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狮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小东 郝张红 韩彬彬 冯鑫锐
泥石流通常发生于山地区域的山体洪水流[1],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山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广大山区几乎都具备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从而造成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这不仅严重侵害国家财产安全,还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2,3]。泥石流的发生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其形成影响因子为多方面[4-6],但大多数原因均为持续性强降水。对于泥石流的治理应以预防为主,积极主动地做好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7]。
国内不少学者对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进行了研究,刘书伦、吴德辉等人分别通过LoRa 物联网、ZigBee 技术、WSN 技术实现了对滑坡山洪泥石流的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测预警[8-10]。王军基于Logistic 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引起泥石流的雨量评判指标影响因子[11],形成了一种能预测泥石流是否发生的灾害预警方法。但是现有对于泥石流灾害的监测仍然存在着数据获取困难、数据量不足以及实时性不高等问题[12,13]。
为了及早发现泥石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减少泥石流带来的损害,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云平台的泥石流灾害预警系统,本系统包括下位机和上位机两部分。下位机以STM32F103 微控制器为核心单元,主要负责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上位机采用OneNET 云平台,用于实时显示数据和存储。一旦数据达到设定的临界点,系统进行报警提醒,实现了对泥石流灾害的远程监测和预警。
本系统包括下位机(数据采集系统)和上位机(云平台)两部分,下位机以STM32 微控制器为核心单元,负责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由位置信息采集模块、坡体形变采集模块、雨量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报警电路组成,可实现对降雨量、坡体形变、地理位置等数据的采集,并将数据上传到云平台。上位机采用物联网云平台,接收数据采集系统发送的监测数据,并进行显示和报警,实现对泥石流灾害的远程监管。系统设计框图如图1 所示。
图1 系统设计框图Fig.1 System design block diagram
STM32F103C8T6 是一款基于ARM Cortex-M3 内核的32 位嵌入式微控制器,程序存储器容量为64KB,工作电压2V-3.6V 之间。该处理器通过总线矩阵和内核实现通信。时钟高达72MHz,支持硬件除法、TAG/SWD 多种调试方式、FLASH 和SRAM 内存、上电复位以及掉电复位。内置多个A/D 转换器,方便实现对外围检测设备数据的读取。
GT-U12 是高性能的双频GNSS 定位模组,搭载华大北斗的HD8040X 芯片,该模组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同时支持全球所有民用导航卫星系统(包含BDS/GPS/GLONASS/Galileo/IRNSS/QZSS/SBAS)。U26-H84集成电源管理架构,为GNSS 导航定位提供高精度、高灵敏度、低功耗的解决方案,能完成亚米级定位精度和多径抗抑制技术,在城市峡谷等复杂城市环境中定位效果优异,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依旧能定位得相对精准。该模块与STM32 主控制器之间通过IIC 协议通信,其SCL 端与STM32 的PA6 脚相连,SDA 端与STM32 的PA7 脚相连。
RP-L 柔性薄膜压敏传感器是由综合机械性能优异的聚酯薄膜,高导电材料和纳米级压力敏感材料组成,顶层是柔性薄膜和复合在上面的压敏层,底层是柔性薄膜和复合在上面的导电线路,两者通过双面胶贴合以及隔离感应区域。当感应区受压时,在底层彼此断开的线路会通过顶层的压敏层导通,端口的电阻输出值随着压力变化,压力越大电阻越小。该模块激活时间小于0.01s,响应时间小于10ms,耐久性100 万次以上,使用寿命长。在本设计中,将该模块的输出端与STM32 的PA1 口相连。
降雨是诱发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11]。在本系统中,采用雨滴传感器对降雨量进行模拟,该传感器在对抗氧化、导电性及寿命方面具有优越的性能,可用于各种天气状况的监测,输出端具有数字和模拟两路信号可供选择,在本系统中,采用模拟信号输出,发送给STM32 进行AD 转换和数据处理。
ESP8266 通信模块是一款高性能的WiFi 通信模块,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等特点,同时支持STA、AP、STA+AP工作模式,其中串口速率最高可达4Mbps。支持标准的IEEE802 协议,内置了TCP/IP 协议,具有非常丰富的内设资源,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网络数据传输功能。能够通过AT 指令进行相关的网络配置以及传输数据的封装。ESP8266 的串口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与STM32 的PA10 口和PA9 口相连。
报警电路采用有源蜂鸣器模块,当检测到的数据值不在预设范围时,STM32 主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蜂鸣器进行报警提醒。在本系统中,采用低电平触发的有源蜂鸣器,该有源蜂鸣器模块通过8550 三极管进行驱动,当IO 口输出低电平时,8550 三极管导通,蜂鸣器鸣叫。
本设计使用Keil5 进行软件开发,文中的各大功能模块的程序编辑、调试等都在该软件下进行。
在整个系统的逻辑处理过程中,先要进行各个检测设备的初始化。在本设计中,主要用到GPIO、ADC、串口、DMA 传输、定时器等,待外设初始化完成后进行WiFi 连网。本程序中,对每一项参数的初始化之后都必须等待模块返回成功应答,否则程序将会卡死在当前指令。连接完成后,系统将进入循环,以任务轮询的方式对数据进行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当超过所设定的阈值时,蜂鸣器报警,同时将采集的数据和报警信息一起上传至云平台。具体的主程序流程图如图2 所示。
图2 主程序流程图Fig.2 Main program flowchart
本系统可以实现对边坡形变、降雨量、位置信息的采集,云平台可以接收下位机发送的数据并显示,结果如图3 所示。其中JD:108,WD:34 表示位置信息,东经:108°,北纬:34°,YL 表示降雨量,220 是实际采集值,单位为ml,XB 表示坡体形变信息,209 是坡体形变位移采集值,单位为mm,BJ 表示报警信息,当前值为0 表示系统没有报警。
图3 云平台显示Fig.3 Cloud platform display
本文所设计的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监测点的坡体形变信号、降雨量、位置信息,并将信息上传至OneNET 云平台,当采集的数据值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系统能够进行报警提醒,实现了对泥石流的远程监测和预警。在下一步工作中,将对数据融合处理进行研究,以提高系统预测的准确性。
引用
[1] 刘文科.基于ARM Cortex-M7的可视化泥石流次声监测预警系统设计[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9.
[2] 崔文杰.基于次声的泥石流监测系统设计与分析[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17.
[3] 徐根祺,温宗周,李丽敏,等.监测预警技术在泥石流灾害中的应用[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21,12(02):97-104.
[4] 谈云建.面向泥石流灾害的物联网在线监测预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兰州:兰州大学,2014.
[5] 尚东方,刘敦龙,韩雪,等.基于次声监测的泥石流实时预警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2020(3):6-12+18.
[6] 王雨.基于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的铁路区域泥石流灾害预警模型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2.
[7] 姜圩.泥石流风险预警模型及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9.
[8] 刘书伦,孙建国.基于LoRa物联网的滑坡泥石流远程监测预警系统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4(4):42-45.
[9] 吴德辉.基于ZigBee技术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预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东南大学,2015.
[10] 董晓俊.基于WSN的泥石流灾害预警数据采集与休眠机制设计[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11] 王军,李学峰.基于Logistic 回归的泥石流灾害预警模型[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8,26(3):73-77.
[12] 徐根祺,曹宁,任小文,等.基于STM32F103的泥石流灾害预警系统设计[J].微处理机,2021,42(5):57-60.
[13] 温宗周,刘超,袁妮妮,等.基于STM32的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设计[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7,45(1):92-9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