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视域下侨批档案的高校育人价值与实现路径

2023-11-12 19:31:59黄芮雯黄项飞
档案与建设 2023年8期
关键词:华侨爱国主义档案馆

黄芮雯 黄项飞

侨批档案是源自民间的一种原生态的国际移民书信,它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近现代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持久、生动的跨国联系状况,是一项弥足珍贵的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蕴含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热爱祖国、情系故里、坚韧不拔、笃诚守信”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是加强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生动的特色素材。挖掘好、开发好这些宝贵资源,对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侨批的精神内涵与育人价值

(一)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

“家国一体”是海外侨胞割舍不去的情怀。1915年3月9日,菲律宾华侨黄开物在从马尼拉寄给福建同安锦宅家中妻子的侨批中写道:“吾国危如垒(累)卵,日本早起野心,欲顺欧洲酣战之时,无暇东顾,起而吞并中国,言之殊堪痛恨。”爱国华侨们还专门印制了加盖“勿忘国耻”“还我山河”“抵制日货”“航空救国”等字样的抗日信笺,积极认购救国公债,踊跃捐款、捐物,甚至归国“为国当兵服务而去”,誓与日军对抗。这都反映了广大侨胞在山河破碎和民族危难面前,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和赤诚的爱国热情。

(二)唯德至善的诚信之心

海外华侨以一言九鼎的人格信誉,传承着信义经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一开始传递侨批的“水客”,到后来成立的“侨批局”,都恪守着“人无信不立,业不信不兴”的准则。清道光十五年(1835)创办于新加坡的致成批局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收发制度,以确保派送员及时、准确地将侨批送达侨胞的眷属家。闽南“天一信局”,寓意天下一家,诚信为本,每批银信均由创始人郭有品亲自收取送回国内。在一次运送侨汇途中,船遇台风而沉没大海,郭有品获救后返乡,变卖田物兑成大银,凭衣中仅存的名单款项一一赔偿,决不亏欠。由此类侨批档案不难看出,“诚信为本”这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侨胞的思想中已根深蒂固。

(三)孝悌为本的优良家风

“孝悌为本”的优良家风是中华传统美德跨国传承的生动诠释。每一位海外华侨虽远离故土却每时每刻都在牵挂着祖国的亲人。1921年菲律宾华侨吴章汉在寄给母亲的信件中提到,若到马尼拉时将遵嘱买“正燕窝”和“洋线”,并随身带回孝敬母亲。1945年10月7日,林展开在寄给其妻林妙椒的侨批中写道:“余及汝母在外俱皆平安,其毋须挂念。”这些记载说明海外华侨始终没有忘记以“家”为核心的文化传承,恪守着尊老爱幼、孝亲重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华侨背井离乡,在海外拼搏,大多是劳动无产者及小资产者,早期生存环境十分艰难。1945年9月9日,旅菲华侨李花在战后给家乡的信中写道:“女自菲战争,避难山间,辛苦难以尽述,幸上天庇佑,大小均平安,祈勿介恋。”海外华侨以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顽强精神和勇于开拓的卓越智慧,在苦难的夹缝中寻找生存空间,在站稳脚跟后,及时向家中寄去侨批、侨汇,在救济家人的同时,也为家乡建设、祖国发展贡献了力量。

侨批档案所呈现的华侨爱国爱乡爱家情怀和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是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特色素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增添了新内容。

二、 侨批档案的高校育人路径

(一)跨界融合,形成多元主体的协同模式

现存的侨批档案大部分保存于闽粤两省的官方档案管理机构和民间保管组织,其宣传推广受到地域和行业限制,难以在高校育人中产生广泛作用。为此,高校档案馆和相关教育部门应当主动做侨批档案校园推广的牵头人,构建多方投入、共建共管、资源共享的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可依托各地档案馆、地方高校校史馆等红色教育点,由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地方宣传部门、综合档案馆、高校校史馆工作人员作为主要讲解团队,与各高校校内学院共建师生校史党史教育平台;加强各方紧密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为高校育人教育提供系统性、高质量的侨批文化精品,确保红色档案宣传教育更科学、更全面。

(二)技术赋能,增强爱国情怀的真实体验感

传统的侨批校园推广方式多为开展侨批文化系列讲座,如“世界记忆遗产——侨批”“侨批里的家国情怀”等专题讲座,以讲述故事的方式,传递华侨自强不息、顾家行孝、不忘根脉、笃诚守信的优秀品德。可以积极探索利用微信、抖音、微博等多种当代大学生青睐的社交媒体平台实现有效推广;采用“记忆遗产+短视频”的方法,开创“AR技术+侨批文物”形式,使学生能体验到侨批实物背后鲜活有趣的故事,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家情怀。

(三)注重表达,塑造生动有趣的展示风格

据现有的档案文献记载,侨批约出现于18世纪 80年代(清乾隆年间),直至20世纪70年代归口中国银行管理,历时200余年。现存的侨批所属年代大量为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少量为清末。经历百年的古老侨批如果以传统、刻板、严肃的语言方式表达,很容易使学生敬而远之,产生距离感。所以,在设计侨批档案教育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思维、记忆方式。推广宣传时可采用动漫、剧本推理等形式,设计出生动活泼的侨批文化创意产品,以激发学生探索侨批档案内涵的好奇心。如江门市博物馆利用馆藏中国致公党创始人之一司徒美堂的文物和故事原型,创新开发了广东首家在博物馆里体验的实景剧本推理互动游戏《华埠风云》,让侨批文化“破界出圈”,使更多年轻人产生共鸣。高校還可与广播电视部门携手,联合制作视频节目。江门市首创挖掘档案资源而成的“‘侨批’家书里的党史”系列专题片,聚焦江门台山伍丹谷家的侨批故事,讲述旅美华侨伍丹谷为了支援祖国抗战,毅然将节衣缩食积累下来的血汗钱,全部用于购买救国公债。选取此类经典生动的侨批故事,以打造历史情境为主,结合访谈、真人秀等元素,更易使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入脑、入心。

(四)沉浸体验,搭建思政教学的“第二课堂”

在传统课堂教学之外,高校思政课也可走进地方档案馆、侨批馆遗址等进行现场教学,并邀请当地侨批专家、地方档案馆资深馆员讲述生动的侨批故事,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福建省档案馆精心打造了“百年跨国两地书——福建侨批展”,该展由“过番谋生,侨批溯源”“海上批路,汇通天下”“家书万金,情系桑梓”“海邦剩馥,记忆求存”等部分组成,通过侨批元素勾勒出海外华侨爱国爱乡爱家的情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地,为高校开展现场教学奠定了基础。此外,著名侨乡泉州等地设有侨批文化展馆,从不同视角生动展示侨批文化;晋江市档案馆则在“体验式闽南侨文化度假目的地”——梧林,重建民国时期的侨批馆遗址,可让参观的学生在感受侨批文化的同时体验那个年代的侨批业运营场景;在汕头等地的侨批文化展馆,记载着老一辈海外侨胞的艰难创业史,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

侨批档案作为世界记忆遗产,具有鲜活的史料价值和巨大的教育价值。批信中朴素的语言,流露出的细腻情感和强烈爱国情怀,将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激发莘莘学子的爱国热情。侨批这一珍贵的档案文献资源无疑将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可深耕的沃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强有力的助推器。

猜你喜欢
华侨爱国主义档案馆
我的华侨老师
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6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2:58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19-11-18 10:59:27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6
关于县级档案馆馆藏档案开发利用的思考
兰台内外(2017年6期)2017-05-30 06:46:41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浙江档案(2017年10期)2017-03-31 06:27:31
when与while档案馆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