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轩,杨春艳,宋长太
(江苏盐城市盐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盐城 224006)
近年来,河蟹养殖面临着极端气候影响、病害频频暴发、市场结构性过剩、价格下跌和环保压力加大等诸多风险和新情况,蟹农感觉蟹越来越难养,赚钱变得越来越难。笔者根据多年的技术积累,总结河蟹养殖全过程关键技术要点如下,供广大从业者参考。
1.优质水源 养蟹基地要求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1-2001)等标准。
2.水质管理 通过换水、补水、调水和生态环境营造等措施,始终保持蟹池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通过人为干预和生物修复,使水温、溶氧、pH、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在河蟹健康生长的范围内,避免产生应激反应。
3.尾水处理 建设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和沉淀池、生物净化池、曝气池、生态修复池及稳流坝、溢流坝、潜流湿地等尾水处理设施,通过自然沉降、物理过滤、生物吸附和生态净化等多种处理方式,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1.标准蟹池 标准化蟹池要求呈长方形,东西走向,成蟹池面积15~50 亩、水深1.5 米以上,蟹种池面积3~5 亩、水深1.3 米左右。池埂坚固能防洪保安,用窗纱网或防渗膜等材料做护坡,并建设完备的多层防逃设施。
2.机械配置 蟹池按0.3~0.5 千瓦/亩配置、安装增氧系统,规模养殖场要配置无人智能投饵机、自动割草机、水草输送机和冰鲜鱼切块机等机械设备。
3.其他配套 配备专门防潮和防鼠的饲料、药物仓库,生产、生活储物要隔开。根据养殖规模需配备水质检测、病害诊断、产品检验等设备,配置网眼适宜的捕捞地笼;同时配套看管用房和投饵、管理用船等。
1.清塘消毒 养殖结束后要及时排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让冬日阳光曝晒、冰冻塘底30 天以上,使塘底土壤呈龟裂、疏松状。然后用生石灰、漂白粉、茶籽饼等药物彻底消毒。
2.种草护草 蟹池需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多种水草,营造“水下森林”。早期以伊乐藻为主,夏秋季节以轮叶黑藻和苦草为主,浮萍和水花生作为补充水草品种。做好壮根、固根、去顶、打头、梳理和补肥促长等护草工作。
3.投放螺蛳 螺蛳具有消减蟹池有机质、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也是河蟹的优质天然营养饵料。螺蛳在清明前后和6-8月分2~3次投放,投放总量250~500千克/亩,避免一次性投放过多引起水质清瘦,导致青苔滋生。
1.单一养蟹 有“精品蟹”“大众蟹”等养殖方式,可根据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和销售市场等综合因素调整养殖模式。“精品蟹”主要供应外贸出口、专卖店和高端酒店,“大众蟹”主要在河蟹集散市场批发和网上销售。
2.蟹鱼(虾)混养 混养是近几年探索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有蟹鱼混养和蟹虾混养等方式。混养鱼的品种有鳜鱼、加州鲈等,混养虾的品种有青虾、小龙虾和南美白对虾等。通过混养可充分利用水体,规避单一养蟹的风险。
3.雌雄分养 雌雄分养有利于蜕壳期同步和方便销售。放养蟹种经严格挑选,同一池塘放养的雌、雄蟹规格一致,一般设计雌蟹单产100~125 千克/亩,在中秋节前销售为主;雄蟹单产120~150千克/亩,大部分在中秋节后捕捞销售。
1.蟹苗挑选 在原(良)种场购买采用生态繁育的蟹苗,其亲蟹来自于长江水系,规格较大。购苗前要全面了解抱卵蟹挂篓、幼体变态发育、饵料投喂、病害防治、水质调控等情况。出池前可将蟹苗抓在手中捏紧甩干水分,在手中感觉张力大,松开手后能迅速散开。
2.蟹种培育 育苗池需配备动力0.5 千瓦/亩以上的微孔增氧设备,铺设占总面积40%~50%的水花生,用生石灰等药物彻底消毒,事先肥水培育轮虫等天然饵料。蟹苗规格为13 万只/千克左右,放养量1.5~2 千克/亩。坚持“四定”投饵,定期在饲料中拌入维生素C、免疫多糖、EM菌等药物,以提高抗应激和防病能力。
3.蟹种挑选 外观色泽光亮,腹肢齐全,爪尖无磨损,无体表寄生物;鳃丝呈白色、浅白色、有光泽、不发黑,揭开盖壳肠道有黑色饱满的粪便,蟹膏丰满,肝胰脏正常,同一池塘放养的规格基本一致,为100~200只/千克。
4.蟹种放养 放养量根据设计产量、规格和养殖模式灵活掌握,一般800~1 800 只/亩。放养时间2月底至3月初,选择晴天进行。蟹种放养前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溶液浸浴5~10分钟,以杀灭体表寄生虫、细菌等病原微生物。
1.饲料品种 一是全价配合饲料。根据河蟹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求,将动、植物性原料及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科学配制而成的颗粒状饲料,蛋白质水平一般为28%~40%。二是冰鲜小杂鱼。主要是海洋捕捞的低质小鱼虾经速冻加工成块状,在池边切碎后直接投喂。三是植物性辅助饲料。主要有玉米、小麦、大豆等。四是天然饵料。主要有蟹池中投放的螺蛳和种植的水草等。
2.饲料选购 配合饲料要选择技术力量雄厚、性价比高、信誉良好的厂家生产的品牌产品,冰鲜小杂鱼要求新鲜、无杂质、无异味、无污染、冷链速运,螺蛳要选购外壳较薄、杂质少、未经长途贩运的新鲜活体,玉米、小麦等饲料要求不霉变。
3.精准投喂 依据放养模式、蟹种数量、预期出塘产量等因素确定全年所需各种饲料的总量,并按月精准分配,每天投喂1~2 次。前期饲料以“荤、精”为主,促进第1、2 次顺利蜕壳;高温季节以“粗、青”为主,降低配合饲料的蛋白质水平,青饲料要满足需求;后期饲料要营养全面,可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和补充功能性饲料,保证河蟹膏肥黄足。
1.低温冻害 蟹种放养初期低温、“倒春寒”天气对幼蟹摄食、蜕壳、生长等影响较大。要事先分析早春气象预报和历年气象规律,低温寒潮来临前做好水位调节、精准投喂和必要的增温等防范措施。
2.连续阴雨 早春和梅雨季节连续阴雨天气,导致水体pH 不稳定,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含量升高,出现底质、水质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出现连续阴雨天气要加强消毒杀菌、适时开启增氧机、及时清除池面水草等漂浮物和做好加固拦护设施、勤巡池、防逃逸等工作。
3.持续高温 持续高温会对河蟹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重大的影响,河蟹生长速度变慢、蜕壳不遂的情况增加,死亡率上升。遇到持续高温天气要及时调节水位、改善水质、补充新水,及时清除残饵,防止水质污染。
4.气压骤降 养殖后期容易出现突然降温、大雾多发、气压骤降天气,河蟹生存环境极端不适而缺氧上岸、爬草头和产生应激反应,免疫力下降。河蟹应激强烈时,可使用抗应激和增强营养的药物,提高抵抗力,增强体质,做好防缺氧、改底、抗应激等工作。
1.溶氧管理 蟹池水体溶氧始终保持在5 毫克/升以上。前期根据水质及天气变化情况,适时开机增氧,使蟹种安全度过放养适应期。中期因水草呼吸作用耗氧量高,傍晚至次日凌晨应正常开机增氧。后期蟹的密度大、水体溶氧消耗快,每天需开机增氧16个小时以上。
2.生态防病 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水养草、以草净水”的综合管理措施,定期使用生物制剂、中草药、免疫多糖、维生素C等药物,做好早春、梅雨、高温季节和增重育肥等关键期的病害防治,优化池塘生态环境,以生态调控为主,使河蟹不发病或少发病。
3.谨慎用药 河蟹有疾病征兆时,准确诊断,采取相应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可选用中草药或生物制剂,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使用药物,用药必须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杜绝使用禁用药物,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做好并保管好各项记录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