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态体育:基于城市发展的空间研究

2023-11-13 08:35吴其伟赵付领唐睿丰黄倩婷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空间体育

吴其伟 赵付领 唐睿丰 黄倩婷

(1.宁德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福建 宁德 352100;2.卡威迪国立大学,菲律宾 马尼拉 0900)

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社会文化的发展,城市体育活动呈现出从白昼向夜间时空转向的新业态。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中指出:“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一时间“夜间经济”瞬间点燃中国大部分城市。基于此,学界的研究旨趣主要聚焦于夜间体育活动如何助力“夜间经济”和“夜间经济”如何助力城市发展的应然图景。学者指出:新冠疫情背景下体育夜经济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成为助力经济复苏的一条重要途径[1],它不仅能释放夜间经济红利,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2],而且使体育产业彰显时代意蕴[3]。然而亦有文献显示:“夜间经济”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新趋势[4],是城市发展空间水平和品位的一个缩影[5]。笔者在实际的观察中发现:夜间体育活动与夜间经济,夜间经济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张力。这激发了笔者的思考:夜间体育活动作用于夜间经济,夜间经济又作用于城市发展。夜间体育活动是否能直接作用于城市发展呢?如果能,是作用于城市发展什么维度呢?有什么重要作用呢?这是引导笔者思考的逻辑源流。

2 夜态体育研究基础

2.1 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代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开放的、远离平衡的系统会出现自组织,它可以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走向高级”。夜间慢跑、夜间定向越野、夜间体育旅游等等这些夜间体育活动正是这种自组织,它处于无序、低级的发展状态。在城市生活的人们,工作状态大多数是朝九晚五,白天的时间大多被工作所占据。因此,只有傍晚和晚上才有大把的闲暇时光,加之城市的“热岛效应”。因此,出现了“白天空荡荡,晚上黑压压”的都市场景。城市体育的发展已于文本所“深描”的都市场景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张力,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体育锻炼时间的变化、行为的变化等等一些列变化,将会衍生出新的体育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白天的体育运动已与城市上班族的锻炼时间产生隔阂,运动时间的改变影响了城市居民的体育行为模式,故而使现行的白昼体育无法满足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

2.2 夜态体育概念的提出

“夜态体育”是一个基于夜间体育运动研究而提出的概念。在夜晚,昼与夜、时间与空间、地点与路径的差异、重构、可达与不可达构成了体育运动新的空间学和地形学。在新的空间学和地形学中,生成了新的锻炼路径、精神追求、体育运动状态(身体锻炼健康和不健康感、满足和空虚、主动和被动等等)。夜态体育是研究夜晚的体育运动路径、体育文化(包括精神追求等等)以及异于白昼运动状态,并且将其嵌入到新空间结构和新地形学上的研究范式。因此,“夜态体育”的概念:一个基于夜晚的体育。它不仅是指包括体育运动本身,而且包括夜晚体育边界内所关联的一切。

2.2.1 夜态体育与夜间体育的关系

态主要是人的姿容、事物的情状样子以及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与主语所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6]间是指一定的空间或时间。[7]。夜间体育主要是指在夜间这一时间范围内的体育,而夜态体育则是指夜间体育中人的姿态、运动场景的深描以及在夜间进行体育活动或者与体育相关的内容对其他事物的相互作用。因此,夜态体育与夜间体育是被包含和包含的关系。(如图1)

图1 夜间体育与夜态体育关系图

2.2.2 夜态体育与夜间体育与白昼体育的关系

夜间与白昼共同组成了一天。同理,夜间体育与白昼体育共同构建了时间维度上的体育。因此,夜间体育与白昼体育形成了相对应的关系。前人将体育活动基本视为一个白昼体育(将其视为如人们呼吸空气一样的自然而然的、不言自明的),忽略对夜晚体育活动思考。而夜态体育并非将白昼与夜间的关联性相隔离,而是将研究重心分移到夜间这一时间段。其目的是对体育运动的补充和完善,并非将其从体育运动体系中独立出来。(如图2)

图2 夜态体育与夜间体育与白昼体育关系图

2.3 夜态体育的时间研究界限

延续性和相对性是白昼与夜晚在时间维度上的特性。因此,目前对夜晚的界定主要来自于物理意义和日常生活意义。从物理意义的角度界定:夜晚是以太阳的升、落时刻为界定基准的。因此,从太阳下落到第二天太阳升起,都属于夜间的时间范畴;从日常生活意义角度界定:虽然在现代社会,众多行业已经没有严格白天和黑夜工作时间的限制,在都市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中,白天疲于工作,夜晚乐于休整。因此,夜晚是以下班后的黄昏、第二天清晨醒来时的时间为界定基准的。

英国将夜晚分为两个阶段:Evening和 Late-night。Evening是指傍晚;late-night是指夜晚。综合考虑到物理意义和日常生活意义界定,并借鉴英国夜晚活动的分类和天津大学博士生胡华在《夜态城市——基于夜晚行为活动的城市空间研究》中的研究,再结合笔者的调查研究。本文将夜晚的时间界定按照季节来分为春冬季和夏秋季两种。再将春冬季分为Evening 和 Late-night。Evening (前半夜)一般指17:30-22:00,Later-night(后半夜)一般是指22:00-06:30;而在夏秋季节分为Evening 、Late-night、Later-night。Evening(前半夜)一般是指19:00-23:30,Late-night (深夜)23:30-02:00,Later-night(后半夜)一般是指02:00-5:00。本文所研究的重点放在前半夜,来分析这段时间内体育运动的情况。

3 夜态体育提升城市活力的空间维度

城市活力源于人的活动[8],是人与人活动及生活场所相互交织的过程。它既是城市对居民开放场所的一种表达又源于市井生活、人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以及传统文化习俗组成的节庆事件[9]的各类城市生活的总和。城市生活是城市活力的基础,它包括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三个维度。[10]就夜态体育空间生产维度而言,社会活力是城市活力的揭橥,它不仅表现为夜间体育活动中的互动、参与活力,也体现在基于夜间体育价值认同形成的运动群体或社群、构建的交流平台和组织的多元社会活动等方面。经济活力是夜间体育所营造的夜间服务消费场景在第三场所、公共办公、地摊经济等一系列城市空间的供给表现。文化活力是城市活力和城市生活的腠理,是对夜间体育异质性对象的融合,以获得某种效果的“空间涂层”。因此,笔者从空间的供给、赋能和营销三大维度对夜态体育对城市活力的影响进行论述。

3.1 空间供给:夜态体育促进城市空间的体系完善、功能适配

3.1.1 夜态体育对城市空间安全的要求

在中国,人们对黑暗充满恐惧,不但源于小时候妈妈给讲的睡前故事,还源于中国文化中的各种传说。同样,西方的许多节日也与鬼有关。[11]例如,圣诞节、万圣节等等。虽然从18世纪以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理性科学知识得到快速传播,人们对黑暗与巫术、鬼神有关的迷信思想有所衰退,但是对黑暗的恐惧仍然深藏于人们的心底。因此,对自身安全的需求就成为夜间体育活动者的最基本要求。也是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第二层次的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对自身安全的需求首先是指治安安全需求。在夜晚进行体育运动时的人们较容易遇到如绑架、恐吓、抢劫、斗殴、交通事故等等各种突出事件。夜间体育运动安全对夜间进行体育活动的女性来说更为重要。在对英国12个城市进行调查发现:“女性对城市生活的观点与男性截然不同,女性与男性的出行比例差异很大。男性往往将夜生活当作自由活动的天堂,而女性则怀有更多恐惧心理。”[11]虽然,我国的治安环境在全世界首屈一指,但是我们仍应该关注夜间体育运动的安全需求。具体的措施为:首先,在城市基础建设过程中多增设夜景照明,使夜间锻炼的人们从感官上摆脱对黑暗的恐惧;其次,夜间锻炼要尽量结伴而行,尽量在人数多、视角广度大的地方进行锻炼;最后,夜间进行体育锻炼要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

除此之外,是城市指示系统空间安全需求。城市指示系统由城市标志物和城市标识系统组成。城市标志物是指该城市中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如纪念碑等)、构筑物(如城市吉祥物、城市象征物等)和城市空间等。城市标识系统主要是指城市街道以及区域的指示牌、引导设施等等共同构成的系统。[11]城市标志物和标识系统具有清晰的可识别度。这种清晰的、可识别性的城市指示系统可以给予夜间体育活动者(特别是夜间户外运动者)以安全感;形成和加深人们在夜间进行体育活动时的内在体验的深度与广度,使夜间运动者能够快速、积极投入到可感知、可体验的环境中从而更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3.1.2 夜态体育对城市空间交通的要求

2019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指出:“到2030年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夜态体育对城市交通系统提出的基本要求与国家顶层设计的交通理念不谋而合。从而验证了国家政策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同时也映射出夜态体育对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作用。

首先,夜晚锻炼,人们多以骑自行车、快步走,慢跑等形式,甚至是散步的形式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城市基础建设中要特别关注安全步道的建设。建议采取建立慢速交通区,交通区只能进入自行车或者完全步行。从而不会影响整个交通系统,反过来又可以满足夜间体育运动的人对交通的要求。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夜间活动区域超出了一定的范围时,大部分夜间运动的人都会驾驶车辆到体育场或者其他地方进行锻炼。如何解决“停车难”问题也是夜态体育运动人们的需求。体育馆或体育场等公共运动场地、场馆车满为患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城市基础建设中要考虑到夜态体育锻炼“停车难”的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或场馆经营者对停车场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同时,呼吁夜间参与体育运动者尽量减少开车外出锻炼的可能性。最后,就人流交通量而言,夜间明显少于白昼。假如夜间的交通运营如同白天一样要浪费大量的公共成本。同时,夜晚的人流方向和白天也有所不同。白天城市大部分人流方向都是从居住地到工作地,然后由工作地返回居住地,而夜态城市体育运动的人流量大部分是从运动场所流出。因此,在城市晚间的公交车路线可以重点关注夜间锻炼人群较多的点,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专门安排夜班车。

3.2 空间赋能:夜态体育促进城市空间的夜间经济活力和增加“第三空间”

3.2.1 夜态体育提升夜间经济活力,助推经济发展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意和欧美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夜态体育而言,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是扩大夜间体育内需,促进夜间体育消费,从而提升经济活力,助推经济发展。

“夜间经济”一词是由MONTERYJ[12]在零售业去中心化的浪潮下,城市经济遭受重创,市场活力日渐式微,为实现城市复兴[13]背景下,于1990年正式提出。1956年6月1日人民日报指出:“农村夜市运营后每日商品总销售额持续明显增长6%”[14]是我国的夜间经济起源的标志。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夜间经济发展规模增至36万亿元。体育运动已经渗透到夜间的休闲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据《2021中国夜间经济最新发展报告》中的夜间经济的模式结合夜态体育类型将夜间体育的经济模式分为:夜态体育延伸性模式、夜态体育专项型模式、夜态体育综合型模式三类。夜态体育延伸性模式主要指将白天进行的体育活动延伸到夜间进行,该模式可以促进城市夜间体育消费场地供给和各地区依据当地体育资源和文化特征,举办富有各地特色的夜间体育运动主题节庆活动从而拓展城市夜间体育消费空间。此外,可以促使城市管理者加大对室外广场、城区、商业街、新型产业园区等地方体育设施的配置和投入。夜态专项型模式主要是指以夜晚为主,白天为辅的体育活动。前半夜(evening)是主要的活动时间段。该模式常存在于大都市,可增加夜间体育比赛(CBA、中超、中甲、全国排球联赛等)、体育嘉年华(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市、县(区)的体育联赛、体育协会组织的比赛)等体育赛事供给,从而点燃都市人夜间体育消费激情。夜间体育赛事可拉动国内消费经济、吸引体育消费并且可以激发都市人积极参与夜间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促进全民健身。夜态体育的综合型模式主要是指由政府统筹管理,以营造夜态体育消费和体育休闲为目的的体育态势。该模式主要用于“互联网+体育”的夜间体育运动模式,来增加和丰富夜间体育运动的乐趣和种类。通过引进和培养多元化的夜间体育项目,吸引更多都市人参与到夜间体育运动。

3.2.2 夜态体育可以适当构建“第三空间”,缓解城市困境

第三空间的研究主要来源于美国学者爱德华·索亚(Edward W.so ja,1940-,也译为爱德华·苏贾)[15]和美国社会学家雷·奥尔登堡(Ray Oldenburg)[16]。前者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三元辩证为起点,在其本体论与认识论基础上奠定理论的基本路径。借鉴蓓尔·胡克斯的边缘差异空间[17]、福柯的异形地志学[18]、空间女权主义[19]以及后殖民主义[20]批评等经典理论,将“他者化-第三化”作为第三空间理论的关键突破点。[21]后者则从社会研究角度,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他认为:“第一空间”是家和居住的地方,“第二空间”是工作的地方,而第三空间则是除了家庭和工作地以外的非正式公共场所[22]。本文主要是基于雷·奥尔登堡(Ray Oldenburg)理论来进行的。

就城市第三空间特征而言,夜态体育性质与其很高的契合度。其一,夜态体育的运动空间是中立的,任何人都能参与,受所有人欢迎;其二,夜态体育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没有阶级隔阂;其三,在夜间运动过程中既可以进行谈话交流也可以进行信息共享;其四,它不仅可以远离“第一空间”而且还可以依据运动兴趣而形成一定的运动团体或社团;其五,夜态体育可以创造或选择环境温馨、气氛和谐的环境因而可以产出更强的交际性。因此,夜间体育可以增加城市第三空间构建和赋能对探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公共空间破碎化与社区隔离、信息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盘活僵化的城市公共空间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空间营销:夜态体育促进夜间体育旅游的发展和城市空间的公共服务能力

3.3.1 夜态体育有助于夜间体育旅游的发展,打造城市新名片

2019年《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2021中国夜间经济最新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夜间经济总规模已超过36万亿元。”[23]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体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显示:“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体育与旅游交互融合已成为新业态,体育旅游成熟度成为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指标。”[24]因此,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旅游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发展程度决定了城市旅游的高度。[25]夜间体育旅游已经成为现象级话题,夜间体育旅游成为城市发展的“金矿”,值得深挖。首先,夜态体育有利于更新和丰富体育旅游的产品供给方式。使体育旅游的产品由白昼场景供给向昼夜双场景产品转换,从而拓宽了体育旅游发展边界,推动了体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其次,夜态体育有利于打造消费地标。夜态体育有助于对城市的规划布局、街区环境、商业质量、智慧街区的打造、文化底蕴的增强、规划管理的运营等方面进行提升改造[26]。最后,夜态体育亦可融合“网红经济”。培育一批夜间体育网红夜商品,打造一批夜间体育网红点。总之,夜间体育旅游极大地延长了旅游的时间和空间,拉动和催生新的体育旅游消费,有利于再造和完善旅游市场。同时,通过扶持和完善夜态体育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强夜间体育旅游参与度、体验度和增加本地居民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并且有助于满足游客的审美诉求和情感诉求,从而更好地塑造旅游地城市形象形成新的城市名片。

3.3.2 夜间体育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

公共服务是政府主导、企事业单位等多元主体为其他组织、个人等提供服务的具有公共属性的服务行为。[27]Argo和Lusch的“价值共创”理论认为:消费者拥有操作性资源的能力,其价值创造的过程就是将自身的知识、技能、经验等融入的过程。企业通过与其合作从而也升级成为价值的共同创造者。[28]而就夜态体育与城市的发展而言,其本质就是一种“价值共创”。首先,政府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夜态体育可以促使政府在整个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共创过程中完成资源对接、活动发起、问题协调的角色。也是促使内在社会力量参与共创的前提条件。其次,夜态体育对体育产业和夜间经济的促进作用,可以促使企业更好的扮演合作供给者或服务组织者的角色。它可以促使企业更好地融入到价值共创者的角色中,促使企业不断地进行价值创造和提供服务产品从而影响城市发展的公共服务能力。最后,居民和夜间体育活动者均可被视为公共服务中的“公民”[29],它有利于使“公民”从城市发展的公共服务接受者向城市发展的公共服务参与者与价值共创者转变。

4 夜态体育与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4.1 生态学维度:夜态体育对城市空间的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的空间形态的良性循环

英国著名生态学家Aulay Mackenize指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30]而1962 年以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森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为标志,拉开了生态运动的惟幕。[31]根据生态学三大基本原理,就夜间体育对城市空间的生态系统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言:其一,能量多级运用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主要表现在城市空间系统可以提供和满足人们夜间体育活动的多级服务和需求,同时夜间体育运动的人们通过夜间体育的运动提升城市空间的物质利用率从而实现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类体育活动和城市系统能量的相互转化与作用。其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原理。主要表现为夜间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对调控和适应城市空间体系生态环境,构建稳定的“体育——城市”态势从而实现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其三,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原理。都市的人们通过夜间体育活动可使人体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同时,更要保护好、维持好、建设好由良好城市空间环境创建的最佳夜间体育运动场所,才能实现体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和良性循环。

4.2 经济学维度: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夜态体育可以使城市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益达到最大化

近年来,国内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夜间经济的快速增长。夜间经济作为都市休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增长点。[32]而夜间体育产业、夜间体育消费是夜间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2019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指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2019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又指出“强化体育产业要素保障,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两个国家文件在连续两个月内颁布,足够说明国家对体育产业的重视和充分认识到体育产业将作为未来经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打造现代夜态体育产业体系。通过打造和完善夜间体育产业链可促进夜间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发展、融合,从而节约和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进而实现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化。其次,激发夜态体育市场主体活力是夜间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夜态体育市场主体活力主要存在于城市空间中。城市空间资源发展合理自然就会吸引大量的夜间体育运动者的参与,夜间体育运动参与者的增多,自然对可穿戴夜间运动设备和智能夜间运动装备的需求量增多,政府部门在支持、扶持、引导体育产业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夜间体育产品。同时,夜间体育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也会对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率产生积极影响。另外,政府还要扶持夜间体育培训、体育策划、体育咨询、体育经纪、体育营销等体育产业的发展。鼓励大型健身俱乐部跨区域连锁经营,鼓励大型体育赛事的精准开设,支持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从而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资源,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3 社会学维度:夜态体育可以矫治城市空间发展中的弊病

芒福德认为:城市空间的发展是以个人所有的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为基础的。城市空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大舞合应当为人们提供一个生物生存和社会化的良好环境。而现代城市是违反人性的,是产生主要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原因。[33]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在他的社会学理论中指出:“轻视生命不完全是一个个案或个例而是一种社会现象”[34]。他认为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比,社会取得更大的进步。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社会分工更加精确和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更加重要,从而导致了社会“病态”,这些社会“病态”引发了轻视生命的现象。然而又研究发现这种现象的发生并不是与我们所熟知的遗传、种族、个人精神疾病等有密切关系。而是与我们的社会生活环境有关,包括经济发展中的危机、政治改革的危机、社会动荡以及我们自身社会生活中的工作变迁、生活变化等有密切的关系。当今社会发展转瞬即逝,社会生活中工作的改变、生活的变化比任何时代都要快速。而随之出现的社会问题也比任何一个时代要多。然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难免不受到“病态”社会的影响,而表现出各种“病症”,夜间体育活动正是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良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白天工作生活中产生的各种矛盾、烦恼、不快等各种不好的情绪,都可以通过夜态体育运动得到发泄从而使人免受因社会生活各种变迁引发的“病态”社会的影响。

5 小结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形式的变化,夜间作为白天以外的另一种空间的延续,已成为都市人们闲暇时光生活的“新领域”。本文尝试提出“夜态体育”的概念并认为:“夜态体育是一个属于夜晚的体育。它不仅是指体育活动本身,而且也包括夜晚体育所发生的方方面面”。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的发展和夜间体育活动的不断丰富,通过对夜态体育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研究认为:在空间供给方面,夜态体育可以促进城市空间的体系完善、功能适配;在空间赋能方面,夜态体育促进城市空间的夜间经济活力和增加“第三空间”;在空间营销方面,夜态体育促进夜间体育旅游的发展和城市空间的公共服务能力。此外,夜态体育对城市空间的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的空间形态的良性循环,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可以使城市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益达到最大化并且可以矫治城市空间发展中的弊病从而促进夜态体育与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空间体育
空间是什么?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创享空间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呆呆和朵朵(13)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