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
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新业态。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出版全产业链条,补足补强出版业数字化薄弱环节,……打造数字出版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①。发展数字出版技术,可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手段。2022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发挥出版单位内容资源和编辑把关优势,大力推进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出版融合发展内容结构,……切实把出版内容优势转化为融合发展优势。”②2022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引导和鼓励文化企业运用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超高清等新技术,改造提升产业链,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重塑文化发展模式。”③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④党和国家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为学术期刊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制度架构。社科类学术期刊编辑队伍作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人才队伍中的一支,也要积极融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大军中,做好学术期刊的全媒体传播。
编辑虽然不直接创作作品,但是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编辑工作处于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在出版的三个环节(编辑、复制、发行)中具有决定作用,最能体现出版工作的功能,更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出版业属于文化产业(事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出版工作的社会作用主要是通过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来体现的,而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虽然主要靠作者创造,但要通过编辑的选择、组织、设计、审读、加工等优选、优化活动,才能变成出版物见之于公众。”⑤编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编辑素养。
一直以来,业界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审美四个素养的要求。政治思想素养就是要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道德素养就是要遵守以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奉献精神,严谨求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品位高尚的职业操守,热情真诚的工作态度等为基本内容的职业道德规范;心理素养就是有求异、抗挫、宽容、缜密、协作、淡泊的心理;审美素养就是做到能够审视内容和形式上的美。当然这些只是作为一个编辑应具有的基本素养。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以及媒介的升级,编辑的素养也不断更新变化,编辑首先需要了解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质,然后才能做好融媒体时代信息(学术)的编辑、加工处理工作,成为适应融媒体发展的新型编辑。
在互联网和全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出版业的行业“隔阂”被消弭,出版融合发展已成为当下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历史潮流,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为重塑学术期刊编辑素养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基础支撑。
“融媒体”可以简单通俗地理解为媒体的融合发展,这里的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媒体强调的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它们是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洽关系。媒体融合是一种传播领域的先进理念,更是一种媒体的运作模式。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质。
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以及数字技术、多媒体、自媒体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人们不仅接受文化,也逐渐发展为生产、创造文化的主体。随着手机的普及,以及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使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时空限制被打破,碎片化阅读使得每一个人接收到的信息量不断增加。人们用手机关注微信公众号,阅读相关学术刊物的学术成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传播的速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融媒体时代,尤其是互联网直播技术以及自媒体的运用,加速了信息的传播,简化了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采编,以及后期的加工、制作等流程,极大地缩短了信息的发布时间,很多事件或者信息在第一时间就会呈现在受众的眼前。融媒体时代,人们对信息传播的速度需求不断增长,信息的即时性、及时性得到更好的体现,网络也加速了学术成果的传播和交流。
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传播的数量越来越多,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传播的载体(版面)、时间、地点等时空束缚逐渐被打破。受众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同一信息,也可以通过同一手段获得不同的信息。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要接收的信息,算法推荐技术更是可以通过个人的浏览记录进行信息的精准推送。
随着数字技术以及信息传播技术的提高,信息的载体负载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编辑客体毫无疑问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朝着从文本到数字,再到数据的方向转型发展。……与此同时,编辑客体生产方式也日益从专业生产向协同生产,甚至机器生产转变。此外,编辑客体传播方式从整体流通向单篇社交传播转向。”⑥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往往以单一或双向形式,或者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文+图”、“音+视”的形式出现在受众面前。而融媒体时代,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通过超链接、源程序等呈现方式,借助媒体融合进行信息传播,传播内容更加丰富。
融媒体时代或者说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经由传统的单向传递变成双向、多向互动传递。传统媒体时代,受众获得信息的来源以及渠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单一性,他们往往通过纸质媒介或者电视、广播等来获取信息。融媒体时代,受众不再是单一信息的接受者,除了点赞,其还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工、评价、转述、转发分享等操作。信息的互动不仅达到了传播的功效,还因为受众的加工、转发分享等操作,增强了信息的反馈效能,对信息的发布以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媒体融合发展的互动架构在“多”媒体基础之上,不仅要做到多类型、多种媒体之间的融合相通,还要做到媒体的一体化。融媒体的一体化发展使得信息的互动性增强,部分信息受众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信息的真伪辨别难度逐渐增加,在一定层面上增加了造谣、传谣的风险。不管科学技术怎么发展,媒体怎么融合,任何时代信息的传播都要以内容为王,融媒体承载的信息才是信息时代的核心要素。
综上所述,媒体的融合具有很强的功用性和现实价值,媒介的更新改变如同锦上添花,融媒体的传播形式以及载体契合了学术期刊的传播需求,学术期刊的传播需要融媒体。“学术期刊内容的跨平台联通与交互创造了新的意义:它改变了期刊作为纸本的固有概念,同时拓展了知识传播的领域与范围,在更广泛的空间产生影响力;纸本、网站、数据库与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内容合并,重新定义了新知识传播框架与模式。”⑦所以,对于学术期刊编辑来说,提升自身素养并利用好融媒体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在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编辑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办刊宗旨,不断增强政治素养和政治鉴别力,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坚守政治底线。”⑧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肩负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文化使命的基础上,做好学术的“把关人”,引导思想舆论,严防西方国家通过网络等传媒手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冲击,坚守“学术阵地”。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做好主题出版。主题出版通常是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和重大会议、活动、事件、节庆日等开展的重大出版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融媒体时代,编辑依然要做好主题出版,利用各类型的媒体及平台做好主题出版的策划、出版、宣传等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站位在哪个时代、哪个行业都是毋庸置疑的觉悟,尤其是作为传播主力的编辑人员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⑨。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学术期刊编辑在网络传播中更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弘扬主旋律。
随着自媒体、数字传播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编辑要将使用多媒体以及数字传播技术作为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将不同的传播媒体、传播技术、传播渠道、传播手段进行融合,逐步达到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整合。融媒体时代,一个新的职业——数字编辑出现,虽然不要求每一个编辑都成为数字编辑,但还是要掌握一定的数字化技术和融媒体手段。掌握好这些技术,不仅能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实现高效处理稿件,更能提升出版物的整体质量,为融媒体时代学术信息的传播提供便利。学术期刊编辑部要构建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新平台,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平台作用,依托平台进行稿件的处理、利用、共享,特别是在学术的传播过程中要有互联网思维。
学术不端行为在期刊出版工作中一直存在。“学术期刊是记载、传播、推动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学术期刊中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有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违背研究伦理等。”⑩融媒体时代,以上这些学术不端行为依然存在,有可能通过新媒体呈现出多样的形式,在不同的场域出现,这就需要编辑能够快速且精准地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并能够利用数字技术进行防范和处理。融媒体是一种手段,学术期刊编辑要充分运用这一科技工具,掌握数字技术,学会使用采编系统、投审稿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把有限的时间留给稿件的润色和修改。同时,编辑还要学会使用一些数字技术,及时、高效地对稿件中的图片、表格等进行核对和延伸,提高自身对稿件的分析、校对能力,逐步实现数字化加工和数字化管理。
随着媒体的融合发展以及人文素养的提高,编辑的职能也变得更加多元化,编辑逐渐发展成为复合型的角色。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媒体的融合,需要编辑提高对新角色的认知,快速成长为适应融媒体发展的复合型编辑。编辑的归属问题既是编辑职称评定的依据,又是编辑心理认同的根源,因此,把编辑的归属问题解决好,对树立编辑的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编辑身份认同是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结合,是编辑主体在自我判断、他人评价与群体协同中对职业身份的意义建构与社会确认。”⑪融媒体时代,编辑面临的各种诱惑相应增多,编辑身份认同面临的压力相应增加,学术期刊编辑的身份认同危机也越来越大。这种身份认同危机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界对编辑的价值评价,二是编辑自己的价值认可。
学术期刊编辑一定要做到自我认同,认可自己的编辑职业,把职业当作事业,提升自己对编辑职业的忠诚度,尽可能避免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向复合型编辑努力发展,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编辑能力。短时间之内,学术期刊编辑虽然不能改变社会体系对编辑的价值评价,但是可以通过自我肯定进行自我认同,培育职业理想,培养自身的情感归属和价值认同,通过继续教育学习以及业务培训,增强自身的学术修养和编辑能力,增强职业获得感和成就感。融媒体时代,编辑在得到自我认同之后,要重塑编辑的复合型角色。
随着期刊数字化的发展,以及社交软件的普及,学术期刊编辑在稿件的送审及校对过程中,在与审稿人和作者沟通交流时,要学会掌握一定的社交沟通能力。学术期刊编辑在媒体社交沟通中要做好互联互通,运用好社交软件并进行准确表述。学术期刊编辑通过社交软件能够达到有效沟通,表达清楚自己所述的内容,也能够让审稿人、作者明晰自己所要传达的信息。同时,学术期刊编辑可以充分利用社交软件的即时性、便捷性等特质,与一些作者进行经常性的交流沟通,加强情感联系,尽量留住高质量的作者。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在审稿、校对过程中很少通过电话沟通和见面的方式与作者联系,而是多选择微信、QQ等社交软件。学术期刊编辑在运用这些社交软件进行沟通时,除了要学会使用媒体社交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要注意用语和措辞,以免出现交流问题,被作者或别有用心的人截图后发布到网络上,给编辑自身和所属的编辑部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专业的知识技能,还要有敏锐的学术嗅觉,时常关注社会热点、重点问题,紧跟时代发展以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能够及时捕捉学术前沿思想和学术动态,发现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论文”,及时策划专栏,进行征文、组稿。同时,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不确定性增强,学术期刊编辑一定要树立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危机意识,对信息进行多方位、立体化的审查,并做好一定的应急预案。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互动性增强,这些特性也成为一把双刃剑,应防止信息传播造成消极影响。另外,学术期刊编辑要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氛围,坚定自身在维护学术质量、科学研究、科研诚信等方面的立场,树立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危机意识,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违背学术伦理的内容在期刊上发表,要时刻确保信息传播内容和方向的正确性。
数字时代,学术期刊编辑除了要学习融媒体技术外,更要不断提升语言文字能力,因为编辑以文字加工为主要工作,一定要掌握好语言的使用规范。学术期刊编辑虽然不直接进行创作,但是其文字编辑、校对等工作也具有创新性,是创新性的发展、创造性的转化。学术期刊编辑要对作者稿件进行加工处理,就要不断学习,坚定文化自信,主动参加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编辑职业素养。编辑在处理稿件时被赋予责任而成为责任编辑,作为责任编辑,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学术期刊编辑从事编校工作的底气,更是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文化使命的归宿。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有较强的文字编辑能力,更要掌握一定的文字技术处理能力,以应对敏感词汇和不规范字、易错字等问题。
编辑要做到“一专多能”,要具备专业的编辑能力和水平,储备广博的知识,尽可能地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努力成长为学者型编辑。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学术期刊编辑要树立工匠精神,严格把好稿件的编校质量关,力争经手处理的每一篇稿件都无差错,做到精益求精,坚守学术质量底线。除此之外,学术期刊编辑还要树立文化自觉。一是主动向优秀的老编辑学习编辑经验和编辑技能,让老编辑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二是积极向作者请教,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三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充分学习并掌握媒体融合的技术,在遵循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律之上,强化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思维,让学术期刊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
注释:
①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12-30.https://www.nppa.gov.cn/xxfb/tzgs/202112/t2021 1230_666304.html.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2022-04-24.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24/content_56869 23.htm.
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EB/OL].中国政府网,2022-08-16.http://www.gov.cn/zhengce/2022-08/16/content_5705612.htm.
④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3-44.
⑤⑩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基础:中级(2020年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中国书籍出版社,2020:79.
⑥段乐川,李莎莎.编辑概念再认识:争论焦点与融合视角[J].中国编辑,2020(01):10-14+30.
⑦禹卫华,黄阳坤.融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跨平台传播:态势、问题与进路[J].中国编辑,2022(12):64-70.
⑧李新根.学术期刊编辑增强底线思维的向度与进路[J].中国编辑,2022(06):47-50.
⑨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10.
⑪周国清,唐永亮.互动逻辑与建构取向:编辑主体身份认同论略[J].中国编辑,2022(08):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