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波 ,李 东 ,李 杰 ,梁 磊
(1.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马鞍山243000 2.安徽飞龙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安徽 马鞍山 2381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 年)》等文件,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9]井盖最初的诞生目的是为了遮掩道路深井,用于美化道路并保护人们的安全,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井盖不仅成为了减少道路事故与美化城市形象的象征,更是成为了城市名片。
如今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井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联系逐渐断联,大多数井盖仍旧保持着几十年前刚诞生的样子,仅仅关注于功能,设计感薄弱,与城市文化关联度很低,缺乏文化独特性。[1]本文立足于文化体验视角,结合当下社会环境,考虑新形势下的城市文化体验特点,构建以文化体验作为核心的城市井盖设计方法,拓宽城市文化的传播路径,辅助城市文化融入井盖,有效发扬城市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推动了城市的进步,但城市井盖的发展脚步却明显滞后于城市的发展速度,[5]文化体验模式单一的情况也随之而生,具体表现为文化的体验仅依靠视觉体验来完成。如图1,我们可以看看武汉江汉路的情况。井盖在设计上采用了黄铜材质,以凸显城市文化的厚重和历史悠久。此外,井盖上还印有代表江汉路的标志性建筑,如台湾银行、中信银行、四明银行和璇宫饭店等。这种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每个路段的井盖都与附近的建筑相呼应,使人们在低头看井盖的同时,也能仰望周围的建筑景观,增强了身临其境的感觉,独具风味。然而,这种文化体验模式过于单一,无法调动公众的其他感官,导致公众在文化体验上感到不充实。
图1 武汉江汉路的井盖
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独特的文化场域,融合了建筑、历史和人文等多个元素,对城市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城市井盖作为文化场域的重要连接点存在一些问题,如与市政设施的联系不够紧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不足等。如图2所示,在南京市的夫子庙中,图(a)中的路灯表达着中国传统文化,图(b)中的井盖则是现代产物,两者之间的文化没有共性联系,缺乏耦合性,不能形成文化场域。从井盖及其使用环境的角度来看,城市中井盖与所处环境存在协调性不足的情况,右图中现代化的井盖,放在夫子庙街道中,既在视觉上突兀凌乱之感,也影响了空间规划,打破了和谐统一的文化场域。
图2 南京市景区公共设施
城市井盖是伴随着文化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在城市不断转型的今天,城市井盖的转型也被推到台前,城市井盖的发展应该趋向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技术的论题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并在城市井盖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局势,加剧断代化现象。以图3 中的两个城市井盖为例,图(a)以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为主题,图(b)则以智能化、科技感为核心,彼此之间文脉缺乏关联性,城市井盖断代化。
图3 城市井盖类型
“体验”源于心理学,本质上是人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伯恩德·施密特提出体验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由产品和服务两方面组成,不仅关乎到人的感官、情感、直觉等感性心理因素,还涉及到智力、思考等理性心理因素,最后根据模块将体验划分为五种:感官、行动、情感、思考、关联。[2]
文化最初是诞生于社会学与人类学的概念,据不完全统计,关于文化的定义到目前为止约有两百多种。泰勒提出了狭义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一种复合体,包含了艺术、法律、知识、习俗、信仰,以及社会中所有成员获得的任何能力、习惯”。[3]
文化体验并非是一个学术名词,因此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它只是本文研究市政设施设计的一个切入角度。文化体验由“文化”与“体验”共同构成,“文化”是市政设施体验的最终目的,“体验”是市政设施传达城市文化的优良途径,二者共同构成文化体验的独特性。文化体验是体验者对于市政设施背后的文化由表及里的、由浅入深的细致观察与体验,是对文化的记忆与印象,其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变化,是体验者在对于文化的本体、意义、精神等理解与结构的过程中所习得。
在产品体验设计上,在包装领域里,陈晓环从民族文化、社会文化,品牌文化等角度提出了,白酒包装中文化体验的设计方法。[10]在旅游文化产品方面,蒋映深入的研究了黄酒文化与旅游纪念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黄酒文化体验的设计方法。[8]王沈策从文化体验的现代与传统两个层面出发,根据文化体验特点提出了基于文化体验的体育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法。[12]李锋从物质、精神、行为等方面深度剖析了儒家文化的内涵,以文化体验为目标进行研究,由此提出儒家文化的文化体验方法。[13]在城市市政设施方面,李征认为市政设施是城市文化由表及里的外化表现形式,并抛出了如何将城市文化以体验设计的方式融入到市政设施之中的问题。[14]张蕾找准市政设施的现实需求,结合趣味性、文化性以及人文性,对市政设施的体验设计进行深度的研究分析。[15]
本文研究文化体验的类型参考了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的4E 模型以及双向坐标轴体验分类理论,并进一步结合伯恩德·施密特的体验五大模块:感官、行动、情感、思考、关联(表1),建立了文化体验分类坐标轴,以体验者的参与积极性和体验环境的表现方式为影响因素(图4),最终确定以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关联体验为本文的体验研究类型。
表1 伯恩德·施密特五种体验类型划分
图4 文化体验分类坐标系
在研究文化体验的同时同时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例如符号学、场所精神理论、文脉延续理论等,将这些理论引入文化体验的研究领域时,会出现研究观点和研究方向的重叠,据此构建文化体验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如图5),可以为文化体验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多角度的佐证。
图5 文化体验与其他相关理论的关系模型
结合上文中对于市政设施和井盖的研究可以发现,体验经济时代下,城市井盖的设计倾向不再是单一的造型、功能、装饰、色彩等方面,井盖的文化属性被逐渐忽略,陷入了文化体验困境。文化体验与井盖的结合将成为破局点。以文化为核心,以体验为导向并融合科学技术的井盖设计将成为城市井盖未来的设计趋势。
由此,如图6 所示,本研究将设计目标确立为:在文化、体验、技术三者融合下,为人们的文化体验进行城市井盖设计,将城市井盖的研究聚焦于人的文化体验之上。
图6 城市井盖的文化体验设计目标
2.4.1 以城市文化为主题
城市文化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结晶,具有地域性与时代性,且城市井盖作为一种城市文化的载体,它代表着城市文化,同时也在传承与记录着城市文化,所以城市文化成为了城市井盖设计的元素来源和灵感源泉。当今城市文化多通过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城市特产、城市标识四类与井盖结合。
2.4.2 以智能化为目标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城市井盖的迭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近几年开始,城市井盖慢慢与技术相结合。其主要的融合方向有两种,一种是渲染城市井盖所处的环境氛围,一种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井盖。
2.4.3 以井盖辅助功能为方向
井盖除了实用功能设计外,辅助功能的设计也慢慢被设计师推到了台前,并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包括方向导视功能、安全警示功能、生态美观功能等。
文化体验要求城市井盖不仅仅是理性功能的构成体,它还可以引导人积极的情绪、行为和情感活动。[7]根据余洋、陆诗亮[4]等人在景观文化体验领域里对于文化体验过程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将城市井盖产品的文化体验划分为文化体验行为、文化体验感受、文化体验意蕴这三个阶段的递进式关系,总结出基于文化体验的城市井盖设计模型,以文化体验的形成为主线,将城市文化、城市井盖、人群以及设计师串联进同一个场所之中,在该设计模型中包含两个设计系统,人-城市井盖-城市文化以及场所-城市井盖-城市文化-人。
3.2.1 城市井盖设计的文化独特性原则
在如今产品快速迭代的时代背景下,单纯依靠自身功能获得市场的产品将慢慢难以立足,独特性文化的融入将为产品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文化的独特性原则就是要充分表达城市文化的地域性以及和其他城市文化的差异性,在设计井盖时,要着重利用城市文化来丰富井盖的文化内涵,使人们在使用井盖时能够获得城市文化的差异性体验。文化独特性对于城市井盖设计而言就是结合自身的城市文化特性对井盖做出精确的产品定位,有利于改善城市井盖同质化的情况,提升城市井盖的设计水平。城市文化以城市井盖作为载体,使得城市井盖的文化内涵得以丰富,且增强了城市井盖的识别性。
3.2.2 城市井盖设计的智能互动体验性原则
现有的城市井盖大多数还是较为传统的,仍然采用单向的、静态的文化信息传递方式,人们只能被动地去接受文化信息,没有产生有效的互动,不能满足人们深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体验需求。智能互动体验原则是将智能互动的理念融入设计中,通过智能技术的引入,引导人们主动获取更多的文化信息,在获得文化信息的同时得到了互动体验,在人与井盖之间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从而在了解城市文化的同时带给人愉悦的互动体验。城市井盖的智能互动可以通过技术的融入来实现,包括GPS、灯光传感、二维码、环境感知、智能终端、语音、触屏等。
3.2.3 城市井盖设计的场所协调性原则
场所中物的总和决定了一种环境特性,而这种环境氛围使场所具有了独特性,能使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9]。城市井盖作为市政设施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城市场所而单独存在,应该融入城市场所之中,因此在设计时要注意与城市场所之间的协调性,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城市井盖与其它市政设施之间的协调性。城市井盖与其它市政设施中的各种产品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在进行设计时,城市井盖与其它市政设施相互之间应该在设计手法或者设计元素等方面拥有一定的关联性,确保其彼此之间风格统一或文化内涵相同。另一个方面是城市井盖和场所文化的协调统一,即城市井盖在设计时要根据城市井盖所在场所的人文环境因素,通过图案、肌理、材质、色彩等表现手法,使其成为所在场所特有的视觉符号。在实现与场所协调统一的基础上还要展现城市井盖的个性,突出其特有的文化价值。
3.3.1 多感官结合强化感官体验
在城市井盖设计中,从多个感官来增强文化感知,挖掘和展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可以提升感官体验的整体质量。感官体验是人们面对城市井盖时最先获得的,是人们对城市井盖产生行为、情感、思考、关联等体验的基础。城市井盖设计中的感官体验是人们通过井盖获得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中的一种或多种刺激,通过感官上的舒适和愉悦来获得开心、愉悦、快乐、满足等基本层次的情绪。对于城市井盖来说,人们获得感官体验的主要渠道是视觉感官,视觉刺激是最直观且最基本的,因此,在井盖设计中要增强视觉感知,并加入其它感官感知。
3.3.2 行为交互提升使用体验
行动体验源自于城市井盖与人之间所发生的行为交互,行动体验以感官体验为前提,但是此时以行为体验为主,感官体验只是次要的体验。针对行动体验,可以引入数字媒体技术和GPS定位技术等手段,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城市文化获取方式,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城市文化获取需求。例如城市井盖可以开发电子信息推送系统,结合GPS 定位、二维码技术或NFC 技术,在人们扫描某个城市井盖上的二维码或者手机贴近井盖触发NFC 之后,手机上即可展示相关的城市文化信息,帮助人们体验城市文化,当人们走到另外的城市井盖区域内,根据定位会自动推送其它井盖所蕴含的城市文化信息到人们的手机上,这样人们不仅可以获取自己的位置信息,也促进了人们与城市井盖之间的行为交互。上文中所提到的触觉感官的使用也是产生行动体验的途径,在人们踩上井盖产生感官体验的同时也会产生行动体验。
3.3.3 认知联系产生情感体验
情感共鸣塑造情感体验,情感共鸣是人们在使用城市井盖的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与自身对城市文化的情感认知相契合,可以通过文化内涵解读产生共鸣。城市井盖在表现城市文化时,要选择城市文化广为人知的方面,使井盖所带给人们的文化内涵与人们自身对城市文化内涵的认知相同时,就可以产生文化共鸣。还可以通过记忆联想引发情感体验,城市文化大部分带有厚重的历史感,人们对于城市文化的体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寻求一种怀旧感和达到寻根问祖的目的。通过记忆联想产生情感体验,即是选用能够引发人们对记忆和经历产生联想与回忆的城市文化融入井盖,通过形成怀旧感来获得情感体验。
3.3.4 场所共鸣引发关联体验
人们能够根据城市井盖中的视觉文化联想到城市文化背后的意象与理念,并对城市文化产生精神认同,从而引发关联体验。城市井盖想要给予人们关联体验,就要营造出浓郁的城市文化氛围,为人们的联想提供先决条件,且从整体上引导人们的情绪变化。因此,城市井盖的设计要在蕴含城市文化的基础上,在文化氛围方面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共同形成文化场域,引发场所共鸣,进而产生关联体验。
为了确认该设计实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与采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的两位主任进行了非结构式访谈,依据工作人员的访谈内容证实该设计实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4.1.1 非结构式访谈法
访谈中主要提及了采石矶即将转型提升,以及其转型提升的方向,其次探讨了关于采石矶井盖的关注度问题和采石矶景区对于井盖的规划方向。表2即是对被访者所说内容的汇总。
表2 非结构式访谈内容
4.1.2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采用线下发放的方式进行,为了数据更加客观准确,笔者在三天里的各个时段向采石矶内游客随机发放问卷。问卷数据结果如下:关于井盖在生活中重要程度的调查显示,96.6%的人认为井盖十分重要,缺之不可,对于井盖现存的问题被调查者的意见基本一致,主要集中于传统呆板,缺乏创新、缺乏文化特色、与场所关联性低、缺少互动性,人的参与感较低这四个方面,同时少部分人认为还存在破烂陈旧、存在感低,缺乏吸引力、缺乏清洁和维护、安全隐患等问题。针对于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被调查者给出的答案与景区的规划方向不谋而合,81.55%的人认为与科技接轨,适应时代的发展是最佳方法,69.42%的人认为增强创新,增加井盖文化性与互动性也是优良方案,同时,认为井盖匹配场所,个性化定制以及完善设施服务体系较为重要的人分别占了52.91%和40.78%。
4.2.1 井盖设计目标规划
依据采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提供的采石矶文化发展规划图,如图7 所示,并按照文化的分布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将采石矶的文化区域划分为六个模块,分别为文化街区、主题游赏区、滨河风光区、文化展示区、山林康养区、临江绝壁区。结合上文中的采石矶井盖分布可以看出,井盖以雨水相关居多,方形和圆形数量接近,因此,本文的实践以雨水井盖为例,包含圆形和方形两种井盖。
图7 采石矶井盖设计区域规划
4.2.2 方案效果展示
方案效果设计中,根据6 块区域的不同特征及场景功能,根据多模态体验的井盖设计模型及设计原则,打造切合各区域特色的井盖方案,如表3所示。
表3 采石矶井盖设计方案展示
本文通过对于文献研究、田野调查、案例分析、跨学科研究、归纳演绎等方法的使用,从城市井盖和城市文化双线入手,结合文化体验、符号学、文脉延续、场所精神等理论,得出基于文化体验的城市井盖设计模型、原则与策略,并以马鞍山采石矶为例,完成城市井盖的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