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克清与中国妇女解放事业

2023-11-12 11:43要仲宇张博文
党史文汇 2023年10期
关键词:阶级妇女劳动

要仲宇 张博文

康克清(1911—1992),江西万安人,朱德夫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妇女儿童工作的积极开拓者,全国政协妇女青年工作的重要奠基人。她长年兢兢业业投身于妇女工作,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同中国妇女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对中国妇女解放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她更是提出要把妇女运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结合,对新时期的妇女解放事业提供了积极的探索与思考。她的一系列关于妇女解放的宝贵论述,在当代依然具有极高的价值,对研究中国的妇女解放问题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是妇女痛苦生活的源头

在黑暗的旧社会,劳动妇女虽然“累断筋骨折断腰”,但依然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当时的民间谣谚也体现出妇女的悲惨生活:“一岁娇,两岁娇,三岁拾柴爷娘烧。”“干活最是妇女繁,‘五头七尾都做全。”康克清也深刻了解妇女所承担的繁重劳动,“她们与男子同为劳动的主力,严格说来,她们在耕种上尽的责任比男子还要多”①。在婚姻方面,更是存在着等郎妹、童养媳等民间陋习,让广大妇女遭受了极大痛苦。毛泽东对此在实践斗争中总结道:“女子的劳苦实在比男子要厉害”,女子是“男子的农奴或半农奴”“她们的痛苦比一切人大”②。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年轻的康克清深深感受到妇女的痛苦,但此时的她还没有认识到妇女痛苦的根源,懵懂中只能想到“熬到做婆婆”或者“下辈子投个男胎”,以为那时才是妇女的出头之日。

随着她参加革命斗争,思想也发生转变,逐渐认识到妇女的痛苦是整个旧社会诸多弊病所造成的。她在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说明自己對妇女痛苦根源的看法:“我和生母、养母都是一根藤上的苦瓜,同一个阶级的战友。同我们一样受苦受难的妇女,全中国何止千万!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才是我们劳动妇女的真正敌人。”③这表明她已认识到妇女痛苦的根源。她逐渐确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后,对妇女的痛苦有了更深层次理解,提出:“马克思主义擦亮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在学习与斗争中逐步认识到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必须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来对待妇女问题,逐渐认清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压迫。”“不推翻三座大山,砍断四条绳索,不消灭一切剥削阶级、铲除私有制,劳动妇女就不能彻底解放。”“劳动妇女的解放与整个阶级的胜利是分不开的,只有阶级胜利,妇女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④这表明,她真正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清楚地认识到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是妇女一切痛苦的源头,是妇女解放道路上最大的阻碍。无产阶级革命一日不胜利,妇女解放就一日无从谈起。

妇女解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阶级解放为前提,通过生产劳动的解放来获得妇女的解放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随着十月革命消息的传播,中国的知识阶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概念逐渐有了较清晰的认知,越来越多进步青年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在妇女解放方面,马克思主义者也用阶级观点作为分析女性问题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思考中国的妇女解放问题,指出妇女解放必须以阶级解放为前提。陈独秀提出想要解决当前妇女生活的苦难,“非用阶级战争的手段不可”。李大钊更明确指出妇女问题彻底解决的方法:“要合世界无产阶级妇人的力量,去打破有产阶级专断的社会制度。”⑤这些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对康克清产生重大影响。她对这些思想理论概括提炼,认为妇女解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阶级解放为前提,“只有阶级的胜利,妇女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⑥。在后来实际的妇女解放进程中,她越发感觉到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理论才是妇女解放的真理,妇女解放必须依靠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观点。她在晚年感叹道:“6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为什么几千年来我国的妇女受压迫受奴役的悲惨境遇和屈辱地位能够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归根结底,就是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⑦

妇女解放要以阶级解放为前提,而具体实现途径则是通过实现妇女在生产劳动方面的解放来最终实现妇女整体的解放。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中强调:“中国共产党认为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这也为康克清的妇女劳动解放观奠定了理论基础。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实现妇女解放,就一定要做到妇女在生产劳动上的解放,只有通过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妇女才能真正进入中共领导的社会改造的事业,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获取政治、经济、社会上的平等权利,最终做到“与男子毫无区别”。然而,也有人对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始终持否定态度:认为女性的力量天然比男性小,如果女性参加生产劳动会造成产品产量的下降;还有人套用封建迷信思想来描述男女关系,认为男性是“阳”,女性是“阴”,“阳”主外,“阴”主内,妇女的天职就是在家操持家务、养育子女、侍奉老人,成为男子的“后盾”,而不应该去外面抛头露面、“抛夫弃子”;更有人歧视女性,认为女性是“赔钱货”。种种反对态度其实归根到底依然是传统“男权”“夫权”“父权”封建社会的思想遗毒,本质是想把妇女圈养在家中,阻止妇女通过参加生产劳动来获得经济权,进而实现自身的解放。康克清对这种腐朽的落后思想提出批驳,号召:“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反对任何人用任何形式任何借口阻止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妇女只有从思想上解放,积极参与社会生产,获得经济上的自主权,才能实现自己的解放。

妇女解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党来领导实现妇女解放的伟业

从中国共产党建立伊始,就高度重视妇女解放与妇女动员。在之后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愈发感觉到动员妇女的重要性,把妇女运动摆到极高的位置,甚至提出“党的最大任务”是认定“妇女乃最积极的革命的参加者”⑧。中共六大的《妇女运动决议案》也指出:党的工作是“吸收劳动妇女群众到革命方面来”。毛泽东还专门作词 《四言诗·妇女解放》,表达在党领导下妇女运动如火如荼的豪迈情景:“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在党的一系列决议案中都可以找到“反对轻视妇女运动”“纠正忽视妇女工作的机会主义倾向”等表述。这都表明我们党始终坚持领导妇女运动,把妇女解放视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为真正改变妇女没有文化的状况,党兴办一系列妇女学校,号召女童上学接受文化教育,对于成年妇女也组织识字班、夜校等,还开办一系列女子职业学校,帮助原本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妇女学习劳动技能,获得自力更生的能力。对此,康克清总结道:“普遍地开展提高妇女知识、消灭文盲运动,广泛地组织了妇女的训练班、识字班、夜校等各种组织。”“在发展教育事业的规划中,要注意有计划地扫除女文盲;在中等、高等学校中,要适当增加女学生的比例,吸收大量女青年入学。这是改变妇女文化落后状态的重要步骤。”⑨这一系列举措彻底转变了中国传统“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改变了广大妇女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没有技能的局面,妇女的政治觉悟也有了相当提高。

在康克清为纪念建党60周年撰写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妇女的解放》一文中,她感慨道:“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指明了妇女解放的正确方向;有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开辟了實现妇女解放的广阔道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妇女的解放。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中国妇女。”中国的妇女解放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正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才能走上解放的道路。妇女工作如果没有党的领导,妇女就依然会是家庭与社会的奴隶,就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翁”。

妇女解放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妇女干部,必须重视培养妇女干部来推动妇女的解放

党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要取得胜利,不但要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还必须建设一支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武装起来、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妇女路线、为党的妇女解放运动能征善战的高素质的妇女干部队伍。康克清也认为,“没有一批能干而专职的妇女干部队伍,要开展妇女运动是不可能的”⑩。因此,她非常重视女性干部的培养,要求大量培养高素质的妇女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康克清主持全国妇联工作,她要求各级妇联组织按照干部“四化”要求,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加强对妇联干部的培训,提高妇联干部素质。

在具体培养方法上,她认为首要的是在现有妇女干部学校的基础上,积极筹办中国女子大学,还要办妇女干部学校、训练班和大专班,选拔一批妇联干部到党校、政法干校以及其他相关学校学习,以期能培养出大批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和妇女儿童工作专业知识的干部。其次,她认为妇女干部的培养也不能只依赖培训学习,还要让她们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鼓励她们自学成才,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提高自己;她还指出,培养妇女干部需要树立一批先进与标兵,让她们起带头作用,激发其他妇女干部的向上心理;并对各级妇联组织、单位、部门提出要求,要关心年轻女干部的成长,“主动推荐优秀的女干部,逐步扩大女干部的队伍,为提高女干部的素质创造条件”。最后,她还关心少数民族的女干部,要求妇联组织“特别要关心少数民族地区女干部的成长”。

注释:

①③④⑥⑩中华妇女联合会编:《康克清文集》,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7年版,第113、115-116、115-116、115、116页。

②《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8页。

⑤李大钊:《战后之妇人问题》,载《新青年》第6卷第2号。

⑦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编:《蔡畅、邓颖超、康克清妇女解放问题文选》,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04-405、48页。

⑧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58-359页。

(作者均系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编 赵珍珍)

猜你喜欢
阶级妇女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热爱劳动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当代妇女的工作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