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小芬 宜兴泉溪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即:生产成本较低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生产成本过高则不利于企业长久发展。因此现阶段制造企业对于生产成本的核算比较注重,依托成本核算可以对企业自身的成本投入实行有效控制,将资源浪费降到最低,进而使经济效益最大化。生产费用是制造行业生产成本的主要来源,但是其生产成本不包括直接材料,常见的生产费用主要是由人工费用以及制造费用等组成。在实际的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损失,这些损失也属于生产成本。制造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进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所以本文针对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及管理进行全面的阐述。
材料成本是制造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各种物质,如外部采购的半成品和辅料等。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材料成本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管理好材料成本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材料入库过程中,需要对实物进行数量和质量的核查,以确保材料的准确性和质量。还需要注意材料的入库单、发票和实物到企业的先后顺序,以避免出现错误和混乱。
材料出库也是管理材料成本的重要环节之一。企业需要制定出库流程,根据流程制定出库单据签批模板,验收实物数量和实物质量,并满足消耗报表的核对关系。在材料出库过程中,需要对实物进行数量和质量的核查,以确保材料的准确性和质量。此外,还需要满足消耗报表的核对关系,以便于后续的成本核算。
制造费用是指制造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这些费用包括办公业务费、差旅费、维修费、机物料消耗、水电费、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国家规定的有关环保费用、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这些费用虽然不能直接与某个产品或劳务挂钩,但它们却是企业正常经营所必需的费用。为了分摊制造费用,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成本动因,采用不同的分摊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制造费用分摊方法,以便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同时,企业也应该注意制造费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避免浪费和损失。
制造企业在招聘专业技术人员时,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工资福利、工会费用、人员安全等方面。这些成本的增加,直接导致了企业管理成本的上升。另外,在这些成本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可控成本,例如,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他们往往会提供更高的薪资和更加优厚的福利待遇,以吸引优秀人才。这就使企业的招聘成本进一步增加。制造企业需要拥有能够应对市场变化和技术挑战的专业技术团队,而建立这样的团队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企业需要合理控制管理成本,同时也需要在竞争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才能够招聘到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
随着制造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理念也在不断地发展,简单的财务核算已不能满足管理人员的要求,财务核算逐渐细化,也更为全面。通过某些方面的具体核算可以为业务的决策提供依据,尤其是现在制造企业竞争加剧、利润越来越薄,制造企业想要实现长效发展,必须对成本核算提出更加精益化的要求[1]。制造企业需要准确核算出每种产品的成本,结合每种产品的售价以及对关键资源的占用情况,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此时,在生产能力有限的情形下,制造企业销售时可以按照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推荐产品。同时准确的、精细化的生产成本核算还能为制造企业提供生产决策以及是否接受客户订单的决策。制造企业应清晰地知道每种产品的边际贡献,停止生产边际贡献为负的产品,接到客户发来的订单时,结合生产能量、生产成本及边际贡献,再决定是否接下该笔订单,制造企业开发出新产品时,这些生产成本数据也可以帮助企业对新产品进行合理的定价。
由于制造企业种类繁多,而且企业规模相对庞大,员工数量众多,所包括的产业也较多,进而就会出现核算目标对象比较混乱的情况。当前阶段,在固定生产销售中产生的各项成本费用是制造企业核算的主要目标对象。但是这其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仅仅通过对单一目标对象的核算,并不能对企业相关的决策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企业相关的决定也不是仅仅通过一两个核算结果就能得出的[2]。特别是当今我国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学技术都处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之中,市场环境复杂,生产成本核算对象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走向。
当前部分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核算标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且对成本预算标准没有进行有效合理的仔细划分,也没有合理地核算成本执行对象,进而造成了部分执行标准不够明确、不够详细,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生产成本核算的进程。当前部分企业利用的是对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大致的区分,然后进一步完成生产成本核算任务,导致企业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所以,通过综合分析,当前的生产成本核算标准有不合理的现象,而且标准没有得到统一。
生产成本核算结果与相关人员所选择的核算方式具有很大的关系,现阶段之所以出现核算结果不准确或者有误差等情况,其中一大部分原因是生产成本计算的方式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进而导致算出的结果与实际的结果相差较大。在实际情况中,部分的制造企业在进行生产成本计算时,会按照其各自的计算方式,这就容易导致计算的结果出现问题。当前,企业需要不断地加大成本的分工力度,由于当前的成本分工越来越详细,大部分器件的制造不仅仅是一个部门能完成的,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包括对原材料的购买,对原材料的生产制造,对材料的装配,之后再对产品进行测试等,会涉及很多的部门,而且还需要与其他企业进行共同制造。现阶段的产品生产环境相对比较复杂,造成了相关的工作人员无法直接计算出生产成本,对于产品成本的分摊也需要按照实际进行合理分摊。
制造企业的原材料发出通常使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进行核算,但如何获取每种原材料每批次购入的单价以及如何将这些信息糅合在一起核算是财务工作的难点。因为未使用ERP 系统,这些信息的统计都需要人工进行。财务通常只在月底结账时才从仓库部门获取原料本月入库的明细数据,再填入每种原料每次采购入库的价格。而部分企业的原料采购量较大,财务岗位设置又很紧凑,财务难以做到逐一获取每种原料每批次购入价格后再进行汇总,于是就出现了每月材料发出时都使用某一固定价格、已入库未来票的原料不做暂估处理等不规范的操作,从而导致原料发出成本核算不准确。另外,每月生产实际用料数量和仓库核算的原料发出数量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对原料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制造企业的主要生产成本就是原料成本,原料成本核算不准确对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影响很大[3]。
由于制造企业的种类比较多,而且经营的规模大小不一,生产的产品也不尽相同,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个体差异性,进而导致他们所选取的核算对象不同,最后的核算结果也不尽相同。但从本质上来看,各种类型的制造企业,都需要有明确的核算对象才能进行下一步行动,而且在明确生产成本核算对象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选取核算对象的过程中,要符合企业特点,所核算的对象以及所产生的结果要与企业的经营理念保持一致,进而保证核算工作的顺利完成,促进企业的发展。第二,企业在选取核算对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生产技术方面的要求,所选取的对象以及所产生的结果要满足企业的整体架构。第三,由于现阶段我国企业种类繁多,而且制造的产品也多种多样,所以要针对不同的产品,制定不同的核算标准。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提前划分,要充分考虑到每类产品所划分的标准,而且需要考虑到其所需要的费用[4]。
打好基础是一切成功的前提,制造业所包括的内容极其复杂,所以要区分其重点内容,对成本核算进行透彻的研究,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建立完善的核算体系。通过这种方式,相关的人员在核对或者查阅某项款项时就可以看到原始票据,这也要求专门的部门需要对票据做好保存并做好记录。另外,要明确核算标准以及注重定额控制制度,需要完善其内部结构体系,对一些产品的原材料以及产品的售价进行明码标价,这样才有助于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际的企业生产经营期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成本支出,需要统筹考虑支出与收入,进而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制订相关的核算方案,保障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当前的制造行业种类繁多,生产的产品样式复杂多样,每个企业都有其客观独立性。在每一个季度,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的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如果存在某一制造企业在某一个季度结束时,产品的数量较多,而且变化比较复杂,此时就可以采取产量方式进行生产成本核算工作。这类似于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不同的学生学习同一个知识点时,由于他们自身个人水平的不同以及学习习惯的不同,所以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也不同,每个人都会尽可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将学习效率最大化。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也是如此,企业想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需要对其个人的情况进行深入剖析,然后得出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核算方法,继而促进核算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制造企业准确核算生产产品成本信息的重要性,决定了企业必须重视生产产品成本的核算。制造企业可根据自身产品生产特点、设备性能、投料方式、耗能方式、生产工序等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例如,对人工成本的核算可按照各类产品消耗的人工工时进行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可按照各类产品消耗的机器工时进行核算,存在产品的,可选择约当产量法等方法将生产成本在产成品和产品之间进行核算,具备条件的企业对间接成本的核算还可选择作业成本法。总之,企业需结合自身的生产特点、具备的条件以及投入产出等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平衡核算的精度和需要的投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5]。
目前很多制造企业仓库部门只记录原料的收发数量,不负责原料的采购价格,而财务人员却需要对原料的收发数量和金额同时进行核算,财务人员如何准确获取每批次入库原料的采购价格是生产成本核算的重点也是难点。ERP系统下存货的日常流入、流出由各相关责任人进行维护,财务人员查找时只需从ERP 系统中导出相关数据即可,非ERP 系统下的生产成本核算,需要财务人员根据仓库的入库记录去匹配相应的价格信息,这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首先,可通过建立内部局域网或利用各App 提供的云盘实现存货数据的共享,采购发出原料的采购订单时,同时将采购订单的相关信息录入存货核算体系表格中,并为每笔采购订单进行编号;仓库收到原料时,与采购确认该笔原料对应的采购订单并录入原料的入库信息,包括入库日期、采购订单编号、入库事由、供应商名称、物料编码、物料名称、入库数量等信息,通过使用vlookup函数根据采购订单编号自动获取原材料的采购单价;收到发票时,采购在每笔原料的入库信息中完善来票信息;财务进行生产成本核算时,对于当月的原材料核算就很清晰了,可以轻松获取到货的原料数量和金额以及来票的原料数量及金额,并对已到货未来票的原料进行暂估入账,准确获取了原料的入库金额后,运用材料发出的计价规则对发出材料的生产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其次,财务核算原料生产成本是以仓库发出的数量为依据,这就要求生产领料时控制领料的数量,切忌一次领取过多的原料,最好做到每日领取当日用量。如因存货状态、性质等原因,无法做到每日领料,则仓库在月底结账时,需要对车间已领料却未投入使用的部分进行盘点,在当月做退库处理并在下月做领用处理,这样仓库发出的原料数量可以和生产上的实际用量保持一致,提升了原料生产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及管理制度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特点,有其不同的核算方式以及管理模式,所以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出最适合自己发展的一种核算方式以及管理模式,促进该企业的竞争力,推进企业持久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