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红
史料探究(素养对接——史料实证)
农业(包括农耕和畜牧)是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地域内才能产生的,其特定条件是:更新世冰期的影响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太强则使人类无法生存,如欧洲北部及美洲北部地区。在更新世冰川期中,欧洲的冰川中心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由此向东、南和西南方向推进,掩盖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大陆冰川。由于大陆冰川的存在,土地被冰川覆盖,种植根本不可能进行,因此欧洲中部及北部地区未能孕育农耕。美洲北部的情形和欧洲北部的情形一样,当时的威斯康星冰川期发育,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3~15摄氏度,且北部主要是平原,地表被冰原覆盖,人类无法生存,农耕和畜牧也就无法产生。大洋洲、太平洋诸岛及南部非洲等地的人们在外部势力未进入以前,依然过着采集和狩猎为主的生活。
——徐旺生《农业起源和传播对中西早期文明发展影响的比较研究》
原始农业的出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出现了特定的适合作物栽培的区域——第四纪冰期影响适度的中纬度地区。这一地区包括西亚两河流域、南美安第斯山地区、我国的黄河及长江流域。这里的冰期作用适度,既使得人类食物来源减少,同时又没有欧美北部那样的严寒而使人类不能生存。这里的人们在食物相对多一些的季节采集一些食物以备乏食季节需要的过程中,对植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又在贮藏过程中将食物尝试种植,从而萌发了农业行为。
待到冰期结束以后,由于食物相对充裕,他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将贮藏的种子用于种植,将一时吃不掉的野兽尤其是幼小的草食及杂食动物拘系起来。当这种种植和拘系过程持续进行后,植物种子和动物分别发生了变化。植物种子主要因为贮藏而发生理化特征的变化,贮藏的种子因脱离了原先被土壤覆盖的保暖湿润环境,而处于干燥裸露的环境,再行撒落入土种植,其发芽状况与自然撒落自行发芽大不一样;动物通过拘系以后在性情方面发生变化,一些草食动物,如牛、羊相对来说性情较温顺,它们成为了家养动物。
原始农业的出现还与人口压力有关。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实践中,人类逐步掌握了动植物的生长习性,积累了对动植物生长、繁殖过程及其与自然条件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使他们逐渐取得了一定的主动权和计划性,增加了采集和渔猎的数量。采集和渔獵数量的增加为人口的增加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随着人类数量的增加,人类祖先面临食物不足的生存危机,局部的人地关系失衡导致食物短缺。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祖先必须寻找新的生存手段,原始农业随之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