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珏
活动化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设置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积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慧课堂为活动化学习提供了便利,能够让教师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知识,提高能力。
游戏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设置游戏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抓住游戏与学习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平衡点,让游戏成为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第10课《大还是小》时,教师可以利用智慧课堂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点。在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投屏的方式让学生有大小的概念,如在屏幕上放一大一小的苹果让学生来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大小有直观的感受。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加深学生对大小的印象。同时,做游戏还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学习活动,为后续学习作准备。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辩论能力。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讨论活动,通过反复的讨论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比如,在学习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3课《京剧趣谈》时,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收集学生对京剧的认识和看法,也可以列举自己喜欢的剧目。课上,教师可以播放京剧片段让学生对京剧有一定的了解,向学生讲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课后,结合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设置讨论活动,通过互动平台来举行。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互动平台进行巡察,看哪组的学生讨论积极性高,对积极性不高的小组进行指导,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对讨论结果进行记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对事物有着探索欲望同时也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表演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知识,提升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功能。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表演欲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寻找自主表达的机会,提升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紧抓学生对表演的欲望来设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角色,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活动,将课文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的表演,在智慧课堂的辅助下,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展示自我魅力。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學情,指导学生开展角色表演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英雄的故事总是格外有吸引力,尤其是对男生而言,扮演士兵和英雄是他们的梦想,教师可以紧紧把握这一心理来引导男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以舞台剧的形式进行表演。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组成舞台剧表演小组,让学生自主选择演员、设计台词。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视频,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确定每个角色的扮演者。其次,教师可以租赁一批道具,提升学生的表演体验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角色扮演好。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通过表演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进一步提高思考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专题实践活动能够将学习中类似的专题统一,让学生在专题的学习中形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学习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完成专题活动的设置。在选择专题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来选择,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2课《传统节日》时,我们可以这样提问: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在传统节日中会有什么特色的庆祝活动?我们当地的特色活动有哪些?古代的庆祝活动和我们现代的庆祝活动有什么不同?教师精心设置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教师也可以在节日前后举办一些庆祝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些讲解传统节日的视频导入智慧平台,让学生在课后自由学习,反复观看,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践证明,教师通过专题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专题探究中,学生还能够培养聆听别人观点的习惯。
总之,活动化学习方式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活动,通过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文字转化为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中,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