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文:“相信”,是演员的职责

2023-11-11 01:00祝越
南风窗 2023年21期
关键词:宋丹丹张艺谋

祝越

9月中旬,江苏昆山的午后,仍有夏末暖烘烘的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

但演员李乃文已经穿上了长袖衬衫和针织毛衣。阳光下,他额头冒汗。此时的他,正在拍摄一部新戏,整个下午,他们拍摄的戏几乎都发生在冬天。

演员的“反季节穿搭”,李乃文早就习以为常,换上毛衣时他还冲我笑:“看吧,我刚说可能要穿冬衣,这就来了。”

很多观众不一定熟悉李乃文的名字,但一定熟悉他的脸。《悬崖之上》里的特务鲁明,《大秦赋》里的丞相李斯,《我们的日子》里的王宪平,《动什么别动感情》里的小李美刀,甚至是三个版本的《恋爱的犀牛》里的牙刷……

每个角色都有同一张脸,但乍一看,首先唤起的印象并非“李乃文”,而是角色自身的神气。

今年国庆档,他又以“刘锋”的形象,在张艺谋的《坚如磐石》中与观众见面了。成为刘锋,需要的是克制、精准的表演,刘锋表露于台前的行动不多,却并不意味着李乃文在幕后做的功课少。

自1997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大大小小的角色,李乃文都接过。从没有名字的角色,到叫得上名字的配角,再到主演,20余年间,他凭借“演什么像什么”的松弛与自然,斩获2023年CMG“年度推荐电视剧男演员”奖,2021年华鼎奖古装题材电视剧最佳男演员、2018年华鼎奖最佳男配角等奖项,也被孟京辉导演称为“最会抬轿子的人”。

然而角色的大小,对他而言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抓住每一个角色的根。“哪怕我演一个标点符号,我都得演出灵魂来。”这是属于演员李乃文的决心。

真实的厚度

2019年,张艺谋执导的《坚如磐石》找上了李乃文,他很兴奋:“可逮着他了!”他坦言,能和张艺谋导演合作,是每一个演员的梦想。

这也是李乃文和张艺谋的第一次合作。他还记得,演员试妆时,张艺谋要求所有演员不许化妆,素颜出镜。

“我(听到)一下特别高兴,因为我特别懒得化妆。”李乃文说,后来在别的剧组拍戏,他也一直拿这段经历说事:“人家张艺谋导演的戏都不让化妆,你们好意思让我化妆吗?”

素颜出镜,是张艺谋对真实、自然的极致追求。而李乃文对自己“懒得化妆”的调侃,背后恰恰是与这一追求的不谋而合。

影片中,李乃文饰演公司总裁办主任“刘锋”一角。刘锋克制、神秘。作为公司的“最强大脑”,他深受总裁信赖,却又立场模糊。一抬眼,一转头,他的真心仿佛现出一丝端倪,但若要继续深究,又让人难以捉摸。

什么都没做恰恰就是属于刘锋的态度,李乃文不想直接给出答案。在他看来,如果一个人物在观众的脑海里留有问号,反而是更好的。所以他选择让刘锋成为一个谜。

“神秘”并非空有姿态,而是更接近于海平面以上的冰山一角。而“海平面以下”的功夫,一样都不能少。刘锋学的什么专业?他为什么进入这个公司?在一步步进入高层的过程中,他有没有发现公司里存在的问题?面对其中的善恶抉择时,他是什么样的态度?这些问题,李乃文在戏外逐个思考,即使戏中并没有一丁点表现。

“态度”,是李乃文频频提到的关键词之一。作为公司高层,刘锋裹挟于各派势力的斗争之中,戏中对他态度的展现,关乎角色的完整。

为了这种“完整”,李乃文找导演商量,在結尾补上一段刘锋的戏。原剧本中的结局是,黎志田(于和伟饰)与唐大年(田雨饰)在屋里争执,最后黎志田被杀死。那刘锋呢?李乃文想,同为高层,刘锋不能就这么消失了,他也得有自己的态度。

“你想有什么态度?”张艺谋问他。

“我就在门口听,但是听完以后我走了。”

张艺谋一思索:“这个好。”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在片尾,刘锋出现了,他站在门口一直听到争执结束,黎志田被杀,他仍然没有动作,直接离开了。

出于影片整体的考虑,最终的成片里,刘锋依旧没有在结尾出场。但李乃文对刘锋的态度的琢磨,已经跨过这几个被删掉的镜头,融入整个故事的表达里。

什么都没做恰恰就是属于刘锋的态度,李乃文不想直接给出答案。在他看来,如果一个人物在观众的脑海里留有问号,反而是更好的。所以他选择让刘锋成为一个谜。刘锋可能是一个老练的自保者,又或者他故意从中作梗,甚至,他可能是个卧底的警察呢?

戏外的思考增加了角色的厚度。饰演《我不是药神》里的瑞士医药代表,李乃文站在了主角的对立面,但他从不认为医药代表是一个反派角色。医药代表所维护的,是正版药物的权益,更是药物研发和实验所投入的大量心血与资金。

但这还不够有人情味。李乃文更深入地去想象他的人生,医药代表自己的家人,也许就曾经被假药害过,毕竟市面上的仿制药那么多,遇上真能治病的,概率太小了。

李乃文演过很多坏人,他特别喜欢“能让人理解的坏人”。就如同《悬崖之上》里的特务鲁明,开枪处决时的一笑,凝练地呈现出他的冷血。从这种冷血里,李乃文塑造出一个更为纯粹、成熟的特务,他早已看透了自己的职业,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追逐—鲁明的“坏”,带有他的职业性。

作为创作者,李乃文重视角色自身的丰满。他和导演文牧野讨论过医药代表作为“受害者”的另一面,但最后未能在电影中展现。而《悬崖之上》的片尾,原本也有一场戏涉及鲁明对周乙(于和伟饰)的怀疑,但最后被删掉了。我感到惋惜,但李乃文觉得很正常,因为“创作过程很有意思”,他从不吝惜于多费力气。

“表演说白了就是研究人,带着演员的专业性去研究。”每一场戏,都是对人物的一次新的认识与创造,李乃文享受的正是这个过程。

“其实我觉得,这里你就不应该出现。”开拍前的片场休息区里,李乃文和另一个女演员在化妆的间隙讨论剧本。

这是李乃文参演的一部新剧。下午即将拍摄的一场戏中,为了剧情衔接,女演员饰演的角色有两次出场,但恰恰是这两次短暂的出现,偏离了角色自身的性格逻辑。

他们都觉得剧本不太合理。开拍前的空闲、正式拍摄期间、一直到全部拍摄结束,他们不断地找导演商量、磨合,尝试讨论出一个更为合理的方案,能够在保留角色现有戏份的基础上,不至于使她的出现太过突兀。

这时候的李乃文,看上去就像是他饰演的角色王宪平,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很“轴”。只要角色的逻辑没有真正理顺,他绝不随意开口表示赞同。大多数时候,李乃文双手背在身后,皱着眉头沉默,不知在思考什么,但下次开口,他总会提出些新的调整意见。

王宪平的“轴”,黑白分明,却有些缺乏变通,而李乃文总在尝试变通,可不论怎么变,他认的只有逻辑。一旦摸不到那条合理的逻辑线索,他便又陷入新的思考与沉默。这段总时长不超过5分钟的戏,四五句对白,他们反复讨论了两三个小时。

即使只是拍一条广告视频,他也同样看重逻辑。那天中午,他一边吃饭一边和团队工作人员商量广告拍摄安排:广告里的人物关系太绕了,观众可能看不懂;拍摄的场景选在哪儿,能不能和出场人物适配……李乃文讨论广告剧本的认真程度,就像在讨论一场戏。

同一场架,全景、中景、近景各吵一遍。镜头对准搭戏的演员,他还得吵。吵完那一天,李乃文有种精力被抽空的感觉,但最终这一天剪辑出来的成品,也不过是几分钟的镜头。

作为演员,他有一种全局观念,要把自己的角色放在整个戏当中来理解、创造。“(我站得)不能说比导演高,最起码得跟导演差不多。”他要深入地理解整场戏,甚至是整部剧,才能真正弄清自己在其中的价值和作用。

在表演里的“轴”,也注定使他不得一点放松。自学生时代至今,李乃文一直觉得做演员是件难事。上学的时候,一次表演作业的成果不如意,他便一整天胸口都是堵着,睡不着觉,躺在床上也会琢磨作业应该怎么演。直到现在,每一次创作的初期,角色仍会时不时地侵入他的日常生活,吃饭、睡觉、洗澡的时候,他都在推敲角色的状态,有时候想通了,到第二天又把自己的设想推翻了。

他觉得自己特别慢热,甚至特别笨。李乃文经常和团队工作人员说,最近在谈什么戏,得赶紧告诉他,因为他需要提前想,“不能开机前两天才告诉我,那我就疯了”。直到现在,他仍不敢说自己摸到了演戏的窍门,“越接触就发现它越难”,需要他去学、去感悟的,仍然很多。

拍戏的困难,旁人往往不了解。曾经有朋友去他的剧组探班,不到一个小时就坐不住了,看着他们一遍一遍、翻来覆去地拍同一场戏,朋友觉得,这也太无聊了。

但李乃文早已习惯了这种“无聊”。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他拍了一整天吵架的戏,直拍得他脑仁疼。同一场架,全景、中景、近景各吵一遍。这还没完,镜头对准他的时候,他得吵,镜头对准搭戏的演员,他还得吵。吵完那一天,李乃文有种精力被抽空的感觉,但最终这一天剪辑出来的成品,也不过是几分钟的镜头。

别人眼中的无聊,在他看来却成了乐趣。大部分时候,李乃文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最多的一次,他平均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但他不觉得疲惫,反而很兴奋,在拍摄现场,每一句台词的节奏、语气,配合的动作与表情,都在不断地更新,李乃文享受这种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所有的脑细胞都会活跃起来”。

他拿游戏来打比方,喜欢玩游戏的人,就是熬一晚上也不会觉得累,表演之于他也是同样。“而且这不只是爱好,它已经在我的血液里了,说重了,表演就是我生命里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有人可能会觉得有点矫情,但实际上就是这样。”

在表演的道路上,李乃文仍旧痛并快乐着。

斑斓的戏,单纯的人

不演戏时,李乃文卸了那股“轴”劲儿,显得越发松弛。片场有只活泼的小黑狗,对每个人都很热情。拍摄间隙,李乃文走上楼休息时,小狗也踩着碎步跑上前来。他佯装生气,跟小狗讲道理:“刚刚是不是你在跑?下面导演都说了,全场安静,你怎么不听话呢?”听得大家都笑了。

李乃文身上有种轻松的幽默。他并不抛梗,也不用刻意表演,但总能逗得周围人大笑。有的朋友曾经调侃说,真不喜欢跟你们待在一块儿,一天从头到尾就是笑,脸上都要长皱纹了。

他生长在一个幽默的家庭环境里。母亲是“热幽默”,喜欢热热闹闹的,父亲则是“冷幽默”,虽然面无春夏秋冬,但说的话就是让人受不了。李乃文也因此天然地带上了喜剧效果,上学时,他无论在台上讲多悲的段子,下面的同学都能笑出声。

这种幽默也或多或少地被带入了他的角色中。只要情节合适合理,李乃文喜欢往角色中加入一点小的喜剧色彩,即使是秦相李斯这样的角色,在冷静、睿智的一面之外,也被他点缀出一些喜感。当李斯初入相府,却被任命为一个站岗小卒时,李乃文眉眼间透露出的狼狈和无奈,给这位正经的丞相增添了一抹生动。

幽默既是角色调味剂,也是李乃文自己的表达。作为演员,他选择在传递思考、传递人间冷暖的同时,也传递一点快乐。他把这作为一种责任感,只要观众看了能够会心一笑,足矣。

坐上赶路的车,宋丹丹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她说乃文你回来,我手里有复活票你知道吗?你回来咱姐俩演一个戏,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喜剧。

轻松幽默的内核,是真实与单纯。在综艺《演员的诞生》里,宋丹丹就这样评价他:“乃文单纯得像一个孩子一样,没有杂念地走上這个舞台,只是为了演戏。”

这种单纯来自一个信条—“戏比天大”。在《演员的诞生》里,李乃文和自己的同学刘敏涛合作演出,同台竞技,最后刘敏涛晋级,他被淘汰。宋丹丹坚持想让两人同时晋级,但被李乃文自己给否了,他不想让节目的游戏规则被打破,让节目凌驾于戏之上。

更何况,节目录制结束后,李乃文还要赶去下一个剧组拍戏。坐上赶路的车,宋丹丹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她说乃文你回来,我手里有复活票你知道吗?你回来咱姐俩演一个戏,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喜剧。“我当时就特别感动,但是没办法。”李乃文还是拒绝了宋丹丹,“我在台上还拍着胸脯说戏比天大,不能因为节目把剧组给搁那儿了。”

如李乃文所说,戏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观察生活,然后从中琢磨出戏来,也成为他无意识的习惯。就在我们一小时的采访中,他就已经从我的动作里,总结出了好几种推眼镜的不同方式,并且自然地把它们融入了角色的不同场合里—一个人是双手扶镜架,还是用手指推镜片?这都可能对应着他或尴尬或难过的不同情绪。

他的生活也因为戏而变得单纯。就像他们中戏同学间的关系那样,出了名的纯粹。受访前不久,李乃文刚刚参加完30年的同学聚会。直到现在,不管同学间谁出名了,到了班里都是一视同仁,跟以前一样,讨论的也还是那些表演专业的事儿,“该骂的骂,该卷的卷”。

单纯,是李乃文所看到的演员的共性,这也为角色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我有的朋友就会说,你经常演教授、专家,对什么都说得头头是道的,怎么生活里就这么傻,这么幼稚?”李乃文打趣自己说,“表演归表演,生活归生活,我们在生活里往往是不演的,都很真实,而且很单纯,单纯到你说什么都信。”

他把这种“什么都信”的单纯归为演员的“职业病”:相信自己的角色,进而让观众相信他,这是演员的职责。

而单纯的李乃文,正如一张白纸,始终等待着去相信下一种五彩斑斓的人生。

猜你喜欢
宋丹丹张艺谋
70岁那年会在干什么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参加综艺引争议 宋丹丹的困局
宋丹丹:耀眼的不仅于荧幕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
只是赢了自己
心宽体莫胖:“花样姐姐”宋丹丹的养生经
宋丹丹我告诉你什么是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