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联合玉树州囊谦县农牧综合执法部门,在澜沧江上游扎曲流域囊谦段开展相关鱼资源调查和种质收集。本次资源本底调查除监测发现前腹裸裂尻鱼、澜沧裂腹鱼、光唇裂腹鱼、裸腹叶须鱼及高原鳅类等流域常见土著鱼外,首次调查发现青海省特有珍稀鱼——细尾鮡。
细尾鮡是澜沧江流域内唯一肉食性底栖原生鱼,是间接反映水生生物资源量的生态指征物种。该物种数量少,分布范围窄,对栖息地环境要求苛刻,除20世纪70年代初的少量记载外一直未被监测发现,曾被认为已灭绝或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此次细尾鮡在青海省澜沧江上游的发现,表明该水域水生生物资源仍保持较好的完整性,也填补了青海省细尾鮡实时监测数据的空白,为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鱼的生物多样性和完整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为有效保护长江源头水域生态环境,保持水生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禀赋,自2021 年以来,围绕青海省农业农村厅部署的水生生物本底调查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玉树州相关部门配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等科研机构系统性地对长江源当曲、楚玛尔河、通天河等干、支流开展鱼的多样性调查和保护效果评价。
截至目前,玉树州长江流域有历史记录的鱼物种绝大部分已被发现,另发现疑似新种1个、青海省未记录物种2个,特别是重新发现了“消失”近30 年的黄石爬鮡和中华鮡。评价结果显示,长江源玉树流域水生态保持较好的原真性,水生生物保存良好,人为干预程度低,长江禁捕和《长江保护法》贯彻落实阶段性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