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林
【设计理念】
《渔家傲》《如梦令》是统编语文教材八(上)第六单元中的两首词,均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一起教学这两首词不仅可以达成单元教学要求,即透过诗意语言、奇特想象、典故意象等感受词人坚韧品格和高远志趣,还可以了解体会词人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和始终如一的本色初心。
【教学目标】
在读准字音,把握词的节奏韵律的基础上,品读画面,理解词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词人洒脱豪迈、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品格志趣。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熟悉背景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的两首词——《渔家傲》《如梦令》。大家对李清照熟悉吗?
生:跨越北宋、南宋的女词人。
生:婉约派词人代表,千古第一才女。
师:我们学过她的作品吗?
生:小学学过《夏日绝句》。
师:大家来一起背诵《夏日绝句》。
(全体学生背诵。)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和情感?
生:面对“生”与“死”,作者慷慨激昂,豪情满怀。
师:是呀,在国家离乱之际,诗人有为国雪耻的豪情,也隐含对当时统治者收复失地不力的忧愤。从这首诗中你们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李清照?
生:她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女诗人。
生:她是一个豪情万丈、态度坚决的人。
二、朗读词作,把握韵律
师:今天我们再次走近李清照,通过学习这两首词,更加全面地了解李清照。首先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首词。
(学生朗读两首词。)
师:大家的朗读有没有不足之处?
生:“嗟”字读得有点卡顿。
生:读得快了点,没有读出感情来。
生:“九万里风鹏正举”这句停顿不清。
师:“嗟”读“jiē”。读诗词,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那么这两首词,应该怎么停顿呢?
生:可以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停顿。
生:还可以从语义角度考虑。
师:说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边读边用斜线标出停顿。
(让学生边议边校正。)
师:“九万里风鹏正举”此句的标示停顿大家有异议。请大家结合注释加以理解,想想该如何读。
生:应该从语义角度标“九万里风/鹏正举”。
(学生再次集体朗读。)
师:停顿读好了,诗词的韵味和情味就凸显了。现在请仔细听录音,然后想想,录音跟自己的朗读差别在哪里。
(播放录音,学生聆听。)
生:录音中有的字音拉得很长,有的则很短促。
师:你听得很仔细,这里体现了古诗词朗读的一个重要特点——“平长仄短”。平声是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仄声是普通话中的上声、去声。“平长仄短”就是平声字读得长些,而仄声字读得短些。现在同学们自己尝试读读看。
(学生自由朗读。)
师:听读“常—记/溪—亭—/日暮”,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有种悠然之感,怀想意味很浓。
生:“溪亭日暮”的美景难以忘却,萦绕心头。
师:再听“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又有什么感覺?
生:给人一种旷远、辽阔朦胧之感。
师:这就是有韵律的朗读带给人的独特感受。我们需要研习玩味,加深体验。
三、品读画面,感受情感
师:通过停顿及“平长仄短”的朗读处理,你们觉得两首词读出来的感觉一样吗?
生:不一样。《如梦令》给人感觉轻快些,《渔家傲》有种压抑凝重之感。
师:接下来我们从画面、意象入手来解读两首词。先看看这两首词写了什么。
屏显:
梳理词作,完成填空。
《如梦令》: → →一滩鸥鹭
《渔家傲》: →梦之问
(学生交流填空。)
师:《如梦令》中第一空大家都填上了“溪亭日暮”,第二空有的同学填“藕花深处”,有的同学填“误入藕花深处”。到底哪一个妥帖些?
生:前面填“溪亭日暮”,最后是“一滩鸥鹭”,中间也应该考虑是四个字,所以我想是“藕花深处”。
生:我觉得“藕花深处”是静态的,而“误入藕花深处”给人既有“藕花深处”茂密广阔的美感,又有因“误入”而导致的着急慌乱划船的动态场景。这个概括好。
生:第三幅画面我认为也应在“一滩鸥鹭”前加上“惊起”。
师:同学们想得很周全。“惊起一滩鸥鹭”是什么场面?
生:“一滩鸥鹭”说明鸥鹭很多,“惊起”表示突然飞起来,应该声音很大。
师:作者当时是什么样的心境?
生:先是因“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慌乱地划呀划呀,“一滩鸥鹭”突然飞起来,把作者“吓”了一跳,而看到飞起来的鸥鹭,作者又欣喜不已。
师:《渔家傲》是一首记梦之作。第一空大家填的内容不一,有“梦之天”“梦之云”“梦之雾”“梦之帆”“梦之景”等,你们觉得哪一个更合适些?
生:“梦之景”。其他的天、云、雾、帆等都是整个场景中的某个景物。
师:组成的画面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生:画面给人辽阔、壮丽的印象。
师:正是这番壮丽之景把词人的魂魄引向了天庭,遇上了天帝。这里的天帝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天帝很慈祥,关心“我”到哪里去,情真意切。
师:弗洛伊德认为梦是现实的映照。你在梦境中感觉到的事情,实则都是映照你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作者梦见温情慈祥的天帝,这一梦境表达了什么呢?请看屏幕。
屏显:
1084年李清照生于济南,早年生活优裕幸福。1101年和出身于官宦世家的赵明诚完婚。二人同样爱好金石书画、品鉴文艺,生活幸福美满。1127年金兵入侵,北宋覆亡。后赵构建立的南宋政权不思收复失地,偏安一隅,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李清照孑然一身,四处漂泊,心力交瘁。1130年2月随御舟至海上,作词《渔家傲》,时年47岁。
生:她失去了志趣相投的知心爱人,内心孤独,渴望得到温暖。
生:写温情慈祥的天帝,实际上是表达对现实中皇帝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不满。
生:词人渴望拥有安定和平的生活。
师:读到“日暮”这个意象,猜猜作者会想到些什么?
生:“日暮”有人生暮年之意,想到自己年纪渐长,还未实现人生目标。
生:看到“日暮”会想到回家。可是当时山河破碎,国难当头,已无家可归 。
师:此时词人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無奈,失望,孤独。
师:你们还读到了什么情感?
生:带有抱怨。“谩有”的意思是空有,即使满腹才学也没有人来欣赏。
师:最后你们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一幅是鹏展翅高飞的画面,一幅是“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画面。
师:“鹏”这个意象含有什么样的意蕴?
生:志向远大,自由自在。
师:注释中标明了“九万里风鹏正举”出自《庄子·逍遥游》。“鹏”已经成了志存高远、自由追求的象征。词人要像“鹏”那样乘风高飞,意在表明什么呢?
生:想要离开这悲伤痛苦的现实社会。
师:词人想去的“三山”是什么样的地方?
生:温暖、自由,没有战乱和痛苦的地方。
师:“三山”是词人的理想之地,也是词人幼年时期自由快乐生活的映照。
四、对比阅读,感知形象
师:清朝学者黄苏评价李清照的词“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请从两首词中选择相关词句或意象,说说《如梦令》《渔家傲》含蓄曲折在哪里。
(学生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
生:《如梦令》里“醉”字既表明词人酒喝得很多,又含蓄地表示词人因美景而醉,后面的“误入”“惊起”皆因醉而起。
师:《如梦令》这首词因景而醉、因醉而误、因误而惊,词人的情绪由欢乐到慌乱到惊愕到惊喜。这里我们读到了一个活泼率真、热爱生活、无拘无束、洒脱不羁的李清照。这首词反映了作者曲折的情绪变化过程。如果用“抑”“扬”来表示,是什么样的过程?
生:先是开心赏景饮酒是“扬”,接着“不知归路”是“抑”;“兴尽”是尽兴赏玩,又是“扬”,“误入”是“抑”;看到“鸥鹭”惊飞自然是欣喜万分,又是“扬”。
师:我们再次一起朗读,用“抑扬”的情感变化读出词人欢快的心情。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梦令》。)
师:《渔家傲》含蓄曲折在哪里呢?
生:词人的情感集中表现在“嗟”“谩”的感叹上和“鹏”“三山”的意象上,先“抑”后“扬”。
师:那前面梦中景色的描绘和天帝恳切的询问,词人表达的感情如何呢?
生:“仿佛梦魂归帝所”,也就是词人看见海天相接的景象时,她的“魂”在飘着,不知归处,表现了词人迷茫的心绪。
师:分析得有道理。“闻天语”时词人的心情如何呢?
生:感动、温暖。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渔家傲》中随场景的变化,词人的情绪也有波折,先是迷茫无助——“抑”,后是感动温暖——“扬”,接着又是孤独苦闷——“抑”,最后又是不屈豪迈——“扬”。我们一起朗读全词,要读情绪变化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渔家傲》。)
师:从中你们读到一个什么样的李清照?
生:读到了一个迷茫、苦闷、豪迈的李清照。
生:读到了向往美好、追求自由的李清照。
五、知人论世,感悟志趣
师:读完两首词,大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同一个人的作品却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生:《如梦令》写于北宋,当时李清照无忧无虑,生活优裕。写《渔家傲》时,北宋灭亡,已是南宋,丈夫去世,孤独一人,生活很不安定。因此,前一首词给人欢快的感觉,后一首词尽管有追求理想的豪情壮志,但更为压抑。
师:李清照词作有明显的前后分期,前期作品大多清丽明快,后期作品大多凄凉哀怨,她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师:每当遇到时代动荡、社会变迁,很多人会随波逐流,趋利忘义,但总有一些人始终坚守初心,李清照便是其中一位。请再读两首词,结合相关语句,说说在李清照的身上贯穿始终的是什么样的性格和人生志趣?
生:热爱生活。《如梦令》中的“常”字,可见词人对那次郊游常常怀念,沉浸其中。
生:向往美好。《渔家傲》中“鹏正举”“吹取三山”可以看到词人志趣高远,追求自由。
生:豪放不羁。《渔家傲》《如梦令》都可看到词人外出郊游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风休住”,可感受到词人的豪情满怀。
师:李清照年少时率真,热爱自然,无拘无束,年老时依然向往美好,追求自由。那份豪放不羁、坚韧不屈的品格深深地镌刻在她的骨子里。这就是婉约中有豪放、柔弱中有坚韧的李清照,她以其横溢的才华、坚毅的品格活出了自己,活出了生命的本色。
(板书:婉约中有豪放,柔弱中有坚韧。)
师:人生从来都不是只有顺境,逆境和挫折往往才是人生常态。我们要学习李清照,用梦想引领人生方向,用担当擦亮人生底色,用豪情迎接人生挑战。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