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金花 夏琼
摘 要: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其价值指向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提升日渐发达并最终领先世界的经济水平,共享日益美好的生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党依靠群众力量进而铸就美好未来的深刻理论遵循。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深植根于共同富裕发展全程,牢固树立人民立场、全面发挥人民主力、工作成绩由人民来评判、奋斗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积极探索新思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补齐民生短板,加大创新力度,向世界共享反贫困的中国方案、提供共同富裕新思路。
关键词: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路径展望;价值意蕴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中央提出并不断加以完善的关于发展问题的重大创新性理论成果,是党的一切理论与实践工作的逻辑遵循。新征程中依然要牢固把握这一重大原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内在要求着共同富裕宏伟蓝图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的远大理想与抱负,更是全国人民对未来的一致希冀与期盼,发展的最终目的指向是人民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发展摘得的胜利果实由人民共同享有、评鉴,发展成果的“验收官”只能是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方能不畏艰难、百战百胜。
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逻辑遵循
为何中国共产党能办好事、办大事?主要原因取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为“源”、以民为“本”,始终获得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依靠人民造就光辉事业。新征程,“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1],必将开创共同富裕新境界。
(一)共富前提: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
站穩人民立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一以贯之的一条永续不断的红线,是党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前提,树立人民立场同样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成为高频词汇,由此可见,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于千钧的位置始终未变。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景是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适时表达,确立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方能为共同富裕之树培根筑土。
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绝非只是一句口号,牢记初心与使命才能在共同富裕奋斗历程中心有所系、行有所依。首先,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全党同志要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深入人民,问群众向往什么?忧心什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地为老百姓考虑。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新的政策、方针的起草与实施,必须牢记是否能够给人民带来实际益处这一前提,政策落地的过程公开透明化,让人们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其次,要明确发展是为了谁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新阶段发展任务的本质性要求。新要求给中国共产党带来工作内容的变化,一切为了人民的出发点自始至终不会改变。走好时代的群众路线,把群众路线深深植入领导干部头脑之中,让干部多做事,老百姓少跑腿,从而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共富主体:凝结人民力量,发挥人民伟力
人民是党和国家一切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力量之源、取得胜利的底气所在。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坚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就没有摆脱不了的难题、越不过去的坎,把国家的未来、所有事业交由人民群众来敲定和推进。人民也是新时代的开创者与建设者。如今我们所追求的幸福生活不能够一蹴而就,共同富裕的使命也不能够自动实现。新的建设任务依旧要更多地依靠人民群众,发掘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潜在动能。
人民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渊源,深深地扎根人民,依靠人民群众的磅礴之力方能砥砺奋进。一方面,要发掘人民主体力量。集群智,意味着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民意的表达渠道,广泛凝集人民的发展意愿,为共同富裕伟大工程添砖加瓦;汇民力,要求扩展人民参与共同富裕共同事业的方式,支持并鼓励人民大胆探求致富新点子、新路子,为共同富裕千秋大业推波助澜;另一方面,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3]人民群众是集勤劳与智慧于一体的伟力集合体,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问需于民的基础之上更要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从而问策于民。发掘、培养、选拔、任用创新型人才,汇聚天下英才,从群众中来的人才,也要鼓励其最终回到群众中去。人人参与、人人共享,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感与获得感。
(三)共富成就:实绩人民评判,成果人民共享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4]实现共同富裕这张新时代答卷有没有达到“阅卷标准”,能且只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来共同评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5]党的一切工作实践最直接的受益者是人民,人民拥有最大的发言权,要始终坚持人民在评判党的执政水平的核心地位。人民的“阅卷标准”在于切身利益有没有得到保障、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否得到满足。中国共产党永续不断追求的“交卷标准”在于守护人民的心。
首先,共同富裕取得的发展成果是广泛地惠及亿万同胞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6]新阶段,政府应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让改革成果更多地体现在人民日益改善的生活品质上。政府机构颁布的住房政策应该更加优惠,住房保障更加实际,从而使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得到稳步推进,解决在地区之间的医疗、卫生、交通方面的不平均以及差异化的问题,在质量上同样需要均等化,以免造成资源浪费、闲置。其次,共同富裕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精神富裕尤为重要,要让改革成果更多地体现在人民普遍提高的综合素质上,要加快教育事业的改革,使教育资源能够更加公平。文化建设要深入群众当中,以人民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多样化需求为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创造出更多让人民喜闻乐见的、优质的文化成果,在人民群众中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设想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政府提供的长效保障得以实现,群众更多地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实现共同富裕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适时开创
中国共产党将人民置于心中至高位置,坚持不断开拓进取、守正创新的顽强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新飞跃。综合国力稳步提高,跃上了新台阶。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迎来了新需求。需求在变化,时代也迎来了新发展。新的发展阶段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向共同富裕新目标迈进。
(一)新时期,共同富裕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经之路
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一路栉风沐雨,首先将十几亿中国人的温饱难题顺利化解,在总体上实现了小康。后又经过全国全党人民三十年的砥砺前行,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前一个阶段目标下向人民交出的时代完美答卷,但是仍不足以满足人民应时而新的新期待。
时代发展这场“接力赛”在稳步进行,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是力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前一“赛段”优异成绩的生动实践。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全力以赴共同推进共同富裕的新阶段,新发展阶段之“新”必然带来了“新”变化。共同富裕新起点,是对小康社会的继往开来。这不仅仅是时代前进带来的发展目标变化更新,更多的是对前一阶段发展道路中始终如一坚执的与人民同甘共苦的信念、孜孜以求的拼搏精神的接续发展。如何顺利接好发展新阶段的“接力棒”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时代考验。新发展阶段之“新”必定包含着“新”困境。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置于心中,应对共同富裕新要求,不断提出化解难题的新理念、新点子、新对策,用心用情用力解决问题。敢于面对千难万险,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在动态中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新征程,共同富裕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题中之义
新征程中,更高质量、更高品质的生活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全面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与愿景,进而带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发展旨归所在。与此同时,共同富裕孜孜以求的是持续不断地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内在地成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核心要求,实现的前提、主体、目的无一不与人民紧密相关。
中国共产党将用心竭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永续不断地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中心思想,推进共同富裕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恰恰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有力的履践。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我们虽已取得了卓著的成效,但在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需要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居住等方面用心竭力,补齐在民生方面的短板从而符合人民对生活品质的期待。民生福祉的增进工作只有不断接续的起点,没有终点。要聆听时代之声,回答时代之问,优先解决人民最期盼、最关切、最忧心的民生问题。中国共产党一路披荆斩棘,已经创造了举世皆知的两大奇迹,即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书写新的奋斗历史是对历史最好的尊敬,要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第三个奇迹作为新发展之路的新目标,守住人民的心。
(三)新发展,共同富裕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目标愿景
共同富裕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其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求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分阶段实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入擎画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分阶段实现的战略步骤和路线图。实现共同富裕宏伟目标愿景,要走好为人民幸福生活而规划的路线图,久久为功、脚踏实地,长远目标终将实现。
经济持续增长、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是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时代进步的集中表现,是不断推进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数字化表达。在经济方面,发挥我国的发展优势,充分地释放发展的潜在动能,果断地抓住数字经济和其他技术产业革新的机会,经济发展的质量将不断提高,经济也将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以2020年不变价计算,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2万美元,2049年超过4万美元,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低于法国、日本、英国等老牌七国集团(G7)国家。”[7]在个人收入方面,中国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的环境,有活跃且繁荣的市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个人收入不断增加,并呈现出与经济增长日益同步的趋势。2022年至2035年,中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个人收入的增长也有希望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到2025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000美元,2035年超过1.5万美元,2049年超过3万美元,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7]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下,人民真切享受到了更加稳定的工作、更良好的教育、更为满意的收入。但是人民的需求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的,实现共同富裕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最终表达。新诉求会面临新的风险挑战,要发挥人民在共同富裕中的创造力,不断开拓共同富裕的新思路。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实物质基础
共同富裕不单单是社会财富数量的增长,质量的提高更为重要。国民财富的“蛋糕”要继续做大,但更重要的是持续做优“蛋糕”,这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强国之梦的关键所在。然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最终目的是让人民过上好生活。经济发展也要着力于人民的需求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层次化、多样化的需求。
一方面,我国人均GDP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处在中等水平,即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与关键。要切实实现从着重看“有没有”到更加着重“好不好”的转变。将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题,把新发展理念应用于发展的各个领域、全部过程之中,真正做到高质量生活水平与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从而做好、做坚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着力于人民群众的需求,人民群众对于新生活的追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永续不竭的精神驱动力,必须了解好、回应好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以创新与协同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产业体系应该得到加速发展。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涵盖了多种要素,其中包括了實体经济的建设、科技创新、现代金融等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而实体经济直指人们的发展愿望,人民依靠自己从而创造财富。而后面两个要素则分别为实现人们在科技成果转化、消费金融的美好愿望而服务。同时要密切关注发展动力的动态变化,未来会发生改变,经济增长将更多地转向由技术和知识驱动的“智能经济”,要用现代金融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力保障,降低风险,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二)用心用力补短板,夯实民生保障
“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8]保民生和稳增长同样重要,只有筑建好民生这一块发展的基石,才能够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目标落到实处。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没有终点,只有接连不断的起点,要不断发现和补齐民生保障中的短板所在,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解决好老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彰显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力度和温度。
一方面,补齐住房短板。房價较高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城市中,房屋租赁方面也存在供应的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难题。必须坚守好“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准确的定位,多种渠道让土地更多用于基本住房建设方面,不断增加房屋的数量。加速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体系,尽心竭力让人民群众住得安心、住得舒心。对于租赁市场的无序竞争、结构不合理问题加大整治力度,降低租赁房屋的税费负担,另外对租金的普遍价格进行合理的调控,实质性解决高房价和住房问题。另一方面,补齐就业短板。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就业问题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着手。从需求方面来看,务必要做好“稳增长”,经济增长是缓解就业问题的永动力,稳定经济增速是解决就业困境的前提保证。稳定市场主体至关重要,尤其是像小微企业等有大量就业机会的市场主体。旅游业、餐饮业等一些服务行业,要采取支持政策,确保其快速恢复、正常运营。从供给方面来看,我国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创下1076万人的历史新高。化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一是着手于为毕业生提供更加优质且方便快捷的就业信息服务,适当放宽户口限制等以减少制度方面的障碍。二是要有序地扩大高等院校研究生的招收规模、持续拓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三是用心用力用情办好职业技能教育,解决职业技能培训方向与市场人才需求不符的情况。同时,高校毕业生要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积极创新创业,辅之以政府资金、政策支持,以创业代就业,缓解就业紧张形势。
(三)提高科技创新力,提供不竭动能
“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9]唯有通过高水平的创新,才能持续解决制约共同富裕发展进程的关键障碍,不断守正创新取得新进展。共同富裕内在地包含着物质富裕,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于时代条件,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思维。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核心指明了我们的发展不仅要靠人民,并且要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实现的难点仍然会体现在农村,要让科技赋能农业、科技富裕农民。科技为农业赋能是科技创新力发展进步的缩影。农村经济发展要秉持科技创新理念,实现农业智慧化、数据化高水平发展,摆脱旧观念、旧模式的束缚;促进“互联网+农业”“物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向纵深发展,搭建拓展互联网交流交易平台,产销结合,实现农业产品多渠道流通,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更新种植技术、农业设备、管理模式。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在不断发展的动态变化中,要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努力实现农业发展的全链条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真正做到以科技富农。科技促农发展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广大企业、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队伍的发展中来,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推进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
在过去,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创新与突破,但是发展中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今历史之舟不断驶向共同富裕,推进共同富裕能够解决发展面临的新难题,同时中国拥有着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中国的探索与进步都将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式示例。中国的飞跃会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进步。
(一)有效化解社会发展新难题
党中央提出在新时代要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时代课题,是建立在审时度势地对时代方位准确判断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说明了共同富裕在当前阶段仅仅只是一种需要为之不断奋斗的理想状态、宏伟蓝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充分性的难题尚存且随着时代变化而日渐复杂。而这些难题都将在共同富裕道路中逐步得到解决,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稳定而健康。
贫富差距过大会造成社会分层严重,从而导致社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社会发展缺乏生机与活力,社会动荡和混乱问题也会频频发生。就现阶段来看,中国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表现为行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整体上看,发展的效率也有待提高。中国通过提高低收入、扩大中等收入、限制高收入,稳步推进共同富裕,旨在将不平衡的金字塔结构转化成中心大、两头小的更合理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进一步加快了社会流动,使社会发展充满活力,不断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整个国家的和谐稳定。总之,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社会发展概念,也是一种社会变革,旨在缩小地区、城乡、部门和收入之间的差距,解决阻碍社会发展的新难题,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二)提供解决国际贫困新思路
资本主义一直以来都自诩是人类文明的“灯塔”。但是从资本主义发展来看,社会贫富差距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实现共同富裕更是遥不可及。相比之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仅仅用了70多年的时间便完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数百年才走完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一步步从“普遍贫困”到“总体小康”进而又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伟绩时刻彰显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意气风发追求共同富裕的历程为世界反贫困事业勾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摆脱贫困、实现富裕不仅仅是中国一个国家的愿望,更是全人类的共同期盼,这份共同期盼汇聚着强大的凝聚力,鼓舞并驱动着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地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精神应对风险和挑战。中国的共同富裕之路既着重于自身发展繁荣的重要性,同时又具有着广阔的国际眼界,坚持将合理关切置于世界减贫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中国致力于为人类减贫事业的开拓、推进、创新发展贡献中国式范本。无论是在实践还是理论方面都会带来深远的世界性影响。中国在实现共同富裕以促发展方面的理论成就,给予世界反贫困斗争的价值观的树立以深远影响。中国取得的实质性的实践成就与进展将为世界繁荣发展立下不世之功,成为世界减贫史上意义深远的里程碑。
(三)迈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步伐
中国不仅仅顾及自身的发展,同时更加关注世界范围的共同富裕新进程。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充分地在世界范围内展现了我国始终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建设繁荣世界的坚定决心。各个国家与民族共繁荣是整个世界繁荣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10],中國的迅速发展毋庸置疑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创举也必将造福于世界。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包容,成功经验必定与世界共享,给世界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中国方案。
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舟共济、休戚与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蕴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共同体”[11],每个国家都实现富裕才是真富裕、真繁荣。共同富裕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与核心依归,在新的发展阶段被置于更为重要的地位。回望过去,中国秉持“全国一盘棋”思想,从全国大局出发,根据中国基本国情,实施区域经济先后发展战略、区域间帮扶、区域间融合发展战略,由此中国人民先后完美实现了解决温饱问题、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中国的每个阶段的新发展都为世界提供了参考。展望未来,中国的“全国一盘棋”思想将继续升华为国际性的发展理念,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强大的凝聚力作用,号召各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建设富裕繁荣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同富裕实践会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优秀范本,是发展中国家通过不断进取、踔厉奋发从而取得伟大胜利的卓越例证。
五、结语
厘清共同富裕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逻辑理路,坚守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底色。人民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底气,充分发掘人民的创造伟力,目标由人民实现,成果由人民共享。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共同富裕理想终将实现。造福中国人民的同时,中国将切实与世界人民共享成功的果实,为世界的繁荣进步谱写新的篇章,在人类减贫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9.
[2] 习近平.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6-30(02).
[3] 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N].人民日报,2021-10-16(001).
[4] 习近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1).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7] 王继源.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思路与时代愿景[J].中国发展观察.2021(12):13-16.
[8]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73.
[9]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540.
[10] 苏格.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101.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23.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新时代政府为民办实事机制创新研究”(SK2021A0063)
作者简介:许金花(2000- ),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夏琼(1980- ),女,六安霍邱人,安徽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