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增长与有序收缩背景下的实用性城镇规划探究

2023-11-10 05:56王绍春赵馥蕾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29期
关键词:城镇规划发展

王绍春 赵馥蕾

1.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 云南 昆明 650000

2.云南同元空间规划设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出现和乡村社会的不平衡。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开始实施“三农”政策,即农业、农民、农村。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工业化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大城市,这就使得原本就存在的“城中村”数量急剧增加,而这些人又缺乏足够的劳动力,生活压力增大,从而造成了“空巢老人”的问题日益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精明增长和有序收缩理论应运而生,它是一种以理性的思维方式来分析现实的方法论,它是以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行为规律,并通过对历史的考察与总结,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城镇规划中,使其更加符合客观的环境条件,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以及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精明增长的产生与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人均耕地面积的不足;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不完善等。

1 精明增长 VS 有序收缩

精明增长(Smart Growth)是一种决策和规划的方法,它将政府开支与城市管理的经济和效率相结合。针对的问题是,城市无序扩张,即城市边界的无节制扩张,已经导致人们流离失所和内城工业的衰退。紧凑和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其主要目标是限制城市蔓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生活质量和城市活力,保护生态环境,这包括小城镇的改造。政策的作用是在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降低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成本,同时满足工业发展和住房保障等实际需要。

有序收缩(Shrink Smart)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压缩,对政府的城市治理策略和规划管理方案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流失”、“土地闲置”、“产业衰退”等多种因素,包括“去工业化”和“郊区化”。城市集约可持续发展是“有序收缩”的一种价值理念,它的主要目标是:缩小城市用地规模、集中人口、工业、人口、空间、产业发展规划、公共基础设施等。政策效果是使人口、产业等要素向城镇内部聚集,从而使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并使公共基础设施得到最优化,但是人口回流的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别[1]。

2 精明增长与有序收缩在实用性城镇规划中研究方法

2.1 城市增长与收缩类型判别

城市增长与收缩的研究对象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内容,而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对“城市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城市增长与收敛的概念是一致的:“城市增长的规模和速度的变化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程度。”从空间结构上来看,“城市化”的核心在于其内部的扩张以及外部的收缩;从时间上看,城市增长的过程中,其内在的扩张则体现为一种动态的状态;而在空间的分布上,则表现为一种持续的状态;从空间的角度看,它不仅包括了城市内部的扩展还包含了城市内部的拓展(即城市内部的扩大)。

2.2 城市增长与收缩分异影响因素诊断

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城市增长与有序收缩的影响因素中,经济增长率和居民消费水平是两个重要的变量;而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中,需求量的变化会导致城镇化率的下降;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人均收入的提高等,则会使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从而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必然。从以上的实证结果来看,虽然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但这并不代表说明人们不能够忽视它们的存在性,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好其规律。首先,从总体上看,城市扩张与收敛的趋势是一致的:一方面,城市扩张的速度越快,则其增长的幅度越大,反之亦然。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因此在进行规划时,应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其次是,对于政府来说,应该将“三农”问题作为一个重点,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同时也应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满足农民的基本需要[2]。

3 精明增长与有序收缩在城镇规划中的现状

3.1 流空间视角下的城镇增长与收缩

流空间是指城市空间中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和组合,其目的在于将各功能单元的空间进行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从而实现城市整体的高效发展。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职能区的具体工作内容,然后对这些区域的用地性质、布局等因素加以分析,以达到对城镇的有效控制。在规划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同的需求人群,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的经济状况,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方案。在规划的初期阶段,需要对城镇的总体规模、人口数量及分布的特点予以充分的认识;中期的时候则应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居民的居住习惯,并以此为依据,来决定城镇的选址;后期的时候则是要将乡镇的资源配置与城市的建设相协调,使之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此外,还可以利用流域的变化特征,来改变原有的城乡结构,使之更加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的满意度。

3.2 城镇增长与收缩的空间关系

城镇扩张与收缩的空间关系,是指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化,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由于城市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需求,这就使得在这个阶段,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的保护也变得更加重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乡村地区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而农业生产的用地却持续增加,因此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差异性。从空间上来看,中国目前的人均耕地面积约为1370亩,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5200亩,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10年,如果按照现有的标准进行,将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并且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可持续性的建设以及人民的居住条件。所以说,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从空间的角度看,对于不同的区域而言,其自身的特点也不尽相同,但是又有着各自的优势所在[3]。

3.3 增长与收缩城市的等级规模差异

增长与收缩的差异是由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状况决定的:在城市中,增长速度快,人均收入高,生活质量好,人们对环境的要求高,对居住条件的需求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增长率与城市化率的比例作为衡量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增长和收缩的空间分布是不同的;但是,从整体上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前者的扩张会使城市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而后者的扩张会使得城市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二者的差距则相反,但却没有明显的差别:前者的规模效应大于后者,但其内部的结构优化程度要高于后者。通过比较,无论是增长还是收缩,它们都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增长意味着资源的集聚,另一方面则会促进城镇的建设以及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4 增强城镇规划实用性的实施路径

4.1 做好调研工作,深入了解城镇现状

城镇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城镇的方方面面,需要综合考虑各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地分析和预测。在制定方案之前,首先要对城镇的现状做全面的调查研究,包括其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地形地貌等,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值,从而为编制城镇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指导。其次,要将城镇的功能定位为“既生产又生活”,即既要壮大产业基础又要提高服务社会,而非单纯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应将其与区域城市群的整体建设相衔接,以促进城镇化的进程;也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产业布局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的增长。在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空间,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4]。

4.2 分级分类推进城镇规划编制工作

目前,我国城镇规划建设存在着规划编制缺乏科学性预测、规划内容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对城镇规划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城镇发展战略,并根据现实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修改。首先,在编制过程中,要明确各城镇之间的功能定位,合理确定镇村体系分布及规模大小,并对不同的城镇进行分类,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其次是在编制方法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人民的需求与利益,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需要;最后,在编制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各个乡镇的具体状况,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避免出现“一刀切”的现象。此外,还应该将各城镇的软环境水平,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指标纳入其中,以保证城镇的整体质量。

4.3 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完善纵向传导机制

为了促进城镇发展,规划部门不仅要考虑城镇级、乡村级产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还要考虑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的关系。城镇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接省州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载体,是具体建设落地实施的重要保障,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较为微观和细致的城乡行政规划。规划管理制度的结构也影响到城镇规划的可行性。因此,规划部门需要明确城镇规划的工作层次,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在城镇规划体系中,城镇、乡镇、村构成了实施城镇规划体系的核心,三者都是城镇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根据城镇规划的具体任务,明确城镇所处主体功能区的科学定位,统筹城乡发展,做好城镇分类、总体目标和资源整合工作;同时,要注意城镇规划的可实施性,运用约束性指标[5]。

4.4 预留规划弹性空间,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规划的弹性空间是指,在规划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发展目标,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合理的调整和规划。在实际的编制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部分城镇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会给城镇的建设带来很多的困难与挑战。因此需要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并制定出相应的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一些具有较大规模的城镇来说,其内部的基础设施已经具备了较高的使用效率,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仍然有许多的资源无法满足当下的生活水平,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将现有的公共设施以及配套设施的利用率提高,从而保证其功能的完善与提升。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原有的公共设施进行改造,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4.5 加强城镇规划与若干城镇规划政策法规体系之间的衔接

由于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上,所以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衔接与协调,以促进其更好地为村民服务。加大对城镇规划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村容村貌的重要性及其结构优势。加强对城镇规划的指导和监督,使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提高城镇的整体效率。引入全面、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体系并严格执行,保证该方案的顺利进行。完善现有的城镇规划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以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要注重对于村镇规划的评价机制,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符合当地特色的城镇规划,应结合地方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地貌等,综合考虑各因素,选择合适的区域布局,并将这些内容纳入到城镇的总体格局之中。

5 总结

综上所述,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想实现城镇规划的科学化,就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使用效率,使其能够满足实际生活需求。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城镇的用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并结合当地的特色和优势,将城镇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在制定城镇规划时,要考虑到城镇的未来发展,并与国家的整体利益相协调,避免出现盲目扩张的现象。同时,也应该注重对现有的资源利用,做到充分地开发、节约。对于一些已经建成的城镇而言,可以通过调整土地结构,使之与城市的空间格局保持一致,从而达到增强实用性的目的。

猜你喜欢
城镇规划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