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怡,马素丽
平顶山学院,河南 467000
护理信息能力是护士在护理领域中对信息学知识、技术和态度的综合能力[1],其本质是对信息的获得、评价、分析、使用等活动。病人安全、临床文件系统的应用情况均会受到护士护理信息能力的影响[2]。近年来,我国医疗体系信息化快速发展,对护士乃至实习护生的要求日益提高,提高护理信息能力,减少工作重复和护理差错,及时发现病人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升护理质量是临床对新时期护士的要求[3]。安全与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服务与临床护理人员的信息能力息息相关,实习护生作为行业储备人才,对其展开调查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探讨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培养议题较多[4],但针对护生护理信息能力的调查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护理信息能力已经被美国的多数院校列为护生培养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核心能力,其他多个国家也将护理信息能力作为护理实践能力教育的基础课程[5]。美国护理信息学教育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深受各方面的关注,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教育体系[6]。研究显示,我国护理专业教育专家尚未对护理信息学相关培养方案达成共识[7]。陈媛等[8]对临床护士的调查分析显示,护士护理信息能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对护士信息素养水平的研究文献较少[9],对护理实习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及标准的研究不足,对实习护生护理信息能力的调查存在相应的空白点。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实习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现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医院及学校培养新时代护理行业复合型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在河南省南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护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全日制高等院校护理专业实习护生;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调查期间请假、调休的实习护生;其他原因中断实习者。
1.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问卷主要包括性别、学历、生源地、在校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护理实习时长、计算机能力、是否使用过护理信息系统、是否学习过护理信息学相关课程等内容。
1.2.2 中文版护理信息能力自评量表
护理信息能力自评量表(Self-Assessment of Nursing Informatics Competencies Scale,SANICS),由Yoon等[10]于2009年研发,用于调查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现状。余自娟等[11]对其进行了汉化及文化调适,形成了中文版SANICS,该量表 Cronbach′s α 系数为0.931,重测信度为0.883,内容效度为0.950,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包括基本计算机知识与技能(13个条目)、计算机技能应用能力(4个条目)、临床信息角色(5个条目)、无线设备技能(2个条目)及护理信息态度(4个条目)5个维度,共28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不能胜任(或不同意)”计1分,“部分胜任(或不太同意)”计2分,“完全胜任(或不确定)”计3分,“胜任且精通(或比较确定)”计4分,“达到专家水平(或同意)”计5分。总分为28~140分,中间值为84分。得分越高,表明实习护生护理信息能力越好。
研究者与实习护生取得联系,使其明确调查的目的、意义、要求,征得本人同意后,通过“问卷星”小程序(二维码、网络链接等)发放问卷,调查对象单独完成并提交问卷。共发放问卷292份,回收有效问卷282份,有效回收率为96.58%。
282名实习护生护理信息能力自评量表总分为(68.40±19.89)分,条目均分为(2.44±0.71)分。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得分居前3位和后3位的条目见表2。
表1 护理信息能力自评量表各维度得分 单位:分
表2 护理信息能力自评量表得分居前3位和后3位的条目(n=282)
表3 不同特征实习护生护理信息能力自评量表得分比较(n=282)
以护理信息能力总均分为因变量,将学历、护理实习时长、计算机能力、使用过护理信息系统、学习过护理信息学相关课程作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方式见表4,实习护生护理信息能力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表4 自变量赋值
表5 实习护生护理信息能力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n=282)
丁娜娜等[12]对贵州省3所高校实习护生研究发现,护理实习生护理信息能力处于较低水平。李媛媛等[13]研究发现,山东大学附属济南中心医院实习护生护理信息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282名实习护生护理信息能力总分为(68.40±19.89)分,与量表得分范围中间值84分相比,低于中间值,实习护生护理信息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本研究与此2项研究结论不一致,可能与研究对象所在地域不同相关。实习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可能原因是:一方面,我国护理信息学研究起步较晚,护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系尚不完善,实习护生护理信息能力相对较为缺乏;另一方面,某些实习带教老师忙于临床工作,带教内容主要为临床基本操作,缺少对实习护生护理信息能力的系统带教。护理信息能力各维度横向对比中,护理信息态度条目均分最高,为(3.32±1.27)分;计算机技能应用能力条目均分最低,为(1.99±0.82)分,与余自娟等[14]的研究结果相同。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在很多领域学习到计算机相关知识,加上在高中和大学时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使实习护生有了相对较强的计算机知识。但是结果显示,护生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得分却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应用能力水平更低,此结果可能与长久以来的意识观念有关。尽管计算机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但对于医疗行业尤其是护理行业来说,病人更关注病情变化,护士更关注护理成效与病人感受,由此出现了实习护生不能将创新和信息学融入护理专业领域以及不能做到主动向他人普及信息学应用等问题,这也直接导致了计算机技能应用能力维度中3个条目得分最低的结果。实习护生持有相对积极的护理信息态度,这与余自娟等[14]的观点基本一致。在“计算机只是促进护理工作的工具,并不能完全代替人的功能”“互联网+健康将变得更加普遍”等条目有较高得分。原因可能是: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迅速发展,护生对计算机发展常态化的认知以及多数院校对实习护生护理信息态度方面的教育,最终使护生养成了积极的护理信息态度。建议高等院校以及教学医院进一步关注实习护生与护理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此方向有目的地进行干预,使实习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切实得到提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实习护生对护理信息学的认识,同时让护生在校期间更多地参加护理实训、护理技能大赛、护理场景模拟、开设模拟临床信息系统操作等实践活动,切实将理论所学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护生的临床护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目前,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突出,护生的护理信息态度表现较为积极,说明护生意识到计算机在护理工作及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护理信息能力成为护士的必备素质之一,学校应及时发现并抓住护生的积极心理,开展护理信息学的理论学习和护理信息系统设计、实施与评估的相关操作培训。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护理实习时长、计算机能力、使用过护理信息系统、学习过护理信息学相关课程是实习护生护理信息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3.2.1 学历
本研究发现,学历对护生护理信息能力有重要影响。这与Kleib等[15]的研究结果相似。本科阶段实习护生护理信息能力得分较专科阶段实习护生高,一定程度上说明学历越高,实习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越强,与赵佳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专科实习护生得分均不高,原因可能是:专科生学习年限、护理实践课程开设及基本信息能力较本科生相对不足,见习和实践的机会较本科生更少。除此之外,本科和专科课程重点、培养方式不同,也对实习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产生影响。因此,本科阶段实习护生护理信息能力明显强于专科阶段实习护生。建议开设专科护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可以进一步加大对专科护生护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力度,增强专科生对护理工作的认知,以缩小与本科专业之间的差距;建议本科护理专业教育者,制定明确的护理信息能力培养目标,增加护生护理信息能力培养的实践训练机会,强化本科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薄弱点,满足迅速发展的护理行业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高护理信息能力的综合型护理人才。
3.2.2 护理实习时长
本研究中,实习时间>6个月的护生护理信息能力得分高于实习时间<6个月的护生,护生实习时间越长护理信息能力越强。这可能是由于不同院校对护生的培养计划不同(除特殊原因缩短实习时间会导致<6个月外,均应在6~12个月)。护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进入临床工作才能有效地将理论联系实际,逐渐形成较强的护理信息能力;在临床实习时间越长,护生的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包括护理信息系统使用技能)越强,也就会对护理信息系统越熟悉[17]。因此,护理实习时间不同造成护生护理信息能力不同。建议高校组织护生在校期间进行短期见习、实践等活动,增加临床学习时间,在提高各项护理操作技能的同时了解和掌握临床各种护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同时鼓励护生利用假期主动走进医院,参与临床工作,通过实践巩固和提高护理信息能力,使护生在正式进入临床实习前就具备一定的护理信息能力。
3.2.3 计算机能力
本研究发现,实习护生考取的计算机等级越高,护理信息能力得分越高,未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护生护理信息能力得分最低,这说明计算机能力是影响护生护理信息能力的因素之一,与何晓璐等[18-19]的观点一致。目前,护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过基础计算机课程,大学阶段也有相应的学习,了解文字处理、文件处理(复制、粘贴、删除等)、PPT创建等基础计算机知识,但是每个人学习情况不同。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工作环境也更加智能化、信息化,临床越来越需要高计算机能力的护理人员[20]。总体来说,实习护生考取的计算机等级越高,计算机素养越强[21]。因此,建议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教师鼓励护生积极参与计算机等级考试,增强计算机能力,提高护理信息能力。同时,应在护理专业原有培训计划基础上有目的地进一步培养护生的计算机能力。另外,相关任课教师在课程中应该穿插讲解医院内常用的护理信息系统内容,如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健康管理系统、药物管理系统等,增加护生对护理信息系统的认知程度,提升其护理信息能力。
3.2.4 使用过护理信息系统
本研究发现,使用过护理信息系统的实习护生护理信息能力得分高于没有使用过护理信息系统的实习护生。由此可见,是否使用过护理信息系统对实习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影响较大,这与Shin等[22-23]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护生的实习情况不同,在实习期间是否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有无积极主动学习临床中使用的护理信息系统,有无提前对护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进行了解等,都会对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有所影响。建议高等院校制定相应计划对将要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进行护理信息系统培训。同时,应该尽可能安排护生进入具有一定信息化设备的医疗单位实习,增加对护理信息系统使用的理论讲解及相关实践安排,根据授课内容及实践后掌握情况制定考核标准,将实习护生对护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纳入实习考核内容,调动护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
3.2.5 学习过护理信息学相关课程
本研究显示,学习过护理信息学相关课程的实习护生护理信息能力得分高于未学习过护理信息学相关课程的护生,与Galacio等[24-25]的研究结果一致。我国开设护理专业的大多数高等院校针对护理信息学制定了相关培养方案,由于多数护生不清楚、不确定哪些课程属于护理信息学范畴,且对相关课程重视度不够。对于有明确护理信息学相关课程的护生来说,在学习课程时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建议高等院校教师在授课时应当明确所授学科与护理信息学的关系,让护生可以更加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同时,建议高等院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计划,提升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
本研究发现,实习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以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临床信息角色、计算机技能的应用能力、无线设备技能等方向需要重点关注;学历、护理实习时长、计算机能力、使用过护理信息系统、学过护理信息学相关课程等是实习护生护理信息能力的影响因素,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当制定更加明确、全面的培养计划,开设护理信息学相关课程,培养新时代高护理信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促进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