;发文3篇的有5人,为陈丽、吴薇、沈书生、姚蕊、周潜;发文2篇的有95人,以胡珏、宁毅、陈伶利等为代表。

表2 我国在线教学研究核心作者情况

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体发文量占论文总量的50%即可认为该领域形成了核心作者群[4]。通过统计文献作者情况得出核心作者数量为108人,共发表240篇文献。他们所发表的文献数量约占在线教学研究相关文献总数的31.05%,低于核心作者群发文量标准,表明目前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运行 Citespace 得到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图2),网络节点数量N=406,连线数E=296,网络密度D=0.0036,表明作者间有一定的合作关系,但分布较为分散、集中度仍偏低。由图中可知,发文最多的学者为韩锡斌,韩锡斌主要针对在线教学的模式、质量评价、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其研究成果在学界获得一定的认可度;此外,以万昆、谢作栩、穆肃、胡珏等人为核心的合作群体,分别依托课程建设、科研项目等对在线教学的课程设计、教师胜任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拓展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图2 1996-2022 年在线教学研究者合作网络

3.4 研究机构分析

由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图3)可知,国内研究机构合作网络节点数N=323,连线数E=153,网络密度D=0.0029。图谱出现了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等为首的较为紧密的合作团体,研究力量较强,主要以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高校为主;出现了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等小团体,未来各机构间应加强合作,交流科研进展,推动研究发展。

图3 1996-2022 年在线教学研究机构合作图

3.5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章整体的概括和高度凝练[5]。由在线教学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图4)分析可知,共得到458个节点,614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59,说明学者们的研究已较为多样化。从图谱结构来看,在线教学、在线学习、在线教育、线上教学等关键词,与围绕在周围的其他节点关键词共同构成了该研究领域的热门主题。

图4 1996-2022 年在线教学研究关键词共现图

为了更清晰地表现关键词的频次,表3对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度进行了统计,综合考虑选取了频次排名前16的关键词。从关键词频次可以看出研究主题较多,其中在线教学最高(387次),其次是在线学习(47 次)、在线教育(38次)、线上教学(34次)等。从中心度可以看出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在线教学,中心度高达0.93;其次是在线学习、教学设计以及在线课程,中心度分别为0.42、0.41和0.47,说明在线学习、教学设计与在线课程可以作为以后研究在线教学的重要切入点。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分析法,对知网数据库中我国在线教学领域核心及以上期刊文献进行检索,梳理发展脉络,挖掘热点信息,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文献数量经过了漫长的缓慢增长阶段,2020年以来,迎来了爆发增长期;文献发文期刊以《中国电化教育》最多;第二,核心作者数量为108人,其中,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为韩锡斌,发文数量为6篇,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合作机构以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高校为主。这说明在线教学领域研究力量已较强,且还需要加强多层次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形成核心作者群;第三,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可知,在线教学领域热频关键词包括在线教学、在线学习、在线教育、线上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等,构成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猜你喜欢
在线教育在线学习线上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应用策略研究
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慕课中美应用差异的四大原因分析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实施要点 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