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波,夏子强,邱 锐
(淮阴工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3)
淮海戏作为江苏省主要流行的戏剧文化之一,又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传统戏剧文化包括淮海戏在内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低潮。在经济文化等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淮海戏亟需寻找新的传承以及推广模式。
淮海戏,起源于乾隆年间连云港一带,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草根出身的淮海戏多以民间生活为题材,反映了近百年间淮海地区的民生、发展、历史等,具有很强的乡风气息。淮海戏具有丰富的唱腔,其特点有乐句结尾突然翻高八度耍腔,具有拉人魂魄的艺术魅力,故有“拉魂腔”的称号。随着几百年的发展,淮海戏已经形成了完整成熟的唱腔,而淮海戏的唱腔由于起源并发展于不同阶级的群众,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因此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淮海戏作为江苏民间艺术,更贴近于江苏本土文化,像是一部史书记录着江苏几百年来的发展,对后续研究历史、传承文化、发展我国优良精神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1]。
在2019 年发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中,江苏省淮海剧团、连云港市淮海剧团有限公司获得“淮海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代表性作品有《骂鸡》《催租》《皮秀英》等传统剧目,以及新创作《小板凳》等。
淮海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长足的岁月发展。但是在文化多元化、娱乐多样化、时间碎片化的当下社会下,中国传统戏剧面临着观众断层和传承的困境。
1.淮海戏恐将难以为继
淮海戏作为江苏省的传统戏剧,本应得到足够多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迅速,在这个以“快”为核心的社会上,互联网的相关产业是发展的重中之重,随之兴起的新的娱乐方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而传统戏剧的影响力和推广力度已呈现愈来愈弱之势,淮海戏亦是如此;加之传统淮海戏的传承者目前多为上了一定年龄的老人,而淮海戏的学习时间线长,且相关工作岗位就业机会少,因此淮海戏的传承人数量锐减,淮海戏或将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局面。
2.淮海戏目前的受众不足
淮海戏起源于苏北,因此淮海戏的演出地区相对来说更加集中在苏北一带,继而被迫受到地区上的限制,导致淮海戏难以在其他地方得到传播,以致大众无法了解到淮海戏的相关信息,最终导致如今的状况。更重要的是淮海戏的受众目前基本上是年龄较大的老者,而青年一代普遍对传统戏剧缺乏兴趣,致使受众群体单一,进而导致受众人数呈下降趋势,使得淮海戏受众不足。
3.淮海戏当下的发展方式单一
目前,淮海戏的传播方式依旧是依托地方剧团的对外演出为主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相关单位对其进行的宣传也尚不明显,很多人无法提前知道何时、何地会有淮海戏的演出,出演的是戏剧的哪一部分等信息;这会导致信息滞后,使得想要前来观看演出的人们一头雾水,不利于淮海戏的发展。
当前,随着5G 时代的来临,科技不断进步的同时衍生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新模式,其中一种新兴的娱乐方式便是现今较为受欢迎的数字娱乐。数字娱乐作为时代发展下的产物,是由数字技术和文化行业共同融合得出的新型产业。它以数字技术作为技术条件,以数字桌游、动漫、网络游戏等作为产业形式研发出新型的娱乐产品。
而作为当下的新兴产业,数字娱乐的特点如下:1.高度的拓展性;随着产业的兴起,相关的娱乐内容被添加到这个领域,而其超高的拓展性帮助数字娱乐产业扩大其规模。2.内容大众化,全民化;和传统娱乐产业不同之处在于数字娱乐产业让专业性强的内容逐渐大众化、全民化,让它们更容易被人们理解,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它们[2]。
作为新型产业,政府也顺应时代发展,为其提供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而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大致如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内容出版;和以往的纸质读物不同,现在多是电子图书,在线动漫等。2.结合传统文化;如今国家对文化产业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无限。现有的数字娱乐产业已有同文化产业结合的势头。这种新型技术同传统文化结合的方式,显然将成为数字娱乐产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3.在线游戏娱乐;网络游戏通过不足十年的发展,成长为一个产值数十亿美元的市场,这本身就证明了这个方向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成长空间。而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数字娱乐产业的支持,该产业的前景一片大好。
淮海戏就目前的严峻形势而言,在互联网新时代下想要谋得发展和推广,须借助数字娱乐这一新兴产业。对淮海戏来说,这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一个机遇,作为文化产业的一员,淮海戏也应当借鉴其他文化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新模式,借此使自身得到发展和推广,而不是被时代的洪流冲刷掉,甚至面临消失。
21 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衣食住行等不同领域都改变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通过移动数字设备得到所需资讯。因此,在深刻理解现代人们所重视参与和体验的审美需求的基础之上,大力推进淮海戏与新型数字娱乐模式的有机发展,是拓宽戏剧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充实新媒体数字娱乐内容的有益尝试。
数字桌游不仅方便快捷,传播渠道广,而且经济便宜。最重要的是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约束。例如在国内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三国杀》,将其预设成“三国”的故事背景,运用其中的人物、武器等,将普通的桌面游戏与三国历史完美结合,让玩家在游戏中如临其境,体验感很强,深受年轻人的喜爱[3]。与此类似的桌游还有剧本杀、狼人杀、风声、时间线等。
再以剧本杀这一新媒体数字娱乐模式为例,根据《2021 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1 年剧本杀的玩家中,一半以上是青年群体(19~30 岁)。剧本杀是一个玩家体验推理性质的项目。它的规则是,玩家先选择人物,阅读人物对应剧本,搜集线索后找出活动里隐藏的真凶[4]。而淮海戏是通过演员的身体表演、按照既定情节、使用对话和独白反映人物事件和社会生活的舞台艺术形式,这与剧本杀玩法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可以将淮海戏的剧情进行二次创造、丰富玩家的人物形象、确定游戏的交互方式等。不过,由于传统淮海戏通常是在舞台上演艺,在戏剧剧本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而剧本杀为了增强故事情节的神秘性通常采用倒叙的方式,这一点与许多小说类似。这就需要创作者在戏剧和游戏两者之间兼顾,在吸引玩家的同时,也要尊重淮海戏的文学艺术价值。在对剧本的创作中,也可以从剧本杀的本身出发,找到新的创意。
动漫产业是以卡通动画、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及舞台剧等为主要生产内容的产业,由于其广阔的发展空间,被称为“新兴的朝阳产业”[5]。参考国漫《京剧猫》,是中国首部将传统文化中的京剧元素与动漫相结合的国产原创动漫,在BILIBILI视频平台上得到了9.8 的高评分,观众们也对此一致好评,深受当代年轻人的喜爱。而淮海戏作为江苏土生土长的戏剧文化其本身就有着丰富的故事资源,并且蕴含着淮海地区近百年的民生、发展、历史等内容。如果以此作为创作思维,并结合现代流行元素去创作具有淮海戏艺术特色的中国动漫。不过两者的结合并不能只是简单的嫁接,毕竟动漫的主要爱好者是青少年,而淮海戏的爱好者是中老年人。简单的嫁接只是使传统的淮海戏披上了动漫的外套,内外混搭并不能满足年轻人的审美要求。想要迎合市场的需求,创作出一部年轻人所喜爱的具有淮海戏艺术特色的动漫影视,就需要对淮海戏的剧本和表现形式进行改编,甚至需要打破其中的经典片段和重要思想,然后巧妙地融合为一,凸显出戏剧动漫的艺术性,打破年轻人对淮海戏或者是传统戏剧的刻板印象,也打破时代的隔阂,推动淮海戏的推广及中国动漫的发展。
2013 年以来,我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迅速,无论是端游还是手游,都成为大众娱乐时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很长时间中,我国的网络游戏通常来源于其他国家或者仿制于其他国家的游戏。自2019 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与科技的全球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我国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也掀起了一股热潮。以米哈游自主研发的游戏《原神》为例,《原神》在场景设计、NPC 形象、名称等方面都大量使用中国风元素,游戏里有轻策庄的梯田,瑰丽多彩的“渌华池”都参考于国内的风景特色。《原神》的出现,不仅使国内玩家们在娱乐时能够认识到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智慧的结晶,而且在国际上同样也彰显出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玩家们通过游戏这一媒介去了解到我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对于淮海戏这一传统戏剧文化来说,由于淮海戏的影响范围较小,就全国范围来说知名度较低,想要创造并推广以淮海戏为主题的网络游戏的难度是比较大的,不过将淮海戏的元素进行提炼,对淮海戏的剧情进行二次创造,然后与目前国内现有的游戏开发商进行合作,例如在《原神》中增添千年河下古镇的景观,场景中的NPC 在表演淮海戏,或者是选取淮海戏中一些经典的片段成为游戏中的故事线。这样的方式在可行性上或许比创造一款游戏要高许多。
淮海戏与数字娱乐文化的互相结合,在形式上将淮海戏与桌游、动漫、网游等方式结合,利用数字娱乐独特的优势去推广淮海戏,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使更多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知晓淮海戏并愿意去进一步了解淮海戏,进而促进淮海戏能够更好地推广,而这种新型的数字娱乐结合方式是基于当下时代发展,大众接触更加便捷,传播速度较快,这种方式能够提升淮海戏的亲和力和互动性,达到推广的目的,同时改变了传统淮海戏较为单一的方式,让淮海戏的表现更为数字化,也在推广的同时提高了大众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让更多的人愿意去推广并传承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国家层面上丰富了国家建设的软实力,解决了淮海戏的传承问题。
其次,因为大众的审美水平在不断提高,大众已逐渐追求戏剧的多元复合化功能。而将淮海戏与数字娱乐相结合的新型方式不仅可以借助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优点,使传统淮海戏剧演出方式单一或宣传方式单一等不足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还能够消除大众对传统戏剧旧有的表达方式的不满,使之迎合大众的审美水平以及多元化的新型戏剧。
最后,还能够催生对新型产业的就业创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岗位,达到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传播淮海戏的理想效果。在数字娱乐时代的影响下,大众情感需求的转变也在改变淮海戏文化的理念,淮海戏的设计理念逐渐与社会需求、大众需求不符合,而淮海戏与数字娱乐这种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能够增强其趣味性与感知性,同时增加淮海戏表达形式的多样性与前沿性,赋予戏剧文化更多样的表现形式。
以互联网为时代背景,在对传统淮海戏的发展中,选取数字娱乐为导向,探究其特性、模式、结合方式等,研究提出数字娱乐下的淮海戏相结合推广的新模式,并具体阐述了相关策略,用以验证策略的合理性。得出现代淮海戏剧亟需创新性的改造以及与不同产业相融合,而数字娱乐结合淮海戏进行网状性的发展是一个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新出路。淮海戏与数字娱乐相互依托发展:淮海戏作为主题来源,提供要素基础;数字娱乐则提供技术产业平台为淮海戏发展提供发展契机。借此将淮海戏文化更好地向大众传播,扩展戏剧的艺术张力,从而吸引观众,推动淮海戏的推广、传承和发展,让淮海戏重回大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