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英
(福建省晋江市医院眼耳鼻喉科,泉州,362200)
白内障是指眼内晶体透明性降低,或颜色改变,导致光学质量降低的退行性改变。近年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上升,白内障的患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数据显示目前白内障是全球第1位的致盲性眼病,预测至2050年,国内白内障患者总数将自2020年的0.94亿增长至1.87亿,将成为影响老年人正常生活的重要疾患[1-2]。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手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积极意义[3-4]。然而临床实践发现,部分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同时睡眠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术前健康教育结合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水平和睡眠质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于福建省晋江市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71.06±6.32)岁,平均病程(10.56±2.56)个月。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9.98±8.16)岁,平均病程(11.05±3.01)个月。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老年性白内障诊断标准且出现相应临床症状者;2)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具备正常语言表达能力者;4)年龄≥60岁者[5]。
1.3 排除标准 1)合并精神疾者;2)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3)并发恶性肿瘤者;4)外伤性白内障或其他眼部疾病者;5)乙醇或药物依赖者;6)已纳入其他未结题临床研究者[6-7]。
1.4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具体措施如下:患者入院后实施健康教育,告知其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同时予以其恰当的生活指导,完成术前各项检查,术前与患者做好谈话,术后告知其注意事项及康复要点等。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术前健康教育与认知行为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健康教育。除对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外,增加对患者白内障相关知识的讲解,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等,依据患者的病情设置个体化干预,如对文化水平较高者发放宣传册,对接受程度较低者推送视频、面谈等方式,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老年性白内障的病因、治疗措施、预后等情况,详细叙述患者的治疗流程、预期疗效等,通过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来降低患者的恐惧感。2)认知行为干预。a.情绪干预:患者及其家属术前均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应适当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引导患者积极面对手术,提高治疗信心,同时积极寻求患者家属的支持。b.认知干预:告知患者重视术前、围术期的眼部保护工作,做好术后视力恢复期的健康保护。c.睡眠干预:提高对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视程度,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抚慰的同时,通过营造良好睡眠环境、适当服用助眠药物等措施,为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奠定基础。
1.5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8-9],SAS量表总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SDS量表总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leep Dysfunction Rating Scale,SDRS)得分[10],该量表包括10个条目,均采用0~4分评分,得分越高代表受试者睡眠障碍越严重;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该量表包括10个条目,得分越高代表受试者自我效能越高;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1-12],得分<70分为不满意,70~85分为满意,>85分为非常满意。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S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D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2.4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因白内障致盲者占40%左右,我国目前60岁以上人群约为1.2亿人,每年新增白内障患者病例数约为500万人。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内白内障患病率较高,总患病率约为46.8%,且调研显示随着个体年龄的增加,白内障患病率呈现升高趋势,60岁以上、70岁以上、80岁以上年龄个体的白内障患病率约为27.9%、53.2%以及68.0%[13]。近些年的研究指出,老年性白内障病因较为复杂,一般为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已有的报道显示,年龄、职业、性别、地理环境、营养因素等均与该症的出现有关。在改善白内障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外科手术仍然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但术前对疾病认知的缺乏、手术造成的创伤、围术期的疼痛等都会对患者的康复有显著影响,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情况[14]。
本研究通过设立对照分组的方式,分析了将术前健康教育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可行性。结果显示,相较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联合运用术前健康教育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焦虑抑郁情绪方面得到显著改善[15]。我们分析认为,白内障会显著影响老年人的生活,除影响患者视觉功能外,还会影响患者出行,而长期的室内活动会造成老年人下肢肌力下降,关节稳定性降低[16]。外科手术虽然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受手术创伤等因素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会出现其他问题,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上述问题轻则会延缓患者围术期康复进程,重则会增加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17]。本文中观察组患者开展的术前健康教育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分析其原因与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关。
本研究分析还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认为围术期睡眠质量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康复进程具有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对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治疗患者开展术前健康教育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显著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和睡眠质量,且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利益冲突声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