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琪 以青春之名,跨越山海

2023-11-09 22:08赵汉琪
中华儿女 2023年11期
关键词:支教青岛学生

赵汉琪

大学毕业之际,有人选择深造,有人忙于事业起步,而投身祖国西部,成为一名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是其中一种熠熠闪光的选择。

1998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有关政策的意见》,并提出从当年开始组织实施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标示着“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简称“研支团”)项目的开端,时至今日,这一制度已走过23个春秋。2011年8月起,研支团项目被纳入西部计划基础教育专项统筹实施。

2013年,青岛科技大学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省属非师范类院校参加研支团项目,并于2018年增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服务点。至今,青岛科技大学研支团已经扎根祖国西部热土8年。75名支教队员们跨越3400公里,在祖国西部践行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团十九大代表王安琪正是青岛科技大学第22届研支团成员。2020年,她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三坪农场学校,“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对于这位土生土长的山东姑娘而言,新疆是令人神往的,但当以支教老师的身份踏上那片土地,她感受到变化和挑战,也收获了笃定与从容。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初入大学校园,王安琪听的第一场讲座,就是学校组织的西部计划宣讲活动。会议室外挂着的横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深深觸动了她。刚从西藏日喀则结束志愿服务回来的师姐,讲述着自己初到那里的生活,“头疼、胸闷、睡不着觉”“洗澡不能超过5分钟,不然就会缺氧晕倒”……这些困难非但没有“劝退”王安琪,反而让她产生了浓厚兴趣,她想去尝试、去体验。

之后的几年,王安琪一边积累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经验,一边和每年参加西部计划的师兄师姐咨询、交流,通过他们的分享,王安琪逐渐意识到,这一年的支教经历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再有如此难得的机会了。大四那年,她获得了保研本校的资格。研支团报名时,她在宁夏银川、宁夏固原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三个支教地点中,选择了最后一个。

20世纪50年代初期,山东两万多名女兵响应祖国号召来到新疆,成为屯垦戍边的重要力量。她们开荒造田、修渠引水,奉献青春与热血,建成了美丽的家园。自儿时起,浸润在这些故事中,王安琪对新疆也有了别样的情结,她回忆:“那段时间,我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有没有赴疆报道的通知。”最终,王安琪得偿所愿。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临行前的准备活动大多以线上形式举行,例如学校组织的行前培训、观摩听课、与上一届支教团的学长学姐交流经验等。出发前激动、期待的心情胜过了忐忑和担心。就这样,2020年9月,怀抱着“祖国所需处,皆是吾故乡”的信念,研支团一行五人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青岛跨越3400公里的山海,抵达了新疆第十二师三坪农场。

初到新疆,王安琪一行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气候很干燥,这让来自海滨城市的他们很不适应。另一个感受就是冷,刚刚九月,大家已经穿上了毛衣。与想象中稍有不同的是,三坪农场子女学校环境十分“高大上”,现代化的教学楼、宿舍楼、室内体育馆、塑胶运动场一应俱全,还有宽敞明亮的食堂,这也令大家对接下来一年的支教生活信心倍增。

每天早上天刚亮,王安琪就开始了她一天忙碌的工作。“早上八点半到校,帮助学生测温。新疆的八点半,跟青岛的六点半差不多。”一天上2-3节课,课后还要批改作业,进行托管和辅导。直到晚上9点半,给教室桌椅和地面消毒后,这才下班。“那段时间感觉一天过得很慢,因为天一直不黑。”

王安琪任教六年级语文,在她的班上有41名学生,其中近一半是少数民族。她了解到,学生们在语文基础上存在差异,所以如何针对不同条件、不同成绩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成为她面对的一大挑战。她还记得自己的第一堂课——《七律·长征》,“乌蒙磅礴走泥丸”的“磅礴”二字,不少同学都写得分了家,让她哭笑不得。

在课堂上,为了照顾整个班级的进度,王安琪不会特别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但在课后,为了照顾不同基础的学生,她组织了两个小组,利用课间、课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提问。“刚开始,学生也会有抵触,但他们逐渐发现了自己在进步,信心也越来越足,越来越积极。”一段时间后,王安琪欣喜地发现自己的教学方式起了效果,在讲课的节奏、风格上也有了自己的把握。

课余时间,王安琪时常会为学生讲述她在学校的人和事,或者旅行中所见所闻,并展示一些照片、视频给学生们看,希望能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去往更广阔的天地。“孩子们特别喜欢听,他们对此也充满向往。”

“安琪认真负责,对学生们很用心”,隔壁班的班主任、语文老师丁庆这样评价她。丁老师和王安琪的母亲同龄,由于自己不是师范专业学生,又缺乏教学经验,初到兵团时,王安琪常为备课感到焦虑,担心影响教学效果,丁老师手把手教她如何备课,并分享了自己之前备课的记录。工作和生活上有了丁老师的照应,她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第一个学期结束,王安琪和学生之间的默契逐渐加深,摸索出的教学方法也奏效了,“孩子们的语文成绩都不同程度地提升了,最多的提升了40多分。”她发现自己的志向也逐渐从来之前设想的“改变”“意义”“梦想”这类宏大的关键词,变为“讲好每一堂课”,“我珍惜站在讲台上的每一分钟,我感到很踏实,每节课对我来说都是唯一的”。

教学相长,助梦远航

扶贫先扶智,育人先育心。王安琪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丰盈的内心世界更为重要,这需要教师在学习上发力,也在孩子心理上发力。她开展了“沙海心理魔法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针对学生可能面临的校园欺凌、缺乏自信等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应对这些问题。此外,她结合地域特点成立了校园艺术团、开展了“三进两联一交友、民族团结一家亲”爱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广受师生好评。

2021年3月,王安琪在当地团委指导下,在学校开展了“学习百年党史,我向党旗敬个礼”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向学校的少先队员们讲述了党的发展历史,以及革命英雄故事,其中就包括红船故事。讲完后,王安琪提醒同学们,“大家现在都佩戴着红领巾,一定要保持红领巾的干净和鲜艳,希望同学们能早日成为‘小红船的一员。”她希望通过这种比喻手法,加深同学们对红船精神的理解。

有个名叫哈帕的维吾尔族男孩,平时比较调皮,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戴的红领巾也常常脏兮兮的。听完讲座的第二天,哈帕特地带着一条崭新的红领巾来到办公室找王安琪,“老师,我现在是少先队队员,什么时候可以加入‘小红船(入党)?”那一刻,王安琪被眼前这个孩子震撼了,她真切体会到,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三尺讲台上,我们要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秀美,更是民族精神与爱党爱国的信念与情怀。”

2021年春节,研支团志愿者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倡议,在新疆度过了人生中极具意义的特殊新年。“我们都是第一次在外地过年,母校和当地团委、教育局送来了很多年货,远方亲人的问候与牵挂、朋友的惦念和关怀,还有同学们发来的各种祝福信息,让我们倍感温暖。”学校的老师们十分关心他们,直到大年二十九,老师们还在关切询问她们过年的准备情况。为了让母校放心,研支团萌发了用家书向母校汇报支教生活、送上新春祝福的想法。

“尊敬的马书记、陈校长:我们是学校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学生,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们代表历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向您、向母校的老师和同学们献上最真挚的新春祝福……在母校的谆谆教导下,学校研究生支教团已经扎根祖国西部热土8年,把‘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这一理念之花绽放在西部沃土之上,打造了青科大共青团思想引领和实践育人的鲜亮品牌……”

学校时任党委书记马连湘、校长陈克正在收到支教队员们“家书”的第二天就回信了:“希望你们始终发扬‘科大精神,践行‘橡胶品格,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艰苦努力、建功立业,为服务地孩子们的全面成长贡献智慧力量,在西部的广阔天空中镶嵌下青科大之星,展现新时代青科大学子的青春风采和奋斗底色……”

这么快就收到回信,研支团成员们十分激动。王安琪说:“春节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团聚,更在于内心对家人的守护和对初心的坚守。这封‘家书跨越了3400公里,帮助我们从守与聚、舍与得中深切地感知生命的价值和青年人的使命。”

一年的时光倏忽而过,临行前,王安琪给每位同学手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寄托了对每个学生的期望与祝福。

最后一堂课上,她最后一次点名,叫到名字的同学上讲台领取自己的信。“老师,我要好好学习,考上你的大学”“老师,我不敢想象与你的分别,我一定会努力学习,请你在青岛等我。”学生们也给王安琪写了许多卡片,表达感激和不舍。

支教期满后,王安琪从新疆回到青岛,但与孩子们的联系并未中断。“班级微信群一直沒有解散,他们现在还常发信息给我。”有时是简单的问候、有时是请教问题、有时是分享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学生们有的考上了重点初中兵团二中,有的体育特长生拿了乌鲁木齐市短跑第二名。”聊天框的字字句句让王安琪多次回想起在新疆的日子,她以另一种形式和这片土地深深地连接在一起,难以分割。

不忘初心,方能行远

2016年,王安琪从家乡济南来到青岛科技大学就读财务管理专业。她坚信,大学阶段不能仅依赖课本知识,而是要广泛参与社会实践。从大一开始,她在保持学业成绩的同时,积极参与校内外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型国际会议和赛事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志愿服务是一件很吸引人的事情。”在2017年青岛国际马拉松担任志愿者时,王安琪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她回忆,当时凌晨五点多就要投入工作,协助封路、维持秩序、做好保障等。她和来自周边高校的同学们一起服务,大家都怀揣着青春的热情,闪耀在各个岗位,共同为赛事保驾护航。自此,每逢有志愿服务的机会,她总是积极报名参加。四年间,她获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第一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2018中国财富论坛等11个大型赛会优秀志愿者称号,累计志愿服务时长800余小时。

本科期间,连续三年的“三下乡”经历令王安琪得以深入基层、深入乡村,把课堂和实践相结合,她也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科期间,她曾任青岛科技大学学生会执行主席、青岛市学联驻会主席,以及获得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青岛市服务保障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结束为期一年的支教后,王安琪回到母校开启研究生生涯,新阶段,她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寻找更多机会锻炼自己。

研究生二年级,王安琪参加了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探索选题期间,她发现青岛崂山不仅以崂山茶为特色,还有优质的樱桃、草莓和蓝莓等农产品,但没有崂山茶那样出名。经过调研,王安琪发现当地乡村产业普遍缺乏品牌包装意识。她和队友开展了《青禾智创——打造农产品品牌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项目,为当地农产品量身定制发展模式,通过选址选种、指导种植、采收销售全链条服务,为农产品打造品牌,提高乡村产业竞争力,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这一项目也让王安琪收获了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山东省金奖、全国铜奖。

在去年的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杯“精创教育杯”创新创业竞赛上,王安琪的项目《桃李蒙阴》再次以“三下乡”的经历为出发点,走进临沂市蒙阴县,聚焦种植蒙阴蜜桃、李子的中小农户。面对当地产业集群性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及农户各自种植、销售,缺乏成熟度的情况,量身定制运营模式,提高当地农产品销量和提高果农收入。最终,项目获得山东省二等奖。

不忘初心,方能行远,循着努力的方向,王安琪站上了更大的舞台。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担任山东省学生联合会驻会主席;2023年6月,当选团十九大代表。“不敢相信自己有机会参加这么盛大的青春盛会,震撼、荣幸之余,感到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肩负的使命和担当。自己唯有不断长知识、增才干、作贡献,才能在新时代展现青春作为。”

“在新的征程上,广大青年要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主动到实践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到基层一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团十九大开幕会上,党中央致词中的这句话,令王安琪十分触动,她认为,这与她的个人成长规划是契合的。“共青团为青年提供了许多实践平台,如三下乡、西部计划等,引导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使广大青年在实践中长才干、求真知。”一年的支教经历令她明白,基层的广阔天地需要青年作为,更大有可为。

回望大学生涯,“自找苦吃”成了王安琪的关键词。努力平衡学业与社会实践工作,让她体会到大学是一个重新塑造自我的新起点;选择去西部支教,让她对振兴乡村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选择背着科研压力参加省学联的驻会工作,让她找到了与更多优秀青年的差距,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航向。她总会想起支教时常常翻阅的《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习总书记讲到的一句话——“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炼自己狂热、浪漫的想法。”毕业后,她期待去基层躬身实践,在广阔天地中一展身手。

责任编辑 陈晰

猜你喜欢
支教青岛学生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赶不走的学生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学生写话
青岛明月申牌?
学生写的话