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锡剧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2023-11-11 03:34杜小钰郭新宇
戏剧之家 2023年27期
关键词:锡剧戏曲数字化

夏 雨,杜小钰,郭新宇

(金陵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一、锡剧的历史文化内涵

锡剧,又称常锡文戏或常锡剧,孕育于苏南地区,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锡剧曾为华东地区三大剧种之首,叶圣陶先生更是将其誉为“太湖红梅”。2008 年,锡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锡剧的历史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锡剧是吴文化传承发展的结晶

锡剧源于苏南无锡、常州的农村地区,在发展中结合了当地民间歌曲,唱腔风格柔美细腻,余调绵长。锡剧富有浓厚的江南地域特色,是了解和研究吴文化的重要依据。吴文化地域的水墨风情,使锡剧演唱风格轻灵婉转;“吴依软语”便是吴地语言文化主要特征的最好概括,是锡剧的根基和载体;流行于江南民间的拉弦乐器构成了锡剧的音乐土壤,为锡剧提供了独特的抒情旋律。

(二)锡剧具有鲜明的乡土特征

锡剧源于山野民间,也扎根于土地。因此,锡剧的表演艺术细腻淳朴,通俗易懂。锡剧发源于男女对唱的山歌小调,由自娱的民间叙事山歌,发展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乡野僻壤登上国际舞台,形成了雅俗共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锡剧是乡情的象征

锡剧饱含着苏南地区,尤其是无锡和常州一代乡民对故乡的记忆和浓厚情感。由于锡剧根植于农村,苏南地区老一辈农民们在田野间耕作劳动时,都会随口唱几句,口口相传,聊以娱情,因此锡剧具有唱词口语化的特点。因此,锡剧与其文化空间中的风土人情密不可分。在一代代的传承下,承载着乡土记忆的锡剧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使人们从中感受到浓浓乡情。

二、传统锡剧保护和传承现状

(一)保护与传承现状

锡剧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可归纳为在实践中保护传承和数字化保护两个方面。

1.政府对锡剧的重视和扶持

在非遗保护传承政策的驱动下,锡剧的传承和发展得到国家的大力援助。首先,国家认定锡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8 年6 月14 日,在第三个全国文化遗产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锡剧因其在吴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入列其中;其次,国家出台政策专门扶持传统戏剧的传承发展。2015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要求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鼓励地方设立戏曲发展专项资金或基金,用以扶持本地戏曲艺术发展。2022 年1 月,无锡出台锡剧振兴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指出到2024 年底,无锡建成锡剧艺术中心和10 个以上锡剧特色小剧场。目前羊尖镇共有袁仁义锡剧团、乐羊锡剧团、弘羊锡剧团等5 个民间锡剧艺术团。严家桥古村内还专门设置了小剧场,为锡剧爱好者提供演出舞台,让他们每天进行锡剧表演练习。最后,政府大力培养锡剧传承人,进行传承人队伍建设。在锡剧振兴计划中,无锡将引进10名紧缺人才。无锡市文化发展集团还推出《锡剧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和《名家传戏——授徒传艺锡剧经典折子戏展示》项目,旨在为锡剧传承培养优秀的继承者。

2.锡剧数字化记录与保存取得进步

数字化是戏曲保护、传承的重要手段,可通过数字技术对戏曲表演、剧目抄本和口述本、相关文献等资料进行存储、加工和传播。由于我国传统戏曲资源体量大,一直以来仅有部分剧种得到相对完善的整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我国戏曲数字化记录与保存工作方兴未艾。以福建为例,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以数字拍摄技术对地方小众戏曲及濒危项目进行收集整理,形成约1800 部、2500 小时珍贵音像资料。虽然目前在各电子数据资源库搜索“锡剧”,得到的资料数据并不丰富,但无锡市政府已在构建校园锡剧多媒体数字教学,并对现有锡剧资源进行整理归纳,亦有不少锡剧剧目入选数字电影工程拍摄项目,综合运用4K 高清、全景声、3D 等数字技术进行录制。在不久的将来,锡剧的数字化工程一定会蓬勃发展。

(二)保护与传承存在的困境

1.宣传方式局限,大众关注度低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变革。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早已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大众熟知的昆曲和京剧在各地频频演出,而锡剧剧团当前只在固定的地方和固定的时间段搭建舞台,本地媒体的报道尚不够全面,而常锡地区以外的大众媒体几乎不关注锡剧,因此,锡剧传播存在地域局限性,锡剧很难被更多受众知晓、了解。

2.作品内容老旧,不适应时代潮流

锡剧的流派、剧目、名角等比较少,与其他剧种相比有些不足,大部分作品不能为全国人民所熟知。剧目寥寥,一成不变的内容与腔调留不住听众,不能有效增强锡剧的知名度。锡剧与当下的流行音乐差异较大,使其很难获得年轻人的喜爱。这都为锡剧的内容创新和传播手段提供了新难题。

3.传承队伍薄弱,后继乏人

目前中国戏曲市场不景气,专门从事戏曲剧本创作的人员寥寥无几,更多专业音乐创作者选择跟随大众的喜好而不是传播戏曲文化。目前江苏省锡剧剧目的创作队伍中,剧目创作团队中唱腔音乐设计人员的年龄偏大,如老一辈艺术家梅瑞坤、冯石明至今还在担任现代锡剧创作剧目的唱腔设计,这显示出当代青年锡剧音乐创作人才匮乏的现状,这也是制约剧团发展的重要因素[2]。同时作为小剧种,锡剧青年后备演员数量少,而一位演员从进入学校学习锡剧表演到成为锡剧舞台的顶梁柱,至少要耗费十年,很多青年演员难以坚持,中途改行,使锡剧剧团队伍不稳定,后继无人。

三、数字技术赋能锡剧创新发展策略

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是实现锡剧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锡剧保护传承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创新性发展策略。

(一)建立锡剧资源数据库

建立非遗资源数据库是实现锡剧创新发展的前提条件。锡剧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漫长的时间沉淀使锡剧本身具备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和独有的风格。数字化采集的内容很多,所以在采集资源时,第一步便要对资源进行分类。我们根据其展现形式,分成了音频、视频、文字、图片和动画类资源这几部分,并对每一部分进行详细说明。主要运用数字录音技术采集传统戏剧音乐与唱腔等声音素材。录音以演员的语言表达、背景音乐以及某些道具的声音为主,录制好的声音素材在后期制作时可以使用声音编辑软件如Adobe Audition 等进行处理。可以运用高清数字摄像机和数码相机采集锡剧表演、动作、特技和现场舞台画面效果,可以借助三维动作捕捉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精确捕捉一些难度较高的经典动作和表情。[3]

(二)构建数字化戏曲平台

构建数字化平台是实现锡剧创新发展的重要渠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戏剧文化大多是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上依托一些社交软件如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展示和推广。在此基础上,微信以其强大的社交推广功能和庞大的用户群体在社交软件中脱颖而出,因此可以创建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锡剧文化公众平台进行展示和推广。[4]小程序的建设至少分成三个板块,如票友论坛、锡剧演出场次信息、锡剧相关知识科普。利用平台的交互性与及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等特性,使受众既可畅言又可以欣赏锡剧剧目。

(三)推动锡剧传播形式多元化

传播形式多元化是数字技术与锡剧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锡剧在线下传播时,借助环幕投影、数字全息技术等新媒体设备为传统锡剧增添互动效果与视觉冲击,焕发全新面貌。在2011 年,常州锡剧团的原创交响锡剧《天涯歌女》,以传统锡剧为核心,将魔术、杂技、现代舞、现场交响乐伴奏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于一体,用巴克投影灯、灯光效果和天幕打造多层次舞台,为观众营造出不同于传统锡剧的视觉效果。新时代锡剧能以科技拓展想象力,使戏曲穿越时空,进行全维度展演,打造充满科创元素的全息戏曲艺术舞台,这是科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碰撞的完美演绎。

在线上传播时,锡剧亦可与电子游戏联动,如腾讯热门手游《王者荣耀》与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开展的文化跨界合作项目,使游戏角色“上官婉儿”成为虚拟越剧女小生,拜入越剧名家茅威涛老师门下。上官婉儿的梁祝皮肤以“化蝶”为主要概念,参考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梁祝》中的梁山伯形象,对服饰进行还原再设计。由越剧名家参与婉儿越剧皮肤的动态捕捉,在游戏中展现越剧演员姿态,并且婉儿语音也是由越剧演员配音,将越剧柔中带刚、婉转绵长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越剧的精髓。电子游戏与传统戏曲的碰撞引发广泛关注,其背后传递了新时代电子游戏和越剧共通的革新精神。相应地,锡剧也可以将代表剧目中的元素与电子游戏进行联名,如锡剧经典剧目《珍珠塔》享誉全国,已经成为锡剧表演艺术的珍品,以珍珠塔为创意元素进行ip 联动,让锡剧以另一种艺术形式传播,这是传承和弘扬锡剧的有效举措。

(四)打造锡剧数字文创模式

数字文创是数字技术赋能锡剧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新文创”的概念已经被提至重要位置,其目的是打造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符号(IP)。目前市场上戏曲文创产品种类比较单一,且大多为旅游景点纪念品,类型局限,其设计创新性亟待加强。在数字文创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要贴合时代的发展,探索“互联网+”语境下文化元素的表达形式[5]。

数字藏品作为数字经济与元宇宙发展的产物,是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唯一标识的数字化文创产品,其内容形式丰富多样,涵盖绘画、图片、音频、视频、三维模型等方面[6]。数字藏品能够保护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帮助其进行IP 转化,使得传统文化得到发展和传承。为了了解锡剧数字藏品的大众接受度,笔者专门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以大一到大四年级的南京高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共有180 人参与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86.67%的大学生购买过数字藏品,有34.2%的学生了解过锡剧,有67.38%的学生愿意购买具有创新性的锡剧元素数字藏品。由此可见,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群体对锡剧元素数字藏品持开放、乐观的态度,数字文创模式有较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四、结语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锡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戏曲剧种。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锡剧没有紧跟时代潮流,存在宣传不足、内容老旧、传承队伍薄弱等问题。虽然国家已经出台相应政策扶持锡剧的保护和传承,但在中国戏曲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锡剧作为地方剧种仍然面临重大传承危机。在数字化时代,非遗数字保护技术在传统戏剧保护和传播中的应用研究至关重要。针对此类问题,笔者提出了数字技术赋能锡剧创新发展策略,即通过建立锡剧数字资源库、设计锡剧文化小程序、推动锡剧传播形式多元化以及打造锡剧数字文创模式等方案,帮助锡剧在新时代顺应潮流,焕发生机。

猜你喜欢
锡剧戏曲数字化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江苏锡剧文化登陆香港、澳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传承锡剧文化,打造中队特色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