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一骞
(澳门城市大学 创新设计学院,中国 澳门 999078)
我国民族文化丰富多样,民族音乐风格鲜明,各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交汇融合,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民族音乐彰显了各个民族的特有文化,民族文化反映着该民族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如何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更好地突出文化个性,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进行创新,坚守民族文化立场,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对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虽然学术界没有关于文化自信的固定统一的定义,但不同定义的实质内涵是一致的,即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人民对于本国、本地区或本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价值体系的信念,这种价值体系既包含精神层面的追求、文化传统层面的坚守,也包含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一再证明了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还是盛唐时期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还是清朝的“康乾盛世”,乃至如今的多元文化,都是文化的接力与传承,它们不仅是经济繁荣和政治昌盛的体现,亦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它展示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辛勤劳作成果,记载了各时期文化交融与碰撞的过程,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记忆。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文化自信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2016 年11 月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各类西方资本也迅速进入我国,在网络数字媒体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西方资本通过各种媒介大力宣讲自己本国的传统文化,展示西方文化的优越性与独特性,吹捧“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将西方的价值观念、道德思想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加之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尚不成熟,青少年正处在建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此时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会对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影响。因此,文化自信非常重要。想要增强文化自信,就必须弘扬民族文化;要想弘扬民族文化,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民族文化传承载体。民族音乐承载着各类优秀民族文化,展现了各地不同的民俗特色,是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民族音乐是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近年来,在“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民族音乐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和青睐。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下,民族文化也成为文化自信的中坚力量。国家在发展,民族在进步,越来越多的文化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乐的发展受到了一定挑战。现阶段的民族音乐发展模式呈现“既多样又单一”的特点。多样的是人们开始探讨各个民族的音乐,对各个民族的音乐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单一的是这些看法大多数都停留在音乐最表面,人们并未深入认识到民族音乐的内涵,除了关注音乐本身,没有进一步了解其背景,传承其文化。民族音乐大多产生于民间,它描述着民间最质朴的田野生活,它的旋律、节奏都体现出民间的乡土气息,极具特色,它所蕴含的内在文化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明代学者朱之瑜曾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是文化强国之根本。民族音乐的发展受限原因之一是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缺少专业的人才传承,在整个传承接力上存在些许不足。首先,民族音乐教育体系连接不紧密,各个教育阶段开设的课程不系统,尤其在基础教育中民族音乐占比较小,甚至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学校没有认识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且未通过民族音乐学习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缺乏民族音乐赏析能力。其次,教育体系不系统必会导致专业人才匮乏。除了极少数青少年从小耳濡目染,大多数学生直到中学才接触到民族音乐甚至有部分学生在高校才接触到,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热情递减,接受度下降,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局限性越来越大。民族音乐多数来源于民间,想要深入了解,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田野调查,这需要传承者有过硬的专业素质。现有的传承者多为民间歌手,他们只了解音乐的表演形式,闲暇时哼唱几句,对音乐的文化背景、专业知识几乎完全不了解,部分传承者甚至连最基本的乐谱和乐理都不知晓。民族音乐在民间的传承大多都为“口口相传”,这种传承方式导致在传承过程中原有的音乐遗失了一部分,这对民族音乐的发展极其不利。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不完整,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学校缺少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导致民族音乐缺少专业人才去传承,民族音乐的发展止步于学校教育。
从现状来看,民族音乐的影响力还比不上西方流行音乐,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他们都更青睐西方音乐。“Jazz”“Hiphop”等成为学生们最喜爱的音乐类型之一,民族音乐往往被忽视。提起民族音乐,部分学生还会用“土”“俗”等字来形容。形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民族音乐的传承尚未真正受到政府、社会、学校等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扶持力度不够,规划设计不够。加之,民族音乐发展受到地域、资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对民族文化教育重视度也不够,民族音乐课程较少,课程内容单一,一些学校并未真正从内心将音乐教育当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没有积极履行传承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责任,这对于帮助学习者掌握更多民族音乐知识及技巧带来了一定不便,限制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承。[2]长期处于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的民族意识会逐渐被淡化,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度也会削弱。
民族音乐要想更好地传承下去,必须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发展,具备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创新。这里的创新不仅仅是民族音乐作品的创新,也是民族音乐传承方式的创新,更是传承者思想的创新,要克服守旧思想,把民族音乐看作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代表,展现民族特色。现有的民族音乐缺乏再创新,音乐本身未能与新时代的进步协调发展,致使民族音乐的发展严重滞后,青少年对民族音乐内涵的认知比较模糊。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在传承过程中就存在与时代脱轨的问题,一些优秀作品无法被大众熟知,再者,由于受到传唱者观念的影响,“花儿”只允许在无人的田野间歌唱,不能登上大雅之堂,更不能被女性所传唱,多方面限制都不利于“花儿”的传承。虽说近些年来人们认识不断提升,每年的“花儿会”越来越多,且不再限制女性“漫花儿”,“花儿”作品的题材也逐渐丰富,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了学者的关注,这是好的发展趋势。但在一些传统观念比较盛行的地方,这种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要科学制定和谋划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基础教育学校、职业院校、普通高校都应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形成完整的教学模式,从思想上重视民族音乐的学习和传承。各类学校教育要结合民族音乐的特征突出重点,基础教育学校要通过民族音乐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应开设相应的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提升民族音乐在课程中的学分,开设各类民族音乐讲座,建立相关的实践机制,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了解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完善教育体系除了要制定教学计划,还需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优化教材内容。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首先,教师要对民族音乐有很好的认同;其次,学校应建立相关的培训机制,给教师提供多样化学习机会,如采风、调研、实地考察等;最后,民族音乐教材也应适应当地民族文化,不断完善,突出民族特色,让学生从小建立民族音乐学习意识,感受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豪感。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完整的规章制度可以保障民族文化长期有效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民族音乐,重视民族文化传承,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采取多种措施,通过规范、完善制度,激发社会各方面的能量,从政策和法理上给予民族音乐制度性保障。民族文化传承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后,我们应积极响应、多方协调配合,重视民族文化的学习,努力将民族文化传承更好地持续下去,提高民族文化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使民族文化成为当下社会的先进和主流文化,并为之注入新的血液,赋予民族文化更丰富的内涵。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真实写照,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字、文化背景、地域特征等。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是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途径之一。纵观民族音乐的规范化和艺术革新历程,民族音乐艺术的演绎折射着民族文化的发展面貌。[3]在过去,我们传承民族音乐主要是通过“口传心授”,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完整保留民族特色,但传播途径比较单一,不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播。我们应该借助各类新媒体建立现代化传承体系,将民族音乐特色与现代化传播方式相结合,创新传播方式。学习民族音乐有助于人们理解民族文化,认识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文化软实力。民族文化在引领思想、服务社会、构建精神家园等方面十分重要,要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的力量把全国人民凝聚起来,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在新时代弘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更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推进学习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文化,是为了更好地认同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是基础,文化自信是本质。认同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走向思想觉醒的重要条件,亦是保障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常开不败的关键。[4]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学习和传承的,我们要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关注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培养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升他们对不同文化的辨别力,使他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成为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实力的体现,优秀的民族文化能让我们团结一心、凝聚力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我们应勇担民族复兴大任,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彰显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