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汉琪
国旗飘扬,誓言铿锵,10月8日,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吉航职院”)的开学典礼上,彩烟升腾,无人机悬挂着“德塑人生,技行天下”的条幅,在操场上空掠过。师生昂扬奋发的劲头、校园焕然一新的气象,令主席台上的吉航职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沫百感交集。
三年前,陈沫“临危受命”,和9位高职筹建办公室的成员一起,从零开始筹建吉航职院。从“一根粉笔都没有”的局面,发展成为如今四个二级分院、350多名教师、近6000名学生、教学设备资产过亿元的专科院校。开学典礼上,有位教育行业的朋友对她说:“陈大姐,真不敢想象,你这三年是咋干过来的。”陈沫笑了:“咋干?凭良心干。”简单四字,重若千钧。
陈沫已经在职业教育战线深耕35年了,她曾荣获全国首届黄炎培“杰出教师奖”、全国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还当选第十二届吉林省政协委员。几十年来,她把职业当成事业做,把学校当成家经营。以心无旁骛的执着,为后来者奠定了一条坚实的路,为吉林市职教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全省职业教育一张靓丽的名片。
2020年3月,吉林市人民政府决定申办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市教育局成立高职筹建办公室(以下简称筹建办)。时任吉林工贸学校党委书记的陈沫,被任命为筹建办副主任。
陈沫的第一反应是:“我读过大学,可没建过大学啊。”按照政府规划,学院设立不是走传统的升格和转设模式,须面对全市职教资源来统筹规划设立,筹建工作的每一步几乎都是从零开始。没经验、无先例,更没有可随意调用的资源,相当于在无人区摸黑探索,难度之大前所未有。而当时,55岁的陈沫已临近二线年龄。工作了30余年,即将卸下重担,乐享天伦。
“作为一名老党员,组织培养我多年,又这么信任我,我没有理由推脱。”思考再三,陈沫服从组织安排,勇挑重担,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吉林市教育局党组关于高水平、高起点组建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战略决策。
摆在陈沫面前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规划和撰写出申办材料——学校办学定位、学校发展规划、核心院系与专业设置、市场调研与人培方案、师资队伍组建与培训、办学模式与办学特色,以及学校编制与内设机构设置等等。
筹建办的9名成员,陈沫将其分成四个工作组:综合组、教学组、总务组、招生就业组。“我认为这几方面工作都是与筹建学校密切相关的,并且分组有利于分工合作,避免大家在一起不知所措。”一切就绪,陈沫先去省厅发展规划处请教,了解从何入手开始建设学校,需要提交哪些材料,应该如何操作。“这些之前我們一无所知,没有经历过,只能边学边干边请教,变压力为动力,再把动力变成能力。”
从省厅回来,陈沫逐一落实所学。“每个组都需要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不要急于着手实施,先了解、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高职教育的体制机制。”
申办工作正式启动。陈沫和同事没有了节假日休息日、没有了规律的作息,加班是常态,晚归是惯例。面对繁琐辛苦的工作,筹建办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抱怨。就在申办工作的最紧张时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所有工作几近停摆。面临人员少、任务重等重重困难,陈沫始终坚定信念——心无旁骛,高标准做好筹建的每一项工作,不辜负组织信任。
几经思索,陈沫对标国家现代职业院校发展的任务目标,从长期发展视角提出构建“区域服务型学院”“产教融合型学院”“人才培养创新型学院”的规划设想;带领筹建团队科学谋划学院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专业设置规划,向省内外同类院校请教、和航空类企业对接,构建完成现代职业学院管理体系和通用航空特色专业体系框架等关键要素。
符合办学条件的高质量申报材料是建校的“硬指标”,陈沫带领筹建办以“完美”为标准,材料中每一组数字、五年规划的每一个目标、师资队伍的培养计划、校企合作内容、专业论证报告、人才培养方案等,都经过一次次调研论证,邀请省市专家指导、通过局党组确定,最后呈现给评审组。“我们的工作不能局限在完成申办任务,而是要为后人建立一个可依、可用的高校建校模板。不论将来谁来接管这个学校,都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因此,印在申报材料里的每一个文字都要有扎实的依据,每一串数字都要反映真实情况,每一处标点都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八个月的日夜奋战,筹建组形成了70万字的材料,字斟句酌、科学详实。
2020年11月11日,筹建办终于迎来“大考”。在众人期待中,筹建工作顺利通过吉林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的实地评审,并得到了高度肯定。2021年1月1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校成立,同年5月获得教育部备案,实现了吉林市第一所高职院校零的突破,完善了吉林市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陈沫介绍,学校成功申报包括国控专业在内的首批招生专业,组建首批179人的管理团队和教学团队,借助国内知名高校力量完成专业教师转型培训,为培育通航特色培根筑基,按照高职标准完成3个校区、3栋公寓、1个院部的整合和升级改造。在陈沫和筹建办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一所现代高职院校的雏形,矗立在世人面前。
吉航职院成立后,陈沫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松口气”,而是迎来了更严峻的挑战。学校成立之初,领导班子尚未组建,但学校机构注册、教师招录、校园校舍规划、招生等工作不能等,市教育局党组再次请陈沫继续“履职”。
面对百业待兴的学校,陈沫再次接过了这份重任,选择奋勇前行。她始终保持着“为后人创造一条可复制、可以永远走下去的路”的信念,接受了从“造船人”到“领航者”的转变。她时常思考,怎么能办一所合格的职业院校呢?“我们要申办的不仅是一所高校,而是一枚能激活全市职业教育的重要‘棋子,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大职教的视角,才能整体规划和运筹。”
在陈沫的带领下,吉航职院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法人登记注册、编制批设、教育部各平台登录,网站备案及域名企业认证等一系列手续。当法人证书、机构代码等手续一一办妥、落实,陈沫激动道:“像是自己的‘孩子有了‘户口,终于有了身份!”
面对学校成立初期薄弱的基础条件,陈沫对内坚持打造全能团队、特色专业和一流环境;对外坚持构筑蜂巢式发展格局,全面引入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积极融合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抢抓各种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招生的脚步也并未停下。吉航职院是2021年1月份正式获批,5月份才完成教育部备案,一方面,错过了春季高职单招,又临近高考。另一方面,学校新建,影响力几乎为零。按照常规,省内新建院校首年招生少属于正常现象。但陈沫说:没有学生怎么能称其为学校,她以行动示范,多次组织全校教师,鼓励他们发挥各自力量,投入到这场招生“战役”中。
回忆起那段如火如荼招生的时光,陈沫记忆犹新。那时学校资金紧缺,没有差旅费报销,老师们毫无怨言。有的教职工在招生路上,私家车陷在泥里;有人为了能够多发一份传单,宁愿在寒风中等待;更多教职工主动寻找和联系应届学生及家长,提供指导和帮助。她还记得,在梅河口市高中学校家长会做招生宣传时,正赶上瓢泼大雨。看到不少家长在雨里打着伞茫然四顾,老师们马上过去主动跟家长搭话宣传。家长们的问题越来越多,雨也越来越大。老师们没有伞,身上早就浇透了,他们的声音反而越来越响。家长们被打动了:“别的学校我们全不看了,就冲你们这种精神,学校也错不了,就让孩子报你们学校了!”陈沫说:“我们宣传学校,学生不一定就报咱们学校,但一定要通过宣传让家长、学生和社会了解并逐步认可吉航职院。”学校没有资金做广告,全体教职工就通过自媒体、朋友圈宣传。
收获如期而至,2021年9月,学校首年招生“开门红”,录取1608人,创省内新建院校招生最好水平。2022年、2023年,招生工作进入新局面。2022年招生1960人,2023年,吉航职院录取2381人。建校不到3年的吉航职院学生规模已近6000人,教职工人数将达到360余人,提前两年完成省定目标。
在陈沫带领下,吉航职院初步建成东北地区最为完整的通用航空专业体系。目前学校专业数达到20个,其中航空核心专业11个、航空支撑专业4个,占所开设全部专业的比例达75%,专业辐射飞机整机维修、飞机部件维修、无人机综合应用和航空综合服务多个领域,基本形成对航空产业中段“航空运行保障和综合服务”的全链条覆盖,奠定了学院在全省航空人才培养领域重要地位,办学特色鲜明。目前在校生中,航空核心专业和航空支撑专业在校生达到2600余人,占比74.2%,初步确立了省内通用航空领域人才培养的规模优势,特色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学前教育、护理专业在校生规模达到900余人,对社会事业人才紧缺领域预期贡献日趋明显。
陈沫是职业教育行业里的“老兵”。1988年,陈沫大学畢业,一直工作在职业教育的第一线。1994年,她来到当地一所中职院校——吉林工贸学校,在这里,她挥洒了29年的青春,历任语文老师、班主任、教务科长、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
做教师时,陈沫就立志改变职业教育的境况。她的课堂充满激情,她总是在课本知识里蕴藏进丰沛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理想信念。陈沫不仅善于探索课堂的创新模式,还非常善于总结,把一线教学经验无私传授给年轻教师,许多年轻教师在她的帮助下,成长为教学新秀、骨干。
2007年,陈沫被任命为吉林工贸学校校长。她笑称,这是第一次临危受命。当时全校学生不足1200人,在全市10所职业学校中排名第9。陈沫任职后,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技能人才培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多渠道扩大招生宣传。仅三年时间,吉林工贸学校的口碑直线上升,学校规模很快突破4000人。2014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5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验收,成为全国百所中职示范校之一,形成了“入口旺,出口畅,培养高质量”的办学特色。
危机校变成了热门校,陈沫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她再次把这些先进的管理方法、治校理念无私奉献给同行。一次,在全省工作会上厅领导把“工贸现象”进行推介。陈沫则笑谈:“哪有什么高招,只不过是把我和团队走过的一些路,经历的好与坏,毫无保留地告诉同行,也是为了让‘难兄难弟们少走弯路,尽快把学校乃至全市的职业教育办好。”如今,陈沫又创造了“吉航现象”。
2024年,吉航职院将迎来第一批毕业生。对于一所职业高校,在还没有毕业生走上就业岗位的时候,为什么会如此深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这也要归功于陈沫的管理。她介绍,吉航职院是全省唯一一所要求教师“坐班”的大学。这是吉航职院所有管理者的共同认知:一名教师只有了解学校才会热爱学校,只有热爱学校才会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付出全部。学校教师平均年龄36岁,是一支非常有朝气的队伍。为不断提升教师团队的素质,吉航职院实行严格的教师业务培训。如今,吉航职院已经成功打造出一支积极向上、职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如今,在吉航职院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中,陈沫也在探索一条特色发展道路。仅用两年多时间,学校已建成了东北地区较为完整的通用航空专业体系。吉航职院先后与吉林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重点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吉林航空维修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吉林航空维修产业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和核心专业实训体系,积极引进中国民航CCAR-147培训认证体系,合作打造精品课程;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
2023年5月,一架B737-401型民航飞机落户吉航职院,命名为“吉航一号”。将为飞机电子设备维修、飞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运输与工程类、航空服务类专业的师生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教学研一体”服务,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发挥关键支撑作用。陈沫坦言:“学校投资购买实体飞机进行教学,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吉航职院专业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学校加快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学校的决心和勇气。”目前,学校建设的“航空运行保障和综合服务区域性实训基地”即将投入使用,至此学校在飞机整机维修、飞机部件维修、航空综合服务、无人机应用技术、智慧航空等五大模块实训教学中全面发挥基地作用,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服务发展机制创新,为构建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丰富成果。
站在三年的节点向前回望,陈沫给自己的关键词是“心无旁骛”,她以坚韧和执着,带领吉航职院全体教职工,以积极进取的闯劲、勇担责任的干法、创新创造的意识,用奋斗之姿重新定义了职业教育的可能性和潜力。面向未来,陈沫表示,将继续和校领导班子一起,持续推动职业教育的繁荣发展,为吉林省建设航空大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责任编辑 陈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